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故事

滴答历史 45 0

史记中的故事-辣手催花的孙武

  作为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孙武站在了一个世人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孙子兵法十三篇,完全囊括了人类军事史上所有的理论基础,他的理论如此颠扑不破,以至于直到现代军事课上,还经常引用他的理论进行相应的课题研究。

  作为兵法,孙武在他所著的孙子兵法中,首先就讲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这是典型的慎战的思想,我相信如何小布什先生认真地读过孙子兵法的话,估计伊拉克战争应该不会在2003年发生了。

  史记中没有记载孙武的家族历史,只是讲到他是齐国人,后来因为熟知兵法,被举荐到吴王阖庐那里去了,阖庐同志倒是一个实践派,马上让孙武演兵给他看。为了试出孙武同志的真实水平,他并没有把他的精兵派出来让孙武去练,而是就地取材,让孙武操练他的后宫佳丽,找出一百八十个美女,分成两队,任命最宠爱的两个爱妃分别当两队的队长,然后自己怡然自的地坐在观武台上,看孙武操练。

  操练一帮美女可不是什么好差事,特别是操练大王的后宫佳丽,这些人第一没有什么纪律观念,其次也只是把这当做一个玩笑来看,怎么可能认认真真地去搞什么操练呢?不过孙武同志倒是演戏演全套,按照正式的操练办法。很认真地跟这些人讲解,无非就是前后左右,鸣鼓为进,鸣金为退这些基本的东西。反反复复讲解了几遍,问大家都清楚了吗?大家答都清楚啦。于是孙武鸣鼓示意两队人向右转,结果可想而知,大家嘻嘻哈哈觉得很好玩,你推我攘的,没有一个认真听命令的。孙武说:将令不明,这是我的问题,我没有讲清楚。于是下台来,认认真真地又都讲了几遍,问大家都清楚了吗?大家又答都清楚了。于是孙武鸣鼓示意大家向前进,结果也是嘻嘻哈哈,没啥规矩可言。孙武叹口气,说这将令不明是我的问题,现在我反复讲解,将令已经很明白了,大家还不按规矩来办,就是队长约束不力。问旁边的小吏,给我查一查,队长约束不力要治什么罪啊?小吏拿出规章制度来象模象样地查了一回,说按律要斩那。孙武说:好吧,那就斩了,左右,给我把两个队长拉出来,砍了。

  这阖庐同志正坐在观武台上看好戏呢,突然一听怎么着?要把我两个爱妃给砍了,当时就急了。马上派人去通知孙武,说寡人我已经知道将军的能力了,虽然说我这两个爱妃不听话,应该砍,可是我要是没有这两个美女,那可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啊,希望将军给我一个面子,人千万要留下,我可以以罚款顶罪,黄金玉器要多少都行。没想到孙武一句话给顶回去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这么着,把两个美女队长给砍了。

  孙武这练兵还没有练完,砍完了队长,随便每个队叫个人出来,就是你啦,接替队长一职,咱们继续操练。这帮美女们哪经过这队势,这时才明白这搞了半天不是玩笑,那是玩命啊!再也没有之前的轻松劲了,认真听着鼓号,看着令旗,随着命令起、蹲、前进、后退,那是完成的一丝不苟。

  孙武上观武台交旨,说:大王,看见没有,这兵啊练好啦,别看都是弱不经风的美女,你现在叫他们水里来还是火里去,放心,一个迟疑没有,照去。这兵练到这程度就算成了。阖庐正在那窝心呢,心说我早知道至于叫你操练我这帮后宫佳丽嘛,随便从哪个营里提几百人给你练去呗,怕你杀他一半又怎么样嘛。现在可好,你不但杀,还专捡我心爱的杀,我这心痛不心痛啊?不过心里虽然这么想,这阖庐那可是有抱负的人物,知道这孙武可真是能带兵的人。于是封了孙武做将军,实施自己消灭楚国,称霸中原的计划。

  孙武后来在吴国破楚的战争中,建立了大功。

  吴国原来只是楚国的附属国,到了阖庐这一代的时候,国力增强,野心勃勃,想与楚国一争高低,进而称霸中原。在与楚国的一系列战争中,孙武充分运用了“致敌而不致于敌”的主动创造作战机会的思想,经常出敌不意,攻敌不备,创造了一系列战绩,并且通过各种手段,疲惫楚国的军队,消耗楚国的兵力。最后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于柏举与楚军决战,一战定乾坤,有效消耗了楚军的有生力量,一举跃升进强诸侯国的行列。

  阖庐死后,夫差即位,虽然夫差也是雄心勃勃,但是孙武看到了夫差为人性格上的弱点,觉得无法再在楚国施展报负,于是悄然隐居,从此在世上消失。

  一得居士(就是我)说:从来美女多妖媚,哪知孙武起刀兵,后宫三千呼啸起,方知战地无柔情。

  ========----- 以下内容于 2006-12-17 15:57:07 追加 -----========

  史记中的故事-夏朝的故事

  夏朝的开国之主是启,启是禹的儿子。史记中记载着其实禹同志也不是故意要破坏著名的“禅让”政策的。禹同志当时也是依照惯例,选择了益这位好同志当自己的接班人,不过意外的是禹同志死的太早。在选拔完益之后,禹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死了,所以没有充足的时间与益同志来完成权力交接的工作。虽然禹死的时候,还是把位子传给了益,益也依照惯例去了叫箕山的地方象征性的进行隐居,以表示不愿意继承帝位,要让给启同志。但是与前两次流程不同的是,史载启同志还是非常不错的一个人,而且益同志没有长时间的辅佐禹治理国家的经历,大家对他并不十分认可,于是一古脑地去朝见启,说这才是咱们的帝王禹的儿子啊。就这样,启同志即了天子的位子,我们有志于做伟大人物的益同志,只能在箕山这个地方,孤独地伟大下去了。所以说:经验主义害死人啊。益同志就是明证。

  禹同志虽然算不上夏朝的开国之君,但是鉴于没有禹就没有启,没有禹的统治地位,就有没有启的后来,所以禹同志的诸多事迹,还是在夏本纪这一章做了记载。

  禹同志一生中最大的功绩,在我看来莫过于治理成功了从尧统治时间就开始肆虐的洪水。禹同志的家世也很显赫,他的父亲就是治水失败被杀的鲧,而鲧是颛顼的嫡传子孙。当年尧为了治理洪水,向下面寻求贤人能够治水,下面的人一致说道:鲧可以做这件事情。尧同志看人还是比较准的,说鲧有性格缺点,一定干不成这件事情,但是架不住所有的人都说鲧可以,终于还是派了他去治水。结果怎么样,大家是都知道的,鲧治水九年不成,这个时候舜同志登基了,就把他杀了,而下面的人也一致说道:杀的好啊(寒一个,这都是什么人啊)。

  舜杀了鲧,但是任用了鲧的儿子禹来治理洪水。禹同志也不记前嫌(杀父之仇与夺妻之恨可是中国男人最要报的两大仇啊),尽心竭力来做这件事情,他任用益与后稷帮他治理洪水。治理洪水的十三年时间里,九过家门而不入,他的儿子启十几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怪不得没感情)。禹同志汲取父亲治水以“堵”为主因而失败的经验,采用疏导为主的方针,开九州,通九道,终于把滔天的洪水都导入到大海里面去了,终于治理成功,中原人民不用当渔民了,大家可以开香槟庆祝了。

  禹同志治理国家的能力,我没有见到什么太过正式的记载,不过考虑到这几位从基层选择出来的统治者,一般来说,实际能力还都是不错的。所以禹统治的时候,天下基本还是安定的。

  后来启继位以后,诸侯有扈氏不服,于是启征代,因为军纪严明,大胜而归,剿灭有扈氏。

  启传位给儿子太康,太康同志喜欢游猎,结果因此被羿逐出了国都,再也没有回去过(奇怪,没搞懂羿的来历及事情的原委)。讲到羿,大家一定可以想到后羿,在民间传说里,关于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故事那可是大大的有名。传说中当时天上有十个太阳,都是天帝的儿子,本来大家每天值一个班,上去在天空上走一圈,其它时间都在天宫里逍遥自在,挺自由的。不过有一天这十个太阳不知道发了什么神经,觉得一人一天去值班挺无聊,于是一股脑地都跑到天空上去值班去了。按说这免费加班倒也是有功无过的事情,可坏就坏在这太阳可不是一般的职位,想加班就加班的。十个太阳同时出现的结果,就是天下大旱,地上寸草不生,江河湖海都被晒干了,地上的人也都快活不成了。这事情天帝知道了,觉得要管一管,不过说来这天帝也很奇怪,自己的儿子不听话,亲自去把他们叫回来,骂一顿不就完了吗?可他不,他把手下非常善于射箭的后羿叫过来,跟他说,你看我这十个儿子不听话,瞎胡闹,给人间带来了祸患,我亲赐你射日神弓,你去教训他们,如果他们不听话,你就把他们射下来,以惩罚他们为非作歹。后羿同志也很实诚,于是带着家属嫦娥下凡间给天帝办事情去了。后羿同志下凡一看,哎呀,这太惨了,地上的老百姓都没有东西可以吃了,不但没有东西吃,连喝的水都没有了。后羿同志很是痛心,于是马上去跟太阳交涉,让他们安于本份,老实上班,不要搞串岗这种违反工厂纪律的事情。太阳们自恃是天帝的儿子,没把后羿当回事,没搭理他。后羿一看,不来点武的不行了,于是挽上神弓搭上神箭,嗖地一箭,就把一个太阳射了下来。这一射下来一个,地上的温度立马就降了一点,人民一看这下可有救了,马上围上来,大声给后羿叫好。天上的太阳还没有搞清楚状况,没想到谁有这么大胆子敢把天帝的儿子给射下来,正在疑惑,后羿嗖一箭,又射下来一个太阳。太阳们也不是傻子,一看动真格的了,有点傻了,马上开始在天空上东射西藏。可要说这后羿的箭术可真不是盖的,这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可是有150,000,000公里这么远啊,可人家不管你固定靶还是移动靶,照样是一箭一个。只听嗖嗖嗖嗖。。。天上的太阳越来越少,到最后只剩一个了。这后羿射的兴起,去抽他那个箭,准备把这最后一个也给射下来,这一掏箭,掏了个空,回头一看,被围在身边喝彩的人给拿去了。这可不,不拿走,太阳都被射下来,大家一样是没有活路了。就这么着,天下又恢复了安宁,仅剩的一个太阳再也不敢不遵守劳动纪律了,天天按时上下班,一坚持就是几千年没有迟到早退过一次。

  后羿把太阳射了下来,按说也是大功一件,可是他射死的毕竟是天帝的儿子,再怎么说也是亲骨肉,天帝一怒之下,就把他们两夫妻发配在人间,不用再回天宫了。这开始倒也还好,后羿同志一看回不去了,于是在人间做点事情,射死了很多的凶恶的野兽,为人民谋福利。可是她老婆有点受不了了,以前在天上,日子过的多快活,啥事都不用愁,可是来到了这人间,天天就要叫柴米油盐打交道了,日子一长,就怨声载道了,特别是想到还要经历生老病死这些事情,那更是成天成夜地跟后羿闹。后羿一看这也不是办法,过日子嘛,不能整天天吵吵闹闹的,后来一想,你不就是怕生老病死嘛,听说西王母娘娘那里有不老的仙药,要是拿回来,这老婆可能就安份了,我这日子也好过了。这么一想,就历经千幸万苦去找西王母娘娘讨了不老仙药,回来家后给嫦娥这么一献宝。后羿跟嫦娥说,你看这药啊我给拿回来了,这么着,我先去射几只老虎回来作汤,咱晚上就着汤把这药给吃了,以后咱俩就永远不会老了。不过我可告诉你,这药啊,一人一半,吃了就永远不会老,可要是一个人全吃了,那可就飞上天,又回去作神仙了,那咱俩可就天人永隔,以后就再也见不着见面了,你可千万记住。说完就走了,他这一走,嫦娥也没有打耽误,马上把不老仙药全给吃了,一吃完,马上平地升仙了。可是上了天之后,虽然小样子也挺漂亮,可是天帝也不待见,想着你这么个女人,为了当神仙连自己老公都不要了,那行吧,你不想要老公嘛,正好月亮的广寒宫比较清静,你去吧,自己一个人呆着去吧。就这么着,嫦娥就给发配到广寒宫,整天跟一个小玉兔作伴去了。这就是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的故事。当然,传说归传说,这后羿到底在历史上是不是有这个人呢?我查了查资料,后来得出的结论是,后羿其实是一个官名,那个时候就是管射箭的事情的,所以善射是肯定的。不过他到底有没有射下来过太阳,有没有一个老婆叫嫦娥,那就是保不准的事情了。

  话题提远了,咱们继续说这太康死后,弟弟中康继位(古人名字真奇怪),然后一辈一辈往下传,虽然历经波澜,但是没有出大事。最后传到了桀,其它桀这个字的意思不好,根本没人把它当名字,这代天子的名字其实叫:履癸(lǚ gui),只不过因为后来被灭了,所以得了桀这个名字。

  桀同志具体怎么个荒淫无度,以至于要失去国家,我在史记的记载里反正没太看出来,就是说后来几代天子都做的不太好,所以诸侯都不太听话了,而到了桀同志这里,仍然没有认真治理朝政,而且还把当时的大诸侯汤给囚禁在了夏台。按说天子囚禁一个诸侯头子也没啥大不了的,可是千不该万不该,桀同志不该又把汤同志给放了。汤在夏台吃了不少苦头,回去之后,还是隐忍了几年,认真治理国政,让诸侯都来服他。汤同志感觉时机也差不多了,于是反他的娘的。一下就把桀同志赶下了天子的宝座。桀同志哀叹道:吾悔不杀汤于夏台,使至于此。不过后悔也迟了,只好带着自己的爱妃妹喜,共赴黄泉去了。

  讲到妹喜,可能很多人不是很熟悉,我很早的时候就知道古代著名暴君二位代表人物,分别就是夏朝的桀与商朝的汤(一般称夏桀商汤),不过按照中国著名的红颜祸水论,两位在罪行都成功地转移了大部分给自己当时最得宠爱妃身上。这两位就是夏桀的妹喜与商汤的妲己。不过关于妹喜的事情,我知道的很少,大概知道的就是她带着夏桀天天游乐,建了老大的池子,池子里用酒给填满了,然后在上面泛舟,结果经常发生有人在上面醉酒掉进去淹死的事件。其实坦白说,第一我没有觉得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在那个私有制社会,建点东西供自己游乐,有啥大不了的,无非是命不好,最后国家亡了,就把错误都归到这些个上头去了。第二,就算这事有大错,跟妹喜有关吗?这事情说白了不还是大王点头让做的嘛,怎么后来平白无故就得了个亡国妖女的名呢?而且我还一直存有一个疑问,酒这东西填池子倒也不是不能做,毕竟人家有这个资本,但是大家知道酒是会挥发的,过几天酒精挥发完,不还是普通的水池子吗?

  反正不管怎么样,商汤灭了夏桀,历经十四代,统治四百七十一年的夏朝就此灭亡了,历史又掀开了新的篇章。

  一得居士(就是我)说:风水轮流转,皇帝换班坐,大禹治水十三年,换一个四百年诸侯朝贺,夏桀商汤大斗法,夏桀说,悔当初。

  ========----- 以下内容于 2006-12-17 15:58:50 追加 -----========

  史记中的故事-五帝的故事

  “三皇五帝”这个词,大家应该都知道,三皇指的是传说中的三位神仙,是华夏开族的传说人物,他们是:伏羲、女娲、神农。不过,这个不是唯一的说法,还有燧人、祝融、共工、黄帝同志,都曾经在史书中荣登三皇的荣誉宝座,但是一般比较正式的说法,还是前面提到的三位才是公认的三皇。

  还有就是五帝了,作为传说中上古时代杰出皇帝的代表人物,五帝被视作为中国历代帝王的学习榜样及楷模,是永远只能接近而不能达到的最高统治者的完美典范。其实说来我一直想不通一个问题,虽然我从不少书籍里看到过这五位的种种事迹,但是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杰出的地方,以至于被推祟到如此的高度。按说上古时代人的思想比较简单,相对来说容易统治,而且那个时代交通不便,科技落后,无论战争的规模与统治的版图与后世都无法相提并伦,但是他们五位就是这么奇怪地占有着这么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后世的帝王也心甘情愿地跟随之下,偶尔被奉承到与之相提并论的地步就高兴的乐不可支,真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五帝都被记载进了中国教科书级别的史书:史记。史记记载着这样的故事。

  五帝的第一人是:黄帝,这个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我们号称为炎黄子孙,指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都是炎帝与黄帝二人的子孙,这两位都是远古时代真实社会的统治者,炎帝同志不幸败于黄帝同志,所以虽然炎黄并列,并且炎帝居先,但是五帝中并没有炎帝这个人。

  黄帝同志姓公孙,名轩辕,故又被称为轩辕黄帝(他还有个号:有熊)。依照惯例,凡是统治者,一生出来都与众不同,黄帝同志号称是生下来不久就会说话了,简直是超级神童,长大后更是聪明的不得了。当时的统治者神家氏(通称,非特指三皇的神农)统治不力,诸侯互相打来打去,天下大乱。黄帝同志当然就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救万民于水火的责任,扫平四合,一统神州,完成了中华民族第一次民族统一的大业,基于他的这个杰出的功勋,所以被封为五帝之首。

  看起来黄帝同志的事迹有点闷,且慢,有精彩的,精彩的是黄帝平灭蚩尤的战役,虽然史记中只有: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及征师诸侯,与蚩尤(音chi you)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这样短短几行的记载。不过其它史书中以及民间传说中的记载却非常精彩与有趣。传说中的蚩尤可不是一般的人,简直可以说是怪物,说它身高七丈,还有兄弟八十一人,个个铜头铁额,吃石头与沙子,刀枪不入,想想就知道如果真有这八十一个兄弟,那还用什么军队,就这些人就可以扫平华夏了。作为正义的统治者,黄帝同志虽然在开始的时候作战不利,但是很快就得到了上天的帮助,九天玄女亲自下凡,教导黄帝使用兵信神符,来破解蚩尤刀枪不入的妖法。蚩尤又请得风伯雨师相助,九天玄女就用“魃”(音ba)来破解了狂风暴雨,蚩尤又做妖法让天降大雾,黄帝同志制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精密仪器“指南车”来指引方向,最终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把作乱的蚩尤同志干掉,而且为了防止它死后阴魂不散,继续为害人间,还把它分尸,然后一块一块埋在不同的地方,彻底消灭了这个祸患。这样的记载终于满足我对于黄帝同志的好奇心,在记住黄帝同志的功绩的同时,也让我深深地记住了蚩尤这个勇于牺牲自己以成就黄帝功业的好同志。

  五帝排名第二的是:颛顼(音zhuan xu),号高阳。虽然颛顼同志在史记中位列于五帝的第二位,但是我横看竖看,除了他是黄帝的孙子以外,实在没有看出有其它杰出的地方,史记中记载的,无非是知人善任,搞好了统治,把疆土扩大等等这些当皇帝本份内的事情,实在是无聊的很,无聊的很。好在传说中还是有可以挖掘的地方,传说中有共工与颛顼争夺统治权(一说是治理国家理念不合)不成功,于是一怒之下拿头去撞不周山(传说中顶天的柱子之一),结果没有想到这位真正应了花岗岩脑袋这句话,居然把不周山给撞垮了,这下可不得了,于是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就是说天向西北的方向倾斜了,大地往东南的方向塌下去了,从此以后,日月星辰就从东方往西北方运转,江河就往东南方流淌(中国人民真有着非常质朴的世界观,哪里低就往哪里去啊)。不过我知道的另一个版本却是这样的,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争斗,最后共工失败,一怒之下拿头去碰不周山,结果天塌地陷,天上的日月星辰就往地上掉,搞得地上一片火海。这个时候上古女神、中华之母女娲娘娘再次出山,练化五色石子去补天(这就是天上有五彩云霞的原因啦),最终挽救了人类灭绝的命运。这个版本远比颛顼与共工的那个版本有趣的多啦。当然,最无聊的还是史记的记载,实在没啥内容,无聊的很。

  五帝排名第三的是:喾(音ku),号高辛。他是颛顼的侄子辈,但与颛顼没有直接关系,唯一的关系就是颛顼的爷爷是喾的祖父。令人比较失望的是,喾同志的事迹,比颛顼还少,在史记中如此,在其它记载与传说中也是如此,除了统治好,百姓安乐这些常规事迹外,唯一看的过眼的地方,恐怕只有生了尧这位比较闻名的儿子了,其它全无,失望,太失望。

  五帝排名第四的是:尧(音不用注了吧),号放勋。他是喾的儿子,不过他不是喾的大儿子,所以是他哥哥挚即的位,但是挚在位九年,统治不力(没有具体事迹,史记仅记载: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下台下的实在是比较冤)。尧同志的主要事迹,跟他的爸爸差不多,也是太平统治者,史记中记载的都是一些华丽的词藻。不过在他执政晚期,却发生了一件大事情,这就是全国范围内的大洪水,尧同志用了鲧(音gun)来进行治水,结果治理了九年也没有成功。在传说里,鲧同志为了治水可是煞费苦心,从神仙那里偷来了神物“息壤”,这个息壤可历害了,把它放在那里,水升高,它也升高,让水永远也漫不过去,不过这么做的结果可谓非常失败,水漫不过息壤,只能往内流,结果平原变湖泊,高山变小岛,中原狩猎民族一律变渔民,治水彻底失败,于是尧同志只能在羽山杀掉这个死脑筋的家伙。

  尧同志统治史上最有名的事迹莫过于禅让帝位给舜同志,当然,史记中记载着尧对于舜的种种考验。先是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这样可以直接观察他的德行(这样的考察真是有够奇怪,如果考查失败,那下一个怎么考查?),还好结果非常满意。又让舜去各个主要官职任职,结果舜同志也是干一行爱一行,而且绝对全能。最后尧同志玩了一手绝的,让舜同志进到山林沼泽里面去,虽然说上天也配合考查任务,又是暴风,又是雷雨,但是舜同志却没有迷路,终于过了最艰苦最困难的一关,成为了上天选中的合格统治者。

  按照史记的记载,尧同志在位七十年才发现了舜这个人才,又过了二十年,因为年纪太大(确实够大了),让舜同志代行天子的权限(就是摄政王了),再过了八年,终于架不住崩了,所以史载在位九十八年(绝对是世界史上最长统治记录)。关于非常著名的“禅让”的事件,就发生在这个时候,尧同志考虑自己的儿子丹硃德行不足(这是当然的,要不还费心巴力的考查舜干吗?连两个女儿都牺牲了),于是让位给舜,而舜同志也相当自觉,居然避而不受,让丹硃即位,但是诸侯却不去朝见丹硃却来朝见舜,百姓有案子报案,不去找丹硃却去找舜,民众不去讴歌丹硃却要讴歌舜(实权派确实远比名义上的统治者更有号召力),过了三年依然如此,舜同志只好概叹道这是上天的安排,于是不得不登上了天子的宝座。

  五帝中最后一位:舜,名重华。他的父亲叫瞽叟(直译就是瞎老头子,当然他并不是瞎子,只是形容他有眼无珠,没有发现自己有这样一个杰出的能当统治者的儿子),他们家世也是相当显赫,并不是一般人家,史记载舜乃是颛顼的七世孙,黄帝的九世孙(血统论啊)。只不过跟三国时候的刘皇叔一样,很早家世没落,到了父亲这一辈就成了贫民了。舜的亲生母亲早死,所以有了一个后妈,而且给舜生了一个弟弟叫象。象世界上所有后母的故事一样,她为了自己的儿子能独自继承家产,那是恨舜入骨,必欲杀之而后快。但是舜同志却任劳任怨,事后母如亲母,待从弟如亲弟,让家人找不到他的毛病,结果舜同志不但好好地长大成人,而且还被尧发现,更被以极高的荣誉进行考查(尧嫁两个女儿给舜)。舜同志的极强的个人号召力,已经到了他随便在一个什么地方住下来,那个地方一年时间就变成村子,两年就变成了镇子,三年就变成了城市这样的地步。不过这么强的号召力也没有感动他的后母与从弟,为了消灭这个眼中钉肉中刺,谋夺他的财产与妻子(传说中记载),于是与他的父亲一起密谋害他(枕头风历害啊)。先是家里盖仓库,让舜上仓库顶上漆柱子,等他上去后,马上抽去梯子,点火烧仓库,不过好在舜同志早有防备,上去的时候带了两个斗笠,在危急关头,利用滑翔机的原理平安落地。此计不成再生一计,让舜去挖井,舜在上面挖,父亲与弟弟就在上面接土,等井挖的够深以后,就把挖出来的土往里填,准备把舜同志活埋了。当然结果大家想得到,舜同志平安脱险,脱险的方法,是旁边正好有一个井,舜从下面把它挖通了,从那边出来了(莫不是舜同志提前准备的?)。虽然发生了这些事情,舜对待家人却一如既往,就当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些事情,巨大的人格力量终于感动了家人,于是一家人和好。

  舜同志的巨大功业,体现在他任人唯贤,以前在尧时代不得重用的贤人,到了舜时代的时候不至于被埋没,终于还是冒出头来,很是干出一些事迹。不过在我看来,除了任用禹治水这个成功比较辉煌以外,其它的也都是例行公事。

  史记记载着舜同志三十岁的时候被考查,五十岁的时候摄政,五十八岁的时候,正式统治者尧崩了,六十一岁的时候正式即帝位,在位三十九年,崩于苍梧之野。看到这里,结合尧同志统治九十八年的记载,令我深深的怀疑当时的历法与后来我们通用的农历是不同的。因为古时候人的正常寿命只有四五十岁,就算天子被上天保护,顶多也就是活个六七十岁差不多了,怎么随便算算都活了一百多岁呢?而且还不是个别特例,基本个个长寿,所以我觉得唯一合情理的解释就是当时的历法不同,可能当时的一年比现在的要短的多。

  舜同志继承尧同志禅让的伟大传统,视自己的儿子如无物,毅然决然地把天下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同志,而禹同志也依照惯例,避让三年,诸侯也一如即往地遵循旧制,非禹同志不朝,终于禹同志即帝位,天下太平。

  另外说一句,尧的两个女儿,舜的两个妻子,据记载名字叫做:娥皇、女英。这两个人在民间传说中是相当的活跃,留下不少事迹。我记的比较清楚的事情,是说舜死在出巡的路上,这二位于是前去吊唁,一路上泪如雨下,落在沿路江边的竹子上,后来那些竹子身上就有着磨不掉的斑斑点点,这就是湖南著名的“湘妃竹”传说的由来。二位看到舜的遗体以后,放声大哭,最后纵身跃入江中,以身殉夫,让童话故事有了一个凄委婉约的结局。

  五帝的事迹终于告一段落。其实五帝本纪这一章,真不如叫黄帝本纪,因为讲一讲去,也是黄帝同志的家事,五帝中,除了黄帝本人以外,其它人都是他嫡传的后辈,当然,有没有冒充的我们就不知道了。

  舜之后是禹即位,禹同志虽然也有莫大的功业(治水之功,在我看来比除黄帝之外的几位功业大多了),但是因为他把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而且定了国号为夏,破坏了“禅让”的优良传统,正儿八经地把国家当成了自己家的,所以终于没有入选五帝,也算是对改革派的一点小小打击。

  一得居士(就是我)说:纷纷攘攘,五帝你来我往,说什么上古圣贤,还不是都入尘荒;你也是功盖寰宇,我来个威名远扬,到头来禹传夏启,统统地扫进殿堂。

  注:启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真正建立者,史书上又称夏启。

标签: 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排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