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持三日粮”的惊人伟魄背后,隐藏着一个谋略深远的局

滴答历史 100 0

伤心楚汉之项羽篇:奈若何(15)主笔:江湖闲乐生公元前208年11月初,项羽一举诛杀卿子冠军宋义,威震诸侯,名扬天下。齐国将领田都,一向崇拜项羽之武勇,听闻项羽夺了军权,立刻背叛田荣,往助项羽救赵;已故齐王建的孙子田安,也攻下济北数城,率部投奔项羽,共往救赵;燕王韩广,同时派出燕将臧荼,南下救赵。

楚军开出安阳后,不日进入济北郡(今山东泰安一带),兵抵平原津(今山东平原附近),开始准备渡过黄河。

当时,在黄河的那边,有这么几只军队:

第一:巨鹿城南敌军章邯部,兵力二十余万。

第二:巨鹿城下敌军王离部,兵力二十余万。

第三:巨鹿城内友军赵王歇部,兵力万余。

第四:巨鹿城北友军赵国大将陈馀部,兵力数万。

第五:巨鹿城北友军赵将张敖部:兵力万余。

第七:巨鹿城北友军燕将臧荼部:兵力数万。

第六:巨鹿城西友军齐将田都部:兵力数万。

第八:巨鹿城西友军齐将田安部:兵力数万。

一切都对诸侯军方面非常不利:兵力不足、粮草匮乏、战斗力差,派系斗争严重,各路援军更是重演战国时代那种畏秦如虎的镜头,作壁上观,观望不前,对巨鹿援而不救。

“破釜沉舟、持三日粮”的惊人伟魄背后,隐藏着一个谋略深远的局

为什么诸侯们如此胆小,迟迟不敢出兵与秦军正面对决?理由很简单:连六国公认最强的项梁都让人家收拾了,咱们还装什么牛逼。人可以装牛逼,但要是在牛面前装牛逼就错了,因为人家的逼更逼真啊!四十万秦军虎狼之师,那可是好惹的么?

这也的确不能太强求他们,中国人并非全都是活雷锋,救人可以,舍己免谈。从古到今的地方军阀们,除非生死存亡之际,往往都以保存实力为重。这些胸无大志胆小无能的平庸之辈,注定没有拼死一搏的勇气,注定无法承担历史的重任,注定只能沦为时代的配角,为天下所笑。

当年红军能成功长征,也是拜那些只求自保的国民党地方军阀所赐。

在这样的恶劣情况下,项羽应该怎么办?

这时候,项羽的头号大将英布给项羽出了个馊主意:“秦军势大,不如急引军趋秦,与沛公会师,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据咸阳,制天下也。”

项羽道:“关中易入,然救赵何?”

英布道:“《军志》曰‘攻其必救也。’使我军入关,章邯、王离必释赵自救。我据关逆击其前,赵与诸侯救者十余壁蹑其後,覆之必矣。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功於秦也。譬如战国时,魏伐赵,齐救之。孙膑引兵疾走大梁,因存赵而破魏,理与此同。”(《军志》:西周时兵书,已失传)

这一招看上去很美,其实烂透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英布的私心作祟,他既嫉妒刘季与项羽的亲密关系,又害怕刘邦先入关中抢占大功,所以才出此下策。

项羽正在思索,他身边一个叫韩信的执戟郎中立刻出言反对道:“秦军围赵已近三月馀,巨鹿城兵尽粮绝,随时有可能为秦军所破,吾恐我军尚未攻至关中,赵已亡国耳。到那时诸侯兵散,楚孤军奋战,必陷秦之重围而大败矣。”

“破釜沉舟、持三日粮”的惊人伟魄背后,隐藏着一个谋略深远的局

一边是头号大将英布,一边是胯夫出身的韩信,项羽当然站在英布这边,即便他对韩信的意见深为认同。

于是项羽大怒道:“这里哪有你这个胯夫说话的份儿,给我退下!”

韩信气结,但是没办法,谁叫他出身低微,名声也不好,即便是国士无双,项羽也不会用他,更何况项羽本人才高八斗,智勇冠天下(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也不需要再一个聪明人来抢他的风头。

“听到没有,给我退下!”

可怜的韩信只好持着他的戟,带着满腔的怀才不遇,黯然退出账外。

“破釜沉舟、持三日粮”的惊人伟魄背后,隐藏着一个谋略深远的局

项羽回过头,亲切的对英布说:“当阳君之言亦善。然籍生平处事,但为‘义侠’二字耳。今诸侯抗秦,同气连枝。吾虽新造之军,必奋勇而抗积威之秦,以救濒亡之赵,不亦义乎?”

英布被项羽的高尚情操深深打动了,他立马表示,愿意自领部曲,率先渡河,以探秦之虚实。

“破釜沉舟、持三日粮”的惊人伟魄背后,隐藏着一个谋略深远的局

项羽大喜,随即命英布及蒲将军率先锋部队两万,渡河击秦,任务是探清敌情,同时破坏章邯给王离输送粮草物资的甬道,掩护大军渡河。

以区区两万军队去冲击秦四十万大军,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项羽给英布布置的任务并不是与秦军正面对决,而是将两万人分成数十支小游击队,如数十支锋利而细小的梅花针,狠狠的戳进章邯军和王离军之间的大动脉血管(运粮甬道)里去。

“破釜沉舟、持三日粮”的惊人伟魄背后,隐藏着一个谋略深远的局

我们知道,守城需要充足的粮草,殊不知围城的军队更需要,否则围不了多久就得撤退。——项羽刘季之所以每次攻城都速战速决,且有时攻下还屠城,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缺粮。

秦军同样是如此,所以章邯军才不得不驻扎住棘原(今河北大名一带)这个船运码头兼仓储所在地,将洛阳北部秦军粮库敖仓的粮草由黄河漕运至此,然后加紧修筑甬道,利用甬道再将粮草运往巨鹿城下的王离部。

“破釜沉舟、持三日粮”的惊人伟魄背后,隐藏着一个谋略深远的局

看来这条蔓延数百里的大甬道,就是秦军的生命线,砍掉它就等于断了秦军的活路,要知道在进入11月寒冬后,运输更加困难,如果没有甬道的保护,这条漫长的补给线上的粮草,就跟白送给敌人没什么两样。

项羽派英布去破坏秦军粮道算是派对人了,这家伙本就是大盗出身,最擅长的就是打游击战,从前在鄱阳湖的时候,他每每面对数倍于几的官兵,总能来去如风,打完了就跑,得了便宜就溜,让敌人一根毛都抓他不到。这次还是那样,英布重新化身为从前的土匪,在秦军漫长的生命线上四处刺孔,刺的秦军肠穿肚烂,刺的章邯焦头烂额。

“破釜沉舟、持三日粮”的惊人伟魄背后,隐藏着一个谋略深远的局

见过无赖的,没见过这么无赖的,章邯指挥惯了数十万军团大作战,一时间要面对英布这倏忽不定的游击战法,他还真有点不适应。

能将百万兵如一人者,当为名将,能将区区万馀兵而游击百万大军者,亦为名将也。

“破釜沉舟、持三日粮”的惊人伟魄背后,隐藏着一个谋略深远的局

图:甬道

结果没几天,秦军的甬道就被打成了个烂筛子,在黄河边的华北平原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副情景:一队楚军士兵正在拆甬道,突然远远发现秦军来了,赶忙呼啸一声提溜起夯锤就跑,秦军一部分在后面死追,一部分留下来修补甬道,刚修到一半,另一支楚军又来了,他们就在离修墙秦军数百米之外的地方大摇大摆的拆墙。秦军无奈,只好扔掉版筑,拾起兵器又去打那支楚军,如此循环往复,反正拆的总比修的快,秦军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怪就怪,这甬道太长了,足足数百里,怎么守嘛!

这是空间优势,另外还有时间优势,章邯再怎么严加防备,也挡不住英布深更半夜去挖墙脚,他总不能让士兵们通通不睡觉去守甬道吧!

看来,项羽绝非一个有勇无谋之辈,他派英布率领游击队破坏秦军甬道,一可让章邯军草木皆兵、疲于奔命,二可让巨鹿城下的王离军缺粮,降低其士气;二者都收到了奇效。就这样过了快一个月,项羽估摸秦军也被折腾的差不多了,于是决定动手,他的五万大军在英布的掩护下,从平原津顺利渡过黄河,又向西来到了漳河边。从此再渡过漳水,就是秦始皇暴毙的沙丘行宫了,沙丘离巨鹿只有十几公里,不到一天便可直抵巨鹿城下。

“破釜沉舟、持三日粮”的惊人伟魄背后,隐藏着一个谋略深远的局

从这一年九月秦军开始兵围巨鹿,至此已足足三个多月,双方一直在增兵,却一直是谨守己方营垒,没有爆发一次大规模的战斗,巨鹿周边、漳河两岸虽然风云际会,秦、楚、齐、赵、燕、魏各路人马加起来前后近七十万,战云凝重的简直就要挤出水来,却迟迟没等来爆发的一刻。

直到项羽来到漳河边,彻底搅开这潭死水的关键性人物终于闪亮登场。一场干系天下命运的超级大会战,爆发在即。

这一天黎明前的最后黑暗时分,项羽命令大军饱餐战饭,然后乘船大举渡河,一时间,宽阔冰冷的漳河河面上,百舸争流千帆齐进,场面甚为壮观。

“破釜沉舟、持三日粮”的惊人伟魄背后,隐藏着一个谋略深远的局

大军渡过漳河后,项羽突然发布了一个惊人的命令:全军把所有渡船凿沉,再将做饭的锅碗瓢盆全部砸碎,每人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三天之后,要么大家一起轰轰烈烈的战死,要么战胜秦军抢他们的饭吃。

什么是“破釜沉舟”,这就叫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持三日粮”的惊人伟魄背后,隐藏着一个谋略深远的局

《孙子兵法》曰: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诸、刿之勇也。

意思是说:将部队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士卒就会宁死不退。士卒深陷危险的境地,就不再存在恐惧,一旦无路可走,军心就会牢固。深入敌境军队就不会离散。遇到迫不得已的情况,军队就会殊死奋战。所以当作战命令颁布之时,坐着的士卒泪沾衣襟,躺着的士卒泪流满面,这是把士卒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他们就都会变得像专诸、曹刿一样勇敢。

“破釜沉舟、持三日粮”的惊人伟魄背后,隐藏着一个谋略深远的局

项羽主动将自己的后路断绝,正是要把士卒们逼入绝境,人一旦陷入绝境,人就不是人了,是超人。项羽破釜沉舟,一举将十万楚人个个变成能杀吴王的专诸,变身勇不可当的加里森敢死队——此旷古烁今之惊人伟魄,千载之下,仍令我等震撼不已!

“破釜沉舟、持三日粮”的惊人伟魄背后,隐藏着一个谋略深远的局

不过,项羽不仅懂得一往无前,也懂得暗留后路。早在渡河之前,他就令范增带领一支数千人的部队留在河南。表面上的理由是亚父年迈,不宜参加如此激烈的战斗;实际上项羽是让范增在河南暗暗筹措粮草、渡船,一旦战事不利,则立即渡河前来支援。

“破釜沉舟、持三日粮”的惊人伟魄背后,隐藏着一个谋略深远的局

这个高度军事机密,世上只有项羽、范增二人知晓。后来的事情的发展,没有给范增表现的机会,否则我们将会看到这样的一幕:“项羽破釜沉舟陷险境,范增运粮渡河救危局。”

标签: 破釜沉舟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