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为何高举“张楚”旗帜
公元前209年,安徽大泽乡境里爆发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九百名准备北上戌守渔阳的贫苦农民,因不甘暴雨误期而被杀头的厄运,在陈胜、吴广的领导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为坛而盟”,“袒右,称大楚”,将矛头直接对准残暴的秦王朝。
此时的中国,犹如一个弥满煤气的房间,突遇一点火星,便爆响为熊熊列焰。起义军所到之处“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饱受欺凌的劳苦大众,宛如百川归海汇成势不可挡的洪流,连下数城,很快占据秦之重镇陈。陈胜在大家的拥戴下称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民阶级的政权——张楚。
随后,陈胜分兵数路,向全国进军,主力在周文率领下直捣秦的都城,一直攻到戏(陕西临潼附近)。后来,虽然在秦王朝的疯狂反扑下,起义军主力遭到重创,吴广、陈胜相继遇害,“张楚”政权仅存半年之久,钽由陈胜委派的其他义军,加入刘邦、项羽的队伍,经过两年的苦战,终于推翻了秦王朝。
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也永远彪炳史册。
“张楚”,即张大楚国之意。陈胜吴广为何要高举“张楚”旗帜,建立“张楚”政权呢?笔者在查阅文献史料的基础上,认为有以下三种原因。
其一,起义及陈胜称王的地点都在楚地。大泽乡是战国时楚国的疆土。当时楚国是疆域最大的南方国家,其鼎盛时,西接巴蜀,楚约在前678年在此修筑长城,设关塞。
北境达到陈(今淮阳)召陵(今鄢陵)以北,东到大海,南跨吴越。陈胜起义的前期基本在楚地,张楚政权建在陈,这里曾是楚的都城。因此以张大楚国来号召楚地群众,是最有感召力的。
其二,是陈胜审时度势,激励将士的军事战略。楚国原来与秦并无宿仇,战国前期两国通婚,为友好之邦。
但随着秦国之扩张,秦窥觎楚之广阔国土,丰厚资源,逐渐将矛头指向楚国。秦先占巴蜀,控制长江上游,对楚构成威胁,后逐步蚕食,并利用不光彩的外交手段,将楚怀王骗入秦国,被逼至死。楚人深感耻辱,对怀王之死,非常哀怜,种下对秦人仇恨的种子。后秦将白起攻破郢都,焚烧楚先王陵墓,楚人非常痛恨。
在秦的步步紧逼下,楚之都城先由郢迁陈,又迁寿春,不久国破王虏,楚国灭亡。楚人对秦之残暴满腹仇恨,楚南公曾言,秦灭六国,楚最无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表达了楚夫人与秦不共戴天,誓死抗争的复仇精神。因此,陈胜在起义前就同吴广商议:“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因此,陈胜高举张楚之旗帜,是他审时度势、善抓要害的战略决策。
其三,起义军首领和士卒多为楚人。起义的九百人,是在楚地征发屯集的,多是楚人。《史记》等文献资料,多称起义军为“楚人”、“楚卒”、“楚盗”。
后来,起义军“行收兵,比至陈”,也都在楚地,队伍迅速扩充为数万之众,自然也多是楚人。特别是起义军的首领陈胜也是楚人。《史记。李斯列传》中,赵高诬陈胜为“楚盗陈胜”,《陈涉世家》中称:“陈胜者,阳城人也。”阳城今属何地?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但披沙拣金,经诸多历史学家考证,陈胜故里阳城圈定在河南境内的登封、方城两处。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秦史专家马百非在《秦集史》之郡县志中,列出秦时有两个阳城县。其一为南阳郡的阳城县(今方城),他引用《史记。曹参世家》:“从南攻犨,与南阳守 战阳城郭东。。。。。。取宛,虏 ,尽定南阳郡”,《集解》徐广曰:“阳城在南阳”,汉应劭曰“今堵阳”,《清统志》:堵阳故城在河南方城县东六里。
这些史料足以证明方城在秦为阳城。另一处为颖川郡的阳城县,故城在今登封县东南三十五里。但同时马百非又指出《中国历史地图集》明确将陈胜故里阳城为南阳郡。二者到底哪里是陈胜故里,实际是显而易见的。颖川郡的阳城县从未属过楚国,而是由郑入韩,再入秦。而南阳郡的阳城县在春秋时属楚,楚曾在方城山修筑长城。
《春秋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派屈完到召陵与齐国会盟,面对齐侯八国联军的武力威胁,屈完说:“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一般来讲,号召性标志都应经一个组织的首领决定取舍,不难想象,如果陈胜不是家居楚地,而称“张楚”,那是怎么也说不通的。
这一点,有不少有智之士加以论证,持肯定态度。著名历史学家、上海大学教授谭其骧著有《陈胜乡里阳城考》一文,进行了精辟的论证,驳斥了登封说、宿县说、商水说,认为陈胜故里最有说服力的应该是南阳郡阳城县。1987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由王成斌等为主编编撰,由徐向前元帅题写书名,聂荣臻元帅题词的《中国一百个军事家》一书,该书不仅将陈胜列为我国百名军事家之一,更明确提出,陈胜是今河南省方城县人。
得到胡乔木等国家领导人和专家的支持和关注。这些都充分证明:陈胜是楚人,其故里在方城县。陈胜高举“张楚”旗帜,顺天应人,确实不愧为我国第一位农民阶级军事活动家。
标签: 历史人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