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女主原型,一个有野心,有决断,有血有肉的孙贵妃

滴答历史 179 0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高成儿

最近一段时间,明宣宗的皇后突然复活了。她没有从十三陵的棺材里跳出来,也没有从传世的宫廷画像里钻出来,而是活跃在电视机的屏幕里。在《大明风华》中,孙皇后名若微,自幼命途多舛,经历了血雨腥风。为了给君父报仇,她与伙伴们行刺朱棣,没想到阴差阳错,与朱瞻基结为夫妻,成为明朝的皇后、皇太后。可以说,整部剧以她为线索,再现了从靖难之役到夺门之变五十多年的历史脉络。

怎样看待《大明风华》抹黑朱棣?怎样看待《三国演义》抹黑曹操?怎样看待《杨家将》抹黑潘美?与文学作品一样,影视作品不可能和历史完全相同,其中加入了不少编剧的想象与发挥。在正史中,孙皇后主要有哪些事迹?和电视剧又有哪些不同?最大的区别是:经历更平淡了,少了许多惊心动魄、矛盾冲突。

《大明风华》女主原型,一个有野心,有决断,有血有肉的孙贵妃

在《大明风华》开头,燕王朱棣率领军队攻入南京,御史大夫景清把女儿若微、蔓茵托付给副将孙愚。若微就是女一号孙若微,她长大后,想方设法为建文朝廷报仇;蔓茵被太子朱高炽救下,进入皇宫,被胡尚仪收养,改名胡善祥。但是在正史中,两人都没有那么扣人心弦的经历。胡善祥的确叫胡善祥,《明史》有详细记载:"宣宗恭让皇后胡氏,名善祥,济宁人。"孙若微就不一定叫孙若微了,她的名字并没有流传下来,只知道姓孙,若微是编剧个人的发挥。既然童年是在平淡岁月中度过的,孙姑娘怎么会和老朱家产生联系呢?这里面,一靠个人,二靠运气。

史书记载孙皇后是邹平人,父亲孙忠,任职永城县主簿。孙氏从小颜值就高,人长的漂亮,在永城当地颇有名气,爸爸在官府上班,当地高层多多少少认识一些。朱瞻基的外婆恰好是永城人,她把孙氏的情况跟女儿讲了,于是接到宫里培养。等到太孙大婚,便嫁给了朱瞻基。丈夫上台后,孙氏又青云直上,封为贵妃。她这辈子,主要做了三件大事。

《大明风华》女主原型,一个有野心,有决断,有血有肉的孙贵妃

第一件大事:成为皇后宣德初年,明宣宗的皇后是胡善祥,她为人比较贤德,婆婆张太后对她非常满意,只是身体不太好,经常患病,生过两个女儿,没有儿子。此时,孙贵妃正得到皇帝宠爱,想取而代之。可皇后贵为一国之母,怎么能轻易替换,这么大的事情,操作起来,必须有充足的理由。什么理由呢?胡皇后没有儿子呀!一个女人,没有子嗣而被丈夫休妻,在当时也算合情合理。

但许多史书都记载:孙贵妃那个儿子朱祁镇,不是她亲生的,真实情况是明宣宗临幸了一位宫女,生下了皇子,孙贵妃恰好有这方面的需求,便横刀夺爱,据为己有。《罪惟录》记载:"宫人有子,贵妃子之,得立为太子,是为英宗"《明史》记载:"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宠益重。"《明史稿》记载:"阴行计宫中,子宫人子,于是妃眷宠日重"。言之凿凿,众口一词,都说明英宗的母亲是宫女,不是孙贵妃。这样的宫闱秘事,很难寻觅铁证予以查实,知道的人本来就少,还是见不得人的,想要揭开真相比登天都难。哪天要是把十三陵打开了,没准会有意外发现。

《大明风华》女主原型,一个有野心,有决断,有血有肉的孙贵妃

既然孙贵妃有皇子,明宣宗就要把她扶上去。为了换皇后,朱瞻基和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等重臣讨论了好久,最后采纳杨士奇的建议:"然则乘今有疾,而导之辞让,则进退以礼,而恩眷不衰。"劝胡皇后主动辞职,保证她的待遇。胡善祥一看,皇帝决心已定,主动辞职吧,至少还有待遇;要是抗争,估计没有好下场,就答应了。听说朱瞻基要立自己为皇后,孙贵妃当然得谦让一番:"后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后子耶?",皇后病好了,肯定会有儿子的!干嘛要换掉她呀!推辞再三,"迫不得已"地接受了。对于此次中宫易主,朝野上下许多人都持保留意见,尽管胡氏被废,张太后却很同情她,每次开宴会都邀请胡善祥出席,还坐在孙皇后的前面;多年后,回首此事,朱瞻基也说:"此朕少年事也",当初我太年轻,不懂事,现在成熟了,有些后悔。

胡善祥被废后,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因为这段不愉快的经历,她常常闷闷不乐。正统七年,疼爱她的婆婆张太后去世了,胡善祥忧伤过度,第二年也撒手人寰。

第二件大事:立朱祁钰为帝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孙太后的宝贝儿子在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在土木堡全军覆灭。瓦剌铁骑直奔京师,明朝有灭亡的危险。形势严峻到什么地步?《明史记事本末》记载:"迩者各营精锐,尽遣随征,军资器械,十不存一。"精锐部队都在土木堡阵亡了,北京储备的军用物资严重不足,朝野上下出现了南迁的声音,宋朝半壁江山的悲剧,似乎要在明朝重演了。

《大明风华》女主原型,一个有野心,有决断,有血有肉的孙贵妃

值此危急存亡之秋,迫切需要一个新的统治者站出来,稳定军心民心。立谁呢?贵为太后的孙氏有两个选择,第一是他的孙子朱见濬,父皇被抓了,江山社稷不保,让皇长子站出来力挽狂澜,顺理成章。但朱见濬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年龄太小了,只有两岁。如果天下太平,明英宗不幸驾崩了,孙太后完全可以立他,自己再效仿婆婆张太后,搞个垂帘听政什么的。可现在局势动荡,敌人马上就要兵临城下了,再让一个小孩子出来根本不合适。"时议者以时方多故,人心危疑,思得长君以弭祸乱。"人们要的是一个成年皇帝,国赖长君!权衡完利弊,孙太后果断下旨:"皇太子幼冲,郕王宜早正大位,以安国家",让朱祁钰当这个皇帝。朱祁钰不是胡善祥的儿子,他的妈妈是吴贤妃,丹徒人氏。

大明有了新皇帝,瓦剌就不能用太上皇要挟什么,北京城的军民也有了主心骨,可以全力以赴保卫江山社稷。对于迁都南京的说法,孙太后没有采纳,她提拔于谦为兵部尚书,布置北京防务。在他的谋划下,明军取得最后的胜利。虽然在正史中,孙太后不像电视剧那样,身着铠甲,面对全军将士,高呼"明军威武"。但她的决策在客观上帮助明朝度过危机。

第三件大事:准许夺门之变不管明英宗是不是她亲生的,至少在名义上,孙太后是他的母亲,当年自己能够坐上皇后之位,朱祁镇发挥了巨大作用。知道儿子被俘后,孙太后派人送去许多防寒保暖的衣物;后来他回来了,又多次前往南宫探望。本来皇位是轮不到朱祁钰的,现在因祸得福,当上了天子,尝到了皇权带来的种种好处,就不愿下来了,生怕哥哥夺走他的地位。当大臣们建议将太上皇接回来,朱祁钰不是很高兴,天无二日,一山不容二虎;等明英宗真回来了,朱祁钰把他囚禁在南宫,待遇很差,巴不得早死。朱见濬的太子之位也给废了,换成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朱见济当了太子没几年便夭折了。他又没别的儿子,把皇位还给哥哥吧,不甘心。

《大明风华》女主原型,一个有野心,有决断,有血有肉的孙贵妃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石亨、徐有贞等人率领军队,撞开南宫大门,使明英宗再次登基。史料记载,夺门之变前夕,他们曾经向孙太后请示,并得到肯定的答复。孙太后为什么要支持呢?朱祁钰病重,膝下无子,按照祖训,哥哥朱祁镇是皇帝的最佳继承人;但权力是毒品,一沾就上瘾,朱祁钰出于私心,迟迟不在接班人问题上给个明确说法,提建议的大臣,全被骂回来了。石亨等人拥立太上皇,完全符合祖宗家法,在制度上挑不出什么毛病。然后是朱祁钰对明英宗的所作所为令人寒心,他不顾手足之情,把哥哥幽禁在南宫,吃穿用度都很差,迫使太上皇后亲自做针线活,拿到市场上售卖,换点银两。孙太后去过南宫好几次,对儿子的处境心知肚明。

政变发生后,有功之臣于谦不幸蒙难。《明史》记载:"皇太后初不知谦死,比闻,嗟悼累日",孙太后为于谦伤心了好几天,等见到皇帝,她还当面质问英宗为什么要处死这位昔日的功臣。可惜斯人已去,无力回天。于谦防住了瓦剌人,却防不住自己人。夺门之变结束了,孙太后的人生重新回归平淡。天顺六年九月,她去世了,与丈夫宣宗皇帝合葬景陵。人间的荣华已经远去,陪伴她的,只剩天寿山下的风风雨雨了。五百多年后,她的身影再次出现在电视剧里。

作者高成,一个热爱历史的孤寡“老人”,喜欢创新,擅长搞怪。今日头条ID:麦园居士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标签: 孙若微历史人物原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