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八 章 日 本 军 事 帝 国 的 兴 亡
一, 日俄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国家综合实力大增,开始向海外“开疆拓土”,陆上西进的目标是朝鲜和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进行了“黄海大战”,陆上日军从朝鲜打到奉天,占领了大片领土。1895年4月17日,日本利用“马关条约”将台湾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正式纳入日本领土。导致日本靖国神社里出现了“台湾产的”日本民族英雄。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俄国以“保护”侨民和中东铁路为借口一举占领东北三省。俄国占领中国东北时曾经宣布:“仅为保护铁路,事毕即撤”,后来却拒不撤兵。这引起了日本和英国的强烈不满,1902年1月,日、英两国缔结了针对俄国的《日英同盟条约》。有了英国的支持,日本开始准备发动对俄战争。
1904年2月8日,日本不宣而战,以海军偷袭旅顺港俄国舰队,同时在仁川登陆,10日两国正式宣战,4月下旬,日军渡过鸭绿江。5月另一支在辽东半岛登陆的日军占领金州,围困旅顺口。8月下旬在辽阳会战中俄军战败,9月4日日军攻入辽阳。8月9日日军开始总攻旅顺1905年1月1日,旅顺俄军投降。3月日、俄军队在奉天(沈阳)附近决战,日军又取得了胜利。
在海战方面,1904年8月10日,日、俄双方舰队在旅顺东南海面交战,俄方损失严重,俄太平洋舰队司令马卡洛夫海军中将阵亡。4月30日,处于不利境地的俄军决定派遣波罗的海舰队增援远东战场,企图与日本决一死战。消息传来日本十分不安,倘若这支舰队与太平洋舰队会和,实力将超过日本海军的数倍,势必严重威胁日本的海上交通线,致使制海权得而复失。日本“圣将”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决心以国运相赌,阻击第二太平洋舰队。1905年5月27日,俄国从欧洲波罗的海舰队增派的第二太平洋舰队驶抵对马海峡,与设伏已久、以逸待劳的日本海军展开决战,爆发了著名的“日本海大海战”。东乡平八郎集中了日本海军力量,实施近战、夜战、混战,到28日基本上歼灭了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司令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被俘。
旅顺口陷落和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主力被歼灭以后,俄军东方战线败局已定。日本方面也已精疲力竭,在美国的调停下,1905年8月9日在扑茨茅斯开始谈判。9月5日,签订了《扑茨茅斯条约》,主要条款有:(1)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独占利益;(2)俄国将辽东半岛(包括旅顺、大连)的租借权、南满铁路及有关特权无偿转让给日本;(3)以北纬50度为界,将库页岛南部及其附近岛屿割让给日本;(4)俄国从中国东北撤军,除辽东半岛外,东北的一切地方均归还中国。
亚洲的新兴小国日本,打败了欧洲的庞然大物俄国,黄种人打败了白种人,这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鼓舞亚洲民族主义的作用,给了整个亚洲以闪电雷鸣般的影响。但是不久日本便加紧了吞并朝鲜的活动。1910年8月22日,寺内正毅统监与朝鲜首相李完用在极端秘密中签署了《日、朝合并条约》,规定“朝鲜皇帝将有关朝鲜的一切统治权,完全而且永久地让给日本天皇。——朝鲜完全并入日本帝国”。朝鲜正式纳入日本版图后,于10月1日成立朝鲜总督府,总督由陆海军大、中将担任,直属于日本天皇。拥有陆海军统帅权,并有制定“总督府令”的立法权。第一任朝鲜总督就是寺内正毅。
日俄战争为日本提供了巨额利润和大片殖民地,战后出现了投资热潮。1905—1907年,新建扩建企业投资额达到67477万日元,相当于过去十年投资总额的两倍。工业的主流仍然是轻工业,但重工业也得到了急剧发展。钢铁业以扩充八幡制铁所为中心,新建了日本制钢所(1907
年)、神户制钢所(1911年)等民营企业。1914年与1904年相比,生铁产量从6?8万吨增至30?2万吨;钢材产量从6万吨增至28?3万吨;煤产量从1298万吨增至2229万吨;发电能力从7?4万多千瓦增至71万多千瓦,其中水电增长近20倍。机械工业,特别是母机制造工业,是判断产业革命进展的基本标志。到1914年,全国已有机械厂1401个,职工87625人,原动力8?9万马力。
二,战争策源地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遭到沉重打击。1930年9月与1929年3月相比,8种主要商品价格平均下降37%,生丝出口锐减。生丝价格从平均每捆1350日元,跌至500日元。1931年日本失业工人41?3万人,1932年高达48?9万人。经济危机对农村的打击尤其严重,尽管1930年大部分地区农业丰收,但因价格下降,反而成为“丰收饥馑”,蚕农、粮农、菜农均遭到打击。为了摆脱危机,日本统治者加强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扩大军事支出和军事订货。形成了财阀和军阀进一步结合,称作“军财抱合”。
从1931——1936年,日本政府岁出总额扩大50%,军费支出扩大1?4倍。1936年全国国民收入146亿日元,军费占了7?4%。日本工业结构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1918年纺织和食品两大工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61?8%,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仅占28?9%;至1937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改变为33?1%和57?2%。军需通胀政策是日本军国主义构筑“总体战”体制的组成部分,日本民间企业被加速纳入军事轨道。
1919年8月,北一辉出了一本小册子,原名叫《国家改造案原理大纲》,后改名为《日本改造法案大纲》,它后来被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奉为经典。北一辉狂热鼓吹天皇集权专制,反对君主立宪。说选举制是以“投票神权”来反对“帝王神权”,是适应低能之辈的“低能哲学”。他主张侵略扩张有理,认为中国、印度等国应该在日本的保护之下。他也主张“反对资本垄断”、“限制资本”,但限额很宽。对私人企业的资本限额定为1000万日元,而当时资本最雄厚的日本银行所拥有的资本额,也就只有6000万日元。他对封建地主实际上并无限制,却要求“根除阶级斗争“、禁止罢工,一切纠纷均由政府裁决,对劳动人民实行军事化管理。
为了实现这些纲领,他要求动用“天皇神权“来改造日本国家。三年间停止宪法,解散议会,限制政党活动,发布戒严令,建立国家改造内阁,由天皇直接依靠军队、武士和退伍军人进行统治。日本的军国主义与德、意法西斯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利用民选制度建立法西斯党或纳粹党,竞选上台后进行封建专制复辟,而是利用日本现有的天皇制,依靠军部势力改变君主立宪,直接复辟封建专制。
1930年中国东北地区外国人113万人之中,日本人占23万,朝鲜人占80万;进出口总值4?62亿海关两之中,日本占49%;外国投资20?63亿日元之中,日本占73%,占日本对外投资总额的一半。1927年“东方会议”以后,日本不断制造事端,压迫东北当局脱离中国。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东北地方长官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宣布“改旗易帜”,次年又杀掉亲日派头目杨宇霆。日本为了保持并扩大其扩张利益,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1931年9月18日晚,日军在柳条湖炸毁南满铁路一节轨道,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借此发动蓄谋已久的大规模进攻。从“九?一八”事变至次年2月5日,不到一百天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80万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的2?5倍。1932年3月1日,日本一手炮制的“满洲国”成立。12月6日日军占领满洲里,1933年1月3日占领山海关,2月23日进攻热河,十天之内热河省被占领。日本帝国主义不宣而战对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成为世界大战的远东策源地。
三,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的侵略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在华北战役得手后,日本侵略者认为中国是一盘散沙,只要“对支那一击”便可凯旋而归。但是,中国已经出现了抗日救亡高潮,已经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历时三个月的淞沪战役中,中国军民英勇抗日,日本不得不一再增兵,参战兵力超过20万人,伤亡4万多人。1937年12月13日首都南京失守后,日军进行了报复性大屠杀,中国军民遇害者大约30万人。1938年1月16日,日本首相近卫宣称:“帝国政府今后将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
在1938年3月23——4月6日的台儿庄战役中,日军遭到重创,死伤2万多人。日本企图快速结束战争,又发动了武汉和广州战役。在8月22日—10月26日的武汉大会战中,日军投入陆海空兵力38万,民国政府投入陆海空兵力120万。这是整个抗日战争中,双方动用兵力最大的一次战役,中方虽然有美、苏航空队支援,但是日方也有汪伪集团40多万的“皇协军”支援,最终导致武汉失守,民国政府上将张自忠身负重伤之后以身殉国;日军损失惨重被歼灭10万余人,“皇协军”被歼灭30万人。到10月下旬武汉、广州两个战役结束时,日本投入中国的兵力已达24个师团100万人以上,日本本土只剩下一个近卫师团。此后,日军被迫停住了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守方策,因而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从6月25日到7月1日,连续召开了6次政府和大本营的联络恳谈会,就北进还是南进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外相松冈力主先北进而后南进,但多数人反对,理由是陆军大部分兵力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而南进则主要用海军力量,陆军投入较少。海军方面反对扩大战争,以保证日本补给线为中心,反对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以免同美英苏开战,树敌太多对帝国不利。
日本海军和陆军不同之处在于寻求最有利的时机和最佳的方案,以确保日本立于不败之地。1939年2月海军完成了对海南岛的占领,3月又占领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南沙群岛。海军的目标是确保日本国家的战略资源,只要日本海军一旦可以在太平洋上占据优势,就可以夺取马来西亚的橡胶和婆罗洲、荷属东印度的石油而免于从西方进口。只有到那时,日本才可以同西方国家公开较量。
1940年,随着德国在欧洲战场的胜利,日本政府于7月12日协议提出《加强日德意合作方案》。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的近卫内阁,制订了“强化德意日轴心”、“东西方互相策应”的政策,并同德国进行接触。9月6日,日本政府决定了关于加强德意日轴心国和缔结军事同盟的各项文件。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1941年2月3日,政府与大本营联席会议通过《对德意苏交涉方案纲要》,以巩固三国同盟“调整日苏邦交”,加强日本对大东亚共荣圈政治指导和维持秩序的责任。为此松冈赴欧,同希特勒、墨索里尼会谈。4月13日松冈在莫斯科参照《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同苏联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在该条约中苏联承认“蒙古”独立和“满洲国”的存在。
四, 太平洋战争
1941年4月17日,日本军部通过了《对南方施策纲要》,决定要确立日本“与法印、泰国间在军事、政治、经济上的紧密关系”,以及“与荷印间的紧密经济关系”,并准备在美、英、荷、中对日禁运和包围的情况下,“为自存自卫而使用武力”。7月2日御前会议确定首先南进,24日日本进军印度支那南部,作为南进的桥头堡。美国立即作出反应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英、法、荷与美采取了一致行动。日本也冻结了美、英在中国沦陷区
的资产,作为反制裁。
战略物资的禁运对缺乏资源,特别是库存石油只能够维持一年半战争消耗的日本,是个极其沉重的打击。日本军方认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是威胁日本南进的最大障碍,只有摧毁它才能保证南进时侧翼和后方的安全,在西太平洋取得战略主动权。但是在关键时刻,日本海军仍然避免同美国开战。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在给政府的意见书中写到:“日美之间发生战争,对我们日本帝国来说,意味着为自己树立新的更强大的敌人,使帝国陷入新的危机。”山本五十六虽然多次反对签订德意日同盟条约,更加反对同美国开战,但是陆军势力在政府和大本营占据上风。
日本帝国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虽然只是海军省副大臣,但他是海军的实际领袖。他早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曾任驻美国大使馆副武官,他对美国的军事潜力比较了解,战略眼光比陆军深远。山本心中对政府和大本营目光短浅的做法很不满意,但是在他身上流淌着日本武士的血脉,“武士道精神”和“江田岛精神”在他的内心是根深蒂固的。在日本与德意签订条约后不久,山本前去拜见了近卫首相,他非常忧虑地说:“如果日美非打不可的话,在开战的半年或一年中,日本海军可以奋战一番,并有信心争取打胜如果战争持续下去,以致拖到两年最多三年那我就毫无把握了。”他无奈地说:“三国同盟条约已经缔结,联合舰队也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恳切希望政府能设法回避同美国交战。”
9月6日御前会议确定的决心对美开战的时限日益逼近,近卫首相主张继续谈判。而以陆相东条英机为首的陆军势力,则认为御前会议的决定不容拖延。左右为难的近卫首相于10月16日辞职,由东条英机组阁。东条英机历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和关东军参谋长,在近卫内阁中任陆军大臣,是“武装南进”政策的积极推行者。东条于18日完成组阁工作,以现役军人的身份担任首相、陆军大臣和内务大臣三要职,并被提升为陆军大将。从10月23日到11月1日,东条内阁和大本营连续召开紧急联席会议,重新审查“国策”。11月2日凌晨作出了《帝国国策要领》的决定。
太平洋战争的始作俑者东条英机,认为像美国这样的民主国家和中国一样是一盘散沙,虽然有经济实力,战争潜力很大,但是内部不团结,各个利益集团斗争激烈,党派斗争互相掣肘,不能集中力量打仗。他以中国的经验看待美国政局,不相信美国的老爷兵也能为国卖命。没有料到美国的民主政治可以通过国会,成立战时政府授予罗斯福比国王还大的权力,而停止党派活动和竞选活动。集中全部社会的力量,全民动员投入全部财力和物力,一致抗敌的气氛远远超过封建专制国家。比如,当时只有8000多架军用飞机的美国,罗斯福计划1942年,每月生产飞机1万架,结果,全年超额完成,生产了13万多架。当年新建和改建航空母舰40多艘。罗斯福长期执政,一直到死亡十几年没有进行竞选。
当时,很多国家的领导人都不了解美国政治制度的可塑性,认为美国国会和大多数国家一样,并不能代表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只是一群无聊的政客在争权夺利。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只有经济发达国家的国会,才能代表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所以,美国不像中国那样散、乱、差,政府的职能可以随着多数人的意志转变。政府的政策如果说服不了国会,就不可能付诸实施;国会的决议政府必须执行,否则就启动弹劾机制。这就是美国能够主导战争,称霸世界的根本原因。
11月15日,大本营和政府联席会议通过了《促进结束对美英荷中战争的内部方案》,作为太平洋战争的指导计划。它规定了整个战争的战略方针是:“迅速摧毁美英荷在远东的根据地,确立帝国自存自卫的地位;同时以积极措施促进蒋介石投降,与德意合作,首先达到使英国屈
服,并使美国丧失继续战斗的意志。”在开战前曾有人劝山本五十六辞职,山本说道:“我是天皇手中的一把剑,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就应该刺向敌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争取把海战坚持长久一些,为陆军提供机会。”因此,“山本计划”在一片反对声中出笼了。
山本五十六是反对三国同盟和反对同美国开战的主要代表人物,同时又是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第一人,这种矛盾的性格和做法很让大多数人费解。其作战方案总的来说,是陆海空紧密配合,发动突然袭击,出动飞机轰炸美、英、荷航空基地以取得制空权。一方面在南洋地区由登陆马来半岛和空袭菲律宾开始战争;另一方面以海空精锐部队组成机动舰队,由北方航线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基地珍珠港,沉重打击美国海军主力。然后迅速进攻马来亚和菲律宾,同时占领香港、关岛、英属婆罗洲,进而袭击荷印和缅甸。
在山本五十六的指挥下,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星期日)清晨7时55分,南云忠一将军带领特混舰队秘密航行12昼夜,行程约3500海里,用舰载机对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爆发了太平洋战争。炸沉炸伤美国太平洋舰队8艘战列舰等约20艘大型舰只,击毁飞机约230架,美军死亡2334人,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山本五十六的舰队只损失飞机29架、潜水艇6艘,死亡约100人。第二天,美英对日宣战,荷兰、英联邦相继对日宣战。从此,太平洋地区对日作战有了两个主战场。即在中国单独抗日4年零5个月之久的中国战场之外,又有了另一个包括东南亚战区的太平洋战场。
在远袭珍珠港的前后,日军兵分五路出动海空军和陆军11个师,向英国在远东的海军基地新加坡和美国的殖民地菲律宾发动进攻。山本五十六利用海军航空兵摧毁了菲律宾的美国海空军基地,又在马来亚海面炸沉了,发表“大西洋宪章”的英国主力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快速主力舰“反击”号。1942年2月在爪哇海的海战中基本全歼荷、英、美、澳四国联合舰队,4月又在锡兰海面重创英国远东舰队,并将其驱至东非。到1942年5月,日军已占领了泰国、香港、马来亚、菲律宾、缅甸、荷印(印度尼西亚),以及太平洋和大洋洲的一些岛屿,打开了通向印度洋的通道。
日本以很小的代价,在不到半年内占领了人口1?5亿、总面积3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附属海域。连同以前侵占的中国和印度支那领土,共控制了约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4亿人口。尽管开战以来,日军在各条战线上所向披靡,取得了骄人的战果。但是,“海军之花”山本五十六还是希望尽快结束这场同美国的战争,东京的“空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日本朝野的一块心病。
五,战局的变化
对美国的空中威胁感到特别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大和民族那种无法用理智来说明的对天皇宗教式的崇拜。这种情绪在军队中表现尤甚,如果天皇的安全因为空袭而受到威胁,他们必将诚惶诚恐,感到这是无法容忍的奇耻大辱。从1942年2月1日开始,美国海军舰载机对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和威克岛实施了空袭,进一步加深了日本军方的忧虑。为了防止空袭事件发生,山本五十六设立了一条舰艇嘹望线,距离日本本土东岸600到700海里,每天辅之以海军飞机进行远程巡逻。当马绍尔群岛遭到空袭后,山本又从西南太平洋抽调瑞鹤号和翔鹤号两艘航空母舰,加强对本土东面的空中防御力量。
当时的最远程轰炸机的续航能力也无法从夏威夷飞到日本东京。只能用航空母舰接近日本才有可能,而这样又严重威胁航空母舰的安全。这时一名叫弗兰西斯?劳的海军上校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用陆军的远程轰炸机从最长的航空母舰上起飞,做单程飞行完成轰炸东京任务后,到中国机场降落。这样既可以轰炸日本本土,又可以使航空母舰保持在陆基轰炸机的作战
半径之外。1942年4月18日,从航空母舰起飞的16架B——25型轰炸机,轰炸了东京、横滨、名古屋和神户等城市。这次袭击虽然损失不大,也算不上真正的空袭,但是日本举国震惊。
为了杜绝今后的空袭,军政各方统一了意见,决定向西南太平洋和中太平洋进攻,扩大日本本土的“防御圈”。这个决定超出了日本的经济和军事能力,直接导致了珊瑚海、中途岛、圣克鲁斯海空大决战和陆海空瓜岛之战, 也造成了美国伏击山本五十六的“复仇行动”计划得以实施。1943年4月18日,在所罗门群岛前线,山本五十六乘飞机从拉包尔前往布干维尔岛途中,遭到瓜岛美军飞机伏击战死沙场。“海军之花”的败落使日本从此一蹶不振,开始在防御中衰落下去。
其实,上苍给过日本不败的机会,但是,山本五十六、东条英机、天皇裕仁以及政府和大本营都没有领悟透彻玄机所在。本来,在东京遭到空袭全国震惊之时,就应该明白了要防止美、英、苏等欧美经济大国空袭日本本土是不可能的事情,必须因地制宜把空袭的目标分散、迁远、隐蔽起来,打麻雀战、运动战,让欧美的高级装备无用武之地。要达到此目的,只须采取三大措施:第一是,要天皇迁都到临时驻地古都北平,战后再回迁,把日本列岛改为第二道防线;第二是,要增加中小型潜水艇的数量,最少保持三千艘以上,主要用于外层和中层防线的侦查和突击;第三是,要利用东南亚的木材快速制作并保持3万架以上木制水上轰炸机,不需要机场、航空母舰以及战斗机护航,分散隐蔽在万岛港汊,配合潜水艇和鱼雷艇打海岛游击战。
如果再搞成全民皆兵,在较大的渔船上携带鱼雷和发射器,配备士兵和通讯,参与打击和侦察,这样的战略部署,战争物资消耗很小,战争经济可以支撑持久战。主要是诱敌深入,在近海打歼灭战,不必考虑本土被炸问题,让欧美的先进武器消失在万岛港汊和汪洋大海之中。
日本陆基航空兵主要配置在远离前线的华北地区,支援各个站区和保卫华北。陆军只能分兵部署:关东驻屯军支持满洲国、热河和察哈尔的百万皇协军,在北线防御苏联红军进攻;华北驻屯军直接防守绥远、山西、河南的华北西线和北平以及海军、空军基地,皇协军主要作内务和警卫工作;华东驻屯军支持南京汪精卫政府的二百万皇协军,防守湖北、湖南、广东防线;南方战区在海军主力配合下,保证南方石油等战略物资的供应,而且以夜间行动为主。陆军战略预备队驻守日本本土,海军战略预备队隐蔽在日本海、黄海和渤海湾,同时预防苏联太平洋舰队。
以亚洲人协助亚洲人,亚洲人联合起来把欧美殖民者赶出亚洲,是具有一定诱惑力的。在亚洲崛起在世界的东方“大东亚共荣圈”的忽悠下,尤其是受到英美、沙俄蹂躏过的地区,出现过支持日本侵略的现象。在中国战场上的一段时期,支持日本把中国从欧美铁蹄下“解放”出来的“皇协军”甚至超过了“英美走狗”国民党的军队,加上“苏俄走狗”共产党的武装。所以,历史现象是非常复杂的,是多层次、多视角、多方面的。但是,能够洞悉人类历史奥妙的“军神”,并没有降临在世界的东方,必然导致了西方领袖再次决定了东方民族长期贫困、愚昧、纠结和内讧的命运。
标签: 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