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张衡发明的地震仪,地动仪为什么会是上龙下癞蛤蟆?地震仪形状像一个酒樽,四周有八个龙头,龙头对着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龙嘴是活动的,各自都衔着一颗小铜球,每一个龙头下面,有一个张大了嘴的铜蛤蟆,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质“悬垂摆”,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还有巧妙的机关。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悬垂摆拨动小球通过“八道”,触动机关,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到铜蟾蜍的嘴里,发生很大的声响,于是人们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
《汉书·杜钦传》卷60记载,“臣闻日蚀、地震,阳微阴盛也。臣者,君之阴也;子者,父之阴也;妻者,夫之阴也。”《史记·周本纪》卷4记载,“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可以看出,古人认为地震之所以发生,是因为“阳微阴盛”,“天地失序”。
很多人都喜欢在脖子上戴一块玉,有戴佛像的,有戴貔貅的,有戴麒麟的,可就是没有戴蛤蟆的(至少我没见过)。可是大家不知道,在中国古代,蛤蟆的地位可比貔貅和麒麟之类要高多了。古时候蛤蟆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吉祥物,有着多重的含义,而且还是月亮的象征。张衡《灵宪》有文:“弈(即后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姬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又:“月者,阴精,积而成兽,像蛤兔焉。”又纬书《诗推度灾》说:“月,三日成魄,八日成光,蟾蜍体就,穴鼻始萌。”在现代西方,多数天文学家都认为潮汐海啸等和月亮有关,而且国外很多专家也认可,癞蛤蟆确实可以预测地震。
约10万只小蛤蟆爬上马路 专家称与天气突变有关
成都商报
小蛤蟆
昨日上午,青白江城厢镇,一条马路上密密麻麻爬满了小蛤蟆。按照一巴掌大的地方就有上百只来计算,整个路段至少有10万多只蛤蟆。
不远处,池塘里的鱼一夜就死了上千斤。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水产养殖专家杜宗君表示,蛤蟆与死鱼,均跟天气突变有关。
地上黑压压一片 全是蛤蟆
杨玉虹和赵秀芳在青白江城厢镇十五里村开了一个小店。昨天上午8时许,杨玉虹突然听到赵秀芳在外边喊:“咦!咋的喃?”跑出去一看,吓了一跳!地上密密麻麻爬满了小蛤蟆,一蹦一蹦地乱跑。路上根本就没有空着的泥土!
这情景让她有些头皮发麻,因为蛤蟆像一个个的小肉球,自己一不小心踩了一大片,满地白浆。绿化公司员工黄帆从这里经过,向前走了大约半公里,发现整个路段全是这样的小蛤蟆!村民们数了一下仅巴掌大的地方就有上百只,如此计算,整个路段至少10万多只!
蛤蟆们爬啊跳啊,大约半小时后,数量越来越少,不知到哪里去了。不过村民们发现,墙角的荫凉处,水沟背阳的湿润处,都有它们聚集。这些小家伙只有指甲盖大小,看样子像是刚刚从蝌蚪变过来不久。
池塘白花花一片 全是死鱼
就在记者采访时,一位小孩提着一条大约4、5斤的草鱼过来。“又捡一条哇?”杨玉虹跟他打招呼。离他们约一公里远的一个池塘,前晚死了很多鱼。养鱼人王海文说,早上一起来,就看到池塘白花花的一片,到处都是死鱼,有的一条就10多斤重。
村民们陆续赶来了,大家也没有客气,冲到池塘边上就捡起鱼来。这个鱼塘一共27亩,养鱼不少,王海文说,漂浮的鱼大约有500多斤,根据经验,沉在水里边的鱼也应该有这么多,加起来就大约1000多斤。另一位养鱼的村民过来观看后说,这段时间,附近的太平镇、龙王、日新、姚渡这些地方,都在陆续死鱼。
这位村民说,自己平时每周都要检测池塘水的二氧化碳、亚硝酸盐含量,以采取措施,所以自己的鱼没有死。记者看到,这个死鱼的池塘,水质发黑,而且比较浑浊。
农业专家 天气异常惹的祸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水产养殖专家杜宗君表示,蛤蟆与死鱼,均跟天气有关。今年天气比较异常,容易导致生物出现异常反应。他介绍,因为气温变化必然导致水温变化,水温变化就必然导致水产生对流,这样就会荡起水底的脏东西,使水环境变得糟糕,甲烷、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也冲出来,水的含氧量低、水质有污染,所以生活在池塘这些地方的蛤蟆就跑了,而鱼就只好待在里边等死。
四川省专业气象预报台预报科主任罗礼洪表示,三天以来,气温气压湿度波动确实比较大,5月1、2日,平均气温都在22℃以上,而前天突然又降到20℃多一点,而昨天又突然飙到28~30℃,气温变化实在太大;而同时,这两天因为暴晴和大雨,也导致湿度和气压的陡然变化。
本报记者 苟明 摄影 刘畅
成都万余蛤蟆聚众游街 专家称无关地震(图)
青岛新闻网 2010-05-05 13:53:43 四川在线 现有新闻评论
万余只蟾蜍排成200米的长队,有组织有纪律地“聚众游街”、“霸道”横行……昨日上午,这个壮观的一幕出现在十陵镇太平村六组。而在昨日上午11时左右,青白江城厢镇杨家店附近,也出现了数万只小蛤蟆出洞聚会的场面。附近居民惊呼:“地震又要来了。”专家表示,这种情况属这个季节蟾蜍由蝌蚪成蛙过程中的正常迁移现象,与地震前兆无关。
蟾蜍“游
街”居民封门
昨日上午7时许,家住十陵镇太平村六组的张女士,在自家田地的小路上,惊讶地发现一群排着队的小蟾蜍正“途经”她家门口。“这些蟾蜍只有蚕豆大,匆匆忙忙地往前爬。”张女士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跟随着蟾蜍队伍往前走,“这个队伍起码有200米长。”
由此,张女士断定,蟾蜍队伍肯定是“有组织”、“有原由”才集体行动的,“该不会又要地震了吧?”张女士揣测。
昨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十陵镇太平村。在蟾蜍“游街”的现场,记者见到这支队伍确实有200余米长,宽度10厘米到50厘米,蟾蜍密密麻麻地排在一起。记者目测蟾蜍数量约有万余只,丝毫不顾忌旁边围观的村民,接踵摩肩地前行……“不光是太平村六组有蟾蜍聚众游街,我们八组也有。”家住太平村八组的周大爷说,村民听说蟾蜍背部有毒,昨日一上午时间都在家中对家具逐一进行密封。用砖头封堵门缝、用报纸遮窗户、用米板盖上水缸……“生怕有掉队的蟾蜍跑进自己家里。”周大爷表示。
专家:这不是地震前兆
“我在这里住了10年了,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多蟾蜍。”张女士很不解地说,“我怀疑是不是地震又要来了。‘5·12’地震的时候也没看到过这么多蟾蜍啊!”“这些蟾蜍很有可能是从附近一个池塘里爬出来的。”一名中年男子说,“它们也不光是游街,我家的院坝里也有好多。”
昨日下午,记者采访了成都动物学家赵力,他表示近日天气炎热,小蟾蜍在清晨和傍晚排队转移实际是在寻找更加凉爽透气的环境,“它们像人一样,在寻找避暑纳凉的新居所。”
四川省地震局副局长王力表示,这种情况属这个季节蟾蜍由蝌蚪成蛙过程中的正常迁移现象,与地震前兆无关。
张衡地动仪上是龙下是癞蛤蟆图
张衡地动仪上是龙下是癞蛤蟆图
万余只小蛤蟆“聚众游街” 专家称与地震前兆无关
标签: 地动仪是谁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