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网络
文章:必读历史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
进京应试
嘉祐元年(1056年),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这两人正锐意诗文革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苏轼就这样与状元郎失之交臂。
名动京师
苏轼虽错失第一,却也由此给欧阳修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抑制不住欣赏之情发了条朋友圈:“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还@了很多同事。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嘉祐四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治平二年,苏洵又病逝,苏轼二兄弟回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自请出京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的做法惹怒王安石,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这期间他担任过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的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而正是这篇谢表导致苏轼被新党构陷,寻章摘句,竟然被罗织成欺君罔上的死罪。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幸得高太后求情,王安石声援,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被贬黄州,从羊肉到猪肉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工资也少,因此生活也甚是拮据,当时猪肉因为寄生虫和味道的原因,不受大家的喜欢,只有下层劳苦人们才会买来吃。可是这时候苏轼没钱啊他只能选择吃猪肉。因为当时猪肉并不好吃,所以苏轼煞费苦心,开发了新的做法,如今,东坡肉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美食,而东坡那份乐观的精神,也鼓舞着在逆境中前行的每一个人。 “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流落儋州
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海南地处蛮荒,文教不兴,在历史上从未有人科举及第,于是苏东坡身体力行,办教育、开学堂。很多人听说苏东坡在海南授课,不远千里追到海南,跟随苏轼学习。在儋州,他写下“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来表达对儋州之地的热爱。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选出12位“千年英雄”,苏东坡赫然在列,而且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世界报》的副主编说:“苏东坡入选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有一个自由的灵魂。”是的,苏东坡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妥协,他的浩然正气,已深入骨髓,“无可救药”。
在小编看来这就是苏轼!他可以是挥毫泼墨名动京城的苏学士,也可以是早起晚归,扶犁耕田的东坡居士。能在京城享受羊肉,也能在黄州做他的猪肉。他能对砚台精益求精,却也能在简陋的书房完成对海南的文化开拓。他能享受命运的馈赠,也能承担命运的打击,无论好的坏的,他都能变成生命里的风景。这大概就是苏轼的魅力吧。
声明:本文由必读历史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历史的朋友欢迎关注,每天分享历史故事、人物事迹!
标签: 世界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