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巨鹿之战后项羽为何大肆屠杀? 西楚霸王项羽誓将屠杀进行到底

滴答历史 87 0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句诗出自曹操的蒿里行,说的是一望无际的尸骨暴露在野地里,方圆千百里没有人烟,动物鸣叫,形容战争过后的悲惨画面。

  早在在春秋战国时,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战争中,赵王中了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白起采取诱敌深入之计打败了赵括率领的赵军,逼使40万赵军投降。白起因为怕这些降兵再生事端,便将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四十万,想想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更何况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出四十万人被坑杀时是何等悲惨的场面。视人的生命如草芥,视人如蝼蚁,这对人性本身来说,真是可悲、可怜、可叹!

  而在秦朝时,秦始皇采纳李斯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限期交出烧毁,对敢妄议中央者的处死。随后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对此很生气,迁怒于方士,并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这便是震惊历史的“焚书坑儒”。

  到了秦末汉初时,西楚霸王项羽也不甘落后,誓将屠杀进行到底,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看看这段历史。

  话说收复了六国旧地的项羽,率领大军开始向秦地进发。公元前206年,项羽在巨鹿大败秦朝的悍将章邯后,章邯无奈之下选择了投降,随之而来的还有二十多万秦军士兵。

  章邯当年东奔西荡,四处镇压革命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率领的是一支铁打的王牌之师。军中的士兵多半是长年在骊山服役的囚人,长期的压迫和超负荷的劳动,练就了他们的铮铮铁骨,磨炼了他们的坚韧毅力,从而造就了他们非凡的战斗力。从暗无天日的囚犯生活中获释的他们,只有一个想法:谁给口饭吃,就为谁卖命。

  比起痛不欲生的服役生涯,打仗算是轻松的活了。有衣穿,有饭吃,还有军饷拿。如果表现得再好些,还可以升官发财。于是,他们就像一群永远不知疲倦的魔鬼,每一战都拼尽全力,每一战都奋不顾身,每一战都舍我其谁,也因此每一战都战无不胜。

  而他们的顶头上司章邯也没有亏待他们,总是把获胜的战利品毫无保留地拿出来分发。人就是这样,你给予了别人很多,也会收到很多回报。所以,章邯在将士们的眼中是至高无上的。当章邯万般无奈之下选择了归降项羽后,手下众将士都选择了与他不离不弃。

  此时项羽自己的军队大约有二十万人,再加上投降的二十多万秦军,他的军队已有四十来万了。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无敌的数据了。

  而以楚怀王的约定,项羽和刘邦的关中之争就像是龟兔赛跑,跑得快的不一定最先到达终点,而跑得慢却一直在跑的,可能才是最终赢家。

  巨鹿大胜后,项羽的前面已无大的阻碍了。然而他到了新安后,却突然停下来不跑了。原因很简单,手下人太多了,四十多万人虽然声势浩大,但比起轻装上阵的刘邦来说,他的行军速度简直慢得像蜗牛。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