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巡游嵩山时置崇高县。据《汉书·武帝记》载,武帝在嵩山拜谒了诞生夏启的启母石后,率众登上了嵩山东麓的一座山峰,此时吏卒皆闻大山“呼万岁者三”。于是史卒皆恭维武帝说:这是中岳山神在迎接你。
闻此,汉武帝大悦,于是封所登之峰为万岁峰,并在峰上建“万岁亭”,在山下建“万岁观”。同时,下令祠官大规模增建祭祀嵩山的“太室祠”,并划嵩山下三百户设立“崇高县”,免除一切赋税、徭役,专管祭祀岳神之事。而那个原本源于武帝登嵩山时的“三呼万岁”(又称“嵩呼万岁”),被汉武帝引入皇宫。此后“三呼万岁”被历代皇帝所沿用,成为对帝王的祝语。而汉武帝当时所设的“崇高县”就是后来登封县的前身。
(万岁峰)
“山呼万岁”的来历
我国古书上叙述封建时代的皇帝在接受百官拜的情景时,总是说群臣“山呼万岁”。它是什么样的仪式?为何要在“万岁”前面加上山呼两个字?据《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山呼”又称“嵩呼”,这是因为登上嵩山的缘故。此事也记载于武帝自己下的诏书内,其实是很荒唐的。可是后世的统治者却视作“祥瑞”,把“山呼万岁”定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称做“山呼”。
唐张悦《大唐祀封禅颂》里说:“五色云起,拂鸟以随人;万岁山呼,从天上到地上。”“五色云起”就是祥瑞。在《元史·礼乐志》里,对“山呼”的仪式有更详细的记载:凡朝见皇帝的臣子跪左膝,掌管朝见朝廷的司仪官高喊“山呼”,朝见的人叩头并应和说:“万岁!”司仪官再喊:“山呼”,朝见的人还是如此这般。最后司仪官高喊:“再山呼!”朝见的人再叩头,应和说:“万万岁!”凡是“山传松鹤”(指皇帝的近侍)也呼噪应和说:“万岁”、“万万岁”。
相关记载
1、《史记·封禅书》载:“其冬,公孙卿候神河南,言见仙人迹缑氏城上,有物如雉,往来城上。天子(指汉武帝)亲幸缑氏城视迹。问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者求之。其道非少宽假,神不来。言神事,事如迂诞,积以岁乃可致也。”於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以望幸也。……三月,(汉武帝)遂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於是以三百户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东上太山,太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太山巅。”
2、《史记·孝武本纪》:三月,遂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於是以三百户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东上泰山,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颠。
3、附:《汉书·武帝纪》原文: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
4、贯休《全唐诗》中有诗《寿春进祝圣七首·山呼万岁》:声教无为日,山呼万岁声。隆隆如谷响,合合似雷鸣。翠拔为天柱,根盘倚凤城。恭唯千万岁,岁岁致升平。
5、传统相声《八扇屏》中有“想当初,商朝纣王七年春,这日早晨,有丞相商容见驾,高擎牙笏,山呼万岁”这么一句。
标签: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