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如下:
一、李白
李白中国的著名诗人,不过,其实李白年幼时是非常贪玩的。不仅读书不用功,而且还会逃学,一天,他又趁先生不注意,偷偷溜回了家。
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见一名白发苍苍的奶奶,手中拿着一根铁杵,正在一块大石头上来回地磨。李白觉得非常奇怪,就上前去询问:“奶奶,你为什么要磨这个啊?”老奶奶回答说:“我想要将它磨成一根针啊!”李白又问:“这么大的铁杵,得需要多少时间才可以磨成针呢?”老奶奶说:“只要坚持不断地磨,就会越来越细。只要下了功夫,那么铁棒也可以磨成针啊!”
李白听后恍然大悟,觉得老奶奶的话非常有道理。学习不正是这样吗?只要天天认真学习,就会不断地进步。自那以后,他再也不逃课了。不管老师留多少功课,他总是很认真地按时完成它。
最终,李白成为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
二、孟子
战国时期,有一位伟大的学者,名叫孟子,他很小的时候就很调皮,他的母亲花了很大的力气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起初他们住在一片墓地旁边。孟子和他邻居的孩子学着像大人一样跪拜、哭泣,玩起了办葬礼的游戏。
当孟子的母亲看到它时,她皱起了眉头:不!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地方!孟母带着孟子搬到市场旁边居住。当孟子到达市场时,他作为一名商人和邻居的孩子一起学习做生意。在鞠躬迎客、招待客人、与客人讨价还价之后,表演的非常形象。
当孟母知道后,她又皱起了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次,他们搬到了一所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有秩序,有礼貌,喜欢读书。这时,孟子的母亲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这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后来大家都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要接近好的人,好的事,好的物,才能学会好的习惯!
三、孙敬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
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
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四、苏秦
苏秦十次上书游说秦王都不成功,最后银两用完,被迫离开秦国。回到家中,家人都不待见他,他开始勤学苦读。夜间读书时,每当他想睡觉的时候,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使自己清醒。一年之后,苏秦前去游说赵王,赵王十分赏识他,并且封他为相。
五、匡衡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名文不识的大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标签: 中国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