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干了什么,语文老师不敢告诉你,为啥?

滴答历史 112 0

老穆小时候最喜欢的三个小孩就是“凿壁借光的匡衡”、“勇于砸缸的司马光”和“闻鸡起舞的祖逖”。

他们的励志故事,让老穆在那个贫寒年代,充满了动力,不畏严寒,不怕酷暑,一直保有一颗奋发进取的心。

在老穆眼中,幼时的匡衡和幼时的司马光都是一个“敢做敢为、头脑灵活”的孩子。倘若他俩都是死脑筋,又怎么会有“凿壁”和“砸缸”的举动呢?

老穆认为,这就是“破坏美”,甚至还有“暴力美学”的影子。

老穆曾经做过一个大胆的猜想,倘若将司马光和匡衡互换一下身份,那么,司马光会不会“凿壁借光”呢?匡衡会不会“勇于砸缸”呢?

老穆想了很久,认为会的!

你们觉得会吗?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干了什么,语文老师不敢告诉你,为啥?

咱们今天重点来说“匡衡”。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干了什么,语文老师不敢告诉你,为啥?老穆认为,不是语文老师不敢告诉你,而是没必要告诉你!学生只要记住他“勤奋好学、不畏艰难”的奋发精神就可以了。

语文,就是语文,不是历史课!倘若语文课上对学生过多地去拓展延伸,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毕竟都是小学生嘛!

倘若是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大学生的话,倒是可以拓展延伸一下。

匡衡,他的历史地位其实很高,但人们往往只记住了“凿壁借光”的故事,为什么呢?

【1】古代当大官的贫家子弟多如牛毛,因而没有什么好说的;

【2】古代当官中敢于“凿壁借光”的,我想就匡衡一人。

综上所述,人们只记住了他的“凿壁借光”而忽略他官至丞相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官至丞相的匡衡,最后为何会落败呢?我们接着往下看。汉元帝封匡衡为乐安侯,其侯国食封土地本为三十一万亩,这是非常高的荣誉。然而,匡衡利用郡图之误,非法扩大食封土地四万多亩。

到了汉成帝时,司隶校尉骏等告其"专地盗土"(指扩大国界),被免为庶人。

被贬为庶人的匡衡,不消几年光景,就病死于家乡了,就此,一代经学大师、汉朝名臣永远离开了······

【结束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匡衡虽然犯错被贬为庶人,但“瑕不掩瑜”,人们对他的功绩及励志故事还是十分尊崇的。你们觉得呢?

标签: 凿壁偷光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