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大秦帝国最后的战神

滴答历史 88 0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八月,初夏的夕阳精力特别充沛,骊山辉映在绚丽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远远望去,山势逶迤,树木葱茏,一匹苍黛色的骏马动感十足,名副其实的“骊山晚照”令人遐想。

骊山脚下,大秦的神经中枢一派紧张而忙碌。一位名叫章邯的皇室工作人员,正在监督始皇帝陵寝工程的收尾工作,他望着眼前列阵整齐的兵马俑阵容,有一种随时严阵以待的紧迫。

章邯虽乃一书生,但大秦的耕战政策,已然全民皆兵,每一位非军事人员都随时枕戈待旦。所以他常常站在庞大的阵前激动不已,随时遐想着,哪天能有机会亲自指挥这支所向披靡的“御林军”。

兵马俑,是安置于地下保卫始皇帝的秦军精锐部队。它的原型,就是秦的京师卫戍部队。秦帝国的京师军,有郎中令军、卫尉军和中尉军三支部队。

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发下宏愿,要将帝都咸阳,筑进骊山陵园,作永久的居所。帝国秦军,也要随同到地界冥乡,作永久的卫护。

遵照始皇帝的指令,骊山陵的建筑,地上地下一体,仿照咸阳宫室百官署寺施工,又秉承始皇帝的意图,在骊山陵东侧,比照秦军精锐,开始烧制兵马俑。

这项浩大的工程,由丞相李斯总领,具体事务则由少府章邯负责。兵马俑的烧制,更是由少府章邯亲自监督。“少府”一职,系专门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的职能机构。在秦帝国,少府乃九卿之一,相当于内务大臣,负责帝室的财政和宫廷内务,是政府的主要阁僚之一。

秦兵马俑四个俑坑的排列,是秦军的实战布阵。历史学家李开元考证后,肯定地认为,兵马俑的塑造,以实在的秦军部队为原型,八千余件兵马俑所组成的军团,均如实地再现了秦军的组织和阵容。

中尉军的驻地,就在骊山陵旁。兵马俑的烧制,选取中尉军一部,排列成迎敌方阵,一兵一卒,一车一马,完全写实仿制,真实展现秦军的威仪。此时,六千兵马俑的右方阵、一千兵马俑的左曲阵、后方的指挥部皆已烧制完工,安放就绪,只剩中方阵刚刚挖好坑,兵马俑的烧制,尚在进行中。

望着这气势磅礴的阵容,章邯内心,油然升腾起一种指挥千军万马所向披靡的冲动。

战事说来就来。在工地上正陶醉于兵马俑列阵的章邯,忽然得到消息,陈胜、吴广领导的楚军已经攻破函谷关,进入关中。

原来,秦二世元年七月,大泽乡农民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掀起了反秦的浪潮,秦统一前的各国贵族也纷纷觉醒,开始加人到推动秦朝灭亡的队伍中。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陈胜麾下的将军周文,率几十万军队到达戏水。戏水在陕西临潼东,源出骊山,北流经古戏亭东,又北入渭。

这一消息令章邯深感震惊,大军迫在眉睫,他敏感意识到大秦帝国生死攸关。匆匆安排后,他便离开骊山,星夜赶回首都咸阳。

秦二世闻讯震惊不已,刚刚登上皇位,其政权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大秦政权的三驾马车中,秦二世胡亥没有任何从政经验,更不用说军事上的建树;宦官赵高成天在皇帝身边游走,更遑论什么作战经验;唯有丞相李斯是先帝老臣,执政经验丰富,但无军事阅历。且李斯年事已高,面对紧急的军事危机,也提不出有效的对策。

山雨欲来,二世朝廷,一时几乎陷人恐慌与瘫痪之中。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统一天下后的秦帝国,军事部署的重心移向南北两边疆,三十万大军屯北边,五十万军民屯驻岭南,关东空虚,关中削弱,方造成外重内轻的格局。蒙恬、蒙毅、王翦等名将已死,偌大的大秦王朝一时竟陷入无人可用的尷尬境地。

章邯:大秦帝国最后的战神

章邯画像

就在这个时候,从前线赶回的章邯站了出来。

好在还有一个章邯。赵高本来不想用章邯,但秦二世胡亥看其他人都不敢领军,危急时刻,别无选择,就直接下令任命章邯为大将,全权统领秦军,负责首都保卫战。

由于起义军近在咫尺,从邻近郡县调兵已来不及了。章邯知道在骊山为秦始皇修陵的有七十万囚徒,情急之中,他建议秦二世赦免他们,发给武器,立即编入军队,马上就近参战。

没有任何选择的胡亥,只想着如何解当前危机。想也没想,便当即接受了章邯的提议。

取得军事指挥权后,章邯命令停止骊山的所有工程,以从军立功为条件,赦免服刑者,与服役者一道,全部发给武器装备,就地改编为军队。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章邯其人,在秦末叛乱之前,史料只留下零星碎片信息。

章邯是秦始皇时代的军人,字少荣,始皇帝统一天下时,他曾在消灭韩国和赵国的战争中立有军功。始皇帝在世时,他被任命为掌管宫廷事务的大臣一一少府,堪称九卿大臣,成为帝国大臣中新锐的少壮派人物。

不断逼近的周文军,对于章邯释放骊山刑徒和服役者编制军队的情况,毫无预想和察觉。

章邯指挥那支临时拼凑的秦军,步步紧逼,迫使周文军退出函谷关。

周文军退出函谷关以后,首都咸阳的直接威胁暂时得以解除,帝国朝廷和关中地区暂时安定下来。经过这次重大危机的教训,二世朝廷充分认识到局势的严重性,遂迅速采取对策,倾其全力镇压叛乱。

章邯击退周文军、收复函谷关后,便停止进军,下令闭关自守。

周文军退出函谷关,是在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此后将近两个月时间里,章邯闭关坚守不出,暗地里调兵遣将,全力整军备战。

九月,章邯将周文军逐出关中,安定关中国本。

让大秦帝国始料未及的是,陈胜、吴广起义如一根引线,点燃了战国六国复活的仇焰,天下政局又回到战国,重演秦与六国间的合纵连横。

一个陈胜、吴广起义不要紧,要命的是“六国复活”,真可谓是草木皆兵了。

大秦的大麻烦来了。

秦帝国的军事部署,必须马上作新的安排。蜀汉关中地区的预备兵员首先被动员起来,编制成军,源源不断地汇集到章邯麾下。帝国的北部军,也受命由章邯节制指挥,主力部分东向渡过黄河,进入太原上党地区,编入章邯军。

遗憾的是,帝国的南部军,由于楚地叛乱和道路阻塞,与朝廷完全失去联络,后来封闭边境独立,建立了南越王国,完全没有介入秦末之乱当中,接续另一段历史,这是后话。

喘息始定的秦二世,又即刻作出了四项军事部署:全国进入战时体制,实行军事总动员;以章邯为秦军统帅,镇压叛乱的一切军务;加强关中地区的武备防守,紧急征调蜀汉关中兵增援章邯;屯驻长城沿线的北部军和屯驻岭南的南部军内调,配合章邯军镇压叛乱。

整个帝国围绕着章邯转,他施展才华的机会来了。

二世二年(前208年)十一月,章邯出关消灭周文军,乘胜东进,在敖仓破张楚田臧军,在荥阳破张楚李归军,解除荥阳之围,收复三川郡,完成秦军由救援防守到出击进攻的战略转变。进而南下,在郏县击溃张楚邓说军,在新郑击溃张楚伍徐军,收复颍川郡。

之后,秦军剩勇一举破了荥阳,又接连攻破邓说、大败伍徐、斩杀蔡赐、招降宋留,逼得陈胜跑到城父。

十二月,章邯攻陷张楚都城陈县,陈胜军败身亡,张楚政权被灭。

简要概括章邯的战功,他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集中兵力逐一消灭张楚军主力各部,收复三川、颍川、南阳、陈郡失地,结束了仅仅存在六个月的张楚政权。

一时陷于灭亡危机的秦帝国政权,因章邯的胜利而得以暂时拯救。战国以来秦军战无不胜的军威,也因章邯的胜利而得到重振。

章邯虽然扑灭了农民起义,但是更难对付的,是打着复国旗号的六国遗老们。

由二世皇帝、中车府令赵高、丞相李斯三巨头主导的秦帝国政局,因章邯的崛起而迎来了四巨头牵引的新局面。

秦帝国生死存亡的命运,在军事上完全系于章邯一身。大将章邯的行动举止,将直接关系秦政局的安稳和帝国的存亡。

“战神”章邯用兵,继承了秦军名将白起以来的传统,就是在强敌当前的不利形势下,首先示敌以弱,作战术退却和保守,麻痹对手。在此期间秘密而迅速地补充装备军力,集结力量,作进攻的准备。准备就绪,耐心而密切地关注敌军动向。一旦敌军出现懈怠的空隙,突然以优势兵力作大规模的奇袭,一举获胜。

真正的较量开始了。

用这种战法,章邯包围了魏王魏咎,攻破了齐楚联军,魏相周市和齐王田儋都被章邯擒杀,就连魏王魏咎都被逼自杀了。

章邯打了一连串的胜仗,这时候项梁率领的楚军,这支堪称反秦最强的军队来到了章邯面前。特别是项家军有一位名叫项羽的年轻将领,让章邯吃了不少败仗。章邯十分愤怒,在定陶和楚军决战,章邯大胜全歼楚军,项梁也因此战死。

就这样,章邯力挽狂澜,撑起了即将崩塌的大秦王朝。

章邯在击败项梁之后,觉得楚地已经翻不起什么浪花了,于是率领二十万秦军北上,准备一举灭赵。可惜项羽紧紧咬住章邯不放,又遭几次败仗后,章邯清醒了过来。他清楚地知道,几次“回光返照似的胜利”,并未真正解大秦之危局。

二世政权的建立,基于皇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三人政治同盟的结成和夺权成功。政权建立以来,皇帝胡亥、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是新政权的核心,他们共同牵引着大秦帝国的三驾马车。

章邯是李斯信赖的先帝旧臣。始皇帝陵园工程,名义上的总负责人是李斯,举凡上奏汇报,由李斯领衔署名,真正负责具体工作、亲临现场监督工程的人,则是少府章邯。

屋漏偏遇连夜雨。就在章邯军顺利进军关东、逐一平定各地叛乱的时候,二世政权内部出现了重大的政治裂痕,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陷于权力斗争,二世皇帝最终站在了赵高一边。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等先帝老臣相继被诛杀,赵高出任丞相当政以后,章邯在朝廷上彻底失去了内援。

很大程度上讲,这只是一位秦将掀起的“新战国时代”,而大秦帝国上下,更多的只是看客。

巨鹿战败后,朝廷方面责令促战的使者接二连三抵达军中,使章邯陷于内外交困的苦境。此刻,章邯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危机四伏。

战争情势陡转直下也在情理之中了。章邯军的北部正面是项羽所统领的诸侯国联军,数十万大军由邯郸郡南下,渡过漳河,逼近洹水展开,包围安阳。上党郡已经被赵国占领,洛阳、荥阳东南是韩王成所统领的韩军出没的颍川,西南是刘邦军正在攻击的南阳,东部的砀郡和东郡分别是楚国和魏国的地盘,魏王魏豹所统领的魏军在这一带活动。

危机四伏的章邯,很快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战争是规模最为庞大、破坏力也最强的集体暴力。此时的秦帝国,宛若梁柱毁坏殆尽的大楼,摇摇欲坠,只待最后一击的摧折。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七月,面对项羽屡次抛来的橄榄枝,权衡再三,章邯和他的二十万秦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约盟投降。

司马迁说,项羽与章邯盟于洹水南殷墟上。章邯面见项羽痛哭失声,哀泣人生,哀泣国运,哀泣亡魂。既有往日对战厮杀的恩怨,也有当下赵高逼迫的无奈,更有愧对先帝故国的羞辱。

项羽在殷墟接受了章邯军的投降后,解除了章邯的军队指挥权,尊为雍王。

令章邯始料未及的是,当时跟随他出生入死的二十万降兵,却被西楚霸王项羽一夜之间悉数坑杀。

历史学家李开元毫不留情地指责项羽:“新安坑杀秦军降卒,是项羽一生中最大的政治失误,是项羽由盛而衰的转折、失败的起点。”而章邯也成了三秦父老心中永远的罪人,“秦奸”成为他永世洗不清的罪名。

废丘,成为章邯人生最后的舞台。

刘邦用韩信的计策,从古道回军,袭击已是雍王的章邯。章邯在陈仓迎击汉军,刘邦用赵衍之计,从他道攻陈仓,章邯兵败,退保废丘。

废丘,原为西周时秦之故都,乃大秦先祖非子所居之地,亦是秦人发源之地。

汉二年(前205年)六月,刘邦久攻废丘不下,遂用计水淹城池而城破,章邯遂拔剑自刎。

这位大秦最后的战神,到生命最后还是保留了一丝尊严,死没做三姓家奴,最终自杀身亡——章邯缓缓地拔出自己的佩剑,怔怔地看着它散发出的清冷寒光,这的确是把难得的好剑,而且是当年自己临危受命走上战场时,秦二世亲手送给他的宝物。

如今,一切已成过往,家国不在,人事已非。只有这把宝剑,依旧铭刻着过去激情燃烧的烽火岁月,流淌着过去难以割舍的点滴回忆。

不成功,便成仁。可惜的是,章邯杀了身,却没能成仁。

败在项羽之手,他没有殉战;二十万秦卒被害,他没有殉军;秦亡,项羽尽灭秦之宗室,他没有殉国……这一次,他不再像条狗一样卑微地活着……没有殉战,没有殉军,没有殉国,那就殉城吧。

大秦回光返照时,章邯本来是最亮的一抹色。可惜,也只是昙花一现。

上苍给了大秦很多机会,就在生死存亡关头,还派出章邯。一直善于把握机会的秦王朝,最终没能把握住最后的机会。

六国复活,战国时代再次归来。(来源|《徘徊:公元前的庙堂与江湖》 作者|章夫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章邯:大秦帝国最后的战神

标签: 草木皆兵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