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又写作句践;在出土文物“越王句践剑”里写为鸠浅;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纪年》作菼执),是中国春秋时代后期的越国君主。有关他的先世,有说“其先禹之苗裔”,亦有说“先世无所考”,也有说他是“祝融之后”并且是楚国的芈姓,众说纷纭。父亲则是越侯允常。生年不详,前496年至前464年在位。
基础信息姓名:勾践|鸠浅|句践|菼执逝世时间:公元前464 年封号:越王即位时间:公元前496 年退位时间:公元前464 年前任:允常继任:鹿郢父亲:允常性别:男性越王勾践关系图谱
人物生平初尝败绩勾践即位后称王,吴王阖闾乘机攻越。越国派犯了死罪的人排成三列走到吴军阵前,高声呼喊后拔剑集体自杀,越军趁吴国军队观看的时候猛攻,于槜李大败吴军,阖闾被射伤了指头,不久后因伤重而死。阖闾临终遗嘱其子夫差:“必毋亡越!”夫差即位为吴王之后,励精图治准备攻越报仇。句践不听范蠡劝阻,仓促下抢先出兵攻吴,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大败。吴军占领越都会稽,将句践围困在会稽山。范蠡建议句践用卑辞厚礼向吴求降,如若不允,就由句践亲自去吴国做人质。句践采纳了这一建议,一面准备死战,一面派文种向吴王求和,用财宝贿赂吴太宰伯嚭,并献上美女西施。夫差在伯嚭劝说下与越国议和,率军回国。句践向越国臣民下诏罪己,然后去吴国给夫差作奴仆,亲尝粪便,最终骗得夫差的信任,三年后获释放回越国。
卧薪尝胆勾践回国后发誓复仇灭吴,卧薪尝胆 ,休养生息,重用范蠡、文种等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史记·货殖列传》说:“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又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一年,越国向吴国进贡蒸熟的种子,使第二年吴国大饥,削弱了吴国的国力。
消灭吴国及称霸前482年,句践趁夫差北上黄池争霸,趁虚而入,攻入吴都姑苏,杀吴太子。夫差返国后被迫向句践求和。不久,句践再次攻吴。句践二十四年(前473年),越军围困吴都三年后终于破城。夫差困于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亡。句践随后北上迁都琅琊,与齐国、晋国等诸侯会盟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南),“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泗上十二诸侯,皆率九夷以朝” 。经周元王正式承认为霸主。
越王勾践:春秋最后的霸主
轶事典故成语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g dǎn),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原意指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后多用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越王勾践与卧薪尝胆
兔死狗烹
兔死狗烹(tù sǐ gǒu pēng),出 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原意指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鸟尽弓藏
鸟尽弓藏(niǎo jìn gōng cáng),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原意指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shí nián shēng jù shí nián jiào xùn),出自《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典故箪醪劳师
春秋时,秦穆公伐晋过雍州,来到河边,准备劳师,却只存酒一盅,于是投酒于河与将士共饮。真所谓“一瓶之醪倾而三军之众悦”,轻易便收买了军心,鼓舞了士气。
公元前493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所败。怀着强烈的报仇复国欲望,勾践在越国采取了一系列治国安民强兵的措施。酒,在勾践自励图强,雪耻复国的过程中发挥了奇特的作用。春秋时期,酒为上层贵族所专用,君王是牧养子民的,为了表示关心子民,常常赐酒于民,以酒对子民进行感情投资。战争使越国人口锐减,为了报仇雪耻,《吕氏春秋·越语》中有勾践用酒奖励生育的记载:“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孩,两壶酒,二豕”(生男孩者奖两壶酒和一只狗;生女孩的则奖两壶酒和一头小猪。)待到十年之后,兵强马壮,藏粮千仓,便兴师伐吴。
师行之日,百姓纷纷来到绍兴城南,进献美酒犒劳三军。但酒不够分配,勾践效法秦穆公投酒河中,与军民迎流而饮,于是士气百倍,一举灭吴。勾践投酒的那条河,就是绍兴城南的“投醪河”又称“劳师泽”。
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副对联,前一句讲的是项羽,项羽破釜沉舟,最终以少胜多,大败秦军,成了上将军。后一句讲的是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报了会稽之耻。
句践姓氏相关有关句践的姓氏是什么,有多种说法:
1.芈姓说
据三国时代孙吴的学者韦昭的《国语》注:“句践,祝融之后、允常之子,芈姓也。《郑语》曰:‘芈姓夔越。’《世本》亦云:‘越,芈姓也。’” 另外,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里引《世本》说:“越,芈姓也,与楚同祖。” 而《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国熊渠)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孙诒让《墨子间诂》提出句践之越国或为越章王之后裔,而童书业对此有详细考证 。以上说明勾践可能与楚国是同宗共祖,因而与楚国王室一样是芈姓。
2.姒姓说
据《史记·越世家》:“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吴越春秋》也认为“至少康,恐禹迹宗庙祭祀之绝,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也就是说,句践是夏禹的后代,而夏禹的姓氏是姒,所以句践可能是姒姓。
3.彭姓诸稽氏说
曹锦炎从三个角度考证越王的先祖是祝融八姓之一,属于彭姓诸稽氏 。
一:《宣和博古图》著录有一件越王钟,越王名“者旨於睗”,传世的同人所作青铜器还有一支矛,三把剑。1959年安徽淮南市发掘的战国墓中也出土了带有“越王者旨於睗”铭文的戈,者旨於睗即诸稽于驳,被学术界公认为句践之子鼫与。曹锦炎指出“诸稽”为氏,“於睗”为名,《越绝书》作“与夷”为“於睗”的同音通假字,《吴越春秋》作“兴夷”的“兴”则是“与”的讹字,诸稽於睗正符合我国古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的习惯。其次,越国有诸稽氏,《史记·越王句践世家》:“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国语·吴语》则作:“乃命诸稽郢成于吴”就是证据。
句践后裔记载句践身后的越国诸王关于句践去世后,其王位的历代继承者,中国古代史书的说法各异,有的是同人异名,有的是世系前后不同。现列之于下:
司马迁《史记》:“句践卒,子王鼫与立。王鼫与卒,子王不寿立。王不寿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无彊立(末代)。
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纪年》:“于粤子句践卒,是菼执。次鹿郢立,六年卒”(《史记》原文“子王鼫与立”注);“不寿立十年见杀,是为盲姑,次朱句立”(《史记》原文“王不寿卒”注);“于粤子朱句三十四年灭滕,三十五年灭郯,三十七年朱句卒”(《史记》原文“王翁卒”注);“翳三十三年迁于吴,三十六年七月太子诸咎弑其君翳,十月粤杀诸咎。粤滑,吴人立子错枝为君。明年,大夫寺区定粤乱,立无余之。十二年,寺区弟忠弑其君莽安,次无颛立。无颛八年薨,是为菼蠋卯”(《史记》原文“子王之侯立”注)。司马贞还说:“盖无颛后乃次无彊也,则王之侯即无余之也。”
《越绝书》:“句践子与夷,时霸。与夷子子翁,时霸。子翁子不扬,时霸。不扬子无疆,时霸,伐楚,威王灭无疆。无疆子之侯,窃自立为君长。之侯子尊,时君长。尊子亲,失众,楚伐之,走南山。亲以上至句践,凡八君,都琅琊二百二十四岁。无疆以上,霸,称王。之侯以下微弱,称君长。
越国亡后的遗族事迹司马迁《史记》的说法:《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说,越王被楚国所灭后,“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后七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汉高帝复以摇为越王,以奉越后。东越,闽君,皆其后也。” 另外,在《史记‧东越列传》里又说到:“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句践之后也,姓驺氏。”(裴骃“集解”引徐广说驺,一作“骆”)司马迁把战国时代及秦汉时代中国东南沿海及东越部族的君长,视为句践的后代。
对《史记》说法的存疑:有学者对于《史记》说法亦有所保留。如泷川龟太郎《史记会注考证》引梁玉绳的说法:“其实句践非禹苗裔,而瓯闽非句践种族,《通志‧氏族略》引顾氏谱云句践七世孙闽君摇,汉封东瓯,亦不足信,葢越是芈姓,见《国语》。闽,东越蛇种,见《索隐》引《说文》,不得强合为一,而高祖所封之海阳矦摇、无余,同名二王,又不可晓。”
根据《姓氏考略》所记载,越王句践之裔、无疆之次子蹄,封于乌程(今浙江湖州南二十里)欧余山(今升山)之阳,后代便以地名为氏,后有欧姓、欧阳姓、欧侯姓。
历史评价墨子:“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范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司马迁:①“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九州,至于今诸夏艾安。及苗裔勾践,苦身焦思,终灭彊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勾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②“越祖少康,至于允常。其子始霸,与吴争彊。槜李之役,阖闾见伤。会稽之耻,勾践欲当。种诱以利,蠡悉其良。折节下士,致胆思尝。卒复雠寇,遂殄大邦。”
王朗:“勾践欲广其御儿之疆,馘夫差於姑苏,故亦约其身以及家,俭其家以施国,用能囊括五湖,席卷三江,取威中国,定霸华夏。”
越王勾践资料图片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画像
越王台
标签: 破釜沉舟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