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形容一个人十分无能常常喜欢用一句俗语来打比方:真是个扶不起的刘阿斗,刘阿斗就是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刘禅的生平或许大家已经知晓,即使没看过《三国志》,也肯定看过《三国演义》,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刘禅的形象十分的无能昏庸,他宠幸宦官、性格懦弱,毫无治国理政的才能,天天只知道享乐,如果不是诸葛亮,刘禅恐怕早就把蜀汉王朝搞灭亡了,后来蜀汉灭亡,刘禅不顾他人反对,将祖宗辛苦打下的基业拱手让给别人,当在敌营欣赏歌舞时,司马昭曾问他是否想回故国?刘禅竟然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也”,活脱脱一个没心没肺的昏君形象,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首先我们先讨论一下乐不思蜀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这一传闻最早来自于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在这部书中习凿齿曾经三次对刘禅进行攻击羞辱,而此书成书的时间已经离刘禅去世时过去了六七十年,除了《汉晋春秋》这部书,在之前的历史典籍中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所以乐不思蜀故事的来源有很大疑点,另外习凿齿此人对刘禅有很大的偏见,此人作书毫无底线,一意逢迎当时的东晋王朝统治者。
在书中描写刘禅乐不思蜀故事时,习凿齿多次采用小说笔法来描写,让文献的可信度降低,裴松之就曾经在这样评论道:“臣松之以为如此言之类,皆前史所不载,而犹出习氏。且制言法体不似于昔,疑悉凿齿所自造着也”(《三国志》卷28《王凌传》注引《汉晋春秋》)。可见习凿齿所著的《汉晋春秋》在后世史学家眼中史料价值非常低。
实际上当年刘禅投降也是迫不得已之举,刘禅即位后,全靠诸葛亮一人支撑,刘禅实际上只是一个傀儡,当时蜀汉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刘禅虽想保存实力,休养生息,可诸葛亮却有另一套战略模式,希望能够通过以进为退,以攻为守的方式来保护蜀汉不被吞并,然而多次北伐已经严重透支了蜀汉的国力,而北伐的成效却十分微小,诸葛亮死后,蜀国已经是千疮百孔,无力再与魏国抗衡,公元263年,蜀汉王朝最终气数已尽,刘禅选择投降,臣服曹魏。
在次年的三月二十七日,刘禅带着家眷到了魏国京都洛阳,在这里他受到了曹魏皇帝和大臣们的高度礼遇,曹魏朝廷还专门下达了一封表彰刘禅的诏书,其中写道:“孕育群生者,君子之道也”,“公(指刘禅)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惮屈身委质,以爱民全国为贵;降心回虑,应机豹变;履信思顺,以享左右无疆之休”等。可见刘禅并非无能之辈,连敌人都非常佩服他,而刘禅最终也得以善终,作为蜀汉亡国之君,史书上总以成王败寇的观点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他,让他受尽后世唾骂。
诸葛亮就曾经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可见刘禅虽然才能不及刘备,但是却也有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只此一点,也该还刘禅一个清白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汉晋春秋》
标签: 乐不思蜀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