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全历史|夏朝明明有文献记载,为何西方学者却一直不承认?

滴答历史 33 0

  万万没想到,历史书上短短几行字一笔带过的夏朝,竟然有这么多戏?

  无论是持续了百余年关于它是否存在的争论,还是国内外大佬级的质疑阵营,它似乎有太多太多的秘密,隐藏在历史的迷雾中……

  明明有古籍记载,为什么有人却说它是杜撰的?

  最新发掘出的二里头遗址,和它有什么联系?

  传说那个时代可以养龙玩,又是真的吗?

纵横全历史|夏朝明明有文献记载,为何西方学者却一直不承认?

  从时间轴上的青铜时代到夏朝争议

  夏朝=神话?古书里可不是这么说的

  和很多人想象中,夏朝之所以争论不断,是留下文献太少的缘故。其实,这种观念大错特错。作为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在很多古籍中都有详细记载,大禹治水就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个。

  关于这个王朝的建立,司马迁就做过陈述:“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褒氏、辛氏等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名号,因为“夏后”是老大,所以建立的王朝自然以它部落名“夏”为国号(《史记·夏本纪》)。

  此外,书中还描述了夏朝建立前,夏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争夺联盟首领的战争,并把他们的祖先追溯到传说中的颛顼(zhuān xū)。

纵横全历史|夏朝明明有文献记载,为何西方学者却一直不承认?

  颛顼画像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鲧(gǔn),就被称为颛顼之子(《大戴礼记·帝系》),也有一些文献说鲧是颛顼的五世孙:黄帝次子曰昌意,生颛顼,颛顼之子名鲧,鲧之子名叫禹,为夏后启父。这些记述表明,夏族很可能是颛顼部落的一支后裔。

  而鲧和其子禹的治水故事,更详见于《尚书·尧典》《尚书·洪范》与《国语·鲁语》等文献中。《墨子·非攻》还记载了禹治水有功后,被舜帝派去讨伐三苗。凭借战功,禹成功地从年老的尧手中接过王位。最有意思的是《左传》记录的一个细节:禹当王之后,召集各部落参加涂山会盟,防风氏的首领就因为迟到被处死。可谓是最早因为开会迟到被领导惩罚的可怜虫了。

  禹后代的故事就更精彩了!禹死后,据说其子启也想当王,便通过不正当的手段用世袭制替代了禅让制。启还非常有音乐天赋,能歌善舞,钧台、天穆之野都是他的舞台。《山海经·海外西经》就说启舞蹈时“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中国古老的乐舞文献《九辩》《九歌》与《九招》也都称启是其原作者。

纵横全历史|夏朝明明有文献记载,为何西方学者却一直不承认?

  夏朝危机四伏,夏桀却只顾和妹喜饮酒作乐

  然而,到了他的后代就开始放飞自我了。启的儿子太康玩物丧志,被擅射的后羿所灭,立了太康之弟中康为王。中康死后,其子又继位,最终在后羿的荒淫管理下亡国。直到后代少康复国,实现中兴,但没过几十年,又在桀的手中玩完。

纵横全历史|夏朝明明有文献记载,为何西方学者却一直不承认?

  用图谱的方式打开夏朝历史

  就这样,一共历经13世 、17王,历时472年的夏朝,在公元前1600年灭亡……

  西方学者都在质疑什么?

  按理说,有如此多的文献记载,又有清晰的朝代更替、军事征伐、重大事迹,夏朝没理由被那么多学者diss啊?

  然而,现实是反对夏朝存在的阵营遍及国内外,分为了两大派:国外以艾兰、索普和刘克甫为代表的考古学家认为夏朝只是神话传说;而国内以顾颉刚、胡适和郭沫若为代表的学者也认为夏朝为后世杜撰。

纵横全历史|夏朝明明有文献记载,为何西方学者却一直不承认?

  胡适认为夏朝是后世杜撰的

  他们的反对理由听上去,似乎让人无法反驳:

  反对理由一:

  根据目前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考古成果,夏朝的起止时间被确定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世纪,共约500年。可在《尚书》《史记》和《竹书纪年》等古文献中,这500年的历史只留下了“夏启建国、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和夏桀亡夏”等几件大事。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夏朝文物极其稀少,与商朝灿烂的青铜器文明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

纵横全历史|夏朝明明有文献记载,为何西方学者却一直不承认?

  《竹书纪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反对理由二:

  甲骨文没有记载夏朝历史,甚至没有商汤灭夏的记录。按照正常逻辑推论,如果夏朝真的存在,那么它的后继朝代必然会留下只言片语。特别是祭祀商汤的卜辞中,竟然没有提到商汤灭夏的丰功伟绩,这很不合常理。

纵横全历史|夏朝明明有文献记载,为何西方学者却一直不承认?

  历史博物馆保留的甲骨文真品

  反对理由三:

  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虽然极有可能是夏朝中后期的都城,但并没有发现大规模的王室贵族墓葬区,其宫殿的形制和规模与商朝相比也太过寒酸。再加上现代考古学的文明界定标准主要是:成熟的文字系统+大规模建筑群(即城市),后来中国又加了一条青铜器。但这三条标准,夏朝都不符合。

纵横全历史|夏朝明明有文献记载,为何西方学者却一直不承认?

  二里头遗址复原图

  文字方面,中国直到商朝时期才出现了成熟的文字系统甲骨文和金文,并没发现夏朝的文字;城市方面,二里头遗址不算大型的城市聚落。因此种种,西方根本不承认夏朝属于古文明。

  从二里头遗址出发的几个猜想

  争议越多,话题越多。无论规模大小,跟夏朝有关的建筑群好歹就只有二里头遗址一个,自然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它身上。很快吃瓜群众们就发现了不同寻常之处:天啦噜!二里头遗址中怎么有个像龙的文物?难道夏朝时真有人养龙?

纵横全历史|夏朝明明有文献记载,为何西方学者却一直不承认?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

  这个“龙”,还不是什么器物上的图案,或是龙形的玉佩,而是由2000多片绿松石组成的游龙,脑袋奇大,用白玉和绿松石填充的眼睛炯炯有神。这可把考古学家们激动坏了,这个距今3700多年的宝贝,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正统的根源!

  然而,关于夏朝人是否养龙,仅靠这个文物并不能给出明确的结论。也许古人真的养过类似于大型鳄鱼的动物,但龙是否存在,仍是个未解之谜。

  除此之外,这里也发现了超过200件的青铜器,各种绿松石、玉器制造作坊,都是古时候代表等级、礼制和秩序的器物。更令人惊奇的是,居然还有车辙,辙距为1~1.2米,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双轮车使用痕迹。

  如此刷新三观的发现,再加上中国古籍上的详细记载,很难让人相信夏朝是虚构这样的说法。不禁怀疑,西方那套对古文明的判断标准,难道就绝对正确吗?

  第一,这套判断标准未免太过固化和单一。一个成熟的文明怎么会只有文字和城市两个特征?农业、手工业、天文等都不算么?玛雅人直到灭亡时都没发展出青铜器和战车,难道就能说它不算古文明?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只用一个判断标准是否太过一刀切?

纵横全历史|夏朝明明有文献记载,为何西方学者却一直不承认?

  二里头遗址2002VM4 陶器组合

  第二,夏朝虽然缺乏足够的实物证实其属于古文明,但它已经具备古文明的全部特征。比如甲骨文不是凭空出现,大型城市早在夏朝之前就有。之所以留下的实物少,一方面是因为年代久远,中国古代又以土木建筑为主;另一方面,秦始皇焚书坑儒,也造成了上古时期资料的缺失。

纵横全历史|夏朝明明有文献记载,为何西方学者却一直不承认?

  秦始皇焚书坑儒祸害了不少上古典籍

  至于说甲骨文没有记载夏朝的任何信息,也能找到原因。甲骨文是商朝人用来向上天卜问吉凶祸福,而刻在龟甲上的文字,怎么会写前朝之事?商朝真正的历史和公文都是刻在竹简上的,这些都不耐保存。

  第三,西方人对夏朝历史的评定难免带着有色眼镜。他们把一位盲人根据民间故事编写的《荷马史诗》当历史,却认为《史记》对夏朝的记录只是神话,如此双标!说到底,即使司马迁写《史记》时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基本的史实也一点都没落下。比如他虽同情李广,却也如实记载了其公报私仇,怒杀霸陵尉的不光彩事迹。

纵横全历史|夏朝明明有文献记载,为何西方学者却一直不承认?

  在历史上存在成疑的古希腊盲诗人荷马

  西方史学家为什么宁愿相信一个在历史上存在成疑的荷马,却不愿相信出身史官世家的司马迁?

  虽然受限于夏朝文物的保存难度及当前的考古技术,国内外历史圈不乏唱衰夏朝的声音。但未来,谁又能说得准不会有更多实物出土,来证实夏朝的存在,来一猛剂打脸呢?

  Allhistory:基于AI知识图谱,展现不同角度的历史世界。欢迎关注!

标签: 历史记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