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除了海瑞以外还有哪些为官比较清廉的人物呢?

滴答历史 109 0

海瑞做为历史名人他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大约站在不同的角度上会有不同的看法。中国文化史上的海瑞,和现实历史中的海瑞大约是会有些差别的。在清代之后,海瑞做为清官的楷模与宋代的包公并列为人所膜拜。人们所敬重他的大约就是清廉二字。

做为一种道德情操,“清”与“廉”其实是不同的。“清”除了做人的清清白白之外,还有做事的清白,而做事的清白,是要靠能力来支撑的。所以,做清官不仅只要道德高尚就可以了。《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就是一个能力出众的官员。但他的能力有着太多现代法制的特点,这与历史上的海瑞恐怕很不一样。廉是廉洁,是各人道德上的一尘不染,主要体现就是不义之财,一介不取。这一点,海瑞是当之无愧的。能做到这一点,获得人们的敬仰也是应该的。

海瑞成为清官楷模,还有一个特质就是他的忠,他在道德上的执着,对皇帝的忠诚,达到迂憨的程度。正是因为皇帝也明白他的这种特质,于是,他就成了道德偶像。其实,海瑞的忠,更多的是体现出忠于皇帝本人。忠于体制。这个忠,与孔孟的价值还是有所偏差的。老子说,国家混乱,乃有忠臣。是很有见地的。

要回答上面问题,必须明了海瑞的特质,之后才能找出大明朝与之相同特质的人。这个品质我觉得就是一是廉洁自律,二是正直无私。大明王朝这样的人是很多的。比如弹劾严嵩的杨继盛,以及后来弹劾魏忠贤的杨涟左光斗等,都是清廉之士。

《明史》中,与海瑞一起列传的还有丘橓、吕坤和郭正域。也就是说,在修史者的眼中,这些人是有相似之处的。

丘橓是山东诸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吏科给事中。在任的时候,以刚直不阿著称。明朝时期,六科给事中,做为言官,就是找人毛病的。丘橓弹劾过许多贪官污吏,其中不少是严嵩的关系。后因事被罢官时,史书说其只有敝衣一箧,图书一束而己。因为太过刚直,为张居正所不喜,万历十一年被起复任左都御史之时,以一柴车就道。进京之后,立既上书陈吏治积敝八事。

明史说丘橓强直好搏击,其清节为时所称。这些性格特点,与海瑞有较高的相似度。

比起丘橓,吕坤的知名度就高多了。这是因为他除了官员的身份之外,又有学者的身份,《呻吟语》就是吕坤的著作。

吕坤是万历二年进士,他的履历比较全面,才做知县,成绩突出升为户部主事,再升郎中,再任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山西巡抚,佥都御史,刑部左右侍郎。

吕坤一生中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是他给万历皇帝上了一道奏疏《忧危疏》。万历中后期,朝中最大的事情就是立储之争。万历因为不喜欢皇长子的母亲,便不想立其为太子。他想立的是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询,于是,朝中为此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论。由此产生党争。吕坤做为大臣,对于万历在立储上的犹豫不决,导致的朝政混乱,自然忧心,于是给皇帝写了这份奏疏。后来,这份奏疏被人利用,写成了《忧危闳议》,为立储之争的一方说话。从而成为万历年间一个著名的案子“妖书案”。吕坤受此牵连而罢官。

吕坤罢官之后,乡居做学问。后来福王封到河南,占地四万顷。吕坤上书朝朝廷认为封的太多,河南之地已经封了八个藩王,财税去掉一半。这样下去,对国家不利。后经内阁的力争,福王的封地减掉一半。

郭正域是江夏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当过皇长子朱成洛的讲官。而升为南京祭酒。在此任上,曾处理过一事,为人所称道。当时李成梁的孙子成了魏国公徐宏基的女婿,既是名将之后,又是公府娇客,也就免不了张狂。按国家的法律,国子监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庄严之处,不准骑马。李大公子却照骑不误。明代的读书人气势是很盛的。从心里并不把武将放在眼里。于是,国子临的学录李维极把李大公子抓起来打了一顿,这一下,惹了麻烦。李家的仆人们大闹国子监,魏国公徐宏基亲自到场。而郭正域做为祭酒,刚正不阿,和平解决了纠纷。其正直品格,为人所称道。

郭正域后来做到礼部尚书。因楚王一案与首辅沈一贯意见相左而被罢官。《明史》说:正域博通载籍,勇于任事,有经济大略,自守介然,故人望归之。扼于权相,遂不复起,家居十年卒。

  《史明》对海瑞的评价是:海瑞秉刚劲之性,戆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厉,诚为人所难能。

海瑞的正直,与包宋代的包公,汉代的汲黯差不多。但他在廉洁自律方面所做的,是一般人达不到的。所以,《明史》中与海瑞同传的这些人,大约都与其有相似之处。“丘橓、吕坤,虽非瑞匹,而指陈时政,炳炳凿凿,鲠亮有足称者。郭正域持楚狱,与执政异趣,险难忽发,慬而后免,危矣哉!以妖书事与坤相首尾,故并著焉。”

标签: 刚正不阿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