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王振华(赤峰市环保局主任科员退休),从幼年即是老邻居,一同玩耍的发小,初中时代的同学。也许是上苍的安排,我结婚的新房又恰与他家是同一个平房大院,一墙之隔的这墙那屋,一直到平房改造动迁。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们两家处得形同一家人。所以,我对他的出身、他复杂的家庭、所有成员基本情况很早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帮他执笔记录他家庭的历史,不客气地说我既觉得很有必要,很有意义,更觉得心应手,容易成章!
王振华一家人。前排:左二为养母刘桂琴,左三为刘桂琴亲生儿子陈志诚,左一为陈志诚妻子;后排:左一为刘桂琴收养女儿王淑英,左二为王淑英爱人,左三为刘桂琴收养儿子王振华,左四为王振华爱人。(合影中缺少的刘桂琴亲生女儿:陈彩霞)
王振华家庭总概况
王振华和他从小一同生活、大他六岁的姐姐王淑英姐弟俩,均是由养父、养母收养长大成人。他的养父:王国瑞,系解放前从河北省衡水地区深县来赤谋生的一名“皮匠”手艺人,原赤峰皮革厂退休工人,老人家于一九八O年享年七十九岁去世。
养母:刘桂琴,十七年前一九九四年享年八十三岁去世。至今老太太是何方人士?娘家是什么情况?包括她本人在内,一概不知。我和我爱人称他们为王大爷和王大娘,当年他们虽然是后“组成”的家庭,可一家四口人非常温馨、和谐、幸福!
养母刘桂琴
刘桂琴坎坷的人生
养母刘桂琴(以下称王大娘)自己对本人的出身历史毫不知情,从认识她开始就不止一次地听她控诉,甚至谩骂她的父母,“他们都缺了大德了!为什么当年我才七岁就把我卖给了姓陈的‘红笔师爷’家,给他们当使唤丫头,我娘家是哪的?家中都有什么人?因我年龄太小,我什么都不知道!”。王大娘所提及的陈姓“红笔师爷”做如下简单介绍:在准备写此家史前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为了搞清这位“红笔师爷”的底细,我和王振华可谓是费尽了心思和周折。首先王振华给目前尚健在的该“师爷”,王振华称为大姐的亲生女儿,落身在河南省南阳已九十二岁高龄的陈彩霞打去了电话进行询问,可惜的是她已患上了严重老年“痴呆症”,通过她儿子向她询问,她只会落泪哭泣,没有了表达能力。
我曾通过多人打听了当年赤峰街大户人家之中目前尚健在的几位长者,如:大户贾家唯一健在的后人之一的八十多岁的老中医贾老先生,又通过台胞宋毓蒲先生在北京的女儿,询问了仍身体健康健在的九十二岁高龄身居在台湾的宋毓蒲先生,向他询问这位姓陈的“红笔师爷”的历史及其他诸如:此人是何方人士?当年在老赤峰街哪个衙门做事?何年因病或是什么原因死亡等情况。结果很遗憾很失望,有的也只是听说过老赤峰街确实有这么个人而已,他们对此“师爷”的详情均不了解,可能是因为这段历史距今已达一百年之久的关系,不曾有人知晓了,只好作罢。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当年只有七岁的小使唤丫头一天天长大,并且越长越婷婷玉立,越长越漂亮,更因为这位“红笔师爷”的原配大老婆不生育无后,便让这个使唤丫头从十六岁开始为他生孩子,第一胎是个女儿(即河南仍健在九十二岁患“老年痴呆症”的陈彩霞),相隔六年后又生一男孩儿:陈志诚。
据王大娘讲,生了孩子之后,她只有按时奶孩子的权力,其他则不允许她靠前,并不许两个孩子管她叫妈,称她为“二娘”,而管大老婆叫妈。现在分析,此“师爷”可能不是按旧社会常见的、公开的、明媒正娶将王大娘纳为“合法”的妻妾之人。
时间到了一九四五年,赤峰第一次解放的前夕,陈氏家族落破(至今不知该“师爷”是跑了还是死了),某一天夜里,大老婆将年幼的两个孩子偷走出逃,这一走便到了长达二十二年后的一九六七年。
撇下了孤苦伶仃、时年二十四岁的王大娘,经好心人介绍,与河北衡水深县来赤为生做“皮匠”手艺的独身男人王国瑞正式结婚,组成了新的家庭,开始了新的生活。
婚后,王大娘十分想念自己所生的两个孩子,整日以泪洗面,无奈抱养了一个只有十六个月大的女婴,即王振华一家四口人之中的姐姐王淑英。
一九四七年,王大娘与王大爷有了身孕,遗憾的是孩子一下生便夭折了,巧合的是正当此时老两口子又收养了一个下生仅仅四十天、嗷嗷待哺的一名男婴,此男婴就是该口述人——王振华!
自从抱养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之后,便组成了这一家四口可谓是儿女双全完美的家庭,老两口对一双儿女精心呵护照料,视如亲生,使两个孩子都非常健康地成长起来!而值得一提的是,王大娘这一收养的真实历史,老太太实际是自欺欺人地进行隐瞒了几十年,一直到死!其实王振华和大姐王淑英姐俩,包括作为邻居一起长大的我们及一些同学、亲朋好友,更包括后来姐俩婚后的女婿、儿媳,他们都是知恩感恩之人,不论老太太怎样睁眼说瞎话欺骗,他们都将这一心知肚明的身世秘密深埋心中,一直不捅透这层薄薄的窗纸!我更要强调的是,王大娘没有丝毫文化,老太太说话粗鲁,包括对待老伴儿王大爷出口即骂。老太太可能在“师爷”家过惯了比较富裕的生活,在之后的生活中讲究大气,遇上上门要饭的,或对待左右邻居的“穷人”,出手阔绰从不小气。当年一家四口上班、上学的都带中午饭,老太太独自一人在家,哪怕弄上两个简单的小菜儿,坐在炕上的小饭桌前也要呷上二两烫热的散白干儿。有趣的是,待晚上下班之前,为了不惹不听老头的唠叨和磨叽,将白天吃剩下的剩菜剩饭或吃或全部倒掉收拾干净,为的是不让老头儿看见不高兴。而王大爷却是与之相反的性格,是一个舍不吃舍不喝更舍不得穿,掉个饭粒都觉得疼得慌的小气之人。我亲眼作证,同院的和街坊邻居都作证,王振华和大姐王淑英姐俩在老太太面前做到了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还应强调的是,就是这样一位说话不讲方式,性格泼辣暴躁的老太太一直与王振华夫妻俩生活了几十年,作为儿媳的郭桂芝与丈夫耐心侍候一生坎坷的婆婆幸福地度过了晚年直到送终,实乃可尊可敬!
女儿陈彩霞与儿子陈志诚概况
至今也无法考证是什么原因,陈家落破后,大老婆带领着偷走的两个孩子一路去了河南开封?只能猜想分析开封是否是此“师爷”的原籍?也就是大老婆的婆家?时间不长几年后,陈彩霞被称之为大妈的大老婆是卖,还是送给了河南开封当地的人家,只身带领儿子陈志诚,仍然不知什么原因到了河北承德境内的滦平县落了脚。这些疑问因为当年两个孩子都年幼无知,再因大妈的隐瞒他们什么都不知道。随着陈志诚一年年长大,便去了承德市内学习中医,五年后将只身一人在滦平的大妈接到了承德市内,娶妻生子,一同生活一直到大妈去世。陈志诚退休前曾任承德市卫生局公费医疗办主任一职,于五年前享年八十三岁去逝。
刘桂琴与师爷所生女儿陈彩霞
自从跟随大妈出走离开赤峰一直渺无音信的两个孩子一晃到了二十二年前之后的一九六七年,姐弟俩经过苦苦地努力寻找,二人分别先后相继来到了赤峰,终于见到了他们的亲娘!见面的那种场面可想而知,怎不叫人感动落泪!是心酸、是高兴无法用语言言表……见了面的河南大姐当着母亲面,也包括在我家串门期间一直控诉母亲,“为什么小时候只有大妈负责照管我们的衣食住行,而作为亲妈的你从不对我进行关照?”王大娘委屈哭诉着解释着,“不是我不管,而是你们缺德的死爹和你们缺德的大妈不让我管……”河南的大姐、承德的大哥都是高高的个子,俊俏的脸庞与他们的母亲长像特别相似。从打母女、母子相认之后,河南大姐因距离远,除了经常通电话只来过两次赤峰。而承德的大哥则带着孩子老婆多次来赤峰看望母亲。我们也曾成为了朋友,我与爱人为响应“破四旧、立四新”的伟大号召,当年是旅行结婚,去我们牛家原籍承德滦河唯一的一门亲戚,我的“表姑”家结婚,待到了承德汽车站,大哥陈志诚早已在汽车站大门口等候,方知是王振华的“泄密”,大哥才来接我们的。无奈我的一生中结婚的午宴是在他家为我举办的,晚上才去了姑姑家。至今,河南大姐、承德大哥的后人们与这位称之为老舅和老叔的王振华仍然保持着联系。
刘桂琴与师爷所生之子陈志诚
养女王淑英与养子王振华
王淑英大姐生前在原赤峰地毯厂上班,由于在老两口子的精心扶养下身体健壮、性格与王大娘相随,泼辣直率,她曾是原地毯厂篮球队队员,多次被评为厂或赤峰市的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
养女王淑英
其实在她还很年轻的时候,她的亲姑夫经多方打听就找到了她,并背地里与她见了面,告诉她小时候被送人的经过。原来她家是赤峰松山区所属“元茂隆”的。在她下生一周岁大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她身上还有一姐一兄,由于失去了母亲,再因为生活困难,父亲无奈才把她送进了城里没儿没女条件不错的王大娘家,姑姑并告诉她,她的父亲还健在,全家都渴望与她相认、相见!王淑英的答复是:不可以,老两口子这么多年对我无微不至地照顾,将我抚养成人,我要与你们相认、相见,对他们二老打击太大,转告我的父亲和家人们,待我把这老两口子侍候送终之后再与你们相认、相见!大姐是这么说的,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待王大爷、王大娘离世之后,他与分别了几十年的亲生父亲和所有娘家人认了亲见了面!
据王振华讲,在他十几岁的时候曾有邻居对他说,他的亲生父亲是一位八路军副营长,即将要奔赴前线参加“攻打锦州”战役,该人已有了两个男孩儿,就在这当儿,又得一男婴只有四十天,无法随军带走,实在无奈只能将其送人托养,经打听王大娘所生小孩夭折,有现成的母乳喂养,便将该男婴送上门来,老两口欣然接受,为男婴取乳名——“成帮”。乳名“成帮”被老两口,包括我们的同学、邻居叫顺了嘴,说王振华大多数人不知道,说“成帮”便人人皆知。不管什么场合、地点,老两口一直到寿终也叫他乳名:成帮!据大娘生前说,小成帮吃她的奶水一直吃到了七八岁。该邻居还告诉他,他的亲爹亲妈都生活在辽宁锦州市,如果你愿意相认,他可以帮忙寻找,并告诉他了一个做梦都想不到的天大的秘密,他的民族是:穆斯林!王振华和王淑英姐一样的态度,向这位邻居表明,为了报达老两口子的养育之恩,谢谢好意不能寻找,待将二老侍候送终之后再说。另据王振华口述得知,他二十岁的时候正值读高中阶段,他的生母曾来过赤峰对他进行了了解,知道了他有个幸福家庭,养父母对他胜过亲生,并且了解到当年四十天大的男婴已长成身强力壮、端庄漂亮并多才多艺的一名高中生,为不破坏他的家庭,这位可怜的母亲只好在赤峰他放学回家的路上某个街道旁,偷窥了分别了二十余载的儿郎……含泪返回锦州。
养子王振华
而同样可怜的王振华——当年的小成帮,一晃年过古稀,一生一世没见过自己的亲爹和亲娘。讲到此时,我与坐我身旁如今已白发苍苍的“老成帮”一同落泪好不悲伤……
王振华确实可称得上是一个多才多艺之人,他初中阶段就擅长体育,写一手好字,笛子、京胡、二胡、歌唱、乒乓球,能文能武样样都很棒!我猜想和我个人分析,王振华很有可能是一个建国前老革命留下的一个“红二代”。而他一生为报养育之恩,不图名,不图利,几十年孝敬养父母,培养儿孙,参加工作转干提职,努力工作,默默奉献,至今笑看人生,快乐地欢度晚年,着实是我学习的榜样!
王振华(左)与作者(右)
作者心得与感悟
通过“赤峰一个普通家庭复杂历史的记录”描写的过程,让我思考到,造成该记录中几个主人公人物坎坷人生的根源是什么?是陈姓“红笔师爷”留下的孽债造成的后果?是的,但不能说全是!究其最主要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万恶的旧社会的社会制度而造成的人间悲剧是最主要的根源!是可恶的战争所致,造成让一个无辜的婴儿如今已年过古稀之人,一生永远与骨肉分离不能相见悲惨的结局!让多少个家庭失去了自己的儿女,牺牲在战场上永世不得团聚!
知足吧!生长在新社会的百姓黎民!
知足、感恩、祈盼吧!彻底摆脱了贫穷养不起自己亲生骨肉、生活在没有战火硝烟和平盛世、吃穿不愁的全体中国人民!
衷心地祝愿发小、老同学王振华——当年的“小成帮”及阖家老幼健康长寿,好人们一生平安!
作者简介
牛忠仁,满族,赤峰生人,祖籍河北承德,赤峰市政协退休。
口述人:王振华
执笔人:牛忠仁
二O二一年一月十五日
标签: 打开全部历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