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刘禅是胸无大志,还是大智若愚?

滴答历史 83 0

刘禅“乐不思蜀”,不是胸无大志,而是很有“心计”的装傻!我是相信油茶也有历史的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油茶历史丝语,期待您点击【关注】,一起遇见更多文章和精彩!

三国(220年-280年)是指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段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时期,活跃着曹魏、蜀汉和东吴三个呈鼎足之势的政权。三国前后延续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期间有名的历史人物及故事却不少,可谓是异彩纷呈,其中吕布因武力值“天下第一”出名,曹操以“奸雄”而名,诸葛亮凭“智慧”而名,刘关张以“忠义”而名,还有周瑜、鲁肃、马超、司马懿等等不一而足。

乐不思蜀,刘禅是胸无大志,还是大智若愚?

在三国,可以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还是那句话:“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只是事前谁也不会想到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归晋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前有各路诸侯逐鹿天下,后有魏蜀吴欢天喜地争斗,到最后都成了替司马氏提鞋搭台的,魏、吴什么也没有留下,只有当初最弱小的蜀汉的“末代皇帝”阿斗好歹为子孙后代挣得个“乐不思蜀”的文化遗产,否则,魏蜀吴除了徒留伤悲之外,就真会落得个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之结局,你说冤不冤?

今天,我们就不说三家曾经争斗与纠葛的那点事,只说还在襁褓之中就被其父刘备愤而掷于地,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嘲讽为“扶不起的阿斗”的三国奇葩——刘禅。

乐不思蜀,刘禅是胸无大志,还是大智若愚?

据说当年刘禅的玉带就落在我国西部客家第一镇旁的八角井中。

丝语认为:想要搞懂或弄明白阿斗其人其事,就不得不说刘禅以及他乐不思蜀的故事。据说当年刘禅携着他的蜀汉大臣们投降魏国以后,魏国皇帝曹奂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厚仁慈,特意对降臣们进行了“褒奖”,封刘禅做了一个尽管没有什么实权,但一辈子管吃管喝管娱乐的“安乐侯”。刘禅可以说是因“祸”得“福”摊上好事了,一时之间乐得忘乎所以的他,把朝政丢到了爪哇国,从此过着无忧——不用担忧蜀国不能在自己手上不断变得强大、不用担忧朝臣不能尽心尽力“匡扶”汉室;无虑——不用考虑社稷安危、不用考虑百姓利益“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

乐不思蜀,刘禅是胸无大志,还是大智若愚?

据说此地因当年阿斗玩耍时掉落荷包而得名……

然而,虽然此时的刘禅已经安于现状,也很享受那种快乐且无头无脑的生活,但是,曹魏尤其是把持着当时曹魏朝政大权的司马氏家族从来都没有收起过对刘禅等的防范之心。

有一次,司马昭特意设宴款待刘禅和他的“蜀汉”大臣们,为了窥探刘禅的“真心”,司马昭席间故意安排了一些伤感的蜀地节目,弄得“蜀汉”大臣们个个都听得伤心落泪,唯独刘禅看不出有任何情感变化地欣赏着,司马昭就问刘禅:“你是否想念自己的蜀国啊?”刘禅回答说:“这里有吃有喝,还有精彩的歌舞可供欣赏,这是多惬意的生活呀,怎么会思念蜀国呢?”。

乐不思蜀,刘禅是胸无大志,还是大智若愚?

坐落在龙泉山脉的洛带古镇。

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个历史桥段归纳出“乐不思蜀”的典故,并且言之凿凿地说刘禅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司马昭也依此判断刘禅刘阿斗只不过是个胸无大志、不足为虑的“亡国”之君,认为像刘禅这种没有故国情怀,不知道思念自己故国之人,即使是诸葛亮再怎么厉害,也是没有办法将他扶起来的。

那么,刘禅是不是真的如传说中的那样不堪,是怎么都“扶不起的阿斗”,人们眼里的“乐不思蜀”又是不是刘禅当时的内心真实呢?

丝语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及看法,这也无可厚非,但是,不管你是不是信了,丝语不信,至少不会全信!

乐不思蜀,刘禅是胸无大志,还是大智若愚?

诸葛亮的《出师表》。

一),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君”臣是别有用心,如果他不明白,就不是笨,而是愚蠢了。孙膑的故事,很多人一定记得,当年孙膑为了躲避庞涓的迫害与追杀,装疯卖傻,甚至吃泥土和大小便,但他绝不是真疯真傻,否则,就不会有他的成功脱逃和复仇庞涓了。同样道理,刘禅面对忧伤的蜀地歌舞和伤心流泪的群臣,仍然能够表现出“此间乐,不思蜀”的情感状态,绝不是仅凭一般的心智就能做到的。因为,一个人遇到轻松优美的音乐,随着高兴;听到凝涩沉重的音乐,表现感伤之情,都是内心情感很正常不过的自然流露。

乐不思蜀,刘禅是胸无大志,还是大智若愚?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

然而,在当时那种特定的情况下,如果刘禅也像那些“蜀汉”大臣那样让真情流露,等待刘禅及那些“蜀汉”大臣的就只能是很快到来的死亡,刘禅就不仅仅是笨,而是不可救药的愚蠢了。但是,刘禅“凭借”自己的临场发挥,用即兴表演瞒过了老道的司马昭,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他真的是一个只知道“闻”歌舞而乐的傻子,要么他就是在有“心计”的装傻,而这一切没有一定的智慧和心计是不可能做到的!

因此,对比两种情形,刘禅作为一个曾经在蜀汉“王”位上呆了不少年月的“君王”,丝语相信,也有理由相信他属于后者——是在有“心计”的装傻!

乐不思蜀,刘禅是胸无大志,还是大智若愚?

耀我中华,扬我风范,看三国,领略大国雄威。

二),说刘禅胸怀大志谈不上,但认为他是扶不起的阿斗,也一样没有直接证据。刘禅从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之后登上王位,一坐就是数十年,期间虽然没有大的过错,也一直没有真的作为,但是,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如果不是诸葛亮等一干文武大臣的极力“扶持”,刘禅不可能那么平稳地在王位上坐那么多年;如果不是刘禅当年听信李严“粮运不济”的谎言,使得诸葛亮因“粮草供应”不上不得不撤兵,导致丢失到手的大好形势,北伐功败垂成,蜀汉的形势就一定大有改观;如果刘禅有一些担当和作为,诸葛亮就不会因操劳过度而陨落五丈原,那么,蜀汉就将是另一翻天地。

乐不思蜀,刘禅是胸无大志,还是大智若愚?

刘备当年陨落处,可是白帝城?

如果没有如果,这一切都已经表明刘禅不是一个想做事的人,更不是能够做大事的人,换句话说就是:尽管没有充分而直接的证据证明刘禅只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可是,因此就判定他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同样很勉强。

乐不思蜀,刘禅是胸无大志,还是大智若愚?

所以,刘禅刘阿斗“乐不思蜀”的表现,不是胸无大志,算不得大智若愚的智慧,至少也是“挺”有“心计”的装傻!

你说是吗?期待你的留言、交流,一起探讨历史的真知。

标签: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