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骄兵必败,十六国时期前秦君主苻坚曾顺天意,屡战屡胜统一北方,后渐起狂妄骄傲之心,一意孤行攻晋,结果兵败淝水,一代天王国破身亡。
前秦天王苻坚在顺利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后,还想要继续进攻东晋。为此,他把文武官员召集起来,对大家说:“自从我当皇帝以来,前秦的国力日渐强大,地盘也由小转大,在北方已没有任何国家敢来与我抗衡。但是,南方的晋朝,还占据着大片肥沃的土地。每想到这里,我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如今我已拥有百万大军,可说天下无敌。我想亲自率领大军伐晋,大家以为如何?”
群臣反对苻坚攻晋的决策大殿上沉默了好久,才有左仆射(一种高级官职)权翼起身说话:“目前晋朝有宰相谢安执政,君臣团结,上下一心,将士士气很高,要想消灭它,恐怕还不到时机。望陛下三思。”
苻坚听了,认为权翼是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紧绷着脸不高兴,但嘴上仍然说:“好吧,那么再请其他几位大臣,谈谈自己的看法。”
过了一会儿,太子左卫率(护卫太子的官员)石越说:“陛下,目前,我们虽然兵多将广,但晋军还占据着长江天险,对我们极为不利。咱们如果强行渡江,势必会造成很大损失。还请三思而行!”
接连两位大臣,都反对攻晋,使苻坚非常恼火。于是他傲慢的说:“长江有什么了不起?凭我有百万大军,只要我下令让每个士兵把鞭子投入江中,就足以截断长江的水流!” 这是成语“投鞭断流”的由来。
紫色为前秦最大领土范围(包括西域),黄色则为东晋的领土范围
随后苻坚气呼呼的回到内宫,其弟弟苻融也劝说他,希望哥哥冷静冷静,他说:刚才大家人多嘴杂,理由可能说得不清楚,我把他们的意见理一理,主要有四条:一、天道不顺,根据天象,吴越正处在有利位置。二、一个国家要败亡,都是君主荒淫无耻,小人当道。现在南方在谢安的领导下,内部团结,蒸蒸日上。三、我们国家一直在打仗,就没有休息过,士兵们太累了,老百姓生活太苦,总要放假休息吧。四、在淮南刚刚经历过大败,有心理阴影,希望能调整一段时间。
苻坚一意孤行 兵败淝水但苻坚仍然听不进去,一意孤行。第二年,他终于亲自率领90万大军,向东晋发动进攻。然而在淝水之战中,晋军将领谢玄趁前秦军各路人马分散之时,派精兵5000在洛涧对前秦军腹背夹击,使前秦主将梁成阵亡,步骑5万人土崩瓦解,1.5万多人丧生。洛涧遭遇战的胜利,挫抑了前秦军的兵锋,极大地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苻坚站在寿阳城上,看到晋军部阵严整, 又望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的草和树木,以为也是晋兵,心中顿生惧意,对苻融说:“这明明是强敌,你怎么说他们弱不堪击呢?”这就是成语“草木皆兵”的由来。
苻坚站在寿阳城上,看到晋军部阵严整, 又望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的草和树木,以为也是晋兵。
洛涧之战后,晋军将领谢玄知道己方兵力较弱,利于速决而不利于持久,于是便派遣使者激将苻融说:“将军率领军队深入晋地,却沿着淝水布阵,这是想打持久战,不是速战速决的方法。如果您能让前秦兵稍稍后撤,空出一块地方,使晋军能够渡过淝水,两军一决胜负,这不是很好吗?”
前秦军诸将都认为这是晋军的诡计,劝苻坚不可上当。但是苻坚却说:“只引兵略微后退,待他们一半渡河,一半未渡之际,再用精锐骑兵冲杀,便可以取得胜利。”于是苻融便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后撤。
前秦军本来就士气低落、内部不稳、阵势混乱、指挥不灵,这一撤更造成阵脚大乱。原来投降前秦的东晋军将领朱序乘机在前秦军阵后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前秦军听了信以为真,遂纷纷狂跑,争相逃命。东晋军队在谢玄等人指挥下,乘势抢渡淝水,展开猛烈的攻击。最终前秦军全线崩溃,人马相踏而死者,满山遍野,活着的人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晋兵追来,更没命地拔脚向北逃窜。其弟苻融也死于乱军之中。
淝水之战后苻坚返回长安,哭悼苻融并告罪宗庙后下令大赦,但前秦政权由此走向衰败。淝水之战中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前秦军八十余万军力,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出自 《晋书·苻坚载记》、《晋书·谢玄传》
标签: 草木皆兵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