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彼岸看花开放6

滴答历史 82 0

  第六章:王式的手段

  两个方案裘老大都听的模模糊糊的,听了后面忘了前面。模模糊糊的觉得都可行又都觉得有风险。模模糊糊的裘老大眼睛都花了,模模糊糊的裘老大又喝了几杯闷酒,还是觉得脑袋不清醒。算了,不想了,裘老大下不了决定,先拖着吧,打发两位谋士说:“不好意思,我醉了,明天再说吧。”然后拖着摇摇晃晃的步子睡觉去了。

  裘老大拍拍屁股走人,在场的双方哑火了,没有听众还辩论个屁!刘暀也不高兴了,他一向是以总参谋自居的。本来看王辂就有点不太顺眼,认为他这么一个高级公务员(进士),吃皇粮的,混入革命队伍纯粹是别有用心。本来你跟着我统一口径,老大就听了也许就同意了。现在当这么多人唱反调,导致老大没有采纳自己的意见,不但让自己下不来台,还可能让机会稍纵即逝,大好局面会荡然无存。你丫的,给我等着,别怪我给你小鞋穿,搞不死你。

  老大离开了,大家也无心再喝,那得多大条的神经才喝的下。赴宴人员不欢而散,都抱着沉重心思离场。临走前,刘总参又深深的看了王进士一眼:怨恨的种子已在心头种下,只等待时机发芽。做事果决的刘总参是个行动派,想到就要做到,不久找个机会就真把王进士“咔擦”了。

  醉酒的裘老大一夜翻来覆去的也没睡着,满脑子就是在两个方案之间打转。人到了十字路口却看不清方向选择起来的确很痛苦。最终第二天起来裘甫还没拿定主意,甚至以后直到死亡也没做出选择。没选择好方案,那就准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裘老大自己想了个办法,准备先探探王式虚实,考验考验这王式是否名副其实。

  裘甫想到的方法是“诈降”。他想好了措辞叫枪手写了封投降书,派亲信送去王式手里。可惜他小看了王式的精明,这么多年不是白活的。当时王式已经到了西陵,听到裘甫使者求见请降时,脑袋一转就明白原委,看着左右手下说:“这是诈降,明显是来查看我军虚实的,想让我军松懈大意啊。”

  说着王式叫使者进来,看了看信,随手一丢,很严肃很官方的对使者说:“裘甫如果真的愿降,就叫他负荆请罪亲自来见我,可以饶他不死。否则的话,你们要造反,来战就是,不要用什么缓兵之计骗我。”

  使者听了,暗地是吐了吐舌,尴尬万分。得,计策失败,再待着主人也不会请吃饭,还是回去吧。使者是讪讪而出,向裘甫汇报工作去了。

  王式也不在意这个小插曲,吩咐继续行军,赶往越州城,去见望穿秋水的郑祗德。

  等到王式四月十五日(阴历)进入越州,裘甫还在犹豫两条计策的可行性,但从此也就再没实施的机会!

  这就好比棋手对弈,双方针对局面展开劫争。越州就是这盘棋的劫眼,谁打赢了劫便能活棋。可惜双方选手不是同一段位的,裘甫看不懂越州就是劫眼,就直接忽略了,只爱围他的象山。这也可以看出,社团出身的裘甫打家劫舍还行,打这战略大劫压根没这水平。刘暀知道,但他还不是下棋的人,充其量只是颗重要点的棋子,最终的决定权在棋手裘甫手里。所以王式轻松顺利的来到越州,把这劫眼补了,让你以后也打不了劫。战局如棋局,倏忽万变,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就丢了战机。以后的形势发展是裘甫两头落空,王式一来,越州没戏,象山也围不长久。

  郑祗德这段日子真是熬白了头,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王式盼来,马上很高效率的交接好手上工作。然后双方相互之间会客气的说几句恭喜恭喜,前途无量等等场面话。双方都是官场老江湖,区别只在办事能力高低,官场的规矩却都还是懂的。

  当天中午,新领导为旧领导设置酒宴当是践行,请了大批当地名流和新老将领参加。王式很得转,不打扰大家的雅兴,说:“我是因为要管军政大事,不能饮酒,但各位监军以下的将领和宾客们可以开怀畅饮,大家请务必、一定喝好哈。”

  这宴席喝的是夜以继日,直到晚上,大家还没有要散的意思,我们的老领导郑大人也还勇猛,典型的战场不行酒场行。郑大人马上要换衙门了,大家也不能扫了人家面子,于是点上蜡烛继续喝吧。这时,王大人也来了。来了也要意思下,王式就说:“有我在,怎么能让贼妨碍我们喝酒的兴趣呢?”拿下架子,两代剿匪领导人开始碰杯。桌上我们的郑大人也没有看出一点对前程的担忧,不时与王式欢饮干杯。席间大家是杯来盞往,觥筹交错,宾主之间言谈尽兴,酒会取得圆满成功,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第二天一早郑祗德就迫不及待的离开,顶着个“懦夫”称号,去当他的太子宾客去了。郑祗德对属下和友军很纵容,怕撕破脸皮,对属下来说,他是个“老好人”。但政治不能一味当老好人,最后就是烂好人了。郑祗德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别当烂好人,因为总有人会把你的忍让和迁就当成软弱来践踏,最后还是自己倒霉。王式还是为郑祗德送行,临别时又开了饭局,席间相互碰了几杯,我们的郑祗德大人就飘然开始了他的京城之旅。至于以后会不会被同僚耻笑,那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饭碗没丢,吃饭家伙也保住了,还可以安心养养老。这点唐懿宗还是做的比较仁慈,如果是明清朝代,这种情况皇帝轻罚是让你个人下岗,待业在家闭门思过去,严重点是让你全家下岗(抄家),再重点就不会让你保留吃饭家伙。

  王式也正式开展他的剿匪工作。

  王式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三把火之后,起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双方局势朝对政府军有利的方向发展。

  第一把,严明军纪。前面说过,浙东的正规军加上浙西、宣翕来的援军都是纪律松弛,没有一点兵样的。说的好听的是剿匪,实际情况是被土匪剿。平时吃喝嫖赌抽,一上战场就和战友比逃跑速度,那还怎么打?王式来的路上就把忠武军、义成军、淮南军和少数民族骑兵队伍军纪端正了。当时大军来了柿口这个地方,王式见义成军的军容不整,行为拖沓。王式找到这个理由,就开始发飙,要把义成军白宗建斩首祭旗。这下把大家吓坏了,大家以前都是这样过来的,也没有一个领导要揪他们这个小辫子。如今为了一个军纪不整就要杀将,这也太狠了。但官大一级压死人,战时主帅还真有这权力杀你。王式的名声大家还知道,说不定还真敢杀。怎么办?人到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白宗建吓得苦苦告饶,表示一定加强军纪,绝不辜负领导期望等等。其余军将领兔死狐悲,也都哀求王式。王式见目的达到,装模作样沉思良久,就饶了义成军这次。从此,义成军军纪端正,军姿整齐。这招杀鸡儆猴给别的军队也做了榜样,大家都不敢偷懒,军纪军规总算上了一个台阶,达到令行禁止的水平。王式端正军纪的目的达到。

  现在王式全副戎装,在忠武军、义成军、淮南军外加几百回鹘吐蕃骑兵的簇拥下,来了校场。严肃的对当地这些痞子兵重申军令,再或杀或打严惩了几个出头鸟,根本不怕他们哗变。这下子以前嚷着没粮没工资的人不敢说话了,生病起不来的也突然好了,闹着要先升官的屁都不敢放一个了。三天时间,就把地方军队整饬的判若两人,耳目一新。这是把进攻武器磨锐利,提高了己方的攻击力。

  第二把:捕杀“唐奸”。叛徒、墙头草在什么时代都是被唾骂的。战时用重典,王式对这部分墙头草是毫不留情,一经查明通贼,直接咔擦,嫌疑分子也先关押等待查明。再重申城禁,没有证件,禁止出入,晚上还分批巡逻,防守严密。这样义军派来的无间道顿时没有用武之地,义军对政府军后来的举动成了睁眼瞎。这招杜绝了城里的不稳定因素,增强了军民的归属感,提高了自身的防御力。

  第三把,开仓放粮。这粮不是说放就放的,要很有勇气。因为粮仓是国家的,是皇帝的。未经朝廷允许这么干的话,御史随便参一本,皇帝不高兴的话也是要砍头的。干这件事要符合两点主要条件:第一条,确实是情况需要,形势所逼,迫在眉睫,干完后要写份详细的报告(奏折)说明前因后果;第二条,也是最重要的,中央要有人。所谓朝廷有人好做官,如果中央大都是你的政敌,没人为你的行为鼓掌,都持反对意见,认为还没到紧急情况,该行为没有必要的话。那么,恭喜你要完蛋了。历史上的皇帝,除了少有的几个比较英明神武,有自己的主见外,其余大部分都是耳根子软的。唐懿宗绝对不是他祖宗唐太宗那样的少数几位英明神武皇帝,所以如果大家都说你做的不对,积毁销骨,最后即使剿匪成功,下场也好不到哪去。

标签: 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