乱世才女蔡文姬,她的幸福被后世无限缩小,她的痛苦被人无限放大

滴答历史 145 0

蔡文姬是东汉末至三国初年间有名的才女。才女吗,一般都薄命,不薄命不叫才女。这是看多了通俗小说的条件反射思维,不过却也不仅仅是偏见。

乱世才女蔡文姬,她的幸福被后世无限缩小,她的痛苦被人无限放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就拿蔡文姬来说,她虽生在诗书簪缨之家,但遭逢乱世,半生兜转,身世坎坷,一生三嫁。就凭这一点,后世多少吐沫星子喷将过来,惹得飞短流长无算,可能还会挤几滴鳄鱼的眼泪,感叹一下红颜薄命、祸水不浅。

所以,蔡文姬在《胡茄十八拍》第一句写道:“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但后人看待历史,长于戏说;这一戏说不要紧,就容易脱离了历史人物人生轨迹的基本面,容易思想出轨,这历史事件就变成娱乐事件、八卦新闻。

比如,我们中了南宋以降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假道学的蛊,忘了汉唐气象是如此豪迈,恢弘,阔达、霸蛮,气势如虹,长歌一曲。

蔡文姬所在时代,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那时的男人,思想解放,雅量高致,霸气横溢,征伐四方,对开疆拓土的关注程度远高于女人的贞节,没有后世这么强烈的处女崇拜情结。

想想奇怪吧,三国的几个皇帝的正宫皇后或妃嫔都是再嫁的妇人。著名的如,曹植《洛神赋》里神女的原型,曹丕的妃子甄氏,就是从袁绍儿子袁巸家里抢来的二婚;刘备成都称帝时册封的皇后吴氏,也是先嫁刘璋的哥哥刘瑁,成了寡妇后才跟了刘备。

在这种包容、豁达的时代风尚下,蔡文姬一生三嫁,生逢其时,也没什么了不起,在当时不必遭受我们所想象的千夫所指,万民唾骂。

相反,蔡文姬一生可谓集诸多宠爱于一身,度过了充实而绚烂的人生,实在是享尽幸福的女人,并且让后世女人嫉妒她有点生在福中不知福。

在需要知识滋养的时候,有一位名满天下、不怀儿女偏见的好父亲。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一位旷世之才,不必靠弱化女人来烘托男人,完全没有后世“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狭隘意识,从小给了女儿所能给予的最好的教育。在父亲的精心培养下,蔡文姬“博学有辨才,又妙于音律”,加上容貌美丽,气质高雅,未出阁便是名动京城的一代名媛。

青春期的蔡文姬,浑身都满溢着蠢蠢欲动的音乐细胞,据说她隔着墙壁能听出父亲弹琴时弄断了哪根丝弦。蔡邕是东汉末期的文化翘楚,他的家就是京城的文化沙龙,也是当时的私立高级图书馆,门庭冠盖如云,皆是刘禹锡笔下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一代袅雄曹操,青年时期就曾是出入蔡府的才俊,除了羡慕蔡府的万卷藏书,也对高雅的蔡文姬倾慕不已。所以,有人穿凿曹操和蔡文姬有一段发乎情、知乎礼的美好感情,当然也有心底猎奇阴暗者,想像蔡和曹半夜幽会,越墙穿窗,月上柳梢,人影摇动,做起张生与崔莺莺的人伦勾当来。

在需要爱情滋润的时候,先后有三位倾慕她、呵护她的好丈夫环顾左右

蔡文姬第一次婚姻是在她16岁时,丈夫卫仲道是河东大族子弟,熟读经史,是一位标准的知识青年。夫妻俩琴瑟和鸣,举案齐眉,你侬我侬。可惜天妒良缘,美景不常在。大约这卫仲道的身体素质,也是弱不禁风,跟几十年后东晋“看杀卫阶”的卫阶一样。婚后一年,卫仲道英年早逝。

由于汉代的女性没有为夫守节之说,17岁的蔡文姬只好返回娘家,恢复了富家千金小姐生活。年少不更事,蔡文姬的悲苦似乎不会很长久。

董卓焚烧洛阳,荼毒百姓,无恶不作。后来王允设计,董卓伏诛。王允坚持不肯赦免董卓旧部,致使李榷、郭汜攻破京城,开启了东汉解体、三国勃兴的军阀大混乱、大动荡时期。曹操诗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就是真实写照。

董卓旧部中的胡羌兵抢走了蔡文姬,把她带到了南匈奴。蔡文姬身不由已,只好被抢婚屈辱再嫁,成了南匈奴一位级别不低的头领(一说左贤王)的王妃。

这一年,蔡文姬大概是二十三岁,距她每一次婚姻已过去大约六七年。蔡文姬在胡地大漠呆了十二年之久,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儿子。她的丈夫仰慕汉朝的昔日的雄风和诗文,万般宠爱她,视为心肝宝贝。一对儿子依恋她,终日绕膝厮磨,听他讲汉地风云。但这无法改变她精神上对丈夫的俯视。

她不会把一个剽悍有余却不懂音律诗书的匈奴勇士当成一生的所爱。她自恃文化的优势,对眼前这个外表粗鲁内心丰富的男人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意,凌厉如刀削面,片片凌迟。

在匈奴,父亲死了,儿子继承除了亲生母亲之外的所有女人;哥哥死了,弟弟马上成为嫂子的丈夫。蔡文姬是无法适应这里的观念和风俗,这完全有悖于她从小受的教育。她甚至恐惧这个未知却又几乎确定的未来。

官渡之战后,袁绍落败,中原初定,曹操王图霸业初现,念及与蔡邕的管鲍之好,也是着眼民族文化根脉所系,就派使者带上黄金千两、白壁一双,向匈奴索要蔡文姬。那个时代,南匈奴内附汉朝,早没有汉高祖时期“白马之围”的勇猛武力,面对中原枭雄曹操的不情之请,也只能表示去留与否皆遵从她本人意愿。

蔡文姬最终选择了归汉。“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胡茄十八拍》)。面对慢慢长大的两位亲生骨肉,和沉毅沉郁的异族丈夫,十二年的感情一朝割舍,怎么也是一步三回头,但还是下定决心,终身不顾,与自己的男人、儿子相忘了风沙大漠之中。

蔡文姬无法带回自己的儿子,曹操也不会允许,因为纵使与归顺了的异族结合所生的骨血,对于骄傲的中原男人来说,也是一种不愿提及的莫大耻辱。

蔡文姬归汉不久,由曹操作媒,嫁给了屯田都尉董祀。董祀长得一表人才,英俊挺拔,文采斐然,不光面皮姣好,腹中更是有佳章,是无数年轻少女的梦中情人、白马王子。可这对于历尽沧桑、红颜老去的蔡文姬来说,却不啻是一种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折磨。

年岁的差别,生活经历的迥异,一个是历尽沧桑事,一个是年少轻狂时,她时常有一朝红颜春尽被抛弃的担忧,心里不免会自轻自贱。

话虽如此,一个连魏武曹操都欣赏倍至的人物,虽是女流,又有谁敢轻贱甚至鄙贱呢?董祀更是不敢。我们已无法揣测董祀是否一开始就爱上蔡文姬,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少女时期自视甚高的蔡文姬逐渐地真心喜欢上这个比她年轻、比她活力四射的小丈夫。

婚后不久,董祀就因贪污犯了死罪。蔡文姬如此担心董祀的生死,大雪寒天,披头散发,赤着双脚,赶到魏王府去向曹操求情。曹操说:“我很同情你,可是判决文书已经发出,该如何是好?”蔡琰说:“大王的好马成千上万,大王手下的武士多得像树林,只要派出一名武士,一匹好马,追回判罪文书,就能挽回我丈夫的生命”。曹操听了很感动,派快马追回判书并一笔勾销了董祀的死罪。

此时,蔡文姬的兄弟姊妹尚在,并非无依无靠。依着曹操的个性和对她的欣赏程度,杀掉董祀,还会为她另择佳婿。只能说这一次她动了真情,不愿再承受再嫁之苦。

在她需要精神慰藉时,有一众志同道合、亦师亦友的文化人相伴沙龙。

曹操视蔡文姬如知己,所以不远千里万里也要把她迎回中原。后来曹操惋惜蔡府的藏书遗失于战火,希望蔡文姬能够重新整理成册。蔡文姬凭着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让同样才华横溢的曹阿瞒十分满意。

曹操儿子曹丕与蔡文姬也是亦师亦友,经常互相切磋,品评文艺和音律。晚年蔡文姬的府邸已如父亲活着的时候,是京城高朋满座、冠盖如云的新文化沙龙。书法家钟繇就是蔡文姬家沙龙的座上常客。钟繇的徒弟是卫夫人,卫夫人的徒弟是王羲之,经过三代人逐渐达到了书法艺术的巅峰。如果追要溯源,蔡府的沙龙功不可没呀。

只可惜,虽然论成就和才情,蔡文姬丝毫不亚于建安七子,但囿于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正史里并没有将她单独列传,只在《后汉书·列女传》里有篇名为“董祀妻”的记述。这使得她的成就被人们长久地忽视,后人津津乐道仅仅是关于她一生三嫁的八卦新闻。

在她需要颐养天年的时候,能够平和安定地被侍奉,善终于乱世。

关于蔡文姬的子女情况,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蔡文姬与董祀的女儿嫁给了的司马师为妻,成为了魏国的贵人,西晋追谥的皇后。还有一种说法是,司马师三任妻子都没有姓董的,最后一任叫羊徽瑜的,其实是蔡文姬姐姐的女儿。

不管那种说法,蔡文姬的家族直到曹魏覆灭、司马氏当权时,仍然还是豪门大户,煌煌一时。

从当时的文学家丁廙写的《蔡伯喈女赋》中最后两句“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得出结论,蔡文姬的晚年相对平和安定,真是亦无风雨亦无情,平平淡淡才是真。

在乱世,生存时刻都是一个难题。烽烟滚滚、城头变幻,多少公子落魄、小姐落难。但算来乱世女人最苦。男人可以引颈成一快,而女人却是连死都不能自主,只能屈辱地活着。

所以,蔡文姬生逢乱世,早年家门不幸,自己一生三嫁,一生颠簸流离,辛苦遭逢,其命运甚为坎坷。最后得以平静地得安度晚年,本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并且,苦难是产生伟大艺术作品的源泉,经历了别人所不能经历,承受了别人所不能承受,必将达到别人所不能达到的高度,取得别人所不能企及的成绩。

归汉后,蔡文姬写下了流传于世的《胡笳十八拍》。南宋亡后,《胡笳十八拍》成了亡国奴的精神寄托,引起了空前的共鸣。

只是后来文人逐渐走向认识的狭隘,以为女人的天空除了丈夫就是儿子,唯独不会有自己。其实和男从一样,女人同样渴望出人头地,名扬四海。

就这样,蔡文姬的身世和才情,她的幸福和痛苦,在后人漫长的戏剧化演绎中,不敢说已面目全非,也是人事各非,大约已经不是本来的模样了。

想想,鲁迅先生笔下的《祝福》里,可怜的祥林嫂,因为命运不公,嫁了二夫,最终丧夫又丧子,孤苦伶仃,终于被“好心人”劝解,拿出一年的辛苦钱,去寺庙捐了个门槛,却仍被禁止参加祭祀活动,最终死于绝望。

还有,南宋词人李清照,经历了丈夫赵明诚病逝、痛失所爱,遭遇了半生金石、图书收藏一朝散尽,陷入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于48岁那年再嫁张汝舟,那知对方竟是个财迷、官迷、贪污犯和伪君子。

李才女性格刚硬,决意离婚,双方官司闹上公堂,引起社会轩然大波,为世人所嘲。按大宋律,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但要判处三年徒刑,身陷囹圄,后经亲友大力营救,才在关押九日之后获释。这件事也成为后世学者争论不休的一段公案。

如此类推,蔡文姬一生嫁三夫,尤其经历了父亲蔡邕被司徒王允不容而被杀,贵为千金小姐,却被胡羌兵掳掠至南匈奴寄人为妻,一代名媛穿裘皮、喝羊奶、吃羊肉,沦落异域十二年,光想想也是痛彻心扉,痛苦之极呀!

可是蔡文姬竟有这样一个温暖的结局,对比祥林嫂、李清照的遭遇,真是让人感慨万分啊。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拥有好父亲、好丈夫、好孩子、好朋友的缘故啊。

两汉三国,竟有如此真情真义的故事和人物存在,想想都让人激动不已。

标签: 蔡文姬是什么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