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免费补课——这些个文化典故,请收好

滴答历史 59 0

学到老活到老,虽说我一时不时地做些历史文化典故的节目,自己提高的同时,把知识分享给大家伙,但水平有限,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能照顾到得到,有些还有偏颇!

前两天,已经很多年不看报纸的我忽然眼前一亮,手机上竟然刷到了人民日报整理公布的“中国70个文化典故”,同学们,同志们,要知道很多我们都耳熟能详的被赞颂千篇的诗词都用到过些典故,比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杜康”,比如“春城何日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的“寒食”,比如“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逐鹿”。

人民日报免费补课——这些个文化典故,请收好

寒食

看完真的助我们读懂诗词名句,孩子学完也可助他们涨知识,什么采薇、尺素、汗青、化碧……应用到生活工作的写作中,会使得我们的表达更含蓄典雅,别有意趣,给我们的生活工作也会加分不少!咱们今个就走马观花,摘录几则,结合着历史故事,一起涨涨知识!

真的是篇幅有限,尽量多安排!

采薇咱们从远及近地排,说隋末唐初,有位隋唐大臣唤做王绩,一生很神奇,11岁时曾游历京都长安,拜见隋朝开国功臣杨素,结果 小伙子三步成诗五步成文,被在座公卿称为“神童仙子”!

IQ高,长得也好看,那时还没科举考试,后被领导重点推荐举了孝廉,当了官!但,他有一个不良嗜好,就是特别爱喝酒,自比陶渊明,每每把持不住,说着喝二两,结果咕咕数斗下肚,醉得人事不省!在当县丞也就是副县长的时候,忘记公务员身份,三天两头偷喝酒,喝得五迷三道,不管公务,被弹劾回家!

人民日报免费补课——这些个文化典故,请收好

王绩

唐朝建立后,王绩酒量大得离谱,号称“斗酒学士”。因掌宫廷诸乐礼节奏事务的好基友加好酒友太乐署官吏焦革善酿酒,酒虫上身,竟主动到太乐署任职。但没几年焦革喝酒伤身去世,没人陪他,动不动几坛黄汤下肚,便辞职了,隐居起来研究酿酒技术。

采用杜康、仪狄以后善于酿酒的方法编为酒谱。连曾预言“武周乱唐”的李淳风品尝过他的酒,都赞颂他说:“王君,您是酒家南董也!”搞不好,他和袁天罡,就是那一夜被王绩美酒灌得不分东西,相互断~~推背,恍惚间犹如神助留下了有名的谶书《推背图》!

人民日报免费补课——这些个文化典故,请收好

推背图

但本期重点,不是要说王绩美酒酿得如何,而是单提他流传千古的这首诗,一同先来听听: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写诗时应该酒刚醒,一醉解千愁,其实愁更愁,回想起好端端一当世大才子,祖上都是刺史出身,也是个官三代,年少时闻名全国称为“神童”,而今造化弄人却成了油腻大叔,还只是个酿酒饮酒的素人,有点觉得怀才不遇,老婆还天天因他吃酒宿醉跟他干架,无不郁闷的写道: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换言之,采薇也是他借鉴前辈的,非他独创!

人民日报免费补课——这些个文化典故,请收好

野望

而正是由于诗人这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的长叹,真实感受到诗人的千年前那痛彻骨髓的孤独,也使得“采薇”一词随着此诗历代广为传送更显高雅出名!

那么让王绩也借鉴的典故“采薇”,又是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将时间调整到距今三千多年的周宣王时期,其父便是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导致国人暴动的周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世人所耻!

人民日报免费补课——这些个文化典故,请收好

烽火自诸侯

周宣王继位后,想再现周天子逡巡天下的辉煌,多次的对外用兵,使周王朝一度呈现“四方既平,王国庶定”的局面诸侯又重新朝见天子。但因连年征战消耗国力,尤其是晚年,多次对周边彪悍的少数民族用兵,大多以失败而告终,加剧了西周王朝的社会危机!其不成器的儿子便是大名鼎鼎烽火戏诸侯为博褒姒一笑的周幽王!

据《太平御览》记载,挺神,周宣王的王后怀胎未满就生下了周幽王,古人迷信,巫师说此兆为如果生下的男婴身体有残缺、骨骼有缺失,则国家无碍;如果男婴身体完好无损,则国家就会灭亡。

人民日报免费补课——这些个文化典故,请收好

周宣王

周宣王认为这个男婴是不祥之兆,准备将其遗弃。但有大臣劝阻:“天子您年龄大了也没有男嗣,这本身就是上天遗弃了周朝,您如果再把男婴遗弃了,那和国家灭亡有什么区别?”周宣王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没想到,他死后没些年,西周在周幽王统治下灭亡了。

“薇”,是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叫荒野豌豆。而采薇的典故,最说的便是周宣王晚期连年征伐,战友都死去,一位侥幸活下来疲惫不堪的戎卒返乡时的真实故事!他可能为国君尽忠,有刀剑之伤,在漫天风雪下,饥肠辘辘,独自一人蹒跚地返回故乡。

人民日报免费补课——这些个文化典故,请收好

诗经 小雅 采薇

没有鲜花与掌声,只有饥寒交迫的身体和被冻的麻木的双腿,一步步驱使他向前,他也不知道能否归得故乡,和妻儿团聚!

作为古代诗歌的鼻祖诗经,便捕捉到了这悲惨的画面,创作成了诗歌,永远的定格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直接翻译成白话文便是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能回家。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人民日报免费补课——这些个文化典故,请收好

采薇

所以,你看,甭管是现代战争还是古代战争,一将成名万骨枯,充满着无数的悲欢离合,还是和平山河永安最好!

而王绩则是借长吟“采薇”诗以寄托心意,再一次融入创作,使“采薇”成为不朽的典故,比喻隐居不仕!

梦蝶 献芹接下来,人民日报免费补课的典故还有,“梦蝶”,讲的是战国庄子做梦,自己变成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变化无常的事物;

人民日报免费补课——这些个文化典故,请收好

庄生晓梦迷蝴蝶

“献芹”,列子讲,从前有个家伙在豪绅面前吹牛皮说芹菜好好吃,吃惯山珍海味的豪绅吃了一口,竟蜇于口惨于腹,常用在谦称自己送给别人的礼物不够贵重或自己提的建议简陋等!

画眉 青鸟 长亭还有,“画眉”,讲的是西汉张敞不顾世俗,帮老婆画眉,比喻夫妻恩爱;

人民日报免费补课——这些个文化典故,请收好

张敞画眉

“青鸟”,传说汉武帝七月七在殿中,忽见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相声鼻祖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从此青鸟指代使者;“长亭”,柳永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长亭其实是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置的设置,五里设一短亭,供大家休息或送别,长亭变成了送别之地的代称!

人民日报免费补课——这些个文化典故,请收好

西厢记 长亭送别

尺素再如“尺素”,原意是小幅的丝织物,如绢、帛等,古人为书,多书於绢!

人民日报免费补课——这些个文化典故,请收好

鱼传尺素

后经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名句: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成为了书信的代名词!

汗青而“汗青”,也跟古代书写有关!古人纸张发明出来之前,用竹简,用刻刀将字刻在其上,学习知识传情达意或记述过往。

人民日报免费补课——这些个文化典故,请收好

竹简

但刻字前需要用火烧使其干燥,这就叫“杀青”,烘干时,竹简出水若汗,故称汗青,后来指书稿!

抱柱我觉得最为动情的当属“抱柱”,讲的是鲁国曲阜有个年轻人名叫尾生,与圣人孔子是同乡。尾生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和朋友交往很守信用,后来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俩人一见钟情,但姑娘的父母嫌弃尾生家境贫寒,坚决反对二人谈恋爱。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姑娘决定背着父母私奔,随尾生回到老家。一天,两人约定在城外的一座木桥边会面,双双远走高飞。

人民日报免费补课——这些个文化典故,请收好

根据尾生抱柱 所改变故事蓝桥会

但没想到女子被父母强行关家里,尾生久候女子不到,山洪暴发,滚滚江水裹挟泥沙席卷而来,淹没了桥面,但尾生为了誓言,寸步不离,死死抱着桥柱,最终被活活淹死。姑娘后来挣脱看管来到江边,看到紧抱桥柱而死的尾生,悲恸欲绝。也相拥纵身投入滚滚江中,成就了一段爱情悲剧!

“抱柱”从此,也可比喻坚守信约,始终不变;也可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柳营 请缨 楚歌还有表示纪律严明的“柳营”,比喻杀敌报国的“请缨”,和形容处境窘迫或孤军奋战的“楚歌”,分别来自于西汉文帝到细柳营,竟然被士卒挡住只听主帅周亚夫的话!以及汉武帝派外交家终军,劝说南越王归降,终军却正言道,给我一根长缨,定将南越王捉来!至南越后,他说服南越王臣服汉朝,但南越丞相吕嘉极力反对,发兵攻杀南越王及汉使者,终军亦被杀。死时年仅20余岁,世人称之为“终童”。

人民日报免费补课——这些个文化典故,请收好

霸王别姬

以及“楚汉争霸 四面楚歌”的故事!

还有更美的,篇幅篇幅篇幅,只能一笔带过,如可用“吴钩”,代指隐者,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北辰”北辰,指帝都,也可用于指代受尊崇的人。

最后一个,“莼鲈”,乃讲的是西晋文学家,留侯张良后裔,吴国大鸿胪张俨之子张翰,因不愿卷入晋室八王之乱,借口秋风起,思念家乡的菰菜 ( 茭白 ) 、莼羹、鲈鱼,辞官回吴松(淞)江畔,后人常用莼鲈之思来表示思念家乡,弃官归隐之意!

喜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为防剽窃搬到今日头条,欢迎留言点赞!

转音频、洗稿,剽窃者请自重,发现后起诉

标签: 历史文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