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前621年),嬴姓,名任好。又作秦缪公。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谥号穆,《史记索隐》等书认定的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前683-前621)姓嬴,名任好,秦德公之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秦国国君。
继承君位秦德公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宣公,次子成公,少子穆公。秦宣公继位十二年,他生了九个儿子,没有一个继位,立了他的弟弟成公,秦成公在位四年后驾崩,他有七个儿子也都没有继位,而是立了成公的弟弟,也就是后来的秦穆公。前659年,秦穆公亲自率兵征伐茅津一带的戎人,取得了胜利。
秦晋之好秦穆公四年,秦公为求将来做霸主,拉拢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他亲自向晋献公提亲,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受宠最多的妃子骊姬,谎称申生要毒死晋献公,借晋献公之手除去申生。于是,晋献公另外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为了活命,分别逃往他国避难。
再后来,晋国臣子里克杀死骊姬和她妹妹的儿子,想迎奉重耳回国,秦穆公也想这样做,但臣子认为重耳贤能皆胜过夷吾,会让晋国变得强大,从而威胁到自己的国家,于是秦穆公转而迎立夷吾为国君。但是不久,夷吾畏权杀死里克等老臣,又派人追杀重耳,并且恩将仇报,不接济秦国,导致晋国与秦国失和。夷吾忘掉秦国恩情,反倒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后面不得已割地求饶,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穆公为了掌控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了他。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件亲上加亲的事,按理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然而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就扔下妻子,一个人偷偷跑回晋国。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晋国君主,跟秦国不相往来。没想到公子圉又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夷吾,秦穆公当然很生气,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攻下晋都,并派人杀死晋怀公,晋怀公在位不到一年就身死。秦穆公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了重耳。
此时秦穆公与晋国的关系可就很微妙了——他是夷吾和重耳两人的姐夫,又是夷吾的儿子公子圉的旧老丈人,还是自己的舅子重耳的新泰山。最后,秦穆公的舅子兼女婿——重耳成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
秦晋失和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和郑文公去世,秦穆公便想借此机会打败晋国,谋求霸业。他和周围的谋士说:“我曾几次帮助晋国平定内乱,就连他们的国君都是我立的。理应由我出任诸侯的首领。只因晋国战败了楚国,我才将首领的位子让给重耳。如今重耳已经死了,我还忍让什么,到了和晋国一争高低的时候了。”他命孟明视为大将,西乞术和白乙丙为副将去打晋国。
孟明视率大军先攻破了一个叫滑的小国,抢到大量珠宝、粮食和衣物,然后到达渑池(今河南渑池县)。白乙丙和西乞术说:“这儿靠近崤山,地势复杂,我们一定要当心啊。”但孟明视并不以为然,他认为秦军强大,无人敢来袭击。走完了一段路,前军派人报告说路被乱木挡死了。孟明视至前面一看,但见横七竖八的木头堆在路上,上面还立着一根三丈多高的旗杆,一面红旗高高飘扬,旗上一个大大的“晋”字。孟明视虽说有些警惕,但还是令士兵放倒红旗,搬走乱木前进。
岂料秦军才放倒红旗。顿时鼓声震天,晋军从四处山野中杀了出来。原来那旗一被放倒,就是晋军攻击的信号。这时前面堵截,后是追兵,走投无路的秦军,只好退到堆乱木的地方。哪知晋军早在那些木头上洒了硫磺等引火物,就等秦军一退到这里,把火箭射来,引燃乱木,山谷顿时就成了火海。秦军死伤不计其数,争相逃命,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员大将都成了俘虏。
晋军大胜秦穆公,十分高兴,准备将秦军的三员大将杀了,用他们的头颅来祭祖先、庆胜利。晋襄公的后母是秦穆公的女儿,她听说这件事非常着急,就对襄公说:“秦、晋两国原是亲戚,关系很好,可别为杀这几个人坏了两家的和气。秦军战败,秦君肯定怨恨他们。不如放回他们去,让秦君自己来处置他们,免得我们落个杀人的坏名声。”晋襄公听她说得在理,就把孟明视等人放了,可后来又后悔了,便又派人去追。待追兵赶到黄河边上,孟明视三人坐的船才离岸。追兵没船,只得作罢。这样,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得了条命,回到了秦国。
秦穆公得知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人侥幸逃回,就身穿丧服,亲自到城外迎接他们。孟明视等人看到秦公,急忙跪下请罪。而秦穆公不但没责备他们,并自己承担了责任,希望他们勿忘国耻,以图再起。孟明视等人见秦公没有怪罪他们,仍旧叫他们掌握兵权,十分感激,决心立功赎罪。他们操练士卒,演练阵法,为报仇做着不懈的努力。又过了一年,孟明视认为秦国军队已具有打败晋军的实力了。周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625年),孟明视向秦穆公请示,率兵攻代晋国。得到秦穆公同意后,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军带领四百辆兵车出发了。
晋君料到秦国不会甘心的,备战的事也没有放松,见秦国来攻就派出大军迎战。两军相逢斯杀一场,秦军败下阵来。孟明视原以为这次可以取胜,没想到却吃了败仗,觉得这回秦穆公不会饶过他了。万没想到,秦穆公没有责备他,还让他继续执掌兵权,这使他对穆公感恩不已。
通过两次失败,孟明视开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认识到自己的指挥才能不够,训练军队和作战的方法也有缺陷。于是他变卖家财,抚恤伤亡将士家属,亲自训练军队,和士兵朝久相处,同甘共苦。就在他正紧张训练部队的时候,晋襄公命大将先且居(晋国大将先轸的儿子),率领晋、宋、陈、郑四国军队打秦国。面对士气昂扬的四国联军,孟明视沉着冷静,认为秦军尚未做好充分准备,不可应战,就命令紧闭城门,加紧训练。许多秦国人都认为孟明视输怕了,成了胆小鬼,建议解除他的指挥权。秦穆公却向大家说:“孟明视肯定能打败晋军,咱们等着瞧吧。”
秦穆公三十六年(公元前624年),秦军经过孟明视等将军的严格训练,已经是一支兵强将勇、英勇顽强的军队了。孟明视认为征伐晋军的时候到了,他请求秦穆公挂帅亲自出征,并且还发誓说:“假如这次出征不能获胜,我决不回国见家乡父老。”秦穆公命令给出征的军队五百辆兵车、装备精良的兵器和充足的粮食,又拨给出征兵士家属粮食和钱财,以解士兵后顾之忧。经过充分的精心准备,秦穆公、孟明视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奔晋国。
秦军渡过了黄河,孟明视下令烧毁渡船,表示没获胜利便不生还。先锋由孟明视亲自担任,秦军一路上势如破竹,没几天就把过去被晋军攻占去的城池收了回来。消息传至晋国都城,朝野兵民一片惊慌,群臣见秦军如此凶悍,全建议回避一下,不要和秦军作战,连大将先且居都不敢迎战。晋襄公无法,只得命令晋军坚守,不得与秦军交战。
在晋国的土地上,秦军往来驰骋,为所欲为,犹入无人之境,晋军哪敢迎战。秦穆公见失地已经收复,也挫灭了晋国的威风,憋了三年的气总算出了,就带领大军到崤山,在当年晋军堆乱木、树红旗的地方,把上次阵亡将士的尸骨埋好,且亲自祭奠一番。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跪在坟前,大哭不止,将士们看到了全部都非常感动。
穆公亡马穆公在歧山有一个王室牧场,饲养着各式各样的名马,有一天几匹马突然逃跑,管理名马的牧官大为惊恐,如果被主公知道,铁遭斩首,因此四处寻找,结果在山下附近的农村找到了部分疑似马的骨头,心想一定是被这些农民吃掉了,穆公的牧官於是大为愤怒,把这三百个农民全部判死刑,交给穆公定夺。
牧官怕秦穆公震怒,于是带着这些农民向穆公报告说,很对不起,这些农民把名马吃掉了,因此才判他们死刑。穆公听了不但不怒,还说这几匹名马是精肉质,就赏赐给他们下酒。结果这三百个农人免除了死刑,捡回一条命高兴的回家,心里永远感谢穆公的恩德。
几年后,秦穆公与晋惠公交战,平常在战场上战无不胜的穆公,这次却陷入绝境,士兵被敌军包围,眼看快被消灭,穆公已认识到自己有战死的可能性。这时敌军的一角开始崩裂,一群骑马的部队冲进来,靠近秦穆公的军队协助战斗,这些不知从哪里来的部队非常勇猛,只见晋军节节败退最后撤走了,援军保护穆公脱离险境。到达安全地点后,穆公向这些勇敢善战的士兵敬礼,并问他们是何方的军队?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从前吃了穆公的名马,而被赦免死罪的农民。这些农民比穆公的部队更勇猛,他们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才拼命奋战。秦穆公的得救,完全是他以前救三百条性命的恩德救了自己。
称霸西戎当时,在今陕甘宁一带,生活着许多戎狄的部落和小国,如陇山以西有昆戎、绵诸、翟,泾北有义渠、乌氏、朐衍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陆浑之戎。他们生产落后,披发衣皮,各有君长,不相统一。他们常常突袭秦的边地,抢掠粮食、牲畜,掳夺子女,给秦人造成很大的苦难。秦穆公向西发展,采取了比较谨慎的策略,先强后弱,次第征服。
当时,西戎诸部落中较强的是绵诸(在今甘肃天水市东)、义渠(在今甘肃宁县北)和大荔(今陕西大荔东)。其中,绵诸有王,住地在秦的故土附近,与秦疆土相接。正好,绵诸王听说秦穆公贤能,派了由余出使秦国。秦穆公隆重接待由余,向他展示秦国壮丽的宫室和丰裕的积储,向他了解西戎的地形、兵势。又用内史廖的策略,挽留由余在秦居住。同时,给绵诸王送去女乐十六人。动听美妙的秦国音乐舞蹈,使戎王大享眼耳之福。他终日饮酒享乐,不理政事,国内大批牛马死亡,也不加过问。等到绵诸国内政事一塌糊涂,秦穆公这才让由余回国。由余的劝谏,受到戎王的拒绝。在秦人的规劝下,由余终於归向秦国。秦穆公以宾客之礼接待由余,和他讨论统一西方戎族的策略。由余长期生活在戎人中,对他们的情况熟悉,他的建议穆公很重视。秦国根据由余的计划,逐渐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有说20个),开辟国土千余里。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秦穆公“称霸西戎”。
秦国在西方经过长期的发展,不断扩大地盘。特别是进入春秋以后,西周在陕西境内的土地,大都归秦人所有。从考古发现的秦国文物看,无论国都雍城的建筑,国君的陵墓,规模都相当宏大。像雍城中,曾多次发现青铜建筑构件,是用来装饰宫殿用的,可见其豪华气派。《诗经·驷驖》是歌颂秦襄公狩猎的诗,诗中有“驷驖孔阜,六辔在手”的句子。“驷驖”是指铁青色的4匹驾车的马。秦人用铁的颜色来形容其它物的颜色,可见秦人对铁已不生疏。在雍城一座春秋时秦国大墓中,就出土有铁铲。1978年在甘肃灵台景家庄春秋早期秦墓中,出土一把铜柄铁剑,都证明秦人使用铁较早。因此秦国在秦穆公时,经济力量就已相当雄厚。
为了使国家强盛,秦穆公四处搜求人才,重用他国来的客卿,“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这些谋臣武士,辅佐穆公,使秦国兵强马壮。
穆公之死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安葬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国人对此悲痛万分,赋《黄鸟》之诗,唱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以此表达对用人殉葬制度的愤怒。然而,对于这件事,宋朝的苏东坡却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穆公生前不诛杀丧师之将孟明,是不会忍心用三良殉葬的。三良之死,就像田横自杀后,从行至洛阳的二齐士自刎殉主一样,完全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意思。今人不理解“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这种杀身图报的尚义精神,反而以如今的世俗之见责难古人,相比之下,愈见古人之可敬,今人之可伤。秦穆公死后,太子罃继立,是为秦康公。
秦穆公死后,人才被用来殉葬毁灭,他的继承者们也都平平无大作为。终春秋之世,秦国再没有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有过上乘的表演。
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用户8468053296233、喜不应喜无事之事、万鼎星辰娟、万鼎星辰东、万鼎星辰小沐子参与编辑。
标签: 秦穆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