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崛起
历史时间:公元1155年—公元1192年
活动地点:日本
涉及人物:平清盛、源赖朝
尽管源氏在关东呼风唤雨,但是在当时的公卿贵族们看来,武士出身的人就算是身居高位,其身份也都是相当卑微的。虽然公卿贵族们为了防着源氏一手,一方面承认了源氏的地位,但是另一方面却也严格限制了源氏不得进入中央政界。此后,由于多次努力入主中央政界无果,源氏遂在关东地区进行着无休止的扩张,因此逐渐使得朝廷感到了极大恐慌。公元12世纪早期,朝廷为了对抗源氏,在畿内一代培养出了一支对天皇忠诚度相当高的新兴武士集团,并破格让其进入了中央政界。这个新兴的家族和清和源氏一样,亦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一大家族——桓武平氏。
此后日本的政局逐渐被这两个复杂而庞大的势力所左右,源、平二氏之间经常发生着利益冲突和军事纠纷,日本全境是被这两家弄得是一片狼籍。
公元1155年,日本第七十六代天皇近卫天皇驾崩(死时年仅17岁),日本皇室内部随即掀起了继承权的风波。这场风波涉及到的人物都是近卫天皇的至亲——父亲鸟羽法皇和兄长崇德上皇。据说这对父子早年曾为皇位的归属闹过矛盾,如今近卫天皇的死再一次使这两人为新皇的归属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在这件问题上,虽说对立双方是父子俩,但是鸟羽法皇却执意认为,册立新的天皇不必征求其他人的同意,只要再从自己的儿子(近卫天皇是鸟羽法皇第五子,雅仁亲王是鸟羽法皇第二子)当中选一个就可以了——这个人就是他的爱子雅仁亲王。而对立的另一方崇德上皇则认为,这件事其实是可以商量的,意思也就是说由他自己复位,或者说是由他的儿子继承皇位。皇位的继承问题本是皇室内部的事情,可是偏偏这个时候朝中重臣藤原氏内部也出现了矛盾,很快这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就被转移到了一起,使得皇位的继承问题引发了一场大乱。
在当时,时任关白的藤原忠通和担任左大臣的藤原赖长一直感情不睦,在皇位继承问题上两人分别拥护了对立双方,即藤原忠通支持雅仁亲王,藤原赖长则支持崇德上皇。这场宫廷斗争持续了一年,初期双方对抗的动作并不大,仅仅只是观点对立,时常发生一些争执。可是到了后来,在关白藤原忠通的大力支持下,鸟羽法皇一方占据了上风,雅仁亲王赢得了更多的呼声,崇德上皇渐渐处于了劣势。公元1156年,在藤原忠通等人的怂恿下,雅仁亲王登基即位,是为后白河天皇,并在同年改年号为“保元”。
然而后白河天皇的即位,并没有使这场斗争划上句号,崇德上皇并没有就此消停,因为一颗名为“仇恨”的种子已经深深地埋入了他的心底。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加上之前又过过招,崇德上皇仇恨的种子当然没有逃过鸟羽法皇的眼睛。为了防止崇德上皇来硬的,鸟羽法皇特意召见了平清盛等人,并将他们编入了皇宫,要求他们誓死效忠后白河天皇。然而之后的事却相当富有戏剧性:在给平清盛吩咐完后,同年的7月2日鸟羽法皇咽下了他最后的一口气,皇宫大院随着这位法皇的死,很快便进入了一种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
话说这个名叫平清盛的武士来头可不小,他的身份是平氏当主平忠盛的嫡子,并且坊间还有一说他是白河天皇(法皇)的私生子(他的生母是当时天皇后宫的一位嫔妃,后来被奖赏给了平忠盛)。至于他的出生问题,我认为这里不必深究,因为我们只用知道关键的一点即可——他幼年深得白河天皇的宠爱,他的整个家族都和皇室的关系相当密切。到了公元1153年平忠盛死后,在日本西部积蓄多年且根基雄厚的平氏一族已经完全过渡到了平清盛全权打理的时期。鉴于平清盛本身势力的强大以及其所受到的器重,我们完全有理由可以相信,平清盛被鸟羽天皇委以重任一事绝对是难逃崇德上皇的眼线的。后来的事就很自然的发展成了一场内乱:与其说是早有预谋,不如说是为了避免夜长梦多,鸟羽法皇刚一死,崇德上皇就开始行动了。
同年7月10日,代表后白河天皇与崇德上皇的双方势力已经集结好了各自的军队,一场大战一触即发。在这场兵变之前,崇德上皇阵营内代表性人物源为朝就曾向左大臣藤原赖长提议过,说对方很可能会趁夜偷袭。虽然源为朝的言辞相当坚定,但是毫无实战经验的藤原赖长却认为源为朝是在杞人忧天(或许也多少认为源为朝有通敌的嫌疑,因为源为朝的兄弟源义朝当时正在后白河天皇阵营当中),并没有把这个提议放在心上。结果,果然不出源为朝所料,后白河天皇的军队在源为朝的兄长源义朝的率领下于11日的子夜发动了对叛军的奇袭,崇德上皇一方被打得落花流水。
败退之后的崇德上皇为求保命,辗转到仁和寺当了和尚,而叛军的另一大巨头藤原赖长则承担了失败的全部责任,最终落得个自杀谢罪的下场。在日本历史上,这场被称为“保元之乱”的内乱不仅确定了日本皇室的最终归属,也同时揭开了一个重要时代的序幕,这个即将被揭开的时代也就是日后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源平相争时代。
就在这场“保元之乱”中,平清盛为了获得天皇更近一步的信任,也是出于对日后地位的考虑,他不仅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叔父,而且还排挤了立有赫赫战功的源义朝。源义朝的整个家族在这场兵变中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源义朝的父亲源为义因为被当场处死,他的兄弟源为朝则被迫落难出逃,最终于1170年战败自杀于八丈岛宇津木的坪泽,据说源为朝还是日本历史上一个发明切腹的人。),但是事后他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封赏,更是在平氏一族的阻挠下,源义朝被排挤出了朝廷。
在官场的不得志,让源义朝的内心对平氏产生了莫大的不满与愤恨。公元1159年,让仇恨与嫉妒冲昏了头脑的源义朝趁平清盛不在京都之际,闯下了一个滔天大祸——他趁机入宫将天皇劫持为了人质!出门在外的平清盛得知京都发生了大事,立即集结了大批平氏军队反攻源义朝。经过几场恶战之后,源义朝终因寡不敌而众仓皇出逃关东,并最终于公元1160年在尾张境内被家臣杀害,这场叛乱的前后经过,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之为“平治之乱”。战后的平清盛因救驾有功而获得了天皇亲赐的太政大臣之职,就这样平氏一族踩着一个又一个敌人的骷髅平步青云、大权独揽,日本的政局正式迎来了短暂的平氏政权时期。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平清盛在掌握了实权后却屡施暴政(当时曾有人这样形容平氏的暴政:“强大之势,满于海内,苛酷之刑罚,普于天下。”),并且对以前拥护过他的武士集团的利益漠不关心。他日渐专恣蛮横,也使得不少原来支持他的公卿贵族、甚至以前一起对抗崇德上皇的战友们大失所望。公元1180年,不堪忍受平氏暴政的源赖政以“后白河法皇之子以仁王”之名,向流落各地的源氏各族发起了消灭平氏政权的号令。不久之后,受够了平清盛暴政的武士集团们就积极响应了这一号召,日本全国掀起了如潮水般的“倒平”洪流。
在这些积极响应源赖政的武士集团当中,有一个身份非常特殊的人在关东领导着一支庞大的军事势力。恐怕看到这里大家一定能猜得到,这支势力的首领不是别人,正是源氏的嫡系子孙,当年兵败身死的源义朝的遗孤——源赖朝。
自从公元1159年源义朝兵败身死之后,13岁的源赖朝就被平氏流放到了伊豆国内最为荒凉的蛭小岛。在流放的21个年头里,不仅没有使源赖朝就此消沉,反而养成了他无比坚强的忍耐力和斗争心。公元1180年4月,饱尝世间冷暖的他终于在21年后等到了复仇的机会,他响应了族内的号召,在关东举起了讨伐平氏的大旗。
源赖朝在堂弟源义仲(他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木曾义仲)及岳父北条时政的鼎力协助下,于同年10月大败平军于富士川,取得关键一战的胜利。经此一战后,日本国内各地“倒平”的声音越来越大,一时间平氏政权成了日本国内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公元1181年2月,武家政权的鼻祖平清盛在一片四面楚歌声中忧愤而死。
不巧在平清盛死后,偏偏继承平氏的平宗盛又是一个愚蠢、胆小、傲慢、狂妄集一身的“奇人”。上台后平宗盛不仅没有扭转日渐窘迫的局势,反而因其怪异的性格而招致了身边不少人的反感。次年,平军主力在越中国境内被源义仲所率源军击败,致使京都完全暴露在了源军几路人马的夹攻之下。公元1183年7月,在源军的猛攻之下,苦守京都多日的平军终于是抵挡不住了,被迫丢盔弃甲、撤离京都。狼狈撤退的平军一路向西逃亡,又在路上遭遇到了地方势力的阻击,等逃到西国地区的时候,已经是损失了大半人马。然而相当讽刺的是,据说平军在撤离之前,平宗盛为了继续做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美梦,逃跑之前居然还厚着脸皮带上了年仅6岁的安德天皇(安德天皇为平宗盛之妹平德子所生),指望着有一天能够东山再起。
在平军撤离京都后,源赖朝之弟源赖范、源义经等人又在播磨国一之谷发动了对平军的奇袭,击败了当时号称“平家栋梁”的平资盛、平有盛、平盛俊、平教经等人所率的平氏联军,彻底粉碎了平军最激烈的一次反攻。接着在公元1185年的2月,源义经又在屋岛地区巧施火攻,重创平军主力,迫使平军放弃了整个屋岛,导致西国、四国地区大片领土沦丧,不少原先效忠平氏的武士集团见风驶舵,纷纷加入到了源氏的阵营当中。
经过一之谷、屋岛两场大战之后,平氏政权终于被逼上了绝路。公元1185年3月,源平合战(历史上又称之为“治承·寿永之乱”)终于上演到了最后的一幕:自屋岛之战败退后,平家退守长门的彦岛,源范赖和源义经紧随其后将大军驻扎于对岸,“坛之浦之战”就此上演。
公元1185年3月24日清晨,由擅于海战的平军率先吹起了进攻的号角,500余艘战船一时间倾巢而出,顺着海水的潮流攻向源军的战船。站在船头的源义经见敌船来势凶猛,自知抵挡不住这鼓气势,遂心生一计,下令军中的弩手们将箭雨倾泄到了平军水手和舵手们的身上。在当时看来,这种“射杀敌军水手”的做法是相当有失武士之道的,可是源义经确实是这样做了,并且这一做还收获到了奇效,扭转了整个战局。随着水手和舵手们一个个被扎成了刺猬,平军的战船也渐渐停下了冲锋的势头,不少战船甚至完全瘫痪在了海面上。午后,海水的潮流发生了改变,源军战船顺势反攻平军,士气涣散的平军当即全军崩溃。到了傍晚,“坛之浦之战”结束,平军的将士们随战船几乎全部葬身于大海。值得一提的是,战败后的平氏栋梁们不愿做源氏的俘虏,悉数投海自尽做了鬼雄:在这份自杀名单当中不乏平资盛、平有盛、平经盛、平教盛、平行盛、平知盛、平教经等平氏名将,甚至还包括了年仅8岁的安德天皇。据说,平氏的当主平宗盛及其子平清宗、其妹平德子等人也企图跳海自杀,但是后来被身边的士兵所救(有一种说法是平宗盛投降了源氏),随后他们被源军俘获送往了关东的镰仓。
平宗盛在镰仓被源赖朝羞辱了一番之后,经源赖朝示意,平氏一族被允许返回京都安住。
可是,源赖朝真的就会这样放走他杀父仇人的儿子吗?显然不会。平宗盛这一走就有直接踏入了鬼门关——在半路上,他和他的儿子们遭到了源义经部下的暗杀,至此平氏一族彻底灭亡,日本的平安时代宣告结束。接下来的几年里,源氏在日本南征北战,又陆续平定了国内各方的反对势力,最终于公元1192年的7月被天皇册封为“征夷大将军”,开创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武家政权——镰仓幕府。
和咱们中国的赵匡胤、朱元璋一样,源赖朝也是一个为了权力而不择手段的君主。在消灭平氏之后,源义经、源范赖等功臣没有逃过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命运,相继被源赖朝杀害。而在另一面,他通过拉拢朝廷内部的藤原氏进而控制了皇室,并在朝野内外广结党羽,间接操纵着朝政,逐渐将天皇架空了起来。
公元1192年后白河天皇(当时称“后白河法皇”)驾崩,由于实权早已被幕府剥夺,天皇从此便成为了日本人精神上的领袖,源赖朝在藤原兼实的策划下就任为“征夷大将军”(准确的说镰仓幕府始于公元1185年,但是现在也有一种说法是以公元1192年源赖朝就任“征夷大将军”开始算起),历时149年的镰仓时代正式走到了日本历史的前台。正是从这个时候算起,一直到明治维新结束,在期间数百年内日本的实际统治者都是以幕府为代表的武家。写到这里,我就要说句题外话了:军人当政的现象从镰仓时代开始,在日本延续了几个世纪,于各个方面都深刻地影响了这个民族,所以后来很多日本人存在着严重的军国主义思想也就不难理解了。
话说源赖朝在镰仓幕府建立前后,为了区别以前的政治模式,他在执政期间推行了一种非常特殊的制度——御家人制度。所谓的“御家人制度”,其实就是以儒家文化中的“忠”、“义”思想为核心理念,将投靠幕府的武士集团纷纷家臣化,并赋予这些行伍出身的武士们一定的特权和领地(这个可以参考“本领安堵”制和“新恩给与”制)。作为对幕府的回报,御家人必须严格遵守“忠”、“义”二字的信条,无条件为幕府承担军事义务。御家人制度成立之初,他们就活跃于各种战役中,其中不少人后来都得到了幕府的恩赏,历史上习惯将幕府施与御家人的特权及恩赏并称为“御恩”。值得一提的是,在消灭平氏的战役中,源赖朝不失时机地将不少原本平氏的领地以“御恩”的形式分封给了御家人,正是这些不经意的“御恩”,给后来的战国时代埋下了第一颗战乱的种子(如战国时代关东诸家之间的纠纷)。
标签: 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