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和蔺相如都是大家很熟悉的人物,很小的时候就在课文中学习过。廉颇作为一名善战的将军,打起仗来十分勇猛,公元283年的时候,廉颇一举拿下阳晋,赵王十分高兴,就直接封他为上卿,可以说是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了。
而蔺相如则是文人出身,打仗自然根本不是他的拿手好戏,他的厉害之处在于口才,而且极具智慧。先是完成了“完璧归赵”的使命,后又在渑池会盟的时候,当场斥责秦国,从而保住了赵王的尊严。因此,赵王就认为他功劳很大,就同样拜他为上卿,但是高于廉颇。
廉颇当时就很不服气,一想到自己是带着一帮弟兄在战场上拼命才换来的爵位,而蔺相如只是动了动嘴皮子,居然功劳能比他还大,而且官位要高于自己,这是廉颇怎么也接受不了的一件事情。心里不满的他,只有经常故意找他碴才能让自己舒服一点。因此,恶语针对蔺相如那是常有的事,尤其是面对蔺相如的“软弱”躲避不回应,他是更加的得寸进尺。
蔺相如能忍,但是他的门客哪里能接受这样的侮辱,于是就建议立即反击廉颇。而蔺相如却是坦然一笑,秦王相比廉颇谁更威严?我敢当面指责秦王而毫不畏惧,难倒我真会怕了廉颇?之所以选择不回应,是因为顾全赵国的大局,若我们二人起了斗争,高兴的是敌人,损伤的却是我们自己。
这样的一席话最终传到了廉颇的府上去了,他感到十分惭愧,居然自己是这么一个小心眼的人,于是就有了负荆请罪的典故。但故事只是告一段落,后面的故事是怎样呢?似乎也没有哪个语文老师告诉过你,那么他们究竟都是怎样的结局呢?
首先说下廉颇,原本他是赵国的得力大将,赵王也一直很欣赏他,但后来遭到了奸臣的陷害,导致被撤掉了官职,被乐乘顶替了自己的职位。廉颇的性格向来是不服输的,怎么会就此善罢甘休呢?因此就对乐乘打击出手了,成功之后就直接投奔魏国去了。但在魏国的廉颇只是表面上受到尊重,但实际上并不受魏国人的待见,而此时的他由无法再回到故国,因此最终郁郁不欢,死在了魏国。
而蔺相如的下场似乎一直以来存在着两种,一是因为随同太子去秦国作为人质,但不知为何太子不幸染上恶疾死了,那么蔺相如成了最大的罪人,因此导致了被杀的结局。还一种说法是,蔺相如屡次上书不要用赵括指挥长平之役,但是赵王一意孤行,对他的建议不置理睬。蔺相如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几十万大军的葬送,而丝毫没有挽回的能力,因此抑郁寡欢,最终染病不幸去世了。
标签: 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