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读三国故事,评真正英雄!
说到历史,很多人谈论最多的就是三国鼎立的这段历史,三国的故事,在民间巷尾、在官府内院都是为各类人群所最津津乐道的话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对这段仅九十余年的历史感兴趣呢?这可都要拜《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所赐了!说起《三国演义》,可谓是一本家喻户晓的畅销书了!从明朝中叶正式出版到现如今,这本小说的热度经久不衰,书中的各色各样的人物也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像曹操的奸、刘备的仁、关羽的义、诸葛亮的智,可谓是刻画的入木三分!
一谈到三国的英雄,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想到忠肝义胆、刚烈英勇的关羽、赵云,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才配称得上是英雄!近些年以来,由于读史热的兴盛,一些读者也认可了曹操、孙权甚至是袁绍、董卓的英雄地位。的确,上述所讲到的这些人物都曾雄霸一时,无论他们的最终结局是好是坏、是喜是悲,他们都曾在这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我在细细品读完三国这段历史之后,认为在这段从公元189年至公元280年共计九十余年的历史上,能真正称得上英雄的人,只有四位,这四位人物,只有一位是名震千古、流芳百世的人物,其余三位,在历代的评价中,是默默无闻的草根英雄!这四人是谁呢?他们究竟英雄在哪里呢?让我细细为你品评吧。
排在第四位的真英雄是:黄盖。黄盖,字公覆,零陵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名将,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谚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黄盖是一位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的元老级功臣。公元208年,赤壁大战之时,黄盖设下苦肉之计故意遭受周瑜毒打,然后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败曹军。作为吴国的三朝元老,黄盖对吴国的关心,就像是父母对子女的关怀之情一样。当曹操大军南下大举伐吴之际,我可以相信他的忧国之情不比周瑜少,甚至不亚于吴主孙权,所以才会挺身而出,自愿担任苦肉计的主角,他不是作为一名臣子去保卫吴国,而是作为一名父亲在保卫自己的孩子啊!赤壁之战之后,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一线,前后共有九县谋乱,皆被他所平息。后来武陵蛮夷造反,攻打城邑,黄盖以古稀之体再次出征,仅率领五百士卒就扫平贼寇,史书上说“盖拦腰截击,大破诸贼,春去夏来,寇乱尽平!”后来病逝于上任途中。回顾黄盖的少年时期,可说是孤苦无依,辛苦备尝,但仍心怀壮志,不甘于凡庸,常在农务之馀,学书疏、讲兵事,我们现在的少年人,就应该有黄盖年少时的气魄与胸襟,无论身处何处,无论境况好坏,一定要心怀壮志,将来才能像雄鹰般展翅高飞。黄盖,不愧是真英雄、真豪杰!
排在第三位的真英雄名叫:陈宫,他是东汉末年时期吕布帐下的谋士,正直刚烈、足智多谋。陈宫少年时,游历四方,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交,后曾依附曹操,由于曹操杀害了他的至交好友、也是当时的名士边让,使陈宫与曹操反目,游说张邈等反叛曹操并迎吕布入主濮阳,忠心不二的追随吕布攻打曹操。后来由于吕布屡次不听陈宫劝告,致使曹操最终歼灭吕布一军,陈宫被活捉,在白门楼上陈宫宁死不降,最后自己走下白门楼英勇就义,曹操也为之动容。其实,在吕布败亡之前,陈宫曾经有想要离开吕布的想法,也感觉到了吕布对他的猜忌,史书记载他“于心不忍”,这个“不忍”我想一定是指不忍心看着吕布被曹操所灭的结果吧!从陈宫个人的能力来看,他的谋略至少不亚于曹操。从史书上来看,如果吕布听进了陈宫的谏言,那败亡的人很可能就成了曹操。陈宫在历史上的声名不及诸葛亮,甚至比不上曹操手底下的几位谋士如程昱、荀彧之流,但他脑中的智慧绝不亚于上述几人之下。作为一个臣子,他尽到了为主公誓死效命的职责;作为一个谋士,他多次谏言献策,可惜其主不愿采纳;作为一个文人,他对曹操的残暴和奸诈表示了极端的愤怒和蔑视,并进行了反抗,更加凸显出他光明磊落的高贵人格品质!你可以说他是愚忠,他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普通人,一个敢于反抗奸邪的普通人,他的一生都充满了悲情与无奈,他才是真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真英雄!有一句诗:“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第二位英雄:诸葛亮,这位大人物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三国演义》这本历史小说,是一部宏观的演义小说,没有什么特定的主角、配角之分,但你硬要找出一个主角的话,那一定就是他:诸葛亮!从古至今,“诸葛亮”这个词就是聪明的最高级形容词。关于这位仁兄,相信大家对他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神机妙算和百战百胜的潇洒英姿吧?我之所以将他排在英雄榜第二位,和他的那些锦囊妙计、六伐曹魏的军功没有一点关系!诸葛亮,字孔明,号伏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我阅遍他的相关史料,却认为他的军功伐战是乏善可陈的,相反,他对历史最大的贡献还是在内政上的管理。史书评价他在任蜀汉丞相期间“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又说诸葛亮“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领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法虽峻而不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诸葛亮当政期间,踵迹增筑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其中“山河堰”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它可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三万零六百余亩田;总计可灌溉田地四万六千余亩。他在汉中管理内政之时,大力开拓田地,兴修水坝,可谓是一代英明伟大的政治家!有人质疑他执掌蜀国之后穷兵黩武、六出祁山,致使蜀国损兵折将。唉,如果设身处地的为他想一想,三国鼎立,蜀国实力最弱,加上蜀汉政权内部的士族矛盾冲突十分多,诸葛亮的北伐,实在是无可奈何之举,只有北伐,才可以转移国内冲突矛盾;唯有北伐,蜀国才有一线生机!就这点来讲,诸葛亮不愧为三国风云史上一位眼光独到、英明无比的政治家!
终于轮到第一位了,我之所以将这位人物排在第一位,是因为只有这个人物才真正符合我前面所讲的默默无闻的草根崛起真英雄,但只要你仔细去阅读历史,就一定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发现他这颗珍珠!
郭淮,字伯济,山西太原阳曲人,擅于谋划战略方案,行事精密,曾任夏侯渊的行军司马,公元255年卒,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那还是在公元218年之时,当时的刘备在诸葛亮的战略指导下日渐强大,率领着数万大军进攻汉中,于定军山下斩杀夏侯渊,魏军阵脚大乱,四散奔逃。这时,郭淮挺身而出,收敛散卒,并推举张郃为主帅,成功据守汉水,及至诸葛亮北伐曹魏期间,郭淮参加了几乎所有对蜀国的抵御战争。后来,一直就留守魏国西部边防重镇,负责防守西部边境,并且多次平定少数民族的叛乱,等到姜维九伐中原之时,郭淮又亲自前往诱降羌族首领迷当大王,导致姜维兵败而回,在追击途中不幸被蜀军射杀,魏国追封他为最高大将军!郭淮,从一员小副将成长到一方名将,死后又被追封为大将军,他的经历,可以编写成一部个人奋斗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恐怕无法有诸葛亮那样的智慧或是黄盖的胆识。我们很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工作着,或许我们穷其一生也不能够名震八方;或许我们不得不向社会中的黑暗势力妥协,那么,像郭淮那样兢兢业业的工作,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拥有一颗努力上进的心,我坚信天道酬勤,一定不会让你埋没才能的!
郭淮、诸葛亮、陈宫、黄盖,这四位才是三国时代的真英雄、真豪杰,他们四位也代表着现今许多不同等级、不同文化默默无闻的英雄们,为国为民、不求回报,他们,才是真的英雄!
其实,三国里的英雄们可谓是多不胜数。而纵观整个中国历史,那旷世奇才更是不胜枚举!有一些英雄的出现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让我们后人不断地去顶礼膜拜他。假设他再一次复活了,会怎样呢?请看下节: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第二节: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或事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他们如果不来到这个世上,会使这个世界丧失几分精彩;会使我们这个世界的文明降低几分高度。但是,这些事物也不可再出现第二次,一旦再次出现,就会给人嗤之以鼻,让人有一种狗尾续貂、画蛇添足之感。
说到“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这句谚语,最经典的事例就是蔡京对米芾的评价了,米芾,是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天资奇高,但是这个米芾是一个极其古怪的人,大家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米颠”(之所以给他起名为‘颠’,是由于他的种种行为只能用‘颠’字来形容!‘疯’也可以,但不好听、不高雅!)这位“米颠”有很多怪癖,首先,他有极端的洁癖,喜欢不停的去洗手,并且要用流动的水洗才干,洗完手后,他也绝不用毛巾来擦,因为他认为毛巾上粘有浮尘(北宋时期的米芾就知道毛巾上有细菌了,不得了啊!),于是他用双手互相拍打直至水分都蒸发干净为止。其次,“米颠”喜欢收藏石头,在他家里据说用他所收集的石头可以堆积出一座小山来!不要以为他所收集的石头都是价值连城的,有些石头确实是宝贝,可有些石头只是因为他看着“顺眼”而留下的普通石子儿。史料记载,米芾有一次外出时看见一块大石头长的十分奇特,竟然整了整衣冠向这块石头鞠躬叩首,并且笑嘻嘻的喊了石头一声“大哥”!可见米芾这个人有多么奇怪吧!这么一个活宝级的人物到了皇帝那儿也应该懂得收敛一点了吧?恰恰相反,米芾在大宋皇帝面前依旧我行我素,有一次米芾在宋徽宗书房中练习书法,用口水沾了沾皇帝的御用砚台,然后嬉皮笑脸地跑到宋徽宗那里去说砚台弄脏了所以送给他吧,宋徽宗听罢哈哈大笑也表示同意。米芾一激动拿起笔来写下了数篇精妙的书法字帖,叩头而去。宋徽宗和随行的太师蔡京看了之后赞不绝口,徽宗问蔡京米芾此人如何?蔡京答曰:“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矣!”有一个米芾在世上就够了,再有一个就受不了了啊!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这里面其实还有一点儿儒家中庸的思想,的确,这个世上,有一些事物有它们必须出现一次的缘由,是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所决定,但如果让它们再出现一次,也许就会给人狗尾续貂之感了!我想大家都知道圆明园,它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9年),至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完工,是清代最著名的一座皇家园林,总面积达五千二百余亩,有一百五十余景,可谓世界之奇迹,后来到了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圆明园这座旷世园林遭到了侵略者野蛮的洗劫和焚毁。现在的北京城仍有圆明园遗址,都是一些残破的废墟,这是要让世人都记住这一段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但是,前一段时间,一些人竟然提出了要重建圆明园,要恢复昔日清王朝皇家园林的奢华与气派,他们认为这样才能体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范来。我个人认为,这种提议简直可以说是可笑,甚至说是可耻,现在的圆明园遗址不仅是一处旅游景点,更是一座历史遗迹,或许它已经残破不堪,但它本身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它是要提醒后人勿忘国耻;是振兴中华的一座“鸣钟”,如果重建另一座圆明园,会破坏其本身的历史价值;也会让后人渐渐淡忘了昔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强盗行径,所以,今天的圆明园不仅是一座文物遗迹;还是一位历史的见证者,它叫做圆明园,也只有它才配叫圆明园!
您认为成吉思汗伟大吗?他统一了整个亚洲和欧洲,建立了最为广大的疆域,也被后世之人称之为“天之骄子”,可是,如果现在再出现一个成吉思汗,你还会高兴吗?史书记载成吉思汗从起兵统一蒙古到征服整个亚欧,死在他和他指挥的军队的人口数量可以用上亿来计算,仅中国、中亚一带就有6000万人死于成吉思汗的铁蹄之下,这条记录现今已被收录到世界吉尼斯记录之中,后世什么“铁血宰相”、什么纳粹元首的和成吉思汗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可是,在那个时期,成吉思汗的出现却有着推动历史前进、加快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如果现在还有一个成吉思汗出现,那肯定会被列为头号国际战犯!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有一些事物发生一次就够了,有些“英雄”出现一次就够了。世事如棋;乾坤莫测!同样的,即使再好也不适宜出现第二次了。一次让人羡;二次使人厌;多次由人恼!所以,对于曾经出现一次的美好事物,与其想再拥有第二次,不如去追寻更加美好的!这对于美好的东西嘛,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有的英雄出现一次就够了。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背景之下诞生了对当时有推动作用的人,他们可以被称作英雄、可以被称作是圣贤!那么如果在为难的时刻没有英雄圣贤出现又该怎么办?我们能做圣贤嘛?请看下节:悟道随感!
第三节:悟道随感!
先讲一段小故事吧:
明朝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一位十八岁的少年人离开了江西,带着他的新婚妻子回到了自己家乡浙江省的余姚,在旅途中,他认识了一位书生,便一起结伴而行,一起闲聊解闷。一次的交谈中,少年向这位书生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怎样才能成为一位圣人呢?”这名书生思虑良久,说出了四个字的答案:“格物穷理!”……十九年后,昔日的少年人已经变成了中年人,而他所开创的心学,流传至今!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守仁,又叫王阳明!
以上这则故事,是摘自当年明月所著《明朝那些事儿》第三卷:妖孽宫廷。本人是09年才开始拜读《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用十分幽默和严谨推理的文字语言为我们读者讲述了“王阳明悟道”的始末,他在文中给“道”下的定义使我有了很深的触动:“道,是天下所有规律的总和,是最根本的法则,只要能了解道,就可以明了世间所有的一切。这确实是一个太大的诱惑,所以几千年以来,它一直吸引着无数人前仆后继的去寻找。”更为重要的是,“道”不但是存在的,也是可以为人所掌握的!当年明月在书中简单概括了“道”的特点:第一,道是个稀罕玩意儿,是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的。第二,无论什么职业、什么工种,悟道之后都是有很多好处的。第三,悟道是很难的,能够悟道是很牛的!我第一次买《明朝那些事儿》就买的是第三卷,里面的“王阳明悟道”这一段我可说是百看不厌。本人十分推崇这段事迹,也试着再对它进行诠释一番,是否同意,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首先,“道”这种事物,几乎是所有人都在追寻着它。一群苦行僧不吃肉、不喝酒,几十年或坐禅不动、或苦修武艺,有的甚至以鞭棍等物品敲打折磨自己,虽然痛苦不堪却依然固我。一群道士挥舞手中长剑,不断的练习同一套剑术,经过多年修炼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但他们仍然数十年如一日的习剑,坚持不懈。还有一群读书人,他们有的已经学富五车,甚至功成名就,却依然日夜苦读,不论寒暑。他们如此的苦心修行,就是为了寻找“道”之所在。上述所讲的三种人,可算是儒、道、释三教悟道的简单举例。转化到今日,在各种职业各类工作里也有“悟道”之举,在美国曾经有一位初中生,每日骑车往返于自己学校的篮球场和某大学的篮球体育馆内,十年如一日的不断练习篮球、磨练自己的篮球技巧,当时被人笑称为“球场老鼠”,他就是科比布莱恩特,如今已三十而立的他成为了一名NBA篮坛巨星。在中国,有一位80后的兄台,从初中开始便苦心钻研《古文观止》,而后又研读《二十四史》,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朝九晚五的公务员,有了稳定而可观的收入,可他每天依然坚持阅览史书资料、创写心得体会。后终著成《明朝那些事儿》一书,其销量已过千万册!他的名字叫石悦,网名称为当年明月。在海南师范大学有一位普通的体育老师,今年48岁,无妻无子,家中有三位:他自己、一只狗和一只猫,可他却坚持不懈的去拯救野生动物,细心照料受伤生病的小动物们,在他的一个名为《辛德勒名单》的笔记本了,满满记载了他所救治和放生的动物们的详细资料。他一个人一年所救助的野生动物,比相关组织所救助的还要多。这个男子名叫李波,被誉为“野生动物保护卫士”。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非常值得敬畏,也常常能成就大事。比如说:从一般的学生的角度来看,学习读书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可以衣食无忧,所以才去努力读书,这也是人之常情。可是,还有一种人,他们读书就是为了读书,换句话讲,为了读书而读书,将全身心都投入书中,将读书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从书中悟出道来、悟出理来,从而流芳万古,比如孔子、孟子、李白、朱熹等大宗师。而从一个一般习武者的角度来说,“为了报仇而练武”的人不在少数,亦为常情,可是如果你是为了练武而练武,那一定不得了!五代时期的一位剑士,他练剑越练越短,到后来不用剑也百战百胜,这就是武侠小说中常有的一句话:“手中无剑,心中有剑”,他是悟出了“剑之道”来了!看过金庸武侠小说之一《天龙八部》的人应该都知道里面最强的人不是萧峰不是段誉不是虚竹,而应该是少林寺里的那位无名扫地僧,一把扫帚,一招秋风扫落叶接连化解萧峰、萧远山、慕容复、慕容博四人的致命绝招。当然,悟道也是因人而异,也有正、邪之分,但是真要是悟出“道”来,便在所属的职业或兴趣领域之中“天下无敌”了。说了这么多,悟道简而言之一句话:把你专注的一件事物做到极致,“道“就出来了。儒家有言:“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进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我个人所看出的就是一个意思:将你所专注的事物研究到“清透”即可!如《明朝那些事儿》所说,“道”是普遍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的。你家耕地的那头老黄牛是有道的,你昨天悄悄藏了500元钱也是有道的,本人自己收藏了九十六个茉莉清茶塑料瓶也是有道的。曾经在高中与朋友探讨武侠小说时,得出一个等级划分表,将人的某些能力按神级、半神级、绝顶高手、一流高手、二流高手来划开,比如拿《三国演义》来分,谁的武力最高呢?请看:
神级:吕布
半神级:赵云、关羽、典韦
绝顶高手:张飞、马超、黄忠、许褚
一流高手:夏侯惇、夏侯渊、张辽、黄盖等人
二流高手:曹仁、曹洪、李典、乐进等等一群人
这个排名表可以运用在任何一方面。道理就是这样,如果你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苦下功夫,一样可以悟出“道”来。
总之,我认为,古人之悟道,就是指悟出这件事物的门道,比如象棋高手、棋圣、还有CS(电脑游戏)高手,无论职业兴趣,就是不断的、甚至是夜以继日的努力研究才悟出的这一行当的“道”来。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不断的去探索、去研究某一方面你所感兴趣的事物,去下苦功在这件事物中,这就是悟道之法!最后,就用王阳明悟道时的一首短诗来做结尾吧: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好了,如果想做圣贤,那就去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将它做透做熟,你一定能有所成就!讲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一个人:曹操,他一生是忠是奸?亦或是好是坏?他是英雄是圣贤吗?请看下节:我想握住你的手!曹操!
您觉得好看吗?还凑合吗?全部《人生是个什么玩意儿》在sikong96gepingzi的博客里,请点击:
期待您的批评与建议!谢谢!
标签: 入木三分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