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易大旗
来源:凯迪文库
个人挥别自己的少年时代开始认知人生,那段岁月都将成为最珍贵的记忆。而我的这一年龄阶段是在海南的五指山腹地度过的。后来,我一直在搜集海南的民俗故事、黎苗族人的历史和神话,我想总有一天是会用的上的。
一、黎族贤人----王昭夷
王昭夷,就是我所关注过的一位黎家杰出人物。此人之父是海南陵水县七弓峒的峒主王维昌,他是历史上仅有的两个黎族秀才之一,并世袭清朝保亭营抚黎局团总管。他是琼崖东南最大的黎族头人,年轻时曾赴广州读过基督教会学校,他肯定是该民族第一个粗通英文的人。王维昌给儿子取名“昭夷”,其振兴本族的文化抱负是显而易见的。他在黎区广办学堂,免费招收本族学童,还慷慨出资保送黎家青少年上陵水县城的同仁学堂读书。儿子王昭夷就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后又转到嘉积(不但只产“嘉积鸭”,也是琼崖的文化重镇之一)的基督教会学校求学。1917年,王维昌被世仇黎人所杀----专制王朝“以黎制黎”的政治遗产,造成了黎族人内部纠缠不清的冤仇,这不过是一种历史梦魇的延续罢了。王昭夷返乡祭父,然后不动声色地回校完成学业,1922年世袭黎峒酋长,接管了父亲统领的全部黎人武装民团,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袭仇家的领地,将两名杀父仇人的头颅挥落,高悬于木棉树上示众......这类乎演义小说的一幕,呈现了青年王昭夷刚烈和坚忍的性格,也隐约预示了他的未来。
王昭夷大概无心在山中稳做世袭峒主,大仇得报后,他在1923年就渡海到广州高等师范学校深造,他对汉文化的向往,确有乃父之风。更了不起的是,他能学以致用,于1925年返琼深入各个黎区作社会考察,并写出了一部《琼崖各属黎区调查》的学术专著。想想在20年代,能兢兢业业的潜心做学问的汉人都是凤毛麟角,更莫提一个弱小民族的年轻儿子了。这部著作至今仍是民初黎族社会最权威、最珍贵的史料。
完成此书后,他又投笔从戎,进入了广州黄埔军校受训,为第四期学员。同期的学友后来大都成了国共两党的高级将帅,王昭夷的人生路向似乎和他们没有什么不同,但后来命途一个又一个的歧异点,终于将他带向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标签: 历史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