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在封丘荆隆宫大王庙一带,黄河连年决口,一到汛期,豫北一带就变成了水乡泽国顺治十六年出版的《疏草》一书对当时的水灾有着记载:“新乡门楼倒塌,城垣倾汜,南北皆成大泽,东北至淇县一百里官道驾舟而行,卫辉水浮于桥,城市土塞,各县庐舍漂泊,田禾淹没,小民无衣无食,其愁苦哀叹之状。唯有呼天而不应也”。查其原因,是河官杨中河、方中河(或:杨方兴、杨方犹),二人不务正业,贪婪酒色渎职所致。许作梅对此疾恶如仇,为拯救百姓疾苦,兴利除弊,许作梅挑起了治理水患的重担。在治理水患中,他日上三本,从银库拔出二十四万两赈济灾民,同时动员民众“疏塞结合”很快堵住了黄河封丘荆隆宫的决口,疏浚了运河航道。民间对许作梅治理水患一事还流传着许多神奇的传说。通过这次水患治理,皇上为了表彰许作梅,下旨重重奖赏他,然而许作梅面对巨额的金银财宝,全然拒绝,义正严辞的要求严惩扬中河,方中河二人,经朝廷获准,将二人办了死刑打入牢房。
许作梅因自报奋勇挡荆隆宫黄河决口,名扬天下,很受当地群众赞扬,后来在那里为他建了座“天官”庙以纪念,如今已荡然无存。至今在荆隆宫桑园村叫大宫的地方,还留有弧形状的堤坝(当时挡决口時因水势汹猛,十分艰难的耗费了数不尽的土方后才筑成现在孤形状的堤坝,这是历史的见证)。
许作梅(1612---1668),字景说,号博岩。原配高湾吴氏,生一子许威烈;又继配了张氏、李氏、马氏、高氏五人。取二弟许尔梅长子武烈为嗣。明崇祯五年中举人,崇祯十三年中进士。入朝做官后,起初在都察院任御史,承担为皇帝传递呈旨,保管册封及文书档案等事宜。崇祯十五年他奉命到浙江主管乡试,当时,凡经他选中者多为才俊。甚受崇祯皇帝称赞。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二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崇祯死于煤山。在到处都是起义军的北京城里,许作梅硬是将崇祯的尸体运到昌平,与四月三日和田妃合葬,并将两大块砖磨光,书上“大明崇祯皇帝梓宫”八个大字,放在墓内,然后逃离北京,返回中原隐身苏门(百泉)。被人们称谓《胆大包身令人起敬的明大英豪》。
一六四五年凊军入关改朝换代,清朝皇帝得知许作梅精通吏治,就下旨召他入朝。许作梅知道明朝灭亡已成定局,只好奉命赴京任职。入朝后,他先后任吏科、工科、兵科、给事中。给事中是朝中六部下设六科各科的掌印官。给事中在内厅服务,备为顾问应对,讨论政事。雍正时改为都察院。许作梅后又升任太卜寺少卿。他和定国村的郭尚书、梁都堂(马娘娘)等六人都是新乡的六大京官。
许作梅在朝中为官多年,刚正不阿秉公执法,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维护朝纲。他为检举贪污受贿案件,先后上书五六十次。而且次次皆得“御笔落朱”。满朝文武无不对他刮目相看,因此朝廷内外就有许多他的事迹传闻。
康熙时期就因兵部尚书王永吉,刑部侍郎龚鼎业狼狈为奸,借救灾之机,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许作梅在皇帝面前大胆揭发了他们的罪行,二人受到了严惩。百姓说:“救万民不死者许作梅大人也”。还有一次,许作梅上朝第一本奏了《水患疏》,第二本奏了《遗民疏》之后,正在院内徘徊沉思,忽然背后有人讥讽他说:“许大人今天可无本再奏了吧”。许作梅转头一看,见是一个作恶多端的人人憎恨的老太监,只见他衣帽不整,绦带外露,就怒不可遏地大声喝斥到:“我今天不奏别人,单奏你面君不洗尘”(清廷规定,太监每次面君必须洗礼更衣)。言罢,随手牵衣挽袖将他拖至殿上。在朝中,康熙感到许作梅事无巨细能振朝纲,特赦命他一天可奏三本。自那以后,满朝上下皆称他“许三本”。
许作梅自进京之日起,他就聪明的借鉴了历代官员们“伴君如伴虎”的经验教训,为防自己日后也遭到“举家犯抄,株连九族”那样的惨剧发生,他自己始终遵循一条戒律:在平时无论言谈、举动、著书、立说、赋言等,从不将自己的故乡籍贯真实名讳流露出片言只字来。以至于后来,家族父老几次进京都难以寻着他(从史料中也难以查到许作梅这个名,只见崇祯初有个言官叫许誉卿但年代要早十多年),致使许家最终也未能有人在他那谋上一官半职的。可话又说回来,偌大的许氏家族数百年来平平安安,在当地发展成为一个有名气的名门望族,刚正不阿的许作梅真可谓是清正廉洁的楷模啊。
许作梅在新乡有一处官邸(许公馆),原址在城内东街关帝庙对面,在城东南角还辟有别墅,专供家人写诗作画,后被西商购为“会馆”。雍正六年新乡籍开封同知吴元锦捐奉赎回后立为“义学”,又称“庸南书院”(今还有“庸南院诗友会”)称谓。许作梅隐身百泉时曾建有花园等,他辞朝归省后,在新乡东南建有鹤园、在城北卫河岸边建有钓鱼台,专供游人垂钓、游玩。现劳动桥西仍有钓鱼台幼儿园的称谓。另外还有以许家命名的“许窑车站”,在原道清铁路上(市公园西门内荷花池北)。许作梅五十六岁回祖籍,为两位爷爷立了很神奇的墓碑。他五十七岁逝世葬于新乡西华大道新辉立交桥下,人称天官墓。新乡市政府一九五六年命名为文物保护单位。
许作梅一生为人题诗赋言数不胜数,为新乡旧城南门上虞弦楼书名,并题有《虞弦楼记》字。虞弦楼是康熙四年时新邑知县王克俭修建的敌楼,以便瞭望用。西门为太和,北门为长泽,南门虞弦楼,东南巽地又置楼祀文昌,又叫“耘”。 这虞弦楼的典故是古时有虞弦公在南门调弦,寇闻琴声未行不端,后人以虞弦琴声治乱,因之将虞弦代称南门。许作梅题的《虞弦楼记》:“太平官府重民依庚亮楼成览,翠微筑凿金汤子煤,山川带砺俯严扉,辉煌斗棋风云起,飘渺檐牙喜鹊飞,台使闻吏贤令尹,玺书题额下彤围,”许作梅为古汉堤题诗:“传道今堤外,天河旧业州,一朝浮金马,千载断黄流,氾滥殷都改,迁移宋室秋,伤心后有变,独此可亡忧”。许作梅为天宇寺作诗(天宇寺及大迷魂阵,顺治年间重修,在关堤乡大司马村北):天高拂日一轮孤,司马迷魂信有无,此地方遇终有定,八风吹动草蘼芜。
许作梅的著作有:《水竹居诗集》四卷、《休沐集》二卷、《掖垣疏草》四卷(西属胡世安序)、《泳闲堂文集》、《奏疏文集》、《四种诗集》自序、《归舟纪行》一卷(共城王紫绶序)、《鹤园角谱》一卷(自序)、《休沐集》二卷(明兵部尚书小宋佛张缙彦序)。许作梅晚年游潞王坟时,曾写《潞王坟》诗一首:“北顾苏门半,苍茫有甚台,松花何处落,马鬣尚畏岩,独见王孙草,谁怨妃子才,空山人影绝,日日野猿哀”。至今留存。许作梅也曾为别人写墓志铭,文革时在辉县农村曾发现了许作梅的文集。:
标签: 刚正不阿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