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笑西游记(精华版)

滴答历史 44 0

暴笑《西游记》(一) 地理篇 作者:沧州文侠

  五行山的地理原型在哪里?高老庄的地理原型在哪里?白骨精的故乡在哪里?红孩儿的故乡在哪里?通天河到底在哪里?《西游记》有太多的谜等我们解开!

   本书根据玄奘真实取经经历对《西游记》中的地名和人物进行了考证,书中将告诉你所有《西游记》故事发生的现实原型地, 绝对是国内第一原创!

   本书文字幽默,你可以笑!可以大笑!但你不可以把本书考证当作笑话!因为考证结论很严肃!

  精彩导读:五行山地理原型是甘肃的五个烽火台

  鹰愁涧就是甘肃玉门关附近的葫芦河

  高老庄现实原型地就是新疆的高昌古城

  西牛贺洲对应地是包括新疆西部的中亚南亚

  猪八戒撞天婚的现实原型地在新疆的库车

  人参果是新疆西部高原上生长的厥麻

  白骨精和红孩儿的故乡在乌兹别克的撒马尔罕

  平顶山就是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

  黑水河就是流经中亚的阿姆河

  通天河的现实原型地就是印度河

   目 录

  序文:明朝那些故事儿

  引子:石头记

  一、 故事大王

  二、 潮人玄奘

  三、五行山是五个汉代烽火台

  四、鹰愁涧就是甘肃的葫芦河

  五、黄风怪与沙僧的故乡都是莫贺延碛大沙漠

  六、高老庄的现实原型地是新疆的高昌古城

  七、猪八戒撞天婚的现实原型地在新疆库车

   八、人参果的现实原型是新疆西部的厥麻

  九、白骨精故乡在乌兹别克的撒马尔罕

   十、平顶山就是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

   十一、红孩儿的故乡在乌兹别克斯坦

   十二、黑水之河就是中亚的阿姆河

  十三、 通天河的现实原型地就是印度河

   明朝那些故事儿

   我们要讲的是有关讲故事的事儿。

  明朝的政治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奇特的时代,明朝的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一个堪称特殊的时代。因为这个时期出了一批讲故事的高手。

  故事的名称分别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后来这些故事就成了奇书,再后来就被炒成了名著。这些故事还被翻译成了英、法、德、意、西、俄、捷、罗、波、日、朝、越等十多个洋语种被讲到了国外。

  我们要讲的是排名第一的故事高手。

  话说明朝嘉靖年间,皇帝是一个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宗教迷,一心祈求长生不老,方式翻新花样繁多,宫里宫外,不亦乐乎。

  历史学者总结:领导带头闹事!

  这老兄太能折腾了,折腾太大了,以至于一帮宫女想法无论如何要弄死他帮他提前成仙,虽然没有成功。

  京城里折腾地如此精彩,自然吸引北方蒙古人和东南倭寇都经常来凑热闹。

  针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名臣海瑞曾大吼:嘉靖者,家家皆净也。

  就这样一位老兄居然是明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

  嘉靖兄折腾够了,蒙主宠召,蹬下儿腿拍拍屁股走人了。

  之后登基的是热衷团结漂亮女性并为此付出青春和生命的短命皇帝隆庆。

  接下来又出现了明朝在位时间第一长的皇帝:万历!这位更有才、更著名!

  他倒是不闹事,当老板的带头罢工!这厮老婆多,为了让他哪个老婆的儿子接手家族企业的事30年不上班,你不敬业就公司开小点,朱氏公司偏偏是全国第一大公司,他不上班很多人的人生都跟着停摆,想拿板砖拍死丫的人不在少数。

  老板罢工后果很严重,当时首都等待就业的人有些死心眼的就活活饿死了。

  他罢谁的工?罢他祖宗的工!大明帝国的崩溃就始自这位老兄。

  人一生赶上一个混蛋领导就够倒霉的了,如果连着赶上三个:一个爱闹事,一个爱上床,一个不上班,其中两位还在位时间是明朝前两名,让人怎么活?

  在这么个时代,想干正事确实不太容易,正事干不了,干脆喝酒吹牛讲故事

  故事大王就是在这样一个舞台上诞生的。

  他的故事是从一块石头开始的。

   石头记

  大片中的主角通常就是你身边最不起眼的人物、动物甚至植物,而拯救了地球人唐族的居然是一块石头,而且是一块破石头。

  我们看看这块石头的档案:

   名字:孙悟空

   曾用名:孙行者 齐天大圣

   小名:石头

   性别:无(不能用人类那一套去研究一块石头)

   国籍:傲来国

  属相:猴

  星座:神猴座

  婚恋史:无(谁跟石头谈恋爱啊?)

  籍贯:花果山

  职业:造反派头头、马倌、果园管理员、武僧

  级别:比副科级还低两级

  相貌特征:猴里猴气

  社会关系:无

  特长:飞行、变形

  人生格言: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自由高于一切

  爱好:水果、恶搞、打架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在花果山任造反派头头

   到天宫任马倌、果园管理员

   随唐僧西天取经任二把手

   完成任务后外星官方宗教机构授予斗战胜佛荣誉

   退休

   组织评语:石头同志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久经考验的革命战士。石头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他兴奋的身影。石头同志是彻底的无产阶级,没有父母没有老婆也没有儿女,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战争事业,无愧于特级战争英雄称号。

   石头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镜头前面是一片热带的海滩,风景绝佳,美女(猴)如云,在这片海滩中有一个视野开阔的观海平台,平台上的标牌标明:花果山。

  花果山顶端,一个背影静静地坐在那里,望着前方,一动不动,好象若有所思,很酷很深沉。

  镜头拉近,原来是一块浑身上下都是孔洞的石头,没看错,真是一块石头!怪不得一动不动。

  突然,一束不明来源的正义外星能量束从太空直指这块石头,不断地向石头植入超能量,经过长时间能量积累,这块本来就浑身上下都是窟窿的破石头终于抗不住:啪的一声开裂了!

  静了片刻,在浓烟散开后,一个外形象猴子的有外星基因的智能物体突然跳了出来:石头同志从石头中间诞生了!

   石头同志在花果山当了几天猴头,觉得人生不应满足于当一群没进化好的

  猴子的头,应该争取往已经进化好的那群猴子中间混。

  想当人先学做人,他到佛族外星人菩提祖师的基地接受训练,却扩展出超过人的飞行和变形超能力,做人学过头了结果成了超人。

   超人成为正义英雄之前通常都是问题青年,有超能力的石猴总想试试超能力效果,自然免不了闯祸。

  之后就是石猴不断的打架经历。

  回到花果山的石猴遇到了捣乱闹事的混世太保,石猴小试超能力就打败了混世太保,这还算得上正当防卫,下面就是到处找架打了。

  他先是到海里掌握着云雨(分开念!是云和雨)等气候武器的外星人龙族的基地,从他们那里抢了一根特殊材料制造的可以随意伸缩用于稳定海洋洋流的金属棒作为自己的武器,造成全球海平面升高,引发地震和海啸。

  他又到地底控制人类衰老基因的外星人冥族生物基地,逼迫外星人将自己的衰老基因彻底去除从而永不衰老,他自己成了老不死的还不拉倒,他还将全部人类的基因档案通通搞乱,造成人类生物科学史上最大的伦理灾难。

   外星人对石头的出现很头疼,统治外星人的官方机构天族基地的领导人让手下去查查他哪来的?

  最后查清楚石头居然有天族基因,天族领导人有点心虚:难道是我哪天喝高了不小心……快来人啊!

  领导马上派太白金星到地球将石猴招聘到天宫,面试之后领导擦了把汗松了口气,猴里猴气一点不象我。

  领导下令给他个工作省得闹事,天族基地搞好治安的诀窍就是把流氓都送进警察队伍。

  先是让石头管理外星人交通工具天马,但石猴把洋马当蒙古马骑;

  之后又让他去管理外星人的食品基地,但石猴将外星人食品基地当作了自己的自留地;

  石猴还在过量摄入麻醉物质后精神迷乱、行为异常,搅乱了外星人天族基地天宫的年度PARTY;

  更过分的是他闯入外星人宗教机构道族的炼化基地偷吃了有改善基因延缓衰老功能的神秘物质“丹”,那可是天族领导的夫人王母用来调节平衡养颜美容用的。

   得罪领导后果严重!得罪领导夫人后果尤其严重!

  石猴觉得官场险恶,高处不胜寒,还是睡地上塌实,于是自己溜回地球花果山继续当猴子的一把手。

  外星人官方决定清除石猴。

  外星人战士赶到花果山激烈地轮番群殴石猴后无功而返。

  外星人官方天族请来外星宗教机构佛族和道族来帮忙,各方轮番大战石猴,石猴最后倒在了道族外星怪兽“啸天犬”的利爪之下。

  外星人直接判决石猴死刑立即执行,但在执行时遇到了案件执行难的问题。

  外星人用各种超能武器想将石猴消灭,却都让石猴一一抗了过去;

  外星人又请受害者代表道族将石猴放进炼化基地的高温超能锅炉中加热,想彻底破坏他的组织结构,把他吃到肚子里的“丹”再炼出来献给王母吃。

  石猴喊热,添煤的道士在外边劝慰:想红就得忍着!

  实在的石猴于是再忍,却不料想石猴在高温超能环境下进行了结构重组,变得任何能量都无法摧毁,这回真红了!

  红透了的石猴为了不让别人红,破坏了捧红他的高温超能炉,部分碎片撞入地球落到地面引发大面积山火,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外星人天族似乎已经无计可施了,但转折往往都发生在这种看似绝望的时刻。

  外星宗教机构佛族的最高首领如来佛祖出场,他利用石猴好胜的特点将他引诱到手掌里,然后易如反掌用法力无边大力金刚掌使劲打这个淘气猴子的屁股,坚强的石猴绝对不会哭爹喊娘,关键是他根本不知道爹娘是谁?

  如来佛祖又用有超强密度和超重重量的山将石猴禁锢,压一座山领导不解气,就压五座山。

  外星人鉴于死刑无法执行,改判石猴无期徒刑,这是石猴侠一生的最低谷。

  石猴的英雄事迹在人妖仙三界广为流传,人称石猴侠。

  主角经历低谷之后才开始重新崛起,这是所有大片儿的固有套路。

  镜头一换。

  话说地球人唐族出现社会不和谐的迹象,主要原因是拜金主义盛行。

  为了稳定唐族,拯救人类,防止地球难民争着成仙往外星移民,外星人佛族决定到唐族寻找一个和谐使者,到佛族所在地天竺星座灵山星取回“经”拯救唐族。

  佛族主要首领之一观音菩萨深知细节决定成败,但英雄可以不问出身,他安排了三个有过前科、被判过刑的外星人问题青年做为和谐使者的保护者,其中就有石猴侠。

  做为回报观音菩萨承诺答应为他们争取减刑。

  观音菩萨到唐族找到和谐使者玄奘,安排他到佛族基地来取 “经”。

  唐族和谐使者玄奘出发后,本着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的精神,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又安排了81个由各种背景的外星人设计的埋伏,考验唐族和谐使者玄奘及其三个保护者的意志。

  男主角石猴侠曾经对佛族这种非人类思维的安排表示不解:

  石猴侠:你们搞什么搞吗?想给唐族那个什么什么经直接送来就是了,或者让我飞过去取一趟也可以,干吗非让我们保护一个俗人走路去取那个什么什么经?忒俗!

  更过分的是你们还给我脑袋上戴个套子,时不时折腾我一下儿。这不是玩人吗?你们这样做是不是too fuck无聊了点?我靠!(耸肩)

  观音菩萨:你的超能量太强,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超能量。所以要用各种方法消耗你的超能量尤其是负能量直到你的负能量消耗完只剩下正能量;另外你学的外星语似乎都是负内容,我要帮你清除掉你头脑中的负内容只剩下正内容。

  我们会让或者有负能量或者有负内容的负面角色去考验既有正能量又有负能量既有正内容又有负内容的你们三个保护者以及被你们三个保护者保护的被保护者。

  只有这样才能去掉你们三个保护者以及被你们三个保护者保护的被保护者身上的负能量和负内容,你们三个保护者以及被你们三个保护者保护的被保护者才能成为身体里只有正能量没有负能量只有正内容没有负内容的我们的人。

  傻猴子!你明白了吗?

   石猴侠:我头晕头痛!想呕吐!……

  观音菩萨:走吧!多走走路就好了!

  石猴侠:……(做崩溃状,脚步蹒跚地远去)

  和谐使者及其三个保护者大战外星人冲破81个外星人设计的埋伏,最终完成冒险旅行到达天竺星座灵山星取回神秘密码书“经”,之后搭飞船返回水深火热的唐族,从而拯救了唐族全体成员。

  大结局:和谐使者、石猴侠以及另两位保护者最终被外星人宗教机构佛族授予各种荣誉勋章,光荣地加入了外星人宗教机构佛族的行列。

  电影结束!字幕出现:

  出品:明朝吴承恩文学旅行社

  编剧:吴承恩

  导演:吴承恩

  一、 故事大王

  1、 身世

  我们看看故事大王的档案:

   名字:吴承恩

   曾用名:吴汝忠

   别名:吴居士

   性别:男

   国籍:明帝国

  属相:马

  星座:射手座

  婚恋史:不详

  籍贯:花果山下的江苏淮安

  职业:学生、公务员、作家

  级别:副处级

  配偶:叶夫人 牛夫人

  社会关系:父吴锐,母梁氏,长子孙悟空,次子猪八戒,三子沙僧

  特长:文字

  人生格言:有心当官当不了,无心写书写成名

  爱好:当官、喝酒、写书、讲鬼故事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0-50岁 在校读书

   50-60岁 在家待业

   60岁-62岁 基层公务员

   62岁- 78岁 退休在家做业余作家

   组织评语:吴居士同志是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吴居士同志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待业的一生,在国家就业困难的情况下自谋出路,为了祖国文学事业做出了无法磨灭的贡献。

  吴居士生卒日期:大约1504—大约1582。

  也就是说我们既不知道他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没的,就这还是中国的文学研究者刨根问底拦不住刨了很多年才刨出来的。

   如果你觉得刨的不深,咱往祖坟上刨!

  吴承恩的祖坟可不能随便刨,倒不是他家势力大,而是因为他家祖坟所在地特殊。

  江苏淮安,这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远了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是同乡,近了说朱元璋家的祖坟也在这里(远近得从吴承恩那会儿算)。

  朱元璋老家不是安徽凤阳吗?那是后来搬过去的,他高祖、曾祖、祖父都葬在淮安地区。

  江苏淮安不但间接诞生了明朝的缔造者朱元璋,而且直接诞生了明朝文学奇迹的创作者吴承恩。

  查查吴承恩族谱:

  高祖吴鼎,草根!

  曾祖吴铭,草根小官!

  祖父吴贞,小官草根!

  草根归草根,他的曾祖和祖父两代做的都是教育界的工作,怎么说还是文化人。

  到了他父亲吴锐,更好,文盲!

  因为吴锐父亲早亡加之家里贫穷而仅上了几天学,小学一年级上半学年第一学期还没上完就下海经商了。

  就这家庭背景也能出文学家?一点儿不耽误!

  他父亲吴锐经商不差钱儿,喜欢观览群籍,品过三国,读过岳飞传,算是所谓的儒商。

  这样的商人格调肯定不低,但是赚钱方面比那些奸商通常都要稍差一些,不差钱儿也发不了大财,因为太多做人的原则限制了他的行为。

  但儒商再有格调也不行,还是下九流。

  明朝那会儿人可没有当代人拜金,商人地位不高。

  吴锐由此得出结论:不差钱儿不行,要不差权儿才行。

  人缺什么就希望下一代做什么。

  吴锐自己没能当官,就将读书、中举、做官的理想寄托在了儿子吴承恩身上。

  吴承恩幼年聪慧,读书一目十行,是个少年天才,很有读书的潜质。

  天才孩子也是孩子,和所有天真烂漫的儿童一样,小吴也喜欢听奇闻怪事,还喜欢读唐朝人写的“传奇”鬼故事。

  别人鬼故事听多了难免会晚上睡不着觉,小吴读多了神鬼故事不但不害怕,还觉得不过瘾后来甚至开始自己编神鬼故事吓人,一不小心成为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号畅销魔幻故事作家。

  2、当官

  其实吴承恩一开始也想哄他老爹高兴, 发奋读书,加上脑子够用,20岁左右就中秀才了,应该说是人生开局很好。

  吴承恩由此得出一个折磨了他一生的结论:科举之路可行!

  结论下的太早了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

  事实证明:此路不通!

  在此后的科举路上,吴承恩就没这样顺利了,应该说是很不顺利。

  大约到了五十余岁,才获取贡生资格。

  当时的高考考生里想必有很多老年人吧,不知道有没有父子一起参加高考的情况?理论上讲应该有,如果在当代爷儿两个没准还可以互相发个短信彼此鼓励一下儿,或者对一下语文分数。

  考上大学了,吴承恩开始坐监,古代高考考的好的人要去坐监,一般人想进去还没有机会呢。

  坐监不是蹲监狱的意思啊,翻译过来差不多是上大学的意思,不知道后来坐监和蹲监狱的意思是怎么混一块儿的,除了不让乱串男女宿舍,上大学和蹲监狱没有共同点。

  吴承恩的科举路只用上面寥寥这几句话就概括了,可对吴承恩来说这是整整30多年啊,而且是人生最好的30多年。

  吴承恩就为了一个他爹没实现的梦献出了自己全部的青春。

  当梦想照进现实!梦想还是破裂了!

  大学毕业是快乐的结束,同时也是痛苦的开始。

  读书考大学拿文凭只是过程不是目的,目的是找工作挣钱儿娶老婆过日子生儿子!然后让儿子再读书考大学找工作挣钱儿娶老婆过日子生儿子! 如此反复!

  吴承恩也是这么想的。

  但吴承恩毕业那天就是他失业的第一天。

  吴承恩的名字被挂到国家人事部的人才交流中心,等待就业。

  这在明朝叫谒选,现在叫待业,吴承恩待业一直待到了退休。

  吴承恩还算幸运的,因为在明朝那段时期有些死心眼的人在首都待业的时候饿死了,心眼活点的就在首都打打零工先吃饱肚子。

  挺到了该退休的时候,吴承恩却就业了,大约在吴承恩六十岁上,吴承恩出任浙江长兴县丞。

  县丞是县官的助手,从级别上讲县丞最多是个副处级。而且县丞一般没有实权,估计吴承恩也就管管计划生育或者工会活动。

  按道理说没有实权就不容易犯错误,但在上纲上线的政治氛围中,犯不犯错误由不得你自己。

  重要的不是你干了什么,而是上司想干什么。

  吴承恩这个闲职副县长没当两年,被免!吴承恩被犯错误了,退休吧!

  可是吴承恩不甘心,还想返聘回朱氏公司发挥点余热。

  后来又补了个“荆府纪善”,到湖北蕲春县的朱氏公司子公司明朝荆王府做了个属官,级别没变还是副处级!但是实在想不出来这个王府属官每天做些什么?

  也不用费心研究“荆府纪善”这是个什么官,反正吴承恩至死连个正处级干部也没有混上,这就是吴承恩当过的最大的官了。

  “荆府纪善”被刻在了吴承恩的棺材板上,所谓盖棺定论。

  这就是吴处的人生总结。

  所以吴承恩家门口的对联是这样的:

  上联:考试考了一辈子!

  下联:上班上了没几天!

  横批:找谁说理?

  但好在历史是由人民写的,吴处明显低估了自己的水平,他是少年天才。

  吴处是天才没错,但他不是政治天才,而是文学天才。

  吴处晚年归居乡里,放浪诗酒,贫老以终。

  如果吴处就此平静的过完退休生活,我们今天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名字。

   但是吴处退休后不光喝酒,喝完酒还干了一件事:讲故事!

  吴处喝酒吹牛的朋友圈有这几位:沈坤、朱日藩、李春芳。

  这些人都是谁呀?哪来的?是后院烧锅炉的吗?.

  他们是雇人在后院烧锅炉的,这三人在当时都是有名的“人物”,都通过科举考试而飞黄腾达,李春芳还当过宰相,总理级别。

  吴处和他的高官朋友在一起喝酒时肯定是有些郁闷的,只能感叹运气不佳。

  东方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西方人说“上帝如果让你吃苦,那是他准备给你的财富”,意思是一样的。

  吴处没有成为政治家,却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学天才之一。

  明朝少了一个无关轻重的官僚,却多了一个中国文学史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文学家。

  但如果吴处仕途一帆风顺成为吴部长,我们的童年将因为没有他讲的故事而乏味很多。

  现在的中国人甚至几百年后的中国人,都会记得吴承恩这个名字,而又有谁会记得上面那三位老兄?

  这就是文学和一切艺术创作的意义所在,也是一切创造的意义所在。

  从实现个人价值这个角度讲,文学创作在实现个人价值方面最大的一个意义是你可以通过自主创造给这个世界留下你独特的记号,你的人生意义将因此而不同,那是金钱和权势所不能及的。

  3、讲故事

  讲故事其实是后来的事儿,吴处一开始玩的是高雅的东西。

  吴处一生诗、文、词创作数量不少,从可见的部分诗作来看,吴处的诗即使在他那个时代也是非常棒的。

  吴处诗的风格像李白,词像秦少游,散文像欧阳修。

  但吴处既没成诗人也没成词人更没成散人。

  虽然擅长高雅文学,但让吴处后来成为明星的还是讲故事。

  这事儿恐怕连吴处自己都想不通。

  国家教育部让我学了那么多年这书那经唐诗宋词找工作时一点没用上,考了一堆证却一直待业在家,结果喝高了吹牛讲个故事却火了。

  没办法,谁让群众就好这口儿呢?老百姓就喜欢看低俗的小品。

  老百姓的逻辑很简单但绝对正确:日子苦,谁能让老子开心几分钟老子就捧谁的场!

  擅长讲神鬼故事的吴处在宗教信仰方面虽然号称“居士”,但“居士”和在家修行的佛教信徒并不是总划等号,你说吴处信佛吧好象不对,但你说他无神论吧也不是。

  从他讲的故事内容看吴处并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故事里他对诸多佛教神仙逮谁涮谁。

  因为他讲的就是故事,为了好玩,仅此而已。

  吴处活着的时候虽然无名、差钱、没权,死后却“被文学家”了,而且火大发了,粉丝是相当多,那场面是相当的大,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一火就是几百年,一直火到现在。

  《西游记》按现在的文学分类应该属于比较火的魔幻一类。

  如果吴处在当代创作了《西游记》这样一部文学巨著,我想得到的稿酬和版税即使考虑盗版的因素也肯定远远超过《哈里.波特》作者的收入。

  而实际上吴处用一生心血创作的这部著作却基本分文未得,也许把《西游记》拿给朋友看的时候混顿酒喝还是可能的。

  因此如果当代作家对文学创作的收入不满意,想想吴处心理就会平衡很多,毕竟还有比我们更倒霉的。

  我们要探讨的不是如何解决作家收入低的问题,而是为什么我们几百年前的明朝老祖宗可以写出比《哈里.波特》还要火的故事而今天的中国作家不行?

  凭啥故事大王的故事就讲的这好呢?

   4、讲好故事的诀窍

  讲故事不能瞎讲,得有好题材。

  畅销故事《水浒传》、《三国演义》都是以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故事为原型经过艺术加工后产生的。

  写故事时“面墙虚构”是不行的。

  达摩面壁可以,因为那是参禅悟道,想讲好故事?没门儿!

  讲故事的至高境界在于让听众认为自己听的不是故事。

  当代故事高手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好,金庸武侠不同于其它武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包含在故事中的历史底蕴深,里面的很多人物地名在历史上都能对上号,这种似真似假的历史底蕴给读者一个心理暗示:这故事是真的,使得读者容易融入故事之中。

  吴处讲的故事百回本《西游记》也有一个好历史题材,就是唐朝玄奘取经的传奇经历,这一背景决定了《西游记》的创作起点就不同凡响。

  但是玄奘取经这题材在吴处之前就有人用过了。

  如宋代取经诗话、杂剧《西游记》、平话《西游记》等等。

  吴处重新写《西游记》相当于炒剩饭,不过前面几位讲的故事确实是冷饭,至今知道的人太少,吴处则用冷饭做出了好吃的蛋炒饭:百回本《西游记》。

  “吴承恩的蛋炒饭为什么那样好吃?”是鲁迅、胡适、郑振铎等很多近现代学者都曾经很想要知道的一个问题,他们都发现了第一个诀窍:语言的生动幽默。

  蛋炒饭之所以比冷饭好吃就在于配料,有鸡蛋、青豆、火腿丁、玉米等等,看来吴承恩是个好宅男。

  但吴处的蛋炒饭之所以成为名牌,不光配料多,就连蛋炒饭的主料大米都品种多样,如果米饭不好,配料再齐,蛋炒饭也好不到哪去,蛋炒饭毕竟也是饭而不是炒蛋,米饭的比例是最大的。

  为了炒好蛋炒饭,吴处主要用了两大类主料米饭:

  1、他参考所有更早版本《西游记》的几乎全部故事,经过精心改编和顺序重排之后,把这些冷饭炒热。

  2、吴处直接参照玄奘取经的实际经历原创了一部分故事,这属于新焖的米饭。

  虽然是蛋炒饭,而且冷饭和新焖的米饭都炒在了一起,但归根结底,这“米”都是玄奘取经的实际经历,凭什么吴承恩牌的炒饭就这么好吃?

  炒好蛋炒饭很重要的一点是炒饭时各种主料、配料放入锅里的顺序!

  百回本的故事顺序和之前所有文学版本的故事顺序都不相同,吴处对所有故事包括原创的和继承的都进行了一次重新排序,那他排序的原则是什么呢?

  百回本《西游记》中自唐僧从长安出发的第12回直到49回“通天河”故事这一部分,吴处明显参考了记载玄奘生平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后面一直到100回我们仍然可以找到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取经行程路线的痕迹。

  吴处是根据玄奘行程经历为主线安排了百回本《西游记》的故事顺序并合理改编使用了之前所有版本的故事。

  这就是吴处讲好故事的另一个诀窍。

  5、三个文学宝贝和一个一哥

  吴处这个人一生无子女(也有一种说法是他曾经有一个孩子,但是早亡,这比没有还惨)。

  如果我们将他笔下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比做他的三个孩子的话:

  孙悟空是他的长子,是承担家庭重担的,吴处将孙悟空培养成了一个取经家庭的顶梁柱。

  而猪八戒是他的幼子,吴处对他非常溺爱,给予了很多关照,所以猪八戒虽然活泼可爱,但是身上谗懒色的毛病很多。

  那沙僧呢?沙僧是养子,从取经诗话到杨景贤杂剧再到平话《西游记》,沙僧在取经家庭里从来都是一个几乎默默无闻的次要角色,在百回本的取经家庭中沙僧仍是任劳任怨的角色,从不争风头,埋头苦干。

  从这种意义上讲,吴处的三个文学“宝贝”就是他的后代传人,而且世代都是中国人心中的名人。

   现在的孩子读《西游记》,一般最喜欢的人物是猪八戒。

  吴处最喜欢的孩子也是猪八戒。

  但《西游记》的核心人物还是唐僧。

  虽然唐僧在《西游记》中的表现远不如孙悟空那样神勇与坚强,但是由于他们师徒四人到西天去的目的是取经,而不是降妖除怪,所以孙悟空只能是第一大将,不是决策圈里的人。

  既然只是打手,就够不上黑社会,所以好几次孙悟空没等唐僧下令就冲上去砍人(妖)结果师徒翻脸,你得知道谁是老大。

  孙行者等人降妖伏魔打架砍人,其目的只有一个:保唐僧西天取经。

  唐僧的地位和他前世的出身有关,人家上辈子是如来佛祖的高材生金蝉子,这关系可不是一般高干能比的,所以唐僧到如来那取经相当于回母校参加同学聚会。

  没了唐僧也就没了取经事业,而且没有了唐僧,孙悟空连自身都难保,恐怕还在五行山下面压着啃别人吃剩的苹果核呢,猪八戒和沙僧也都是类似情况。

  唐僧肩负着用佛教拯救东方芸芸众生的高尚任务,这是保证他核心地位的关键,而他的三个徒弟也是被他拯救的众生中的几个,只不过手段能力强一些,但同样是需要被佛教精神拯救其灵魂者中的一员。

  鉴于三个徒弟都有过前科,所以需要给取经团配个负责思想工作的政治委员,唐僧就是取经团政委,还是那句话:党指挥枪!

  因此,在早期版本的《西游记》里,玄奘都是最早出场的,而且是第一主角。

  后来的文学家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所放松,这种情况在平话《西游记》中发生了变化,孙行者的地位上升,唐僧的地位有所下降。

  这种趋势在百回本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孙悟空被放到了整本书很重要的位置,唐僧被进一步软弱化。

  虽然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导致唐僧退居领导二线,但是唐僧仍然是取经队伍里的灵魂人物,是真正的领导核心。

  那历史上的真实玄奘是怎样一个人呢?

  其实玄奘是个不折不扣的唐朝潮人,中国佛教界的一哥。

  二、 潮人玄奘

  1、 出身

  我们还是先看一份简历:

  名字:陈 (左礻右韦),法名:玄奘,俗名:唐僧

  国籍:唐

  性别:男

  婚姻状况:坚定的单身主义

  年龄:活到现在1400多岁

  籍贯:河南洛阳

  社会关系:母(在其5岁时亡),父(在其10岁时亡),大哥二哥(三哥?)

  职业:和尚

  学历:大乘天和解脱天(相当于佛教界双博士后,还是到国外留学读的)

  外语:梵语

  交际圈:中国唐太宗、印度戒日王、中亚叶护可汗

  最崇拜的人:释家牟尼

  人生格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爱好:哲学、旅游、音乐、讲演、辩论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少年时期在洛阳净土寺学习

   青年时期到印度那烂陀寺留学

   中年回国在西安大慈恩寺翻译佛经

   著名作品:回忆录《大唐西域记》

  关于玄奘有一个问题,历史上的玄奘真的象百回本《西游记》中唐僧那样外表漂亮内心糊涂吗?

  时间拉回明朝之前1000年的隋末唐初。

  话说隋朝末年,烽烟四起,正是隋末英雄们各自露脸演义故事的时候。

  通常英雄豪杰们大显身手的时候,都是老百姓日子不太好过的时候,这是铁一般的历史规律,因为英雄豪杰都是为争当战争火炬手而生的。

  而这种时期的各级政府(如果还有的话)都忙于取悦各路英雄势力,生怕排错队毁了前途。

  一个叫少林寺的官方寺院当时站队正确,所以《少林寺》电影今天火了,如果少林寺当时救的是李世民的敌人,今天的老百姓很可能就看不到这部电影了,残酷的历史告诉我们排错队就连好电影都看不到。

  在这种世道,老百姓的民生是无人顾及的。

  陈 (左礻右韦)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世道。

  小陈生在洛阳,洛阳自周、秦、汉直至隋、唐都是一线大城市,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者次中心,相当于现在的北京或上海之类的地方。

  小陈是生在大城市长在红旗下,出生在这样一个地方按道理说应该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但也得看出生时机。

  小陈出生的时机就差了点,正赶上隋、唐新旧领导层换届的非常时期,越是大城市受政治动荡影响越大。

  小陈的祖辈据说还很显赫,但他一点也没沾上光。

  小陈出生前他父亲就待业在家,所以家庭困难。

  五岁,小陈丧母。家庭更困难了。

  为减轻家庭负担小陈的二哥出家。

  十岁,小陈父亡。这回家庭不困难了,因为没有家庭了。

  没有家了就等于已经出了家了。

  于是小陈追随二哥去出家。

  我们普通人想象出家过程是这样的:想不开了,出了家门,把门锁好,没准儿哪天还想回家呢?然后找个寺院,提交申请住持批准举行仪式把头一剃就是和尚了,也许实际手续更复杂些,但是只要你想出基本就能出。

  实际出家过程比这要严格地多,小陈出家那会儿更是严而且难。

  小陈那会儿僧人是一份好工作,出家不是随便想出就出的,小陈出家的时候,正值隋炀帝在洛阳招考14人出家,全国只招14人,可见当时当僧人是件很难的事情,比现在考清华北大还要难的多,这和尚不是一般和尚,全是精英光头中的光头精英。

  出家还需要皇帝许可招考?对了!

  隋炀帝也曾经支持宗教信仰自由,允许自由出家,由于当时出家以后不用当兵不用缴税,加之社会不稳生活艰难,有些人就是想先保命糊口吧,其它事儿可以先放放再说,都什么时候了还想那事儿?

  所以很多人就去当和尚去了,一年内有50万人报名,那会儿全国总人口不到5000万人,一年50万是个不小的数字,十年就500万,这里面很多不是出于对佛教的信仰,就为了混个饭碗。

  小陈他二哥可能就是这样当的和尚,但小陈想献身祖国佛教事业的道路要曲折的多。

  朝廷规定想出家必须由皇帝下诏书,经过考试,还要有名额限制。

  想不结婚当快乐的单身汉?想的美!没那么容易!你们都不结婚跑庙里去了,皇帝我不就成了女儿国国王了!你以为当女儿国王是好事啊?满街老虎谁来喂啊?女儿国听上去很美其实是社会灾难。

  小陈当时想当和尚,只能去参加考试。

  主考官叫郑善果,一看名字就知道他生在信奉佛教的家庭,做主考官正合适。

  一问小陈,年龄不够,还是个孩子,人家不想要。

  也是,你到结婚年龄决定不结婚才叫单身汉,小屁孩还不懂什么叫结婚,当哪门子单身汉?万一长大了见过老虎后改主意了呢?

  不过这个主考官心比较细,他经过交谈发现这个孩子天资很好,是成大器的材料,尤其是小陈的风骨气质让他看到了一个天才的影子,他确信这个不是混饭吃的。

  郑主考转念一想:这么好一孩子,要万一落到老虎手里结了婚就可惜了。

  所以和其它主考官商议了一下,经过考试批准小陈可以不结婚当一辈子快乐的单身汉,终于从老虎口中救出了小陈。

  看看!没本事你想单身都没门儿,早晚得让老虎吃了。

  成为准僧人的小陈生活不成问题了,静下心来追求精神上的突破,很快在洛阳佛教圈子里成了腕儿,也就是童星一类。

  但是这时的小陈仍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僧人,而是“佛学院在校生”,也就是个童子军,直到他二十多岁时受了具足戒,才取得了注册僧人资格,成为比丘。

  成年后的玄奘开始全国四处转悠找好经念,洛阳动乱后他先北漂在首都长安,之后首都动乱,隋唐交接班,他又来到四川,之后到了湖北、河南、河北,又漂回了长安。

  年轻人都向往大都市,自古至今都是如此,因为人生舞台大。

  更何况当时的长安是世界顶级大都会,比今天的上海滩、小香港、皇城根繁华多了,长安是当时白人、黑人做梦都想通过端盘子洗碗等待移民机会的地方,唐人的地位和现在唐人街的地位正好相反。

  那会儿的唐朝政府首脑李渊就是半个奥巴马,长孙无忌就是唐朝的骆家辉,尉迟敬德就是唐朝的赵小兰(男版)。

  综观当今世界,和当时长安相比,只有纽约还有一点可比性。

  长安的领导班子在小陈两次北漂到长安之间这段时期有所调整。

  公元618年,李渊父子利用各路英雄演义出来的力量,建立起新的唐王朝。

  李渊本身是贵族,但要当全国的老大光是个贵族是不够的,还得将出身再拔高一些,最好拔到高的不能再高,就自然是天生的老大了,目的是让那些也想过两天皇帝瘾的人死心:皇帝这活儿不是谁想干就能干的,要有正确的遗传基因,你丫天生就不是那块材料,趁早死了这心吧。

  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在翻破了无数正史和野史后,李渊发现有一个人也姓李:道教教主李耳,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老子(zǐ)。

  就是他了!于是李渊跪到李耳牌位下自己甘心情愿当孙子,并公开对外宣称:老子(zī)是老子(zǐ)的孙子!

  人家都甘愿当孙子了,你还好意思不让人家当皇帝吗?所以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从当孙子开始的。

  既然道教教主的孙子现在是老大,老大的祖宗老子(zǐ)自然天下第一,大家都得给孙子老大的祖宗老子(zǐ)面子,谁不给老子(zǐ)面子老大就砍谁。

  事情上升到政治高度就严重了。

  小陈心里很不服,但又觉得有理说不清,根源就是国内佛教界的学术秩序比较乱,连组织内部都没有清晰统一的思想纲领,难怪政治上会占下风。

  小陈心想到佛教教主老大那边去看看吧,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看看人家经是怎么念的?等在国外念好了再回国找他们理论。

  现在中国人去趟印度都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得办护照签证一堆手续,但乘飞机过去也就是几个小时的事情。

  小陈那会儿得一步一步用脚量,为了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小陈为了这次旅行开始大强度锻炼,做俯卧撑、爬楼梯、练杠铃、上跑步机……。

  更大的问题是他根本没有护照,没有护照出国在那会儿可是掉脑袋的事情。

  要不再等等看。

  李渊的儿子李世民登基后还是那话:再强调一遍!老子(zī)是老子(zǐ)的孙子!谁不给老子(zǐ)面子谁就是不给老子(zī)面子!

  走吧!出长安!小陈留名史册的旅行就始自这座伟大的城市。

  他是随着大量饥饿难民的人群混出长安的。

  小陈的法名叫玄奘。

  (后话:玄奘后来到印度取经回国译经的壮举和成就获得了李世民的认可,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佛教的地位,玄奘也曾经出于种种原因将中国老子的《道德经》翻译成了梵文,其中不排除有给领导面子的考虑,这叫会做人。)

  玄奘成名及毁名过程:

  玄奘取经回国后弟子慧立写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其中包括了玄奘生平、取经过程,基本是写实描写,但也有一些吹捧他的溢美之词和夸张描写。

  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开始了对玄奘取经经历文学化的过程,书中玄奘法师已经有了一些神通而且有点小坏,怂恿猴行者去偷蟠桃。

  元明杂剧《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很正面的角色,能力神通也很强,其中的孙行者倒是有些流氓习气。

  明代平话《西游记》中唐僧被软弱化,出现了食草倾向。

  吴承恩著百回本《西游记》中,玄奘法师不但失去了任何神通,而且变得迂腐和糊涂,经常是非不辩、人妖(分开念)不分,更要命的是居然开始有些绯闻出现。

  经过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努力,玄奘先是成为一代名僧甚至神僧,后又成为最软弱和绯闻最多的僧人,这对僧人可是致命的!比领导的个人问题严重的多!结果是唐僧成为娱乐圈最有争议的僧人。

  真是成也文学家,败也文学家。

  吴承恩闲来无事讲个故事结果“被文学家”了。

   玄奘法师更无辜,被文学家吴承恩给“草食男”了,而且差点“被结婚”。

   但对玄奘法师最具杀伤力的是他不知为何被弄“糊涂”并被弄“软”了。

  2、其实不软不糊涂

  从玄奘的人生经历来看,玄奘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佛教徒,并且为了自己的信仰不惜历经千辛万苦去到印度取经,甚至丧命的威胁也无法移其取经的志向。

  经书写的是什么?经书写的就是人生的理儿。

  佛祖参透了人生与生死:

  如果我们不再希望得到一切美好和舒适的东西(如:不爱美女),如果我们没有愿望(如:不泡妞),我们就永远不会有悲伤(如:不失恋),只需消除渴望(如:不好色),人们就可消除苦难(如:不性饥渴)。

  人们在经年修炼之后就可以像驾御大象那样驾御自己的愿望,这是尘世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不再有任何的愿望。(不过这事儿就像训服大象那样难!)

  谁这样驾御了自己的愿望,谁死后就不会再来到这世上。人灵魂转世是因为他们留恋生命,谁不再留恋生命,谁就会脱离生死循环,进入无愿望无苦难的虚无世界,这就是“涅槃”。(因为没啥可惦记的了!)

  佛祖参透的是有关生死的问题,所以佛祖的信徒就都有点认死理儿。

  唐朝那会儿中国国内的佛教经书很多很杂,学术秩序有点乱,大家都觉得自己有理,逼得很多特别认死理儿的僧人千辛万苦到印度去找原版经书来说说看到底谁有理。

  玄奘去印度取经回来不光是想跟其他僧人说理,他还想跟唐朝政府说理:凭什么把我们佛教排到道教和儒教后头?嫌我们个矮?那是因为我们剃头了他们戴帽子,这么比不公平!

  所以玄奘取经肯定不是公派。

  既然不是政府公派就只能偷渡,他得摆脱唐朝边防的军队才能出国,那会儿偷渡可不象现在,抓住教育一通:瞎跑什么?哪儿能比家好?金窝银窝不如狗窝,回狗窝去!然后罚款拘留遣返送回家完事。

  唐朝那会儿偷渡被边防抓住很可能要判很重的刑。

  为玄奘带路的胡僧石磐陀在唐朝边关附近,因为害怕被官军抓住判刑,而一度动了杀掉玄奘灭口的念头。

  除了少数脑残的肇事逃逸司机,谁会为掩盖拘留两天的事去杀人灭口啊?对不对?

  玄奘在甘肃和新疆哈密之间的沙漠里因缺水差点丧命,最后靠有经验的老马才活了下来,就是如此他仍然还要去取经。

  玄奘这样的男人虽然有点认死理儿,却一点都不“软”,是不折不扣的“纯爷们儿”。

  玄奘也一点不糊涂,而是卓越的翻译家、佛学家、高僧。

  玄奘途经高昌时高昌王要留他当国师,他拒绝了。

  回国后李世民曾经要让他还俗重用他,他拒绝了。

  他给中亚叶护可汗讲过经后改变了可汗对佛教的态度。

  他在印度登上百家讲坛后提高了戒日王在印度的地位。

  玄奘先后与亚洲那个时代的几乎所有最著名的统治者都有过较为深入地接触,赢得了他们的认可并从一定程度影响了他们的统治思想。

  人家能对着皇帝的耳朵念经而且能把皇帝念成他的粉丝,这就叫明星范儿。

  这样一个人,能把皇帝忽悠成糊涂虫,自己决不当糊涂虫。

  “纯爷们儿”不一定都长的象张飞、李逵,男人味不一定是臭汗味,别把粗鄙当阳刚,“纯爷们儿”中也有许文强类型的精致男。

  那玄奘是哪种类型的“爷们儿”呢?

  3、帅哥

  一般来讲,绯闻多的人大都是帅哥和美女,唐僧也不例外。

  《西游记》中的唐僧帅呆(分开念是帅和呆)了,那事实上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真象《西游记》中描写的那样帅吗?

  唐僧毕竟是文学加工过的一个人物,和现实中的玄奘有很大差距,况且谁能知道唐朝人的长相啊?

  答案是:玄奘的确很帅!说的具体点,玄奘个头适中、皮肤白里透红、英俊而庄重。

  虽然我手头没有玄奘的彩色照片,但是历史上玄奘法师的长相是有资料可查的,在由玄奘法师的弟子慧立撰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有描述,其中有一段关于玄奘法师的相貌描写。

  身高:

  慧立描写玄奘身高七尺余,从语法上讲,他的身高应该大于七尺,但是不会是接近八尺,因为那样的话慧立就会写“形长近八尺”,没有人会写七尺九是七尺余。

  此外唐代的尺和现在的尺不同,要略短一些,据此我们可以大致推算出玄奘的身高在1.70 和1.75之间,在当时是比较标准的身高。

  长相:

  慧立写玄奘“身赤白色,眉目疏朗,端若严神,美丽如画”,他写的很清楚,玄奘长得很帅,甚至说是很英俊。

  当我们说一个男人帅气时,我们主要指的是他气质方面的魅力,一个男人只要自信,他的气质就不会差,即使丑点也会很帅(陈小春和孙红雷就是例子!)。

  但是玄奘法师明显不仅仅是帅,而是五官甚至是皮肤都很好,慧立写他“美丽如画”,我们现在民间夸人长的好看也有这样说的-----长的跟画的一样,但一般是夸女孩,这词儿用在玄奘一个男人身上,就不是仅仅是帅而是精致了。

  除了慧立的描写,在玄奘取经途中西突厥叶护可汗的一句话也从侧面验证了这一点。

  当时西突厥叶护可汗劝玄奘不要到印度,他的意思是说印度那个地方很热,印度人黑不溜秋不值得看,最关键的一句话是“看法师你的容貌到了那里恐怕要销融了”,他居然开玩笑说担心玄奘到了印度那样热的地方会化掉,你可以想象一下玄奘的容貌是怎样的,他看见张飞或李逵肯定不会有这种担心。

  看来玄奘法师外型确实像草食男,吴承恩看到了这些资料,因此有了百回本《西游记》中唐僧的变“软”。

  玄奘法师虽然像草食男但其实不是。

  因为玄奘法师天生长这样,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天天做皮肤护理,到印度取经天天风吹日晒,连澡都洗不上,谁给他提供防晒霜?他皮肤天生就好。

  玄奘的长相在现代社会应该具备一个偶像明星的外貌条件,所以我说他和阿汤哥有一拼并非夸张。

  慧立这个人是玄奘的弟子,他见过玄奘法师是没有疑问的,他对玄奘的描写应该是接近事实的,因为慧立没有必要对玄奘的外貌进行夸张,他有必要把相貌普通的老师描写得与事实不符吗?

  对僧人的评价主要是德行方面,玄奘最大的闪光点应该是在他作为一个佛学大师、翻译家和探险家的伟大成就,在这方面有溢美之词是正常的,甚至夸张点说玄奘法师有一些神通都可以理解。

  但对他的外貌进行夸张就没有道理了,玄奘又不是娱乐圈里的人,和尚又不需要选美。

  而且玄奘又和慧立生活在同一时代,慧立跟着玄奘译经二十多年,慧立写《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本书时玄奘很可能还活着呢,你对着lady gaga的照片画一刘亦菲我看看?他干吗睁着眼睛说瞎话?

  慧立吹嘘玄奘的外貌完全没有必要,所以慧立的描写应该是基本符合事实的。

  4、歌星

  玄奘法师不光有付明星的外貌,还是个歌星,甚至连说话的声音都很有磁性。

   怎么越说越玄,录音技术出现是工业革命后的事情,不是有个广告吗:你能看到的历史130年,你能听到的历史168年,你能品到的历史434年。说的就是这个问题,而玄奘是1400年前的人,你怎么能知道“史前”的声音呢?

  玄奘的弟子慧立还写了玄奘“音词清远,言谈雅亮,听者无厌”。

  就是说他说话声音很好听,听众听他说话都听不够,你说他的声音有没有磁性?如果玄奘法师生在当代,绝对是一个流行歌星的好材料。

  玄奘虽然长得帅,声音有磁性,但唐朝那会儿哪有流行歌曲啊?他哪能当“流

  行歌星”呢?

  唐朝的僧人在宣扬佛教时有时就是唱经。

  “唱”是古代佛教朗诵经文的一种方式,通过一些比较优美的音韵节奏将经文诵念出来,唱者朗朗上口,听者心生恭敬。

  所以你无法断定玄奘法师不会“唱”,只不过他的伴奏乐器可能是用木鱼代替了爵士鼓。

  唱经并不是中国僧人的首创,最早印度佛教徒在诵经中就讲说和演唱并用,这种方式在唐朝时期随着佛教传播渐渐传到了中国。

  玄奘在印度学习了十五年,而他学习了五年时间的主要寺院那烂陀寺是印度佛学中心,学问遍及哲学、佛学、逻辑、医学、工艺、音韵等方面,有僧人数万。

  寺院里的音韵学肯定不是培养流行歌手的,只能是为佛教服务,包括唱经,因此说玄奘法师会唱经一点也不奇怪。

  有具体证据说玄奘会唱经吗?要是玄奘法师就只讲经不唱经呢?

  你还别说,还就真有证据!

  在敦煌石室本中有一部《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自在菩萨亲教授玄奘法师梵文本),这部经是大乘佛教的经典,非常重要。

  大家可能对这部佛经不太熟,但大家肯定知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这其实就是这部经里的一句经文。

  大家如果经常看香港的一些古装电影,应该对“般若波罗密”这个词不陌生,香港演员午马就经常在镇摄妖魔时说这句话。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帮你涅磐的智慧”,是这部经的名字,不是经文内容,所以导演在使用经文时应该适当考证一下儿。

  这部经注明是玄奘翻译的,其中的观自在是玄奘创立的翻译方法,以前的僧人以及现在都称为观世音,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观音菩萨,玄奘翻这部经是用发音相同的汉字代替印度梵语,也就是音译。

  这部梵文般若经我读过,因为其中都是生涩汉字没有具体意思,只是和梵文发音近似,而且很多尾音都相似,包含一定韵律,朗朗上口,咱们节选一段读一读:“摩坷曼驮罗,摩坷尾欲曼驮罗,阿褥多罗曼驮罗……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

  这种经文是没有办法对着中国信徒讲说的,即使念起来都索然无味,等你念完了一看------下边全睡着了,所以只能采取古代“唱”这种朗诵的方式。

  这个经唱起来非常上口,最新的版本是齐豫唱的。

  所以玄奘“唱”过经是有据可查的,而且玄奘法师擅长的还是外语歌,和张靓颖有一拼,梵语是那个时代最热门的外语,关于玄奘法师的外语水平我们在后面专门谈。

  但唱经和现代音乐有关系吗?

  只要是“唱”,不管是唱歌还是唱经就都需要节奏与旋律。

  你去查查中国民间音乐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中国佛教唱经在中国本土民间音乐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历史上的唱经促进了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我们可以称中国佛教唱经是中国古典音乐的一种,与此类似的是西方教会音乐也是西方音乐史上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由此可见音乐和宗教并非风马牛不相及的,而是有很深的渊源。

  唐朝的寺院不仅是社会交际中心,而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商业中心甚至娱乐中心的性质。

  唐朝后期佛教唱一段说一段的“俗讲”方式普遍流行,所以“说唱音乐”我们的老祖宗1000多年前就玩过了,只不过他们用来控制节奏的不是爵士鼓而是木鱼,但是都属于打击乐器。

  5、外语

  玄奘法师不但有一付好容貌,而且嗓音非常有磁性,按照通常的规律讲外在条件太好的人大都脑子里没有东西、很空洞,但是玄奘法师是个例外,他是很有水平很有思想。

  下面再说说玄奘法师的“外语”问题和对“时髦”的态度。

  玄奘法师的外语功力集中的体现在他翻译佛经和写《大唐西域记》上面。

  大家知道,翻译外来文化最难的就是哲学,如果翻译者不通晓这门哲学,很难想象你能把它翻译出来。

  玄奘翻译的佛教经文里很大一部分都包含哲学的内容,这些佛经里还包含了印度文化里的方方面面,所以这种翻译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玄奘在翻译的时候还针对前人包括法显的《佛国记》中的翻译错误做了大量的勘误,最典型的是观世音菩萨的翻译,玄奘认为从含义上讲应该翻译成观自在菩萨。

  但是由于法显的翻译在民间已经被广泛接受,约定俗成,所以一直沿用至今天仍然叫观世音菩萨,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对的不一定就能为大众接受,这就是现实。

  从玄奘法师的成就看,玄奘应该是个语言天才,不信今天外语系的同学们可以试试象玄奘法师那样用你学的外语到那个母语国家发表一篇关于那个国家哲学的演讲,还先别说你讲完了人家授予你荣誉学位,你的演讲要是能博得人家一片掌声我就服你。

  学东西还得要塌塌实实!不要只学表面的皮毛却不学人家真正的精华。

  现在学外语的学生一般都比较前卫,打扮时髦、思想西化,因为西方文化在当今世界是一种强势文化,这是我们不能否认的。

  但是西方文化也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需要沉下心来认真钻研才能有一定的收获,不要以为会说几句外语认识几个外国朋友就认为是了解西方文化了。

  在这方面我们自学外语成材的玄奘“同学”做的就很好。

  玄奘“同学”自学的是当时中国主流的外语梵语(古印度语,相当于现在的英语),为的是有一天能到印度去自费留学。

  玄奘“同学”不靠父母(也靠不上,因为全去世了)、不靠国家资助(事实上当时的政府反对他去留学,没把他抓起来就不错了),自己一路演出打工(给人家讲经唱经),争取到了奖学金(也可以叫赞助),到印度完成了留学。

  玄奘法师有内涵,不盲目追赶潮流,不穿时髦服装不玩纹身不耳朵穿孔不嚼口香糖,说到这里你该说了,那会儿哪有这些玩意儿啊?

  我告诉你这些都不是今天才有的新鲜事,我们玄奘“同学”在当年的印度全见识过,只不过玄奘“同学”不像今天的某些中国同胞盲目模仿,而是采取正确对待的态度。

  事实上玄奘“同学”对当时印度一些人暴露身体非常反感,称他们为“露形外道”;他对印度的人体彩绘也持反对态度,称他们为“涂灰外道”;他对古代印度人耳朵穿孔也没有好感,更不会去模仿。

  玄奘“同学”唯一比较赞许的是古印度人吃完饭后嚼杨柳枝清洁口腔的做法!这也是如来佛祖的习惯,佛教故事里有记载。

  所以估计注意口腔卫生的玄奘“同学”对口香糖不会太排斥。

  虽然不模仿外国的“时髦潮流”,但是玄奘“同学”的外语功力绝对了得。

  他在印度发表演讲后(肯定不是用汉语!那会儿印度没有孔子学院),大乘佛教授予他“大乘天”、小乘佛教授予他“解脱天”,按照今天的学位套,就是获得了两个博士后学位,大学生涯到头了,没法再读下去了。

  你说人家对印度佛教文化研究到了何种程度?

  玄奘“同学”关注的是外国文化的实质精髓内容,而不是那些外在的形式甚至是糟粕的东西。

  留长发和性开放在玄奘“同学”那里更绝对是一点市场都没有。

  玄奘法师就见过当时有些印度人留长发,而且从现存的很多古代印度神庙的雕塑来看,那会儿有性开放倾向的印度人不在少数。

  但玄奘法师不但坚决抵制长发(而且抵制的很彻底),也非常的洁身自爱(你听说过他的绯闻吗?注意我说的是玄奘法师而不是文学里的唐僧,唐僧那个家伙虽然实际上也没干啥但是绯闻满天飞)。

  大家现在看到了,天体运动、人体彩绘、耳朵穿孔、留长头发、性开放都不是新鲜东西,那都是古代印度人玩剩下的,现在的年轻人别跟着瞎起哄了。

  那也不是外国文化的精髓,玄奘对印度文化所具有的深厚功力才是学到了外国人的精髓。

  6、驴友

  玄奘法师有水平有思想,而且绝对不是书呆子,而是一个身体力行的人。

  玄奘法师不仅长的帅、懂外语、唱歌好,还是一个旅游探险家。

  他不仅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而且“自驾车”到印度去进行“国际探险”。

  他的座驾虽然速度比不上今天的越野车,但却可以走很多现代汽车无法行走的地方,单从越野这一点来说马匹绝对超过任何一款越野车,你开车到沙漠里试试就知道了,而且马匹的“故障率”和“加油”的方便性更是越野车无法比拟的,唯一的缺点就是慢点儿。

  玄奘法师是今天包括我在内的全体“驴友”的祖师爷,就连玄奘法师后背上的“旅行箱”跟“驴友”的装备相比都毫不逊色。

  从历史资料来看玄奘法师有防风沙眼罩、保暖面罩、手套和靴子等装备,今天“驴友”有的,人家玄奘法师都有了。

  最重要的是人家玄奘法师以一个普通出家人的身份凭借着个人魅力,旅游到哪里经常都是国家元首级人物迎来送往,如高昌王、突厥汗王、印度戒日王等等,来的时候有迎接仪式,隆重接待,走的时候有送钱的、有送物的、有送车的(指马和骆驼,而且带司机)、有送人的,怎么还有送人的?

  看一下高昌王送给玄奘的东西:黄金100两,银钱3万,这是钱;绫及绢等500匹,送给行路保暖用的面衣、手衣和靴子等,这是物;送给马30匹,这是当时先进的越野车;送给沙弥4个做侍从,手力二十五人干杂役。

  玄奘在回程时戒日王也送了不少东西,在这里就不列出来了。甚至有时候为了请玄奘法师“做客”两个印度国家还发生争抢,不是像今天的某些没素质的饭馆抢顾客啊,是抢他去当老师讲课!

  “驴友”当到这个份上,真是风光到了极点,今天的“驴友”只有羡慕和崇拜的份儿了,所以做“驴友”也得增加含金量,多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人文和地理地质知识,别到哪儿就知道背驴包(LV)、吃饭、卡拉OK。

  有人该说了,时代不同了,现在的“驴友”不可能有玄奘法师这好事儿了,你别说的太绝对,最近的例子就是余秋雨老师的千年之旅。

  凤凰卫视请人家去埃及、希腊、中东等黄金旅游点旅游一圈,然后还得付给人家报酬,付完报酬还得说:“谢谢啊,您辛苦了!”对不对?所以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很多事情的实质并没有变。

  通过我们对玄奘的上述分析,将他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拉近了,大家对他的陌生感减少了一些,出家人照样能活的精彩。

  所以有一句话:“大家都是人”,这是一句极普通而又包含着很深刻哲理的话。

  总结起来,评价玄奘这样一个人只能用两个字形容:“天才”。

  唐太宗李世民对他的评价是“只千古而无对”,是“千古奇才”。

   7、亚洲世纪

  玄奘时代的人类社会大致是这个样子的:

  那会儿地球是亚洲人的,欧洲人天天向往着拿红卡移民到传说中遍地黄金的东方神奇国度,欧洲人眼里的中国产丝绸、瓷器、茶叶就是今天中国人眼里的驴包(LV)、奔驰、星巴克。

  玄奘的时代是亚洲的时代,当时的欧洲还处于所谓的黑暗时代,在欧洲人黑

  灯瞎火还找不着北的时候,亚洲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期,李世民、叶护可汗、印度戒日王是那个亚洲颠峰时代的佼佼者。

  一句话:那会儿亚洲是地球先进文化的代表!

  亚洲边远一角的西亚阿拉伯帝国也兴起在这样一个时代。

  在玄奘取经回国后的30年内,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横扫了他取经经过的中亚和印度河流域。

  可以说玄奘取经的时代是当时已经开始衰落的佛教在印度河流域和中亚最后的一段辉煌时期,其后中亚和南亚的佛教在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夹击下,逐渐退出主流舞台。

  风水轮流转,今年到咱家。

  现在的印度佛教影响力很小,如果再取经,印度和尚得到东天取经。

  也正是玄奘法师伟大的取经历程,使得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东亚范围内得以进一步发扬和保存,我们不禁为玄奘法师取经的及时而庆幸。

  这单身汉当的真值!

  玄奘做为一个伟大的旅行家为后人所留下的当时中亚和南亚的地理、社会信息成为后世历史学家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成为后世文学家发挥想象的基础。

  唐朝玄奘旅行社组织的印度经典旅行路线太吸引人了,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就出现了。

  后来几百年其它旅行社开始模仿该热门旅行线路,于是出现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旅行社、明朝杨景贤杂剧《西游记》旅行社、明朝平话《西游记》旅行社和明朝吴承恩《西游记》文学旅行社。

  我们将对以上各旅行社的旅游组织进行评比。

  8、地球是啥样的?

  既然是一次旅游评比,最先了解的就是旅行地区的地形,鉴于路途遥远号称十万八千里,因此有必要从太空高度对整个地球情况进行勘察。

  现在地球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这是欧洲人走出黑暗时期找着北之后在近代划分的。

  玄奘取经那会儿的地球是啥样的呢?

  和现在一个球样!

  球还是那个球!只是玩球的人水平提高了而已。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一开始叙述了当时佛教中的世界,世界这个词就是佛教中来的。

  佛教中的世界是平的:一个太阳一个月亮照着四个天下。

  须弥山在大海之中,座落在金刚轮上,日月围着它回转,神仙居住在山上。

  这个佛教中的世界模型有点像游戏场的旋转木马,太阳和月亮就是骑在木马上的两个祖国花朵。

  七重金山七个大海(这里是指的淡水湖),环列在须弥山周围。

  七重金山之外,就是咸海(这才是现在说的大海)。

  上面这些都不是人住的地方,下面才是人住的地方。

  海中可以居住的,大约有四大部洲:毘提诃洲、南赡部洲、西瞿陀尼洲、北拘卢洲。

  什么什么四大补粥?听起来有点懵,数量也对不上,懵就对了,本来那会儿的人对地球就懵,一脑子的粥,人类足迹遍及整个地球是近代的事,以前的人都是传着说,你传我我传你,有几个洲大家都没去过怎么传也传不出来。

  杂牌旅行社平话《西游记》旅行社、杨景贤杂剧《西游记》旅行社、《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旅行社等均没有进行线路勘察,难怪没有知名度,对顾客太不负责了!

   明朝吴承恩文学旅行社的旅游组织工作还是不错的,至少组织了纸上线路勘察。

  吴承恩在百回本《西游记》第一回一开始就对世界的地理情况进行了描述: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

  按照百回本《西游记》的地理描述,孙行者出身地花果山在东胜神洲,他的学道之所灵台方寸山属西牛贺洲(第一回),如来佛祖所在则是西牛贺洲天竺国大雷音寺(第八回),大唐属南赡部洲(第九十八回)。

  而在六十六回中,荡魔天尊提到了北俱芦洲:“我当年威镇北方,……一向我南赡部洲并北俱芦洲之地,魔鬼潜踪。”

  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到吴承恩的百回本《西游记》,四大部洲这种对世界的认识和划分源自印度佛教经典。

  虽然这四大部洲是佛教神话中的说法,其实反映的是当时印度人对世界地理的认识,只是没有严格的划分界限和准确的对应。

  但吴承恩在《西游记》文学旅游过程中试着对应过。

  古代的人都是一根筋,就爱较真儿,可能这就是传说中的追求。

  三、五行山(两界山)是五个汉代烽火台

  1、草食男与超级战士

  在百回本《西游记》文学中西天取经团的创始人是唐僧唐玄奘。

  我们看一下文学中的唐僧档案:

  名字:唐僧

  原名:金蝉长老

   法名:玄奘

   曾用名:唐三藏

   性别:草食男(因为常吃中草药喝矿泉水所以据说吃唐僧肉可以延长寿命)

   国籍:唐帝国

  属相:兔

  星座:处男座

  婚恋史:保密

  籍贯:长安

  职业:和尚

  级别:功德佛(正部级)

  社会关系:父陈光蕊,母殷温娇

  特长:念经

  人生格言:宁可放过一千,不可错杀一个

  爱好:佛教、慈善、动物保护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0-18岁 当和尚在庙里学习念经

   18-32岁 到印度取经回国教人念经

   32岁-永远 升格为领导成为功德佛听别人念经

   组织评语:唐三藏同志是著名的宗教家、慈善家、动物保护专家。唐三藏同志的一生是念经的一生、行善的一生、保护生命的一生,他救助了无数受苦受难的群众和动物,他生命不息、念经不止、保护不停,为了祖国佛教慈善事业和动物保护事业做出了无法磨灭的贡献。

  百回本《西游记》文学故事中的唐僧有四个特点:

  A、 帅呆了

  B、 定力奇好

  C、 软弱

  D、 有点糊涂

  首先是帅。

  百回本《西游记》里的唐僧是一个非常帅气的男人,天生一副好皮囊,帅到

  女人们人见人爱,女性粉丝无数(有蝎子精、半截观音、杏花仙、天竺国公主)。

  如果生活在今天的现实中,唐僧的风头将不输给阿汤哥,成为全世界男人的

  公敌。

  然后是定力好。

  不管是美女、金钱、财物、权力甚至是生命本身,都不能改变唐僧的取经志向,而这一点也是《西游记》的一个主旋律。

  虽然唐僧有几次似乎也犹豫过!并给了很多人制造流言的机会!但毕竟事实上没有出现“招了还想招”的情况!

  之后是软弱。

  在吴承恩写的百回本《西游记》中唐僧很软弱,动不动就哭,以至于唐僧被贴上了草食男的标签。

  估计满腹委屈的唐僧夜深人静的时候最喜欢唱: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再猛的男人有时也会感到疲惫!

  最后是糊涂。唐僧糊涂主要表现是滥慈悲,“滥”到人妖(分开念是人和妖)不分的地步。

  《西游记》不少故事中有唐僧犯糊涂的情节。

  白骨精、琵琶精……随便哪个妖精似乎都知道唐僧的穴门:

  就因为你是出家人精神境界高,所以活该让我欺负,你要和我这在家人一般见识还出哪门子家?

  因为你是和尚,所以我可以骗你甚至吃你,但你不能打我,打我你下不去手!你也不能骂我,骂我你张不开嘴!

  你是出家人在外打拼,我是宅妖在家享受,吃你是看得起你!

  (这怎么有点像现在的拜金女啊?)

  儒家说:秀才见大兵

  佛家说:唐僧见妖精

  横批:有理说不清!

  这帮妖精就这混蛋理论,要不叫妖精呢?妖真是妖他妈生的!

  但是对妖精滥慈悲就是可悲了,你要被她们的妖言绕进去,你就离变人妖不远了,唐僧就差一点!

   我们前面讲了历史上真实的玄奘确实长得帅并且定力奇好,但是却不软弱也不糊涂。

  我们对比历史上的玄奘和文学中唐僧的行程经历去探询这种从历史向文学演变的过程。

   历史上的玄奘和文学中唐僧的取经行程起点是一致的:从长安出发。

  2、河西走廊

  我们先看玄奘的弟子慧立撰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的历史上唐朝玄奘出长安后第一阶段“河西走廊”的旅行路线和旅游内容:

  旅行团名称:唐朝玄奘佛教哲学研修旅行团

  召集人:玄奘

  出发时间:八月(阴历),秋天

  贞观元年,玄奘出长安。

  之后与人结伴到秦州(甘肃天水)参观,住宿秦州,一夜无话;

  之后与人结伴到兰州(甘肃兰州)参观,住宿兰州,二夜无话;

  之后到凉州(甘肃武威)参观,住宿凉州,玄奘有话要说。

  他在凉州举行了一场讲演,主要内容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但当地官员的眼睛只色不空而且贼亮,玄奘就引起了眼睛雪亮的凉州都督李大亮的注意。

  大亮警告玄奘这里是边防区没有通行证不能自费出国旅游,让他赶紧回首都长安补办公费出国通行证。

  那会儿公费出国可以但是自费旅游不行,什么道理?自费旅游主要太自由了,国家不好管理。

  眼睛亮的人一般心眼都不死,李大亮都督嘴上警告但并没有下手抓人,否则《西游记》你是肯定看不到了,人家给你机会了,后面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当地佛教领袖惠威法师知道这事了,一听玄奘要到佛祖家乡那里取经回来找人说理,正因为佛教受压制而满腹委屈有理说不出的惠威派两个手下慧琳、道整偷偷护送玄奘向西。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属于受欺负后的应激综合症。

  玄奘一行三人之后到达瓜州(今天甘肃安西)。

  瓜州位于唐朝的边界附近,边界之外的沙漠地区就属于伊吾国(今天新疆

  哈密一带)了,伊吾国是高昌国的属国,所以也可以说边界外就是高昌国的属地了,反正从唐人这边看是外国了。

  虽然瓜州当地官员刺史独孤达接待了玄奘,但出国旅游的事儿既然政府不让,领导也不能给你担这责任,佛祖我不得罪,皇帝更不敢惹!懂得骑墙是做领导的基本素质,所以领导能精神物质双丰收。

  这当口一个小官李昌告诉玄奘:当地边防军人抓你呢,别说是我告诉你的啊!

  面对这种危险局面惠威派来送玄奘的两个僧人动摇了,他们似乎只对和尚的铁饭碗感兴趣,本来还以为出国好玩呢?吃苦甚至冒险的事不太乐意干,万一出事别说饭碗,就连吃饭的家伙都没了。

  其中一个叫道整的去敦煌了,另一个叫慧琳的也胆怯了。

  玄奘一看,带上这个小慧遇到边防军人查证件肯定露馅,跑不掉还拖后腿,干脆!你回家吃饭去吧。

  是你让我走的,不是我自己要回的,对吧?

  对!得了玄奘这话,小慧高兴地回凉州找佛教协会领导惠威法师交差去了:领导!我顺利地把那个首都来的和尚送西天去了!

  玄奘这儿正堵心着呢,马也来给他添堵,太累了我死给你看,从长安带的马死了。

  这马质量真够差的,跟今天某些国产车有一比,本来想乘你到印度呢,结果家门口还没出就报废了,玄奘只能又换一马,还是国产的,谁说国产交通工具不好?我还就不信了!

   这就是《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的历史上唐朝玄奘出长安第一阶段“河西走廊”的旅行经历。

   后来几个杂牌文学旅行社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旅行社、杨景贤杂剧《西游记》旅行社和平话《西游记》旅行社均没有提供这段旅行路线和旅游内容。

  我们再看看明朝吴承恩文学旅行社百回本《西游记》第13回中唐僧出长安后第一阶段“河西走廊”的旅行路线和大致旅游内容:

  旅行团名称:明朝吴承恩文学西天取经成仙旅行团

  旅行团成员:团长唐僧、两个秘书、一白色宝马

  出发时间:季秋天气,也就是秋天

  唐僧带团出长安。

  唐僧出差很有派头,开(也叫骑)一白色宝马,还带两个秘书(不是女秘

  书,那样影响不好)。

  第一天, 先到法门寺参观,之后参观“巩州秋色”,住宿巩州,因为唐总

  的大哥是当今皇帝,当然是公费旅游,当地政府官员怕领导回去报销麻烦,所以免费提供食宿;

  第二天, 唐僧带团到河州卫,组织唐朝边界游,参观福原寺,住宿河州卫,

  惊动了当地军队负责人和佛教界人士,大家争相被白吃白睡;

  第三天:旅行团在出国前出意外了,全团掉进了不知道哪个畜生挖的大坑

  里。

  真缺德!有在路上挖坑的吗?还是人吗?

  还真不是人干的事儿,就是畜生干的!

  老虎精、野牛精和熊精这三个畜生可能掉进人类挖的坑次数太多了,居然成精了!它们也想试试,看人掉坑里什么熊样?于是就挖了一个大坑:天下第一坑。

  这是动物界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人类方式对人类的报复。

  结果是除唐僧以外全体团员遇难。

  公费旅游只保证你不花自己钱,可没保证你不花自己命啊!

  荒郊野外的连个公用电话或手机都没有,唐僧连110都打不了,只能躺大坑里数天上的星星:大黑天,掉进坑;天上星,冒金星,一闪一闪亮晶晶!

  要说唐僧的背景那叫个硬,正数星星呢,天上最亮那颗叫“太白金星”的眨眨眼就来到了唐僧身边:唐总!摔坏没?哪不舒服?要不到金星医院检查一下?然后把唐僧从坑里救出来了。

  当然领导的白色宝马是不能忘的,那可是皇帝大哥送的。

  虽然是在长安那儿生产的国产车,但怎么说也是宝马啊。

  你们记者宣传一下儿:唐僧同志遇到车祸还不忘保护国有财产!

  上面就是明朝吴承恩文学旅行社百回本《西游记》文学故事第13回前半部分中唐僧出长安后第一阶段“河西走廊”的大致旅游内容。

  我们分析评比一下历史上唐朝玄奘佛教团和明朝吴承恩文学团在第一阶段“河西走廊”的旅行组织情况:

  出发时间:明朝吴承恩文学团特意安排与历史上唐朝玄奘佛教团同在秋天发团,有叫劲儿的意思。

  旅行行程:历史上唐朝玄奘佛教团出长安后先到秦州,后到兰州;而明朝吴承恩文学团出长安先到巩州,后到河州卫。

  百回本文学中的巩州和河州卫这两个地理名称和历史上玄奘实际经过的河西走廊的秦州和兰州是有渊源的。

  “河州卫”是明代的命名方式,元代叫“河州路”,元代之前称“州”或“郡”,“卫”是明代的军队编制。

  秦州在元代和明代属于巩昌府(巩州),兰州附近一带的地区在元代属于河州路,元朝时间很短,在明代这些地名应该还在使用。

  明朝吴承恩文学团和历史上唐朝玄奘佛教团的行程正好一一对应,这些内容是明代加入的,只是把唐朝的地名改成了元明时代的地名,而且百回本《西游记》之前的所有文学版本都没有出现,这是吴承恩有意识地使用历史上唐朝玄奘行程的地理资料。

  也就是说明朝吴承恩文学团的旅行路线虽然改了名字,但是和历史上唐朝玄奘佛教团的行程实际上是一样的。

  历史上唐朝玄奘是自费旅游,虽然在河西走廊每到一个地方都和当地官员打过交道,而且大部分当地官员都提供了方便,但也有部分不给面子的,例如那个眼睛贼亮的李大亮同志。

  但因为明朝吴承恩百回本《西游记》文学中一开始写唐僧是奉旨取经,既然是有上级文件支持,各地官员当然要给力些,绝对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吴承恩为了前后一致,就只能把历史上唐朝玄奘的自费旅游改编成百回本《西游记》文学中唐僧公费旅游。

  看来唐僧公费旅游是假新闻,唐僧是个好同志,吴承恩导演这样做是为了给唐僧出国找个好借口。

  历史上唐朝玄奘在凉州被边防士兵追的时候,他的同行凉州惠威法师派出了两个弟子惠琳和道整送玄奘向西,但因为这两个僧人吃不了苦,玄奘在瓜州放走了这两个僧人。

  而明朝吴承恩在百回本《西游记》文学中将这两个僧人改成了唐僧的“二从者”,唐僧在坑坎遇到老虎精时,取经团全掉大坑里了,几个畜生似乎得了鼻炎,只吃两个跟班,惟独不吃浑身上下都是香喷喷唐僧肉的唐僧,可怜两位群众演员刚出场几秒钟就没戏了。只有唐僧掸掸土出来了!

  吴承恩导演在文学中的这么个搞法并不过分,僧人因为怕死放弃取经大业,这在佛教里叫心里遇到了魔障,等于掉进了无底深坑,是典型的佛教故事套路。

  所以临阵退缩的两个从者无论如何得让妖精吃了,相当于枪毙逃兵前的公判大会,这样才有教育意义,看以后谁还敢当逃兵?

  历史上唐朝玄奘在瓜州的时候,他从长安带来的马不太给力,一赌气死了,他只能又买了一匹没有自杀倾向的马。

  明朝吴承恩在文学中将这段经历改造成了百回本《西游记》中唐僧的白色宝马在坑坎被妖精掳走后又“失而复得”的情节。

  也就是说明朝吴承恩文学团的百回本《西游记》第一阶段旅行内容完全是直接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的历史上唐朝玄奘佛教团在“河西走廊”的旅行内容上升级改编的。

  从《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的唐朝玄奘佛教团和明朝吴承恩文学团在百回本《西游记》文学故事中描述的旅行对比来看,《西游记》中唐僧出长安后的第一难“在坑坎遇到老虎精”故事的现实原型地就是历史上唐朝玄奘出国前经停的瓜州,也就是今天甘肃的安西。

  大坑就不必到现实中找了,因为无底深坑是佛教经常使用的一个比喻,到处都可能有坑,包括人的脑袋里,脑袋里有坑就容易进水,所以人还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防止脑子出坑进水。

  第一阶段“河西走廊”评比结论:

  明朝吴承恩文学团在百回本《西游记》中描述的旅游内容更丰富,但是其在“河西走廊”关键旅游路线是直接参考《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的历史上唐朝玄奘佛教团出长安后的旅游行程。

  在百回本《西游记》文学故事中在唐僧取经路上第一个加入革命取经队伍的是超级战士孙悟空,也就是我们的石头同志。

   关于石头同志,百回本《西游记》中有一个文学迷案:为什么压住孙悟空的五行山还叫两界山?我们试着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需要从历史上玄奘的真实取经经历中找线索。

  3、国界探险

  我们再看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的历史上唐朝玄奘佛教旅行社第二阶段“国界探险”的旅游组织情况:

  出发时间:秋天

  后面玄奘要走的出国路线是这样的:

  从瓜州往北走五十余里,有一条水深流急的葫芦河,顾名思义下宽上窄;

  过河后就是春风不渡但是人却必经的玉门关;

  玉门关外往西北方向有五个烽火台;

  这五个烽火台之间距离百里左右,中间没有水草,只有五烽有水草,但有人把守。

  唐朝边防的招儿很绝:小样儿!就我这有水,看你喝不喝水,想偷渡?先来偷水吧!我就蹲在这水坑边等你送上门来!

  五烽之外是莫贺延磧沙漠,就是国外了,是人家高昌国的属国伊吾国境内

  了(哈密周边)。

  还在瓜州的时候,玄奘就知道过五烽要冒生命危险,他没有被吓住,但遇

  到了一个被五烽吓住的人!

  因为那会儿要出国玩,不是玩乐而是玩命!

  其实玄奘遇到了一个敢玩命的人,但这个敢玩命的人差点要了玄奘的命!

  玄奘当时在瓜州正和搜捕他的边防军人玩躲猫猫游戏,玩累了到一所寺院中跪在大肚弥勒佛面前想和他谈谈心说说心里话。

  那会儿的寺院和现在的大学一样,也是国际留学生扎堆的地方。

  先是寺院里一个叫达摩(不是一苇渡江那个)的外国留学和尚告诉玄奘:我做了一个梦,我昨晚梦见你乘坐一朵莲花往西方飞去。

  玄奘一听,莲花是好兆头,取经的事有门儿!于是接着和弥勒佛聊到印度那边进修的事儿。

  身后出现了脚步声,玄奘没敢抬头,难道是被边防军人发现了?

  脚步围着他转了三圈,停了下来。完了!被人给瞄上了!

  玄奘抬起头,不是边防军人,是一个外国人。

  唐朝那会儿以中国为中心,唐人被崇被媚但决不崇洋媚外,那时唐人称西边的外国人不叫洋人,而是叫胡人。

  玄奘遇到的这个胡人可能会两句中国话,而且这个胡人外表健康,所以玄奘和这个胡人聊了聊。

  玄奘:我这儿正和我的精神导师弥勒佛聊天谈心呢,您有事儿吗?

  胡人:我也想当弥勒佛的学生,您给介绍一下吧!

  玄奘:你是谁啊?

  胡人:我中文名叫石槃陀。

  玄奘:我的导师带学生要求严,有五不许: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

  妄语、不饮酒,违反纪律不许毕业,你能持否?

  石槃陀:能持!

  玄奘:那好,宣布完佛教组织纪律就算授戒了,你已经是佛教组织的朋友

  了,现在我实话告诉你,我想到印度去取经,如果你也想出国的话可以一起去,但是我没有边防通行证,你帮忙想想办法!

  石槃陀:这事儿好办,我就是从西边到唐朝这边来的外国人,道很熟,我

  亲自送你上西天!(玄奘作惊恐状)……哦!……不是,我的汉语不好,我的意思是带你出国!

  玄奘:真的?先送你一匹马骑着!

  玄奘和胡人石槃陀先是过了河,一路狂奔就来到玉门关,春风不渡我来渡!

  前方目标就是有边防士兵把守的五个烽火台。

  玄奘和石槃陀当晚野营在葫芦河边,这时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鬼佬石槃陀拔刀来到玄奘身后象个鬼似的转来转去。

  玄奘很紧张,一路上净提防鬼了,闹了半天敢情遇到内鬼了,赶紧盘腿打坐向观音菩萨祈祷。

  我猜测玄奘的大致祈祷内容如下:

  玄奘:观音老师!您睡了没?......没睡?那就好!我这儿有点麻烦事想求

  你!能来一趟不?......能来啊!好!你问我现在在哪里啊?我在玉门关这儿喝西北风呢! ...... 快点啊!我等你!(然后玄奘假装向远处张望看观音老师来没来)

   一边祈祷,玄奘一边提防后面那个叫什么石头盘子的胡人鬼佬。

   这招还真灵,这个胡人可能没太听懂玄奘说的啥,真被唬住了,没敢动手,开始和玄奘谈判摊牌。

   石槃陀:前边沙漠道儿很远,没吃没喝就连马料都没有,只有五烽那有水,可是那儿的边防军人很严厉,咱们去了被发现偷渡指定被砍头,那就真被送上西天了!我还有老婆孩子,其实骨子里是一恋家男人,咱们回去吧,别玩命了。

  玄奘:要回你回,我向观音菩萨发过誓了,不到印度取到经决不回头!约好的事就得做到,不见不散!

  石槃陀:你不回东边我就直接送你上西天!

  玄奘:东边日出西边雨,谁也不妨碍谁啊?

  石槃陀:万一你往西边被边防军人抓住,被人一通暴打加上酷刑逼供,然后问你哪来的?有没有同伙?你肯定得把往东边去的我招出来!

  玄奘:你瞧你那觉悟,菩萨教导我们说:不妄言!打死我也不说,成了吧?

  石槃陀:你发誓!

  玄奘:好!我向观音菩萨发誓任何情况下都不招你这个孙子,即使我的身体被人切成人肉片都不招,这样行了吧?

  石槃陀:不用切成肉片,只要切成两片你就什么都别想说了。

  玄奘:没时间跟你废话,还有什么要求一块说!

  石槃陀:那这匹马?

  玄奘:送你了,反正我一人也骑不了俩马!

  玄奘逃过这场杀身之祸后才发现,人比鬼危险的更具体些!石槃陀要是一刀下去,《西游记》到这就杀青了。

  诚恳地念声“阿弥陀佛”,擦擦背上的冷汗,玄奘向边界五烽进发。

  刚过第一烽,玄奘就遇到了边防检查站的士兵。

  当时玄奘正想到烽火台附近取点水,听见子弹(叫箭也行)飞过耳边的声音,这是警告性射击,先让子弹飞一会儿,再乱动就是往身上飞了。

  玄奘只能先举起双手,脚步声从远处来到身后:我是边防军人,请出示你的有效身份证件!

  来人是第一烽边防检查站校尉王祥,玄奘将佛教协会特制的证件掏出来递过去。

  校尉王祥一把抓住玄奘的手。

  完了!玄奘主动伸出双手等着冰凉的铁手镯。

  递到他手里的却是一块热烙饼:同志!辛苦了!

  边防军人不抓人啊?还同志,莫非他是……

  原来这个王校尉也是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的崇拜者。

  当晚玄奘食宿在边防检查站,老王给玄奘补充了给养,第二天放他过关。

  王校尉还告诉玄奘:第四烽边防检查站校尉王伯陇也是我们佛教信仰者的同志。

   玄奘在两个边防检查站校尉同志的帮助下,顺利走出大唐。

   出国了!惬意!让风再吹吹我吧!

  几个杂牌文学旅行社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旅行社、杨景贤杂剧《西游记》旅行社和平话《西游记》旅行社均没有提供这段旅行路线和旅游内容。

  我们再看看明朝吴承恩文学旅行社在百回本《西游记》文学故事第13回后半部分和第14回中取经团第二阶段“国界探险”的旅游组织情况:

  出发时间:秋天

  唐僧来到双叉岭探险,结果遇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猛虎和长蛇。

  唐僧法律意识很强,没有伤害两位动物大哥,却差点成了两位动物大哥的开胃点心。

  唐僧正准备在以身饲虎成佛之前为自己念超度经呢,这时一个叫刘伯钦的当地猎户出现。

  这片山林的动物都知道小刘喜欢吃野味,猜测他大概祖籍岭南广东,生怕身上的关键部件被小刘吃了,于是出现了戏剧性的场面:只见所有动物赶紧前爪护住下体,扭身抬后爪撒丫子就跑。

  小刘吓走了猛兽搭救下了唐僧。

  小刘是个厚道的同志,只是没有动物保护意识。

  前面又遇到一只老虎,小刘当了一把武松。

  唐僧当晚住宿刘猎户家,刘猎户给唐僧提供丰盛的晚餐。

  好客的小刘一家端上刚出锅热气腾腾的虎头、虎脑、虎骨、虎肉、虎腰、虎鞭……

  但小刘毕竟是个粗人,不能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问题,唐僧吃了虎那东西不是让他活受罪吗?

  唐僧坚决不吃虎制品:没有招待就没有买卖!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小刘只能给唐僧烙饼熬粥,这可是好伙食,猎户家有的是肉,吃肉不稀奇,但猎户不种地,所以猎户家也没有余粮啊!

  唐僧觉得人家小刘穷的只剩下肉了,日子这么紧还给他烙饼吃,总得有点回报,唐僧同志对劳动人民还是很有感情的。

  但是唐僧同志虽然是公费出差,食宿报销有标准,所以手头也紧。

  正好刘猎户有件烦心事想求唐僧帮忙:

  原来小刘他爹去世后总不能转世托生,而且时不时在小刘做梦的时候常回家来看看:儿啊!爹一天不托生就一天是你爹,我当了一辈子你爹太累了,想托生当个富二代,过几天轻松日子!

  这事对在家人难,对出家人唐僧不难,出家人有的是精神财富,送你一箱又何妨?就当是义演了!

  唐僧于是念了一段超度经,跟小刘他死去的爹联系上,告诉小刘他爹下辈子谁是他爹:你下辈子就是老谁家那小谁,快去吧!他们家是开发房地产的,着点急,别被别人抢了先。

  于是小刘他爹高高兴兴托生去当别人儿子享受富二代的生活去了。

  唐僧转身告诉小刘:恭喜你!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但你爹已经不是你爹了!

  小刘因为他爹当了富二代,所以情绪不错,人逢喜事精神爽,他第二天高高兴兴送唐僧到大唐和鞑靼两国边界:两界山。

  这山还有一乳名叫五行山,过了两界山就算过国界线了。

  在过山的时候唐僧遇到一件奇特的事情:一只猴子管他叫师父。

  唐僧把头发都挠光了也没有想起什么时候训练过一只猴子学生说人话。

  但既然人家都叫老师了,总得过去打个招呼吧?要翻身得解放的石头同志终于等来了解放军,虽然是个光头的解放军。

  唐僧见石猴被五座大山压着,一下就急了:谁这么残忍?一点动物保护意识都没有!一座山压不行非要压五座,你看把这猴崽子压的龇牙咧嘴都没猴样了,这是人干的吗?

  石头同志:嘘!小声儿点!是如来佛祖把我压这的,观音菩萨老师让我在这等你,他让我送你上西天……那个取经!

  唐僧:这猴崽子大喘气,话不说全了,吓我一跳,那个……我早就知道把你放在这么风景如画的地方不是人出的主意,肯定是神仙才能想出来的办法,你看我又说对了吧?

  石头同志:领导!山上有一封条,是如来佛祖下属的拆迁办贴的,你把封条撕了,我就能出来了。

  唐僧撕了拆迁办的封条,释放了石头同志,将他吸收进革命队伍,为了革命工作方便,让他化名孙行者。

  石头同志刚加入队伍,又犯了爱打架的毛病,加之纪律意识不强,在与觉悟不高的群众打交道时缺乏耐心,伤害了当地百姓造成了群体事件。

  唐僧严肃批评了石头同志,石头同志右倾自由主义的老毛病又犯了,一赌气离开了革命队伍。

  石头同志在彷徨了一段时间后决定返回革命队伍:

  石头:领导!我出去泡了会茶馆。您饿了吗?我请你吃饭。

  唐僧:我包里有方便面,你给我打点水泡泡吃就行了。

  石头:(去开包)领导,这套衣服很漂亮啊!还有头套!

  唐僧:那是我年轻的时候买的,是进口转内销的,你喜欢送你就是了。

  石头:领导就是领导,出手就是大方!(急忙穿试)

  唐僧:孙悟空!你要深刻反省伤害群众的错误,你身上既有负能量又有负内容!作为被你作为保护者保护的被保护者的我只有去掉作为保护者的你身上的负能量和负内容,作为保护者的你才能成为身体里只有正能量没有负能量只有正内容没有负内容的被你作为保护者保护的被保护者的我的人……否则……

  石头:头晕头疼!想呕吐!你刚才叨叨的那些怎么和观音一个调调?

  唐僧:嘿嘿!算你聪明!还能听出领导的主旋律来。

  石头:(我靠!上当了!)……真没想到举世闻名的大善人唐僧也会说谎

  骗人!

  唐僧:你说出去也没人信。

  石头:算你狠!俺服了YOU,行了吧?

  唐僧:小孙,知错就改就是好同志,这是我的白色宝马,我带你出国兜风去!

  我们分析评比一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的历史上唐朝玄奘佛教团和百回本《西游记》中描述的明朝吴承恩文学取经团在第二阶段“国界探险”的旅行组织情况:

  出发时间:两团都是秋天发团

  旅行行程:明朝吴承恩文学旅行社和历史上唐朝玄奘佛教旅行社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唐朝边境附近作为这一阶段的旅游路线。

  也就是说明朝吴承恩文学旅行社的旅行路线虽然由“五烽”改成了“五行山”,但是和历史上唐朝玄奘佛教旅行社在实际路线上是一样的,都是一次边界探险。

  历史上唐朝玄奘在走到边界五烽时,在第一烽和第四烽遇到的两个边防检查站校尉都是佛教信仰者或同情者,属于玄奘的革命同志,为了取经这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帮助玄奘先潜伏下来,为帮助玄奘做个打出敌人内部的地下偷渡者,两位边防检查站校尉同志还给玄奘提供了烙饼、水袋和马料等地下工作需要的物品。

  这些活动都没有逃过明朝吴承恩导演的眼睛,他在百回本《西游记》文学故事13回中,将两位边防检查站校尉同志帮助玄奘潜伏并提供地下工作用品的事情统统吸收进他的《西游记》,不过边防检查站校尉干这事太敏感,于是改成猎户留宿唐僧并给唐僧烙饼吃。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历史上玄奘遇到的两个边防检查站校尉帮助玄奘出边界,他们实际上是利用手中职权私自放走玄奘,让他出唐朝边界。

  而吴承恩在百回本《西游记》文学故事13回前半部分和14回中将这些情节改造为刘伯钦利用自己在山林做为公开偷猎者的名声吓走猛兽,之后送唐僧过两界山。

  这些猛兽其实就是暗喻历史上巡防五烽抓捕取经人的边防军人,历史上玄奘在两个信佛的军官帮助下才没有被捕,这些素材的使用在百回本《西游记》文学中留下了痕迹,文学故事中刘猎户还特地告诉唐僧唐朝这边野兽归他管,国界那边的动物就不听他话了,谁听说过狗熊还有国籍拿绿卡的?

  这是吴承恩用佛教暗喻的方式创作的又一个文学故事情节,是将边防军人改编为住在边界附近的猎户时留下的一个小小漏洞。

  历史上玄奘实际经历的细节全都以一种类似的情节出现在了百回本13回和14回文学故事里。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的历史上帮助玄奘出国的第四烽边防检查站校尉王伯陇和百回本中13回文学故事中送唐僧出边界的猎户刘伯钦名字中都有一个“伯”字,这恐怕不是一个巧合那样简单,因为后面我们将发现这种类型的巧合太多。

  可以认为百回本《西游记》第13回猎户刘伯钦的现实原型就是历史上帮助玄奘出国的第一烽和第四烽边防检查站校尉王祥和王伯陇。

  我们注意到百回本《西游记》中唐僧到达唐朝边界的两界山正好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的历史上玄奘经过大唐与高昌(哈密是高昌属国)两国边界的行程是同步的,二者有何关系呢?

  明朝吴承恩文学团在百回本《西游记》中故弄玄虚的“五行山”又名“两界山”在哪里呢?

  4、五行山与两界山

  五行山(两界山)是百回本《西游记》中一个很著名的地方,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五行山(两界山)之所以闻名是因为这座山下石头渣子洞里押着一个中国最革命最有个性的石头猴子 “孙悟空”,那这个红色革命胜地五行山在哪里呢?

  我们看看压住孙悟空的五行山的演变过程,先比较一下各旅行社的资料。

   唐朝玄奘佛教旅行社: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写历史上玄奘偷渡过唐朝边界“五烽”,是五个大土疙瘩。没有五行山,也没有两界山。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旅行社:

  唐到五代时期出现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只有花果山,花果山是猴行者的家乡和革命根据地。没有五行山,也没有两界山。

  明代杨景贤杂剧《西游记》旅行社:

   在明代杨景贤杂剧《西游记》中孙行者是被压在“花果山”下面的,属于就地监禁。其中也没有出现五行山,也没有两界山。

   “平话代”《西游记》旅行社:

  朴通事谚解本平话《西游记》中孙行者也是被压在“花果山”下面的,也属于就地监禁。其中也没有出现五行山,也没有两界山。

  明朝吴承恩文学旅行社:

  百回本《西游记》中13回和14回中同时出现了“两界山”和“五行山”,并说明这座山是在唐朝边境的国界分界线,是石头同志孙悟空被压的地方。

  在百回本《西游记》文学故事13回和14回中吴承恩将从前版本《西游记》中压住孙行者的“花果山”变成了五行山,而且这座山居然有两个名字,又叫两界山,革命胜地有化名一般都是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可吴承恩偏偏两个名一起用,这是为何呢?

  历史上唐朝玄奘在边界附近收了第一个洋徒弟石槃陀,这个胡人洋徒弟后来耍鬼,因为害怕被五烽的边防士兵逮捕而放弃出国,事实上胡人石槃陀被边防五烽吓回去或者说镇住了

  而明朝吴承恩导演在百回本《西游记》文学故事中写唐僧在两界山(五行山)下收了大徒弟孙悟空。

  百回本《西游记》文学故事中唐僧到达两界山收孙悟空的时机和历史上玄奘经过大唐与高昌两国边界收石槃陀的过程正好是对应的!

  百回本《西游记》文学故事中的这个两界山(五行山)在大唐边界的位置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历史上玄奘实际经过的“五烽”处于唐朝“边界”的位置也是对应的,过了五烽就是高昌的统治范围了。

  历史上记载玄奘过的“五烽”中还有五行山中的“五”字,“烽”字又很容易让吴承恩联想到山峰的“峰”,而五烽又处于唐朝和高昌两国边界位置,所以又叫两界山。

  百回本《西游记》文学故事13回和14回中的这个两界山(五行山)其实就是吴承恩对历史上玄奘取经实际经过的边界“五烽”的改编,不论是五行山还是两界山的名字都和边界五烽的情况是吻合的。

  吴承恩经过考证发现历史上玄奘在唐朝边界附近收的第一个徒弟石槃陀被五烽吓回去或者说镇住了,这就是吴承恩将“花果山”改编成两界山(五行山)的原因,所以说,两界山(五行山)其实就是五烽。

  这个地方位于甘肃和新疆交界的地方,五烽汉代就有,是五个夯土烽火台,现在只剩下五个土疙瘩了

  革命胜地很多都是土窑洞、土疙瘩,越土越革命。

  但历史上石槃陀实际上还远没有到五烽,刚看见玉门关的影子,在葫芦河边上就被想象中五烽的危险吓回去了。

  那历史上玄奘在唐朝边界附近收的石槃陀是不是孙悟空的现实原型呢?不是!石槃陀不但没有西行取经,而且差点杀了玄奘,他是假孙悟空的现实原型。

  吴承恩只用了历史上玄奘收石槃陀的时机让孙悟空加入革命取经队伍,却把他的素材用在了假孙悟空的故事里。

   此外读者可能注意到了,“花果山“这个地理概念不是吴承恩的原创,百回本《西游记》之前的各版本《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或者是在“西域”或者是在唐僧取经路上。

  同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平话《西游记》、杂剧《西游记》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作者也都是江苏人。

  吴承恩笔下的花果山在文学上可能有江苏连云港花果山的成分,属于文学原型的现实基础,那花果山的现实原型在哪里呢?

  我从历史上玄奘实际取经经历中考证出来孙悟空的故乡花果山的现实原型

  地在印度。

  孙悟空的原型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复杂,孙悟空身上揉进了现实原型和很多文学原型的元素。

  胡适先生认为孙悟空的文学原型是哈奴曼,虽然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表明吴承恩读过印度史诗中的哈奴曼故事,但不排除孙悟空形象间接受到过哈奴曼的影响。

  我根据玄奘实际取经经历考证出来的孙悟空的现实原型确实是在印度,是玄奘记载的一个在现实中真实存在的物体。

  作者按:为了考证的方便和严谨,我在本书中确立了一个考证原则,就是百回本《西游记》中某个地名或人物凡是根据玄奘实际取经经历创作的,就称之为现实原型。

  而百回本《西游记》中有部分的内容是无法找到现实原型的,有些虽然可以和现实世界联系上,但和玄奘取经经历联系不上,对这部分内容的考证只能作为文学原型考证处理,能和现实世界对应上的称为文学原型的现实基础。

标签: 中国皇帝在位时长排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