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智信文化 今天
百条家规家训之68:修身养性,崇德重义,自爱自重,自尊自律。
明代·崇德重义篇
崇德重义,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的人格,强调修身自省,提倡见贤思齐,历来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灵魂之一。崇德重义,通俗说来,就是崇尚道德,讲究人品。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始终把崇德重义作为一种人生准则,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体现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和人生的各个方面。他们主张做人要立身操守,刚直不阿,不为五斗米折腰;主张为官要高风亮节,廉洁自律,不坠青云之志。在名和利面前,强调不为私利而损气节;在生与死面前,强调见义勇为,舍生取义。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崇德重义已经成为有着民族鲜明印记的独特情操和浩然之气。本篇介绍的“海瑞刚正不阿”和“周顺昌不惧邪”两则故事,说的就是明王朝两位忠贤之士崇德重义的不凡经历。
海瑞刚正不阿
海瑞以其正直清廉、不畏强权,为民请命的形象,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后人美其名曰:“海青天”。姜正成主编的《刚正不阿(海瑞)》从海瑞的家族溯源,成长背景,经历的事件,心理变化以及对历史的贡献等方面展开,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海瑞这个历史人物。
海瑞以其正直清廉、不畏强权,为民请命的形象,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后人美其名曰:“海青天”。姜正成主编的《刚正不阿(海瑞)》从海瑞的家族溯源,成长背景,经历的事件,心理变化以及对历史的贡献等方面展开,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海瑞这个历史人物。按照海瑞出生到逝世的时间顺序讲述,一幕一幕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上清廉公正的楷模。
周顺昌不惧邪
明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锦衣卫四处横行,没有骨气的官员阿谀奉承,纷纷投靠魏忠贤,形成所谓的阉党。正直不屈的东林党人,如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等,被阉党诬陷与残害。崇祯皇帝即位后,惩治阉党,肃清朝政,为死难忠臣平反。周顺昌在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政治漩涡中舍身取义,被瞿式耜誉为是“清中之清,忠中之忠”。为了表彰周顺昌的慷慨大义,在阊门外林家巷口立“清忠风世”坊,又在饮马桥西卫前街(今东美巷口)建周忠介公祠。祠堂建成于崇祯五年(1632),据明张国维《周忠介公祠记》记载,周忠介公祠建成之前,民间有十几个地方都建庙祭祀周顺昌。平时,人们有疾病或是冤情,总会到庙里祷告和祈求,而每当年节岁时,有巫师舞蹈演出等娱神活动,还吹奏迎神、送神的乐曲。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380余年过去了,“清忠风世”坊、周忠介公祠都已荡然无存,而纪念周顺昌的十几处乡间祠堂也仅剩一处。清顾震涛《吴门表隐》卷一记载:“周王庙,在娄门外车渡浜,神即明忠介公顺昌。”周王庙的前身是慈云庵,据明正德《姑苏志》记载,慈云庵,元至元间(1280-1294)僧景嵩建。而今,车渡浜周王庙虽几经搬迁,但纪念周顺昌的民间活动延续至今。今年10月2日(农历八月十七)是周顺昌的生日,周王庙上请来“宣卷”举行了隆重的庆贺与纪念活动。
刚方贞介,嫉恶如仇,一生清忠风世
周顺昌(1584-1626),字景文,号蓼洲,明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东林后七君子”之一,南宋左丞相周必大第十一世孙。周必大的五世孙迁居常熟,再传三代到周顺昌的曾祖父周峦,从常熟迁到苏州。周顺昌幼年聪慧,英姿劲骨,中万历四十一年(1613)癸丑科进士,授福州府推官,抗击税监高寀,捕治高寀的爪牙。六年任满,暂拟礼部主事,居家候考选,后改授吏部。天启元年(1621)历官吏部稽勋司、验封司、考功司。天启二年调任文选司,至五月升任文选司员外郎,署选事,因与权贵人意见不合,不等任满而乞假归乡。里居期间,周顺昌有德于乡里。民间有冤情和疾苦,他不但向地方官陈说,而且要看到事情解决了才罢休。他喜好结交贫寒的人,又常常援引后进。
周顺昌为人刚方贞介,嫉恶如仇。魏忠贤专权乱政,残害忠良,周顺昌言谈之间,义形于色。天启五年(1625),应天巡抚周起元因上疏为苏州同知杨姜申辩而被削籍,周顺昌写序文为他送行,斥骂阉党无所顾忌。浙江嘉善魏大中因疏劾魏忠贤被逮,途经苏州时,周顺昌独自为他饯行,置办酒菜款留三日,和魏大中谈到朝廷中事,周顺昌破口痛骂魏忠贤。临行时,周顺昌问魏大中:“魏老先生可有什么家事放心不下?”魏大中说:“被逮时,小孙子痛哭不止。”于是,周顺昌把小女儿许配给他的孙子魏允柟,并宽慰魏大中不必为儿女辈的事牵怀。阉党向来痛恨正直的周顺昌,因而趁此机会陷害他。御史倪文焕上疏弹劾周顺昌与罪人通婚,又诬陷他在吏部为官时贪敛钱财,周顺昌因而被削籍。
天启六年,苏杭织造太监李实上疏,诬劾周起元擅减袍段数目,掯勒袍价,致使苏、松两府的上供连年延误,阉党趁机把周顺昌罗织进李实的疏中,魏忠贤派缇骑到苏州将他逮捕。三月十八日,开读诏书时,苏州城中数万人拥送周顺昌,手里拿着香为他鸣不平,声如雷轰,响彻十余里。骄横的缇骑厉声呵斥道:“东厂拿人,岂容鼠辈置喙?”于是,拿起手中的枷锁、镣铐等器械击打众人,激起苏州士民的公愤。突然,颜佩韦、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五人奋臂而起,殴打缇骑,缇骑东西逃窜。这就是著名的吴中“开读之变”,实际上,这不是“民变”,而是士民打抱不平的正义之举。自此之后,缇骑不再四处横行,魏忠贤也有所畏惧,有所收敛,他的篡权预谋最终也没有得逞。从这个层面上看,由为周顺昌鸣冤而引发的苏州士民运动,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四月,周顺昌被逮到京城。在镇抚司狱中受到严刑拷打,但周顺昌毫不屈服,詈骂魏忠贤不绝口。六月十七日夜,周顺昌遇害,年仅四十三岁。
纵观周顺昌的一生,他的命运和遭遇,与他的思想性格和为人处世原则是紧密相联系的。在思想性格和为人处世方面,周顺昌留给我们的印象是深刻的。
刚直廉正,不徇私枉法,为人处事有原则
周顺昌赴任福州推官时,便道还家,苏州城中有一个青年人,和他是同姓,因醉酒犯了事,官府审判前,她的母亲拿了上百两银子来求周顺昌说情。有人劝周顺昌说:“巡抚徐大人是福建人,知道你清贫,周老爷不妨收下银子,为他讲讲情。”周顺昌坚决不肯。无独有偶,巡抚徐民式是福州人,他的儿子因杀人犯了死罪,得知周顺昌将赴任福州推官,他到周顺昌家里,恳请周顺昌审理案件时手下留情,周顺昌严肃地说:“如果查明没有杀人,那么立刻释放;但是,如果真的杀了人,我宁可丢弃官职,也不可徇私枉法。”徐民式惶恐地辞别而去。周顺昌的船到达湖州时,徐民式让中军拿着亲笔书信前来,馈赠厚礼,想再次请托,周顺昌怒斥中军,并斥责徐民式。到任后,周顺昌首先审理这个案件,如法惩治了徐民式的儿子。
税监高寀在福建作威作福,激起闽地民变,地方官想通过严惩闽民的方式来讨好高寀,周顺昌坚持正义,为民请命,闽地老百姓因而免遭一难。福建有一乡绅,想要强行霸占某秀才家的墓地和田产,周顺昌为秀才主持公道,把墓地和田产判还给他。一县学教谕因私人恩怨陷害一县学诸生,把他开除了学籍。周顺昌再三审问之后,真相大白,县学教谕来找周顺昌,一定要他把“莫须有”的罪名坐实。周顺昌顿时怒从心头起,愤然离他而去,对人说:“杀人以媚人,实不敢也。”最终,为这位诸生洗雪了冤屈。
任吏部员外郎期间,周顺昌坚持按次序补官员,即使是权贵人请托,也不为所动,因与权贵人意见不合而乞假告归。归乡后,周顺昌以澄清一世为己任,向地方官陈说民间冤情和疾苦。老百姓有疑难事和不平事,只要周顺昌站出来说一句话,是非、曲直立刻分明。因此,人们都敬重他。周顺昌被逮之后,友人朱祖文问他:“你为官几年,可有一两件冤狱让你心中不安?”周顺昌随声应答道:“没有!这是我一生可以自信的。”
周顺昌的刚直廉正,与早年受到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少年时,周顺昌言语间稍有戏谑之词,祖父周冠就要正色呵斥,周顺昌终其一生都恪守祖训。年轻时,周顺昌和朋友喝酒,喝醉后受到了母亲的责备,周顺昌生平时不喜好喝酒,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喝醉过。
布衣蔬食,安于清贫,不汲汲于富贵名利
周顺昌为双亲办丧事,宁可预支教书的酬资,也不愿受亲友的一分钱。有个有钱的子弟想结交周顺昌,借此机会送给他银两,周顺昌坚决谢绝,并说道:“贫者士之常,臭味不同,何暇与之征逐于酒肉歌舞之场哉?”参加应天府乡试时,周顺昌和朱陛宣、邹谷、殷献臣三人聚首论心,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于是发誓说:“如果今后我得志了,一定不改本心,绝不做追求富贵荣耀、谋取私人利益等令人羞耻的事情。”进京会试时,有人想逃避关税,托他们携带财物,虽然酬劳很丰厚,可是,周顺昌和朱陛宣坚决回绝,并说:“应试之人,怎么能做欺君负心的事?金陵的誓言,难道忘了吗?岂能自食其言?”
仕闽期间,苏州家中的生活靠借贷维持,亲友辈要债的人填门盈户,甚至还有怒骂者,妻弟吴公如写信来告,周顺昌宁可得罪亲友,也不愿取秋毫于闽民,他在《与吴公如内弟书二》中说:“负诸亲友,尚有还日;取诸民间,必无还期。”任满归乡时,周顺昌仅有一担行李,与赴任时一样,依旧是一个贫寒的人。
居家等待新的任命期间,周顺昌修葺旧居,读书其中,所居“深不盈丈,去头不盈尺”,他却心满意足地说:“吾视此有广厦之安矣!”周顺昌祖上是富贵之家,有不少的田地房产,后因家道中落而转卖给别人。这时,房产正在一个有权势人家的仆人手中,他妄自揣测,以为周顺昌有赎回房产的心思,托人对周顺昌说:“如果赎买的钱不能一下子筹集,可以慢慢地偿还。”他还打扫干净了房屋等着周顺昌来赎买。然而,周顺昌却笑着谢绝了。有人劝周顺昌恢复祖业,他却说:“复祖业三字,名美而实秽,我做诸生时,所居仅有四间,现在纵然有些狭陋,但是比以前好多了。更何况房屋大了需要更多的仆人,开支必然增多,谋取民脂民膏,这是我不愿意也不忍心做的事。”
在京为官期间,周顺昌租简陋的房子居住,布衣蔬食,和六个仆人一起生活,每天的费用仅十文钱、五升米。他既不往来宴饮,又谢绝一切馈赠。闲暇之余,念佛千声,宛如一个老僧。任职吏部时,有侍从送来人参汤,周顺昌知道后,给他买人参的钱,并告诫他下次切不可再送。
归乡里居,周顺昌克勤克俭,安贫乐道。他常常夜坐读书,苦于油贵,就买桐油作灯油,怡然自得地说:“人家都说桐油灯让人眼花,我反倒觉得眼目清亮。”周顺昌喜结贫交,不慕富贵,富裕、权贵之家,多愿和他联姻,可他都予以坚决回绝。
周顺昌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家人、教育儿女,他同样也是如此。他的家书中,从日常生活开支到儿女的衣物,从年节往来馈赠到居家饮食起居,关照得琐碎而又细致。让人感触最深的是,吴夫人的四十生辰,也不允许受人一盒、留人一饭,只许买半斤豆腐供供寿星而已。在此,不得不感慨,周顺昌为人夫、为人父,未免太严苛了。
不汲汲于富贵名利,安于清贫,从清苦的生活中品味出自得的乐趣来,是周顺昌一生的志节追求,周顺昌做塾师时已立志。殷献臣《周吏部年谱》中说:“家酷贫,公藉馆谷(教书的酬劳)奉养(双亲),曰:"吾辈今日为诸生,自束修外即无可取,设他日为宰官,自俸资外即不可取。"中进士后,周顺昌的志向更加坚定,他在《第后柬德升诸兄弟》中说:"固穷"二字,原吾辈本来面目……慕富慕贵,一生痛恨……富厚策肥,大非吾念。”迈入仕途,周顺昌践行了早年的志向,他在《与文湛持书二》中说:“弟独居蔬食,饮食男女,一无所事,馈仪书牍,尽行屏绝”;在《自京师寄殷献臣诸人书》中说:“至求田问舍、积玉堆金,视头上乌纱若捧夜光珠行九折坂中,惟恐失之,实不能也。”
慷慨从容,处变不惊,置个人生死于度外
天启六年三月十五日,缇骑带着魏忠贤伪造的诏书到苏州来逮捕周顺昌。吴县县令陈文瑞是福建人,周顺昌在福州推官任上曾经提拔过他,因此,他对周顺昌感恩戴德,得知周顺昌将被逮捕,他连忙在半夜里赶往周顺昌家,请他置办行装,料理家事。周顺昌从容地说:“我没有什么家事可以料理。”妻子、儿女听到逮捕的消息后,急得哭昏过去,周顺昌笑着说:“无事乱人怀也。”周顺昌让人慢慢叫醒他们,然后宽慰他们说:“不用担心,其实事情并没有想象得那么严重。”随后,周顺昌正襟危坐,和亲友们慷慨谈笑。接着,他走进书斋整理图书,看到书桌上有一块还没题字的匾额,周顺昌对亲友说:“龙树庵的僧人请我为他题匾额,答应了很久了,一直没空写,今天不写,或许以后没有机会写了,和朋友的约定不能违背啊!”于是,周顺昌濡笔挥毫,题“小云栖”三字,字大如斗,体法遒劲。写好后,落款、盖章,整个过程没有出半点差错。转眼之间,已经是十六日的黎明了,周顺昌到家庙中辞别祖宗,慷慨就道。妻子、儿女牵衣顿足,哭天抢地,周顺昌毅然离去,不回头一看。在场的殷献臣、邹谷、贺言、吴公如等人也都失声痛哭,而周顺昌依然意气自若。
周顺昌刚出家门,已经有上百人聚集。一路上,人们纷涌而来,拥送周顺昌。被逮到吴县县衙后,周顺昌站着对众人称颂古今忠臣义士,斥骂宦官魏忠贤,又勉励年轻人,没有丝毫疲倦的神色。人们从四处赶来,都想见一见有德于乡里的周顺昌,县衙门口聚集了很多人,有的人挤进去拜见周顺昌,没有挤进去的就在门口叩头。见到周顺昌的人从县衙里面出来,说:“周老爷言谈之间没有丝毫沮丧的神色,从容淡定,内心平静,就好像什么事都没有一样,真是天人啊!”天人,就是神人。但凡神人,总有超出常人的能力。周顺昌临危不惧的淡定与从容,确实是一般人所没有的。
三月十七日,一个贫寒的读书人来拜见周顺昌。平日里,周顺昌经常抚恤他,看到周顺昌被囚禁在县衙中,他悲痛地哭泣,周顺昌却笑着说:“有什么好哭的啊?我这次可能回不来了,以后谁来帮助你啊?应该哭的是我,你怎么反倒哭了呢?”置身危难中,生死存亡尚且不知,周顺昌仍然为贫寒学子无人资助而牵怀,这是一种怎样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大度与从容!正如他在《与鹿乾岳书四》中所说:“生死平常事,不乱胸怀也。”那天晚上,殷献臣、朱祖文、朱陛宣、邹谷等陪同周顺昌在县署中过夜,相顾垂泪,周顺昌对他们说:“此会一别千古,岂可作楚囚对泣!”十八日,即将开读诏书,次子周茂藻年纪还小,见父亲离他而去,不禁痛哭流泪,周顺昌呵斥道:“我心中正平静得很,反倒被你一哭扰乱。你赶快走开,别来烦扰我!”
周顺昌面对人生的风波与患难,总能淡然面对,他曾对友人如是说:“古人以囹圄(牢狱)为福堂,弟今以桁杨(刑具)缧绁(捆绑烦人的绳索)为寝处。”周顺昌的慨然,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古今忠臣义士的仰慕。周顺昌书法学颜真卿,字如其人,对颜真卿的气节,他也是心仪仰慕。被囚县衙中,他仍津津有味地吟诵于谦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杨继盛的“风吹枷锁满城香,簇簇争看员外郎……性癖从来归视死,此身原自不随杨”等诗句。
《老旧厂房改造》图片征集
你有老旧厂房改造好照片却愁无人欣赏吗?你还在为找不到老旧厂房改造的故事分享平台苦恼吗?快来投稿吧!划重点!!!请睁大眼睛投稿方式:你可直接将清晰的电子数码照片/精彩故事发送至m18515978477@163.com
北京智信文化产业研究院
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主管,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新型智库。首席顾问、名誉院长罗钧曾任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究院理事长刘明清曾任十二届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院长曹保印出版专著60部,并被译成多国语言。
特别提醒:本公众号所刊发稿件均用于内部交流使用,并在显要位置注明文章出处和来源,若涉及版权,或版权人不愿意在本平台刊载,请版权人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标签: 刚正不阿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