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减免税最多、最人权、最尊重百姓的皇帝,他的陵墓却成了砖厂

滴答历史 44 0

  中国历史上减税最多、免税最多、最有人权、最尊重百姓的皇帝,身后千年,自己的陵墓却成了私人砖厂  

  汉文帝霸陵成了砖厂

  十一国庆节,当秦始皇的兵马俑、武则天的乾陵、汉武帝的茂陵人山人海,都买不到票的时候,汉文帝的霸陵去无人问津。

  汉文帝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人,自己的陵墓没有多少陪葬品,所以到2013年的今天,就没有多少文物,大家不去霸陵旅游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个对国家有巨大贡献的人身后,他的陵墓本应该得到国家文物单位和老百姓的保护吧?没有!我国庆节去到霸陵眼前的一切把我惊呆了,那里变成了砖厂,到处是牛粪和垃圾。我还以为我走错路了,我反复的问当地人“这里是汉文帝的霸陵吗?、这里是汉文帝的霸陵吗?”,当地人回答我“对!这里是汉文帝霸陵,这里就是汉文帝霸陵!”,之后我用了一个小时才找到汉文帝霸陵的碑文。深深的感受到自己是个没有良心的中国人,我们太忘本了。

  汉文帝身后没有留下什么物件(也就是今天的文物),唯一的,就是这个霸陵的坟头了,唯一可以纪念他,和证明这段历史的文物就是这个坟头了,可是现在他已经变成了私人的砖厂。乱七八糟,太让人心寒了

中国历史上减免税最多、最人权、最尊重百姓的皇帝,他的陵墓却成了砖厂

中国历史上减免税最多、最人权、最尊重百姓的皇帝,他的陵墓却成了砖厂

中国历史上减免税最多、最人权、最尊重百姓的皇帝,他的陵墓却成了砖厂

中国历史上减免税最多、最人权、最尊重百姓的皇帝,他的陵墓却成了砖厂

中国历史上减免税最多、最人权、最尊重百姓的皇帝,他的陵墓却成了砖厂

  汉文帝的丰功伟业

  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偶像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尊重百姓的皇帝

  他是中国历史上减税最多的皇帝

  他是中国历史上免税最多的皇帝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创盛世的皇帝,也就是文景之治

  他是奠定中国古代法制建设的皇帝

  汉文帝是汉高祖第四子,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通称汉文帝。刘恒登上皇帝宝座纯属意外,但他在这个岗位上的表现非常出色。

  大家知道,我大汉刚刚建立的时侯,是很穷的;不是很穷,是相当的穷。用司马迁的说法叫:“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就是我大汉高祖出行,竟然配不齐四匹同样颜色马来拉车;王侯将相买不起、也借不到奔驰和宝马,开了一辆奇瑞QQ去上班,还不如今天内蒙古某贫困县的女检察长。平民百姓根本就不怕小偷和土匪,因为家里根本就没有值得偷抢的东西。

  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为了坐稳江山保住皇位,大汉高祖确定了“仁政”这个立国之本。秦王朝因为暴政而失去天下,汉王朝为了保持政权稳定,必然要实行仁政。说白了就是让老百姓都吃饱肚子。

  怎样让老百姓都吃饱肚子呢?大汉高祖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一、减税。

  汉朝采取低税率政策,农业税税率是“十五税一”。就是农民每收获十五斤粮食,只要交纳一斤粮食的税就可以了。

  二、免税。

  免税仅针对特定人群。通过三年秦末农民战争和五年楚汉战争,我大汉高祖登上皇帝宝座,上百名将领和功臣也各领封地;那么,作为汉军主体的广大士兵们呢?总得给他们一点好处吧?俺刘季吃肉,总得给小兵们点汤喝吧?可是,这个时侯国家很穷,我大汉高祖拿不出钱来奖赏大家,于是宣布:作为汉军老战士,凡是愿意留在关中的,免税十二年;凡是不愿意留在关中,愿意回家乡的,免税六年。简称“两个凡是”。

  免税政策的适用人群相当庞大。楚汉战争结束时,汉军人数已经达到了近百万之巨;汉初人口不足千万,按男子占一半来计算,这也就意味着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口不交税。

  三、尊重人权。

  具体做法就是:凡是因为债务而沦为奴婢的一律赦免为平民。这样,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债务奴隶就得到了自由。

  四、以粮为纲。

  吃饱肚子那就要有粮食。经过八年战乱,汉初人口锐减,壮年男子的减少尤为严重,这也就意味着劳动力的严重不足。为了让平民“自愿”从事农业,我大汉高祖主要从两个方面下手:禁止矿业、林业、渔业;以及压制商业。其中压制商业的政策影响深远。具体做法是:禁止商人及其后代做官,也不能做小吏;禁止商人骑马,也不能坐车,还不能穿丝绸的衣服,只能穿麻布;提高商业税率,提高商人的算赋,即人头税,农民算赋每年一百二十钱,商人要缴纳五百钱。

  这样,经过一系列的政策导向,绝大部分劳动力都“自愿”从事了农业。

  五、货币政策。

  古代货币和今天的货币大不相同。古代以铜为币,铜是贵重金属,本身有价值,其价值就是面值;今天的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其面值是国家信誉来维护的。汉初,我大汉高祖认为秦朝的铜币过重,一钱重十二铢,不利于流通使用,于是减轻了汉币的重量,一钱重三铢,并且允许平民自行铸造铜币。这样做的好处是,货币重量轻了,含铜量(相当于今天的含金量)减少,意味着价值的减少;那么,平民们需要交纳的算赋也就变相降低了,这就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坏处是币值降低、货币供应量增加,诱发通货膨胀。好在汉朝是农业社会,不是商品社会,普通农民受到的影响微小。

  尽管我大汉高祖不是世家子弟,不像世家子弟那样具备自幼培训出来的行政管理才能;但这些措施非常适应汉初的社会环境需要:“十五税一”,如此低的税率意味着农民可以把绝大部分收获留在自己手中。这样,农民们种粮的积极性很高,再加上绝大部分劳动力都自愿从事农业,极大的促进了农业发展。有粮心不慌,农民们情绪稳定,整个社会就稳定下来,皇帝宝座也就坐的稳稳当当滴。

  当然,也有不那么好的一点,就是皇帝依然很穷。低税率再加上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口不交税,皇帝不穷才怪哩。所以,皇帝只好清心寡欲,无为而治。

  刘邦之后,汉惠帝以及他背后的老妈,延续了高祖的政策,仅做了极轻微的调整,放松了对矿业、林业、渔业的禁令。这些政策非常有效。尽管吕后掌国期间,朝廷内部矛盾极其尖锐,但阶级矛盾缓和,社会稳定;朝廷中反对吕氏专权的功臣集团及宗室势力也就很难兴风作浪。从而使吕后的统治非常稳固。

  吕后之后,刘恒意外登上皇位,同样面临着维护皇权稳固的问题。古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刘恒既不是嫡,也不是长,而是被功臣集团挑选出来的,功臣集团和宗室势力利益平衡的产物,皇位合法性有欠缺。司马迁说:“形势虽彊,要之以仁义为本。”形式强还需要行仁义,何况刘恒是个弱势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皇位,刘恒祭出从老爸那里学来的一种叫做“仁政”的法宝,以求获得最大的社会支持。于是,在不改变我大汉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刘恒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

  一、减税。

  要想获得老百姓的最大支持,减税是永恒不变的首选项。大汉高祖的“十五税一”税率已经够低的了,儿子居然还能在这个基础上再减,减到了“三十税一”的程度。

  二、还是减税。

  减完了农业税,再减人头税。刘恒把算赋从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每人每年四十钱。

  三、减轻徭役。

  徭役是我国封建社会平民的一项重要义务,每个成年男子每年要为国家义务劳动一个月,没有工钱。刘恒把徭役减为每三年一次。这样低的负担真是令人吃惊。

  这还不算,在这三招之后,刘恒又采取了更加令人吃惊的——

  四、免税。

  汉文帝十三年,刘恒下诏免除全国的农业税。他老爸的免税仅针对特定人群,刘恒居然实行了针对全国的免税政策。农业社会不用交纳农业税,据我大汉高祖考证,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上,只有从汉文帝十三年到汉景帝三年的这十四年时间。

  农民下一次享受到这样的待遇,需要等到两千多年之后的公元二零零五年;而这时,进入工业社会已经很多年了。

  五、入粟拜爵。

  这也减,那也免,铜板都留在了小老百姓的口袋里,那皇帝吃什么?朝廷吃什么?汉文帝采纳了一种叫做“入粟拜爵”的特殊政策。

  刘恒即位之后,时刻面临着来自北方的威胁。为了防备匈奴,汉军在北部边境屯集大量兵力;随着驻军的增多,所需军粮也大量增多。由于汉文帝在不停的实行减税免税政策,朝廷手里的粮食并不是很多(岂止不多,简直就是很少)。为了解决军粮问题,汉文帝下诏“入粟拜爵”,凡向前线运送六百石军粮的,爵上造,四千石为五大夫,一万二千石为大庶长。当前线囤积的军粮足以使用五年之后,汉文帝又把这一政策推广至全国,在各郡县都囤积粮食,足够全民一年食用。相当于最早的国家战略储备粮库。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汉朝的爵位制度。汉仿秦制,制定了二十级爵位,即:

  1公士 2上造 3簪袅 4不更 5大夫 6官大夫 7公大夫 8公乘 9五大夫 10左庶长 11右庶长 12左更 13中更 14右更 15少上造 16大上造 17驷车庶长 18大庶长,19关内侯 20彻侯。

  其中,“19关内侯 20彻侯”为侯级爵,高级爵位,为统治集团的核心层,享有各种特权;彻侯领有大量封地,关内侯没有或仅有少量封地;侯爵死后,由嫡长子承袭原爵位;汉武帝之后,为了避讳汉武帝的名字,彻侯改称通侯。“10左庶长 11右庶长 12左更 13中更 14右更 15少上造 16大上造 17驷车 18大庶长”为卿级爵,中级爵位,为统治集团的外围,享有少量特权。“5大夫 6官大夫 7公大夫 8公乘 9五大夫 10左庶长”为大夫级爵;“1公士 2上造 3簪袅 4不更”为士爵,或者叫小爵;大夫级爵和士爵为低级爵位,虽然没有什么特权,但也有相应的待遇。卿爵、大夫爵、士爵死后,降级承袭。

  汉文帝的“入粟拜爵”,出售的不是官职,而是爵位。官职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购买官职,那是要用买到的权力,从老百姓身上把钱捞回来滴;对于国家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

  出售爵位则不同,购买者买不到行政权力,买到的仅仅是社会地位,不能从老百姓身上把钱捞回来;这样,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百姓来说,都没有什么损害。就像香港回归之前,有钱人愿意花上一大笔钱,谋划一个“太平绅士”的头衔,其实也没什么权力,不过是买来装装门面,脸上有光彩,借以提高社会地位罢了。

  那么,这种赔钱的买卖,有人买吗?

  当然有!而且还相当踊跃哩!

  封建时代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什么等级的人,穿什么衣服、坐什么样的车子、住什么样的房子、家里雇用几个家政服务员,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比方说,你要是士爵级,可以骑马,但不能坐车,可以住两室一厅,但不能雇用家政服务员;你要是大夫爵,可以开桑塔纳2000,可以住四室一厅,可以雇用两个家政服务员;你要是卿爵,那就可以开奔驰和宝马,可以住豪华别墅,可以雇用一大群家政服务员。

  汉初,我大汉高祖由于要采取“以粮为纲”的经济政策,严厉打击压制商业,禁止商人穿丝绸衣物、骑马坐车。商人们别说坐车了,就连丝织品都不让穿,只能穿麻布。如果超越自己的社会等级,骑马坐车穿丝绸,当时有个专用名词叫“僭越”,被官府发现了,正好可以以此为借口没收财产。富商们空有一大堆钱,不让花,赚钱的乐趣大减。就好比今天王石丁磊刘永好之流,虽然有亿万身家,但却只能穿麻布衣服,住茅草房;出门不能坐车,只能地嘣;回家还要自己洗衣做饭,一点当富翁的乐趣都没有。

  自打国家出台了“入粟拜爵”的政策,这些人立马就争先恐后的向前线输送了一百二十万斤粮食,买个大庶长当当。商人不能坐车,大庶长当然可以坐车了,还能坐豪华奔驰,穿高级丝绸,人前人后标致挺括,爽。

  这简直就像是大汉高祖和汉文帝爷儿俩合谋敲诈商人嘛。大汉高祖困辱商人,有钱也不让你花;汉文帝搞了个“入粟拜爵”,商人们想花自己的钱也可以,先弄几个给他汉文帝花花再说。

  六、取消关传。

  汉代在军事重镇或边防要害,普遍设置关卡,检查过往行人。出入关隘,要出示官府发放的“传”,才能通行。这虽然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但在客观上对商品流通非常不利。汉文帝十二年,朝廷下诏取消关“传”制度,有利于商品流通、地区交流,并间接促进了农业发展。

  七、稳定币值。

  汉文帝铸造货币,把含铜量固定在四铢,虽然也允许民间铸钱,但都要按照这个统一的含铜量来铸造。稳定的币值显然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八、弛山泽之禁。

  开放国有林场矿场渔场,允许私人煮盐开矿冶铁,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并间接促进了农业发展。

  九、率自亲耕。

  当然,这个是做做样子,仅具有象征意义,鼓励农业生产。

  总的来说,汉文帝继承了他爸爸的惠农政策,改变了他爸爸的抑商辱商政策。由于这些经济政策适应了当时的客观环境,所以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呢?用司马迁的话说:“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后绌耻辱焉。”

  就是国库里的钱太多,钱多的都不知道怎么花,多年花不出去,穿钱用的麻绳都烂掉了,搞得无法统计,朝廷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国家储备粮库里的粮食堆了一层又一层,堆在最里面的,以及堆不进去而露天放置的,都慢慢的腐烂没法吃。不仅仅是国家储备粮库,各郡县的仓库都满着;就连看守城门的最低级士兵都有好粮好肉吃。中产阶级家庭大都养有好多匹马,每当开party的时候只能骑公马,禁止骑母马者参加,免得马们趁机也开party,败坏了人开party的兴致。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小屁民们也都能自给自足,吃饱肚子。

  人民生活富足,而违法犯罪会破坏全家的幸福生活,代价极高,所以人人遵纪守法。这样,客观上就减轻了公务和警力的需求,减少了公务员队伍的盲目扩大化。而公务员队伍的缩小化、微型化,又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足。我大汉走上了良性循环。

  中华民族的第一个大盛世“文景之治”诞生了。

  汉文帝的“仁政”,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在法制领域也有众多建树。汉文帝元年,刘恒刚刚登上皇帝宝座不久,就下诏废除一人犯罪,家人收为奴婢及各种株连的收孥连坐法(十二月,上曰:“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议之。”有司皆曰:“民不能自治,故为法以禁之。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从来远矣。如故便。”上曰:“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於民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见其便,其孰计之。”有司皆曰:“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请奉诏书,除收帑诸相坐律令。”◇集解应劭曰:“帑,子也。秦法一人有罪,并坐其家室。今除此律。”)。

  文帝十三年,则对刑事制度做出重大改革,废除了肉刑。引发刑制改革的导火索是“缇萦救父”著名事件,还不知道的人可以自己去搜。

  当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汉文帝的刑制改革并不完全成功:肉刑改为打板子,打的板子太多,不少犯人直接就给打死了。后来汉景帝两次下诏减少笞数,规定了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并明确规定施行时中途不得更换行刑人。刑事制度逐渐固定下来。

  一般认为,汉文帝废除肉刑,是中国古代刑制由野蛮进入文明的转折点。

  汉文帝在法制建设方面的另一贡献是首开“天子守法”之先河。《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汉文帝的车驾经过渭桥,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个人,把拉车的御马吓了一跳,差点把汉文帝乘坐的马车弄翻,御林军抓住这人交给廷尉(最高法院院长)张释之。张释之经审讯表明,此人在桥下并不是为了要刺杀皇帝,而是听说皇帝要经过,为躲避皇上的车驾只好躲在桥下,等了半天,以为皇上的车驾已经过去了;没想到皇帝的车队竟然那么老长,老半天还没有过完,这人从桥底下跑出来看时,惊吓了御马。张释之于是仅仅罚了这人三万块钱,就把他放了。这可把汉文帝气坏了,汉文帝说这人惊了我的马,还好我的马性格良顺,不是烈马,如果是一匹烈马,把我弄翻车,岂不是我就要因此受伤?你怎么能仅仅罚款了事?张释之说如果当时皇帝下令当场格杀,那也就杀了;但皇帝既然把人犯交给廷尉,廷尉的职责就是依法办案,此人只是违反了“清道令”,法律规定的处罚就是罚款。法律,是天子和天底下的老百姓要共同遵守的;如果天子不遵守,如何取信于民?于是汉文帝说:“你做得对!”

  [ 转自铁血社区 / ]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於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过了不久,有人偷盗了大汉高祖庙里的一个玉环(好大胆!)。破案后,汉文帝下令廷尉治罪。廷尉张释之的判决是“弃市”,所谓弃市,就是拉到菜市口砍头。判决意见报告给皇帝,惹得汉文帝很不高兴,说我把犯人交给你,是要让你把他灭族的,你怎么只判决杀他一个人?张释之说我这是依法办案。如果偷盗高庙祭祀用品就灭族,那假如有人一不小心取走了皇陵上的一把泥土,该怎么判?难道也要杀人灭族?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偷盗高庙祭祀用品乃是大案。况且汉以孝治天下,在封建时代,汉文帝做出的“灭族”的决定也不是没有道理。所以汉文帝并没有轻易接受张释之的意见;但也没有轻易否决。而是把这件事报告了薄太后,并在朝堂之上讨论这个案子了许久,终于还是采纳了张释之的判决。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开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在稳定内政的同时,汉文帝也开始着手处理军事问题,主要是针对匈奴的防务。早在汉文帝三年,刘恒就派遣高皇帝时代的老将灌婴领衔出击匈奴,刘恒本人御驾进至太原作为后应。这时,“荡涤诸吕”政变的重要同谋者,济北王刘兴居听说皇帝和大军都离开帝都长安进驻代地,于是立刻起兵造反进攻荥阳。“攘外必先安内”,汉文帝只得将大军掉转方向去平叛。汉文帝的第一次北伐匈奴还没有成行就流产了。

  刘恒的第二次北伐是在汉文帝十四年。这年冬天,匈奴十四万骑攻入汉地,除了在边境地带烧杀抢掠,老上单于还派出小分队骚扰帝都长安,京师震动。汉文帝大怒,决定御驾亲征,斗一斗这个老上单于。终于在群臣乃至薄太后的极力劝阻之下,御驾没有亲自出动,而是派东阳侯张相如领衔,率领大军讨伐匈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匈奴使出游牧民族的传统绝技:开溜。匈奴见汉军来势汹汹,随即撤退,汉军在草原上做了一次军事散步,追不上匈奴,只好回家。(于是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内史栾布皆为将军,击匈奴。单于留塞内月馀,乃去。汉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

  匈奴全是骑兵;汉军是骑兵、步兵、战车兵的混合部队,舰队的速度由最慢的那条船决定,汉军的速度由最慢的步兵决定,当然追不上匈奴了,也就当然“不能有所杀”了。

  经过这次北伐,汉文帝不得不暂时放下主动出击匈奴的念头,转而专心“马政”。汉文帝时期,朝廷不仅在西北地区设立了三十六个皇家养马场,而且鼓励民间养马,民间养马的可以代替服徭役。经过多年的马政,至汉武帝即位时,朝廷已经拥有了三十多万匹战马,民间也有大量私马。我们这个农耕民族,终于建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军团,这不能不说是汉文帝的重大贡献。

  私生活方面,汉文帝向来以简朴著称,是真简朴,不是做做样子。不像后来某些皇帝为了显示简朴,耗费巨资或使用专人在龙袍或袜子上打上价格昂贵的补丁。刘恒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多次下诏禁止各郡国进献奇珍异宝。有一次汉文帝想建造一座露台,算了一下帐,需要一百万块钱;一百万块钱相当于当时十户中农的全部家产,汉文帝觉得太过破费,想想,算了。为自己营造的皇陵“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盛世营造皇陵最寒酸的,除了汉明帝,就要数汉文帝了。

  按照惯例,每当有日食、彗星等异常天象,预示着皇帝将会有某种灾难,皇家都要进行禳星祈祷,把灾祸转移到某个大臣头上。汉文帝觉得这样做很不道德,取消了这种惯例。后来更取消了专为皇帝举行的祈福仪式。

  除了自己简朴,汉文帝还鼓励贵族们也简朴。他下诏要求,诸侯王以下,均不得以铜器随葬。不过贵族们自有办法。随着国家的逐渐富有,贵族们的生活也日渐奢华。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漆器,这些漆器制造精美,比铜器还贵。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点评:

  刘恒一生下来就是皇子,七岁就被封为代王,那也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居然没有变成浪荡公子哥,而成为了不起的大政治家,成为后世的楷模,这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首先,“仁政”是汉朝的既定基本国策。强大一时的秦王朝因为“暴政”几乎在一瞬间土崩瓦解,于是汉王朝在建立之初,为了避免重蹈秦王朝的覆辙,就确立了“仁政”的国策。汉王朝是第一个平民政权,他的建立者很明白,只有让老百姓都吃饱肚子,皇权才能稳固。

  其次,刘恒长期生活在吕后的白色恐怖之中,这不仅使他养成了很深的心机,而且更容易使他为弱势者着想。

  第三,刘恒皇位合法性有欠缺,他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还没有先皇的传位遗诏,为了维护自己的皇位,为求获得最大的社会支持,刘恒走了屁民路线,就是让屁民们获得更多的利益。

  总的来说,汉文帝对历史的影响极为深远。他是二十四孝之首,在“百善孝为先”的中国文化中,是道德楷模。他的仁政、法制,也为后世所推崇。汉王朝是第一个平民政权,摸着石头过河,很多规章制度和政策都在摸索阶段,汉文帝的政治经济法制军事政策,向来是被后世当做正面教材来模仿的。人类历史上没有完美的,如果有,那就是汉文帝。西汉王朝前期的皇帝当中,惠帝、景帝是过渡人物,而高帝—文帝—武帝三朝的思想制度政策,使我们这个民族(中华民族)基本定型。

标签: 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皇帝排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