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世纪,在欧洲地中海地区的国际政治格局中,有两个大国相互并存。一个是位于北非海岸的迦太基,一个是位于亚平宁半岛的罗马。
这是两个政体相似,但文化迥异的地区性大国。他俩隔海而望,各自发展,互不打扰地存在了数个世纪。但是到了公元前3世纪,随着两家逐渐地人丁兴旺、粮财殷实,他们对各自周边的地区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渐渐地,他们的影响力辐射地越来越远,终于在地中海中间的西西里岛产生了交集。
但是,这种交集并不友好。双方之间总有一种天然的敌意存在,这种敌意源于两家都有“东西都是我的,凭什么给别人分”的想法。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必须通过一场战争来决定“地中海的东西到底是谁的”。
罗马人与迦太基人的互相鄙视——公元前3世纪的局势
话说迦太基人的祖先是腓尼基人。腓尼基人活跃在公元前10世纪到前8世纪,活跃的地点是今天的叙利亚一带。这个民族最大的特长就是善于做生意,所以很富有。后来叙利亚一带先后出现众多霸权国家和暴虐帝王,腓尼基人的家产几经敲诈和劫掠,最终导致民族没落。
古代腓尼基人
不过,腓尼基人中的一些冒险分子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来到了北非突尼斯一带拓展生意,并在此扎根,建立了一座商业中心城市Carthage,腓尼基语译为“新的城市”,英语音译“迦太基”。所以,这些腓尼基人的旁支子孙就称呼自己为“迦太基人”。
古迦太基城
迦太基人遗传了“腓尼基商业基因”,并且把生意技术发扬光大。他们情商满分、口才一流、眼光毒辣,善于把握商机。因此在北非一带生意兴隆。与此同时,因为国际商务活动的需要,迦太基人必须经常出海前往地中海沿岸的各个城邦和民族定居点,来进行贸易活动。所以,迦太基人还继承并发扬了腓尼基人的造船技术。他们能打造出各类型号的船只,小到“家庭便携式水上移动商店”,大到“军商两用超豪华远洋巨舰”,各个性能优越,吊打同时代其他各民族的船只。
公元前3世纪左右迦太基人的势力范围
在经商天赋的加成,以及先进船舶制造业的支持下,迦太基人把各类陆路和海洋贸易业务拓展得越来越远。他们的贸易货品不仅有米面副食和首饰家具,还包括贵重金属和活人奴隶,总之,凡是人们需要的,迦太基人都乐于倒卖。
古代商船
迦太基的商业文化极其发达
经过数个世纪的苦心经营,迦太基人的商贸业务已经深入到地中海中西部沿岸的各个地区。小到光着屁股的土著部落,大到热爱健美的希腊城邦,迦太基人的名号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迦太基人并不满足于此。为了更好地从倒卖倒卖业务中赚取更大的利润,迦太基人就如同后来的大英帝国那样,开始依靠武力来拓展市场、霸占原材料产地。不过,迦太基人实施武力拓展的方式也颇具商业特色。
迦太基对外征服所依靠的军队大多都是雇佣来的——花钱请那些能打仗又贪财的民族或城邦来帮助自己打仗。迦太基人本民族的国防军不是没有,只是数量较少。很多时候,迦太基人只是派出几名贵族来担当雇佣军的指挥官(有时甚至连指挥官都是雇佣别的民族的人)。不过,迦太基人倒是很善于利用各个雇佣兵民族的战斗特色来编成军队,使得军队的作战效率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再加上高额雇佣金的激励,迦太基人所组建的军队也拥有着不俗的战斗力。
迦太基人既有本民族的军队也有大批雇佣而来的军队
军队的效力,使得迦太基人的商业霸权更加稳固,并实际控制了地中海西部沿岸的各个肥沃地区。后来,他们又把业务拓展目标定到了隔海相望的亚平宁半岛之上(今意大利所在)。
不过,这时的亚平宁半岛,已经出现了一个具备地区性大国资质的城邦国家——罗马。
传说罗马人是特洛伊人的后裔。特罗伊人是公元前1000年以前活跃在希腊地区的一个城邦民族,比较出名。他们出名主要是因为古代诗歌体小说《伊利亚特》里面对他们有描述。当年,因为特罗伊人的王子跟别的城邦国王的老婆偷情,结果导致众多希腊城邦围殴特罗伊人。但特罗伊人毫不畏惧,正面硬刚,经过不懈奋斗,终于城破国灭。但是这位偷腥的王子带着一部分族人逃了出来,跑到亚平宁半岛定居,后来就逐渐繁衍,演化成了罗马人。
一开始,罗马人没啥特长,就是遗传了特罗伊人“乐于抢别人老婆”、“敢于正面硬刚别人围殴”的性格。他们从台伯河畔一个小部落起家,一群大老爷们通过四处强抢妇女,成功繁衍了后代。后来又通过到处砍人,逐渐扩大了生存空间。这个过程说着容易,做着却真的难。好多次,罗马人差点都被别的民族给灭了,但是他们秉着那种“进一步,先砍再说;退一步,再阴一刀”的性格,最终让他们屡屡化解危机,反败为胜。更值得称道的是,罗马人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非常乐于从对手那里学习各种优秀的东西,他们从高卢人那里学习了武器制造、从埃特鲁里亚人那里学习了土木建筑、从希腊人那里学习政治法律、从萨宾人那里学习了战术策略,甚至还向奴隶们学习打架技术。
古罗马城
于是,兼具“打不死的小强”和“活到老学到老”双重精神的罗马人,最终降服了亚平宁半岛的诸多民族和城邦,一步步登上了半岛“话事人”的宝座。
不过呢,罗马人是正儿八经的“陆地系”民族,从祖先那里开始从事的就是种地和放羊的产业。而罗马人的邻居们大多数也是从事农牧行业,最多就是种的庄稼或者饲养的家畜种类不同罢了。所以随着罗马人在半岛上四处扩张,他们旗下的农牧产业一直保持着主导地位。
再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迦太基人的贸易业务逐渐辐射到了亚平宁半岛。这群“挂着大金链子、雇着国际保安、开着豪华游轮”在地中海四处做买卖的“北非富豪”也逐渐引起了罗马人的注意。
世世代代经营第一产业的罗马人,第一次遇到一群靠倒买倒卖而发家致富并富国强民的民族。罗马人在好奇之余,内心里更多的是对迦太基人的鄙视。因为在罗马人看来,种地放牧才是人能够生存在世上的保障,只有通过亲身劳动去经营种植与养殖,才是一个人致富的正规途径。而那时候,罗马人里面确实也有富豪财主,但这些人都是通过扩大庄园田产、增值农副业来发家致富的。所以,罗马人对这些靠倒卖他人劳动成果,赚取高额利润的迦太基人相当地鄙视。
而迦太基人,当然也对罗马人不会有什么好印象。因为在打交道过程中,迦太基人见识到了这些在山地丘陵种地放羊的“糙汉子”是多么的吝啬与固执。
但其实,这些都是双方缺少深入沟通交流而导致的肤浅印象,他们更多地是把对方当做了自身发展壮大的“绊脚石”。
后来,迦太基人入侵了撒丁岛和西西里岛,并打算以西西里岛为基地建立,侵入亚平宁半岛,蚕食罗马人的地盘。
海战的前奏——西西里岛争端
现存史料中显示,早在公元前6世纪末期以及公元前4世纪中期,罗马人和迦太基人就曾先后签订了两份条约。一个条约要求罗马人的商船不能染指西西里岛西部以及北非地区,另一个条约要求罗马人不能在撒丁岛以及地中海西部海域航行做生意。
公元前3世纪的罗马与迦太基势力范围
从这两个条约的内容来看,在那几个世纪,罗马人尚且实力弱小,完全无法与迦太基人抗衡,所以只能签订不平等条约。
但后来,形势发生了转变。而开端则始于公元前3世纪的西西里岛纷争。
从地图上看,西西里岛和亚平宁半岛之间就是“出门走两步就到”的距离。而位于北非突尼斯的迦太基“总部”,距离西西里岛也没多远。
西西里岛上没有统一的国家或民族,而是存在着一大批希腊人的殖民城邦。各个城邦在自己城墙内外的一亩三分地里过着相对“御宅”的生活,偶尔也只是为了宅基地问题会动手打打架,但基本上谁也奈何不了谁。后来,罗马与迦太基两位大佬开始觊觎这群希腊宅男的地盘,并把触手深入岛内地区。
迦太基人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就已经把海外商贸业务拓展到了西西里岛的西部地区,并通过花钱收买以及让雇佣军动手打人的方式降服了一批城邦。而西西里岛东部地区则存在着以墨西拿和叙拉古(又译锡拉库萨)为首的一批独立城邦。他们算是罗马与迦太基人的缓冲地带。但缓冲带作用的发挥也没能持续太久。
话说在公元前265年,西西里岛东部“小霸王”叙拉古有了摆脱“御宅”生活、称霸岛屿东部的想法。城邦的国王叫希伦,个人政治野心膨胀,想要吞并北边的城邦墨西拿。墨西拿人觉得自身力量非常薄弱,挡不住叙拉古的入侵,于是想寻找大佬拯救自己。
墨西拿人开会商量的时候,出现了意见不同的两派,一派支持抱迦太基人的大腿,另一派支持认罗马人当干爹。后来罗马派占了上风,于是使者被送出前往罗马求援。
罗马人为了防止迦太基人的扩张,当即同意了墨西拿人的请求。并于公元前264年派出近2万人的军团登陆西西里岛。这一举动迅速被迦太基人发觉,并立刻调动西西里岛的殖民军队准备应对。同时,希伦方面也主动与迦太基人联合,于是,双方准备共同对付罗马军队。
起初,罗马方面希望与叙拉古和谈来解决争端,但希伦仗着迦太基人的支持,拒绝了谈判。既然如此,罗马人也没有客气,立即展开了主动进攻。
面对叙拉古和迦太基军队的双重进攻,数量处于劣势的罗马军团从容应对,迅速将其一一击破。
罗马人以少胜多并不奇怪。因为当时的罗马军团经过了一百多年前的“卡米卢斯改革”,俨然已经是地中海地区乃至欧洲地区一流的军队之一。他们的组织编制和军种搭配相对完善,应征士兵的主体是罗马社会各个财富阶层的平民,他们接受过奴隶角斗士的格斗技巧训练,参加过日常的“国民战备演练”,而且被允许获得战争中所劫掠的战利品。更重要的是,这些军团士兵大都具备较高的民族荣誉感,认为国家强大、战争获胜能给自己带来好处。所以,罗马军团的战斗技能较高、战斗意志较强、战场纪律性也比同时期其他民族的军队好很多。所以,叙拉古和迦太基的那帮雇佣军部队根本不是对手。
古罗马军团是西方古典时代的一流军队
趁此余威,罗马军团迅速控制了西西里岛的东部和中部地区。迦太基人接连败退,只能退守西部地区和沿海城市。
但是,罗马人此时发现迦太基人的海军对自己的威胁非常大。
罗马实现海上逆袭的第一战——米拉佐海战
罗马人的军事征服对处在西西里岛内陆地区的各个城市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但是,西部一小部分地区仍然处在迦太基的控制之下。并且,由于罗马人缺乏海上军事力量,使得沿海地区的城市很容易被来自海上的迦太基军队所骚扰。罗马人一旦前去救援,迦太基人就可以逃到船上,毫发无损。一旦罗马人走了,他们就再次来犯。
所以,处于海岸线的一些西西里城市成为迦太基人打游击的根据地,使得罗马人对全岛中东部地区的控制并不稳固。
这种情况当然被元老院的贵族精英们所知晓,大家就此事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讨论。最终的结论就是:想要稳稳地控制西西里,并在将来打败迦太基,那么就必须建立罗马人自己的海军。
这话说着是容易,但对于当时的罗马人来说,做起来确实有难度。因为罗马人毕竟是传统的农牧业民族,从他们祖先那里开始就过着种地放羊的“陆生”生活。即便后来坐上地区“话事人”的宝座,靠的也是在陆地上打架技术一流的罗马陆军。而要说海军,压根连影子还没有。他们往西西里运兵所用的船,都是征用自己人的或者附属国的民用和商用船只。
反观这个时候的迦太基人,早就开着各种大小船只在地中海横行几个世纪了,是妥妥的地中海海上霸权。而迦太基人制作的各式船只也是质量上乘的品种。
话说那个年代的船只,航行依靠的动力一方面来自风力,另一方面就是人力。而风力这东西不听人的使唤,不可能你想往哪走它就往哪吹。所以,那时候想要船只自由航行,就必须靠人力来提供动力。说白了就是摇桨。小船一个人就能摇着走,大船就得一帮人一起摇着走。
那时候,中型船只采用的是“三层浆”设计,即船的左右两侧各有上中下三拨人并排坐在一起,每人摇动一支桨,来提供船只航行的动力。而大型船只,采用的一般都是“五层桨”设计,有上中下五层的划桨人来提供动力。这种五层划桨驱动的船也被称作“蓬特型”。
古代三层桨船的原理构造
古代三层桨战船
所以,那时候的古代大型船只,里面摇桨的人往往多达二三百,甚至比坐船的人都多。而且这么一大堆人摇桨划船也是很有讲究的,必须有统一的指挥,有专业的口令,保证大家一起用劲,防止乱摇一通。
所以,古代的造船技术和船只航行技术也算是一门高级学科,没有一定的技术积累是不可能玩得转的。而迦太基人显然已经积累了几个世纪了,他们的中小型商业船只遍布地中海,而其海军也是由上百艘蓬特型战船组成。相比之下,罗马人自己很少造船(除了个别小型船只),军团所用的船只也都是从亚平宁半岛的同盟城市里征召而来的,这些船只里也有部分可用来作战,但基本都属于三层桨战船。如果把三层桨战船比作巡洋舰,那么迦太基人的五层桨蓬特型战船就是巨型战列舰了。
因此,罗马人想要战胜迦太基人的无敌舰队,就必须拥有一支旗鼓相当的舰队,这对于海军力量一穷二白的罗马人来说,几乎难比登天。
再难也得干。罗马的贵族统治精英们很清楚,如果不干掉迦太基,将来迟早会被迦太基干掉。古代社会的丛林法则既是如此。
决心已定的罗马人开始筹划组建一支海军。他们把之前俘虏的一艘迦太基蓬特战船拉了过来,然后组织工匠对其进行反复地“拆卸-组装-拆卸”,来获得船只的建造秘诀。罗马人的模仿学习技术一直是一流的,尤其是对敌人优点的学习,向来是虚心而认真的。
很快,工匠们打造出了仿制版的蓬特战船,质量尚且不错。经过高层人士的验收以后,很快投入批量生产。
有了战船,下一步就是培养战船操作人员以及海上战斗人员,包括最基本的摇桨团队(位于船舱下层),船只指挥团队(位于甲板),远程火力输出团队(操作舰船弩箭)以及近战攻击团队(接舷战的士兵)。这可是一个过程复杂、耗时耗力的培训工程。
罗马人采用的培训模式是:把海战技能培训融入国防教育培训之中。即,让大批有服兵役义务的罗马市民和平民以及同盟城市的兵役人口,一起参加海上战斗训练,邀请航海技术较高的友邻民族前来教学。日常训练场地不仅有沿海海域,也有内陆河道,甚至还在陆地战船模型里训练摇桨技术。
这些训练准备发生在公元前261年和前260年之间。具体的训练过程不得而知,现存历史资料尚无详细的记载。只是在公元前260年,罗马人就匆匆忙忙地组建了一支规模不小的海军——100艘蓬特型战船,200艘三层桨战船。而且罗马人立即将这支海军投入到防御西西里岛的任务当中。
舰队指挥官是前260年的执政官之一——格奈乌斯·科尔涅利乌斯·西庇阿。他是后来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著名的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的祖父。不过,西庇阿和所有罗马高层指挥官一样,都是陆战指挥型,而对海战指挥几乎一窍不通。但凡事都得有第一次。
于是,西庇阿率领海军,另一位执政官杜伊利乌斯率领陆军军团,共同出发前往西西里岛增强防御。
初次组建的罗马海军缺乏熟练的指挥调度,运行比较缓慢,且经常脱节。结果就是执政官西庇阿带着十几艘战船跑在了最前面,大部队被远远地甩在后面。
不过,西庇阿毫不担心。他甚至打算要把西西里岛北面的一个小岛——利帕里岛——先占领了再说。利帕里岛面积不大,当时尚不属于任何一方,但它地处罗马城至西西里岛海域的路线之中,属于海上枢纽。罗马人只要控制住这里,就可以保证将来前往西西里岛的海上路线畅通无阻。
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与迦太基海战地图
迦太基人看出了罗马人的打算。当时位于西西里岛北部海岸的城市巴勒莫,驻扎着一支迦太基海军。他们得知罗马人的海军已经出动,并且有一支先头分队打算占领利帕里岛,便立即调遣20艘战船前往利帕里岛展开阻击。
迦太基舰队到达利帕里岛后,发现西庇阿率领的十几艘战船已经驶入了岛屿的海港内(海港一般都设置在深入陆地的海湾里)。迦太基人便迅速封锁海港,让西庇阿的舰船无法有效调动,只能憋在港里出不来。如此一来,执政官和其随行的部队就只能被困在岛上了。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投降,要么逃跑。
执政官等人选择了后者,他们放弃船只,逃到了岛内山林之中。结果被迦太基的登陆部队围困其中。再后来没过几天,因为人数众多而缺少食物,他们不得不选择投降。于是,迦太基人“喜提”一名罗马执政官俘虏(几年后两国交换俘虏被释放)。
中了“大奖”的迦太基舰队没有继续逗留利帕里岛,而是立即返回了巴勒莫。这就使得后续前来的罗马海军大部队没有遭受攻击,从而顺利到达西西里的墨西拿基地。
失去了搭档的另外一位罗马执政官杜伊利乌斯,不得不兼任陆战部队和海军舰队的指挥官。但局势看起来比较不利,刚刚开战就损失一员统帅级别的人物,对于军心士气实在是个打击。于是,杜伊利乌斯认为必须在下一次战斗中获得胜利,才能避免麾下军团对迦太基海军的恐惧。
杜伊利乌斯的统帅能力有多强不得而知,但他至少是喜欢动脑子的。在召集军团各级指挥官开会研究之后,杜伊利乌斯结合大家的建议,给罗马海军舰船设计了一种“秘密武器”——“乌鸦吊桥”。
乌鸦吊桥示意图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接舷吊桥。平时被绳子固定在船帆杆子上,一旦敌人船只靠近我方船只,操作人员就会解开绳索,“乌鸦吊桥”会直接落在敌船的甲板上。而吊桥的前端是锋利的铁钉,因下落的惯力,会立刻扎进敌船的甲板,从而得以固定。之后,罗马士兵就会沿着甲板涌进敌人的船只,展开白刃战。
至于白刃战,罗马人一点也不怯迦太基那帮雇佣兵。
设计图成型以后,罗马军团迅速发挥土木工程专业优势,纷纷在战舰身上安装“乌鸦吊桥”,大家看着这个“军中利器”,顿时士气一振,纷纷表示想要尽快跳到迦太基人的战舰上大杀一番。
此时,杜伊利乌斯得到消息:迦太基人的上百艘蓬特型战船已经从巴勒莫海军基地出发,打算进攻墨西拿,摧毁罗马人的舰队。
杜伊利乌斯于是召集将官,进行了临战动员,成功鼓舞了士气,而后率领装配“乌鸦吊桥”的舰队主动前去迎击。
迦太基海军有足够的自信来进攻罗马海军,这完全符合逻辑。毕竟他们手上的“战列舰”大军装备精良,海战经验丰富,人员素质较高。而罗马方面毕竟是一支初出茅庐的海军,更何况刚刚在海上损失了一名执政官。所以,迦太基海军的指挥者一定综合考虑了天时地利人和等作战要素,然后才信心满满地做出了攻击罗马舰队的决定。
迦太基舰队的专业素质是一流的
很快,两支舰队在西西里岛北部的米拉佐海域碰面。双方的侦查人员立刻向指挥官报告,指挥官也纷纷下达命令,要求麾下舰船迅速展开战斗队形。
接下来,场面就有意思了:
只见迦太基舰队方面命令传达的效率极高,各船之间通过口号或者令旗频繁有序地相互传递指令。然后,各个战船的指挥人员娴熟地调度摇桨团队和控帆团队,使得战船迅速行动,各就各位,很快就一线排开,往罗马舰队的方向驶来。
但当迦太基舰队的官兵遥看对面的罗马舰队时,顿时“懵逼”了。
因为,罗马舰队这个时候简直可以说是乱作一团。迦太基人甚至远远地听见罗马指挥官们焦急而愤怒的咆哮,但整支舰队的船只始终七零八落,大部分都处在摇摇晃晃、晕头转向的状态。这都是因为罗马海军技术不精,经验缺乏,尤其是缺少大部队统一行动的训练。所以,当迦太基人的舰队已经展开了战斗队形并冲过来的时候,罗马舰队方面始终无法排列成型。
迦太基人见到罗马人如此“逗比”,纷纷抱着肚子大笑,而且一边笑一边靠近罗马舰队。罗马人这边,几乎是听着迦太基人的嘲笑越来越近、匆匆忙忙做准备的。
更令迦太基人好笑的是,当他们靠近罗马舰队时,发现罗马船只的帆杆子上还绑着不知名的“庞然大物”,这东西使得罗马舰船“奇丑无比”。于是,迦太基舰队官兵纷纷表示罗马人纯粹是一群不懂海战的“逗比选手”。
不过,幸好罗马人在手忙脚乱之中好歹算是排好了阵型——一条歪歪扭扭的战线,避免了混乱可能带来的灭顶之灾。然后,罗马舰队就这样“歪歪扭扭”地朝着迦太基舰队冲了过去。
这回,迦太基人收起笑声,愣住了。
只见罗马人完全不管海战技巧,没有什么“远程火力压制”或者“侧翼迂回骚扰”,而是直挺挺地撞了过来。
要说这种“猛男硬刚式”的海战打法倒也不是没有,但一般是用在以大欺小、以硬欺软的情形下,即自己的船只坚固或船头拥有巨大“撞锤”的时候。而此时,罗马舰队和迦太基人舰队的船只基本上都是蓬特型战船,吨位和大小旗鼓相当,这样硬撞,结果要么两败俱伤,要么起不到任何效果。但是,罗马人就是这样“不管不顾”地“莽”了过来。
罗马人这么做当然是为了发挥“乌鸦吊桥”的作用。
罗马军团利用吊桥展开白刃战
罗马海军初次登场即大获全胜
只见罗马战船顶着迦太基人的箭矢和投石,纷纷撞向迦太基战船。一旦接近迦太基战船或者完全撞上去之后,“乌鸦吊桥”便纷纷落下,砸向迦太基战船。随后,手持短剑和盾牌,身着甲胄的罗马军团步兵便一拥而上,顺着吊桥冲入迦太基战船的甲板。
结果,迦太基人刚才笑得有多开心,现在哭得就有多惨烈。
善于斗剑肉搏的罗马士兵一边高喊:“我让你刚才笑得这么开心!”一边大肆屠杀惊慌失措的迦太基雇佣兵。形势就这样变成了一边倒的局面。
剩下的过程就没什么戏剧性了。结果是,迦太基舰队指挥官乘坐小型快艇溜之大吉,随后逃走的还有50多艘迦太基战船。留下的那部分,有15艘被罗马人撞沉,30艘被罗马人俘获。另有3000名迦太基士兵阵亡,7000人被俘。
而罗马方面没有确切的战报数据,只是说“损失不大,忽略不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被迦太基人俘虏的执政官西庇阿在6年以后被释放)
米拉佐海战胜利的消息很快传入首都罗马,并迅速成为官方和民间的新闻头条。大家欢天喜地,纷纷称赞“厉害了,我的罗马!”
而迦太基方面,对于西西里岛西部的控制也越来越弱。
随后的两年(公元前259至前258年),迦太基和罗马方面均无较大行动。
罗马实现海上逆袭的第二战——巴勒莫海战
米拉佐海战以后的两年,罗马与迦太基再没有大的争斗。直到前257年,双方舰队再次相遇,地点是巴勒莫海域附近,属于迦太基的海军重地。关于此战,详细记载的史料不多,总体上就是米拉佐海战的翻版,依然是罗马海军完胜。
此战的胜利,也使得罗马人控制了西西里岛绝大部分地区,唯有最西部的几座海滨孤城尚处在迦太基人的控制之下。
罗马实现海上逆袭的第三战——利卡塔海战
两次海战的胜利,使得罗马人牢牢地控制住了西西里岛,并确保了附近海域的安全。同时,罗马人觉得自身的海军实力已经可以与迦太基人平起平坐。于是,罗马元老院高层决定,趁机把战火烧到北非迦太基的本土,彻底给予他们致命一击,以免日后他们卷土重来。
古罗马元老院
在这一政策指导下,罗马境内各大海港城市纷纷启动造船项目,并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把200多艘新战船投入海面。
与此同时,迦太基方面对巴勒莫海战的失利以及西西里岛的丢失悔痛不已。他们的贵族精英也开会商讨了对策,然后一致认为必须立即对罗马人展开报复,夺回海面之上的霸主地位。
于是,罗马人赶造战船的时候,迦太基在北非的造船厂也马力全开,量产了250多艘战船。
双方的“蓬特级”战舰纷纷下海,总数近500艘之多。而每艘蓬特战船的标配人手大约是500人(划桨手300,士兵120,船员100),那么两方海军人数加在一起就高达25万之多。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公元前3世纪最庞大的两支舰队了。
公元前256年,舰队制造完毕以后,罗马人决定以西西里岛南部海岸中央的滨海城市利卡塔为前进基地,出发驶往北非,给迦太基人一个“惊喜”。执政官雷古鲁斯和乌尔索担任此次行动的总指挥。(两人后来一直配合得不错)
为了安全起见,罗马人采用水陆并进的方式把军队往利卡塔集结。舰队直接开过去,步兵军团则步行穿过西西里岛到达利卡塔。
罗马人的行动规模巨大,使得迦太基方面迅速获知了这一情报。于是,新成立的大规模迦太基舰队以西西里岛最西部的马尔萨拉为中转站,迅速往利卡塔海域挺近。他们打算在罗马步兵军团登上舰船以前,把罗马舰队摧毁。
这个想法是对的,因为如果没有罗马军团士兵搞的那种野蛮粗暴的“接舷战”,那么仅凭罗马舰队自己是很难战胜迦太基舰队的。
但是,迦太基人还是晚了一步。他们看见利卡塔海港外的罗马舰队的时候,军团士兵们已经齐刷刷地登上了战船,就等着用“乌鸦吊桥”去欺负迦太基人呢。
但是,迦太基人也不是没有准备,他们接受了前两次海战的教训,不再迷信远程攻击,而是加强了战船甲板人员的战斗力,以应对罗马人擅长的“接舷战”。
因此,眼见罗马舰队齐装满员,严阵以待,迦太基舰队也就不客气了。他们立即展开战斗队形,准备投入恶战。
此战,罗马方面共230艘蓬特战船,迦太基方面是250艘,总体上对等。
迦太基舰队再次向罗马人“秀”了一番舰队“微操技术”,整个舰队一分为三,形成左、中、右三个战斗集团,并以“弓形阵”之势冲向罗马舰队。
双方的战术方针
此时的罗马舰队也不再是当初的“萌新选手”,虽然没有什么“微操技能”,但总体上还是能协调一致地行动。面对迦太基的三方进攻,罗马舰队采用了头天晚上两位执政官一起研究的新型战术来应对——海上锥形阵。
只见两位执政官各自所在的两艘旗舰率先出击,担任“锥子”的“尖刺”。紧随其后的是160艘蓬特战船,他们分两路(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并左右各以斜线阵型展开。再后面,是横向的一排运输舰(载有船员和士兵,但船体结构小,船甲薄)。而运输船后面还有担负掩护和支援任务的第三舰队,同样也都是蓬特型战船,共70艘。
两位执政官的旗舰带领着罗马第一、第二舰队迅速冲进迦太基舰队的中央战斗集团。他们士气高昂,勇猛异常,迦太基中央舰队虽然拼死抵挡,但很快败下阵来,大部分战舰转头逃跑。
然后,罗马第一、第二舰队也调转方向,分别去支援正在被迦太基左翼、右翼舰队攻击的运输船舰队和第三舰队,结果,迦太基左翼、右翼舰队均陷入前后夹击之中,并迅速溃败。
此战,罗马舰队再次获胜,击沉迦太基30艘战船,俘虏60多艘,而罗马方面仅损失了24艘战船。
然而,迦太基舰队仍有150多艘战船尚在,他们纷纷逃往位于北非的首都迦太基城,并打算在那里背水一战,迎接罗马人的攻击。
可惜,迦太基舰队没有等来罗马舰队的攻击,后者选择绕到突尼斯东部的克鲁比湾,并在那里登陆,建立前进基地。
然后,罗马军团尽显陆战雄风,摧枯拉朽一般攻占大量城镇,击溃救援的迦太基军队,并在迦太基城城外不远设营扎寨。
后续的历史进程,双方有胜有败。虽然罗马军队后来吃了败仗,撤出非洲,但至此,西西里岛已经彻底沦为罗马人的地盘。而此后也再次爆发了两次巨大的海战。但每一次都是罗马海军的完胜。迦太基海军再无翻盘的机会。
所以,米拉佐、巴勒莫、利卡塔三次海战,已经宣示了罗马海军的胜利,而迦太基就是由此转入了衰败的历史进程。
新兴的罗马人依靠自己惊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了海上的逆袭,也证明了自己拥有称霸地中海的真正实力。
标签: 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