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苻坚:生不逢时的圣王(1)

滴答历史 125 0

公元346年的一天,氐人首领苻洪正在好奇地打量着8岁的小孙子苻坚。

苻洪很奇怪,作为少数民族,氐人崇尚的是战功,很多人目不识丁,更别提什么超凡入圣之道了,可是这个小孙子突然向他提出,要请一个家庭教师。这让苻洪很是高兴,因为此时的苻洪看到后赵必有内乱,他好乱中取事,奠定氐人江山。将来国家太平,正是需要文治的时候,如果家族内部能有读书识礼的人物,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南北朝苻坚:生不逢时的圣王(1)

苻洪是一代豪杰,他接连击败羌人、羯人的武装后,疏于防范,竟然被后赵降将麻秋给毒死了。

在临死之前,苻洪对他的长子苻健说:“我之所以盘桓枋头,是因为我想趁着后赵德政不修,内乱不止,夺取中原。没想到被麻秋这小子害死。中原豪杰众多,不是你们兄弟能够攻占的。我死之后,你们要迅速入关。”苻健听从了父亲的旨意,分兵两路进入关中,经过连番激战,击败了割据关中的各路军阀,初步建立起了前秦国家。

这一年,苻坚12岁。

前秦国家初创,四方未平,各地叛乱此起彼伏,东晋桓温也趁乱北伐,希望乱中取胜。一时间,四方狼烟峰起,前秦国家能否坐稳江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当此用人之际,苻家几乎所有的男丁都要披甲上阵,为国征战。

苻坚16岁时,他的父亲苻雄去世,他承袭东海王爵。苻健对这个侄子很是看重,因为在苻坚学习刻苦,潜心研读经史典籍,同时又弓马娴熟,上阵杀敌自不在话下。当时的北方经过永嘉之乱、后赵暴政之后,流民遍野,人们生活水深火热,这让年轻的苻坚从小就立下了经世济民、统一天下的志向。随后,他作为前秦宗室出镇地方,从此战场上多了一个锐意果决的少年将军。

这时,与氐人缠斗多年的羌人在首领姚襄的带领下也想要夺取关中。在荆州被桓温连敲带打之后,姚襄带领众人来到函谷关外。姚襄为时人所盛赞,说他是“精神器宇,属于孙策一流,而雄武过之”。当时中原的很多士人,都心向姚襄,而姚襄本人也是雄武盖世,好学博能,特别善于谈论,有很高的名望。他原本不是嫡长子,按道理羌人部众轮不到他统领,可是由于他实在过于优秀,以至于几乎所有士人都帮他求情,请求立他为太子。

姚襄带兵逼近关中,时年17岁的苻坚率领阻击姚襄。在这场战斗中,姚襄的部队被彻底打败,前秦的士兵擒获姚襄并将他杀死,姚襄的弟弟姚苌率领部众投降前秦。苻坚接纳了姚苌,在此后的岁月里,屡次委以重任。羌人几次三番没有在前秦手中讨得便宜,此时也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帮苻坚征战沙场。

姚苌良好的表现,让苻坚更加认可了圣王之道。当时的中原大地,五胡横行,纲常离乱,民族矛盾异常尖锐。苻坚想用自己的方式,给这个乱世的人民带来安定的生活。然而,苻坚却没有想到,最终要了他的命的,竟然是这个让他曾经无比为豪的姚苌。

此时的苻坚意气风发,他要给这个乱世一个秩序。可是他清楚地知道,他以及他的政权都是有着先天不足的。他是前秦宗室,最后通过政变而夺取帝位,因而他的个人威望和政权合法性是无法说服内部和外部的敌人的,因而他只能沿用少数民族“以力为尊”的传统,将统治合法性建立在军事胜利和对外扩张的基础上。

苻坚热心求治,重用名相王猛,初步建立了人事录用制度和官僚体系(如以经学授官),打击了部分少数民族军功贵族,恢复了关中地区的生产、经济和教育,祭孔,大力建设学校和推动儒学发展,可是前秦依然保留着大量的部落遗制,汉人世家与少数民族军事贵族的矛盾依旧冲突。这种冲突在军事威压的情形下,可以短时期蛰伏起来,但是地方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却很难保证。

在苻坚治下的前秦,正在从强有力的军阀集团向一个成熟的地方政府和不成熟的国家政权转化。苻坚有骄傲的资本,因为前秦确实超越了前赵、后赵、前燕,在关中地区建立起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的官僚政府性质的、能吸纳一部分汉人豪族进入其中的地方政权。可是,前秦政权有着很严重的军阀集团的残余性质,体制上层存在着大批足以影响政权决策的握有军权的皇族/军事贵族,热衷于依靠暴力进行急功近利的军事征服。

这也是苻坚考虑问题的基本逻辑,在找不到更多更好的解决办法时,就只好发动战争,因为胜利能够增加苻坚作为帝王的神圣性,还能带给氐秦超乎其他少数民族的正统与合法性。这其实是很无奈的事情,因为战争胜负实在难料,而且前秦的主要对手前燕、东晋都实力不俗,一旦战败,苻坚所塑造的神圣性将会大打折扣。

不过,上天此时似乎是站在苻坚一边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苻坚获得了很多胜利,灭国之功让苻坚坐稳了帝位,他在军事上灭亡了前燕、前凉,还多次击败东晋,占领了关东、凉州、益州,把东晋的势力范围从河南一线压迫到荆北-淮北一线,从三分天下有其一,发展到如今的三分天下有其二,版图疆域面积整整翻了一番,国力更是蒸蒸日上。

南北朝苻坚:生不逢时的圣王(1)

从公元357年登基,短短不到20年,他就已经统一了整个北方,让各地都通行秦国号令,百姓们不再流离失所,境内已臻大治。苻坚认为这是他行“圣王之道”的结果,他看到的是氐人、鲜卑人、羌人、匈奴人、汉人中的精英人才,在他的治下都在为前秦的事业添砖加瓦。大家虽然族群不同,但是却能同舟共济,这不也是美事一桩吗?连番的军事胜利,让苻坚的威望达到顶峰,这些少数民族的精英在苻坚面前也不得不表现出驯服的样子。

现在,整个天下,就只有江左的东晋朝廷还在负隅顽抗。

对于东晋朝廷,苻坚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华夏贵胄苗裔在衣冠南渡之后,都聚集到了江左一带,那里才是苻坚的精神故乡。他打开山川地理图,的目光沿着长江来回逡巡,看到建康的时候,他心潮澎湃,目光热烈,他就像一个自小在山野长大的孩子忽然看到了热闹繁华的通衢大邑。

他是氐人——晋人眼中的蛮夷,可是他对本族粗粝质朴的文化没有认同感,在他心里,文人雅士云集的建康象征着高贵与典雅。多少年间,他记不清究竟有多少次曾经在睡梦中徜徉于秦淮河上、乌衣巷中,与彬彬有礼的风雅之士兴高采烈地长谈佛祖、老庄、孔孟。这也是认为自己能做一个圣君的原因,他相信自己能开创一个物阜民丰、族群平等的大一统帝国。

可是,他的宰相王猛在去世前一再告诫他:“晋朝虽然僻处江南,但为华夏正统,而且上下安和。陛下千万不可图灭晋朝。鲜卑、西羌降伏贵族贼心不死,是我国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逐渐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这让苻坚狐疑不定。在王猛去世后,他又灭掉北方两大强国,前凉、代国,完全实现了北方的统一,前秦国势已臻极盛。

然而,失去了王猛的辅佐,他却在一连串的胜利之下失去了应有的理智。此时的帝国像一头胃酸分泌失调的巨兽,吞下了太多的帝国和民族,可是要融合他们,太需要时间了,绝非是朝夕之功。在王猛去世的几年里,前秦就已经发生了好几次叛乱,虽然规模比较小,还没有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就被扑灭了,但是一个盛世中的帝国总是出现叛乱这就说明帝国的根基并不稳当。

在公元380年,辽东地区再次发生了叛乱,这一次叛乱的规模很大,卷入的人数很多,连中原地区都受到了冲击。苻坚无法再坐视不理了。

苻坚此时正在酝酿着他的伟大的计划,正一步步地实现统一南北的梦想。他需要安定的国内环境,可是总是动荡不安的内部,让他一直忧心忡忡。在这次叛乱被扑灭之后,不知何故,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将皇室子弟和本族人分散开来,迁到函谷关以东,分别镇守险要之地。

南北朝苻坚:生不逢时的圣王(1)

严格来说,苻坚此举并没有太大不妥,后世的清王朝也是采用此种办法控制国土的,可是与清王朝不同的是,苻坚热爱推崇德治的中原文明,政治实践中过于理想化,认为自己的善意和宽和足以感化对手,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无数次地赦免或收容了无数居心叵测的人,还将这些人都留在了自己身边。这些人在苻坚面前卑躬屈膝,背地里却热切盼望着恩主的失败。氐人都被迁走了,那包藏祸心的异族人却留在了长安。

氐人大举外迁的那一天,苻坚亲临灞桥为亲人和本族人送行,汹涌混乱的人潮中哭声此起彼伏。

一个内侍唱道:“陛下啊陛下,一旦有三长两短,你将怎么办?”

苻坚一时间似乎有些茫然。他何尝不知道留在身边的是什么人?但一向乐观的他依然保持着理想主义的初衷,以为自己的胸怀可以感化那些贼子们的狼子野心。他在长安城内,给这些投诚的少数民族统治精英们建造良宅美院,赐给他们锦衣玉帛,让他们做大官,对他们推心置腹,所谓的圣王,不过如此了吧?

标签: 秦朝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