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金瓯缺》展现的民族英雄悲壮画卷

滴答历史 49 0

徐兴业长篇历史小说《金瓯缺》,还曾经被改编为连环画。这部优秀的历史小说,其实早在著者1937年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毕业之后就开始构思,由于种种原因,到了当代才正式成书和出版。《金瓯缺》,仿佛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给我总的感觉就是:惨烈和悲壮。

    这部历史小说主要表现了宋、辽、 个王朝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宋徽宗与金邦约定共同攻打辽国,事成后把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割让给契丹辽国的燕云十六州归还大宋。金朝对辽邦作战连连取胜,而宋军在佞臣童贯等人带领下接连失败,民族英雄种师道的都统制之职也被童贯撤消。金灭辽以后,又攻宋,俘了徽、钦二帝。宋高宗为了个人私利(生怕迎回二圣还朝以后,自己皇位就没了,这和人世间那些为了私利或小集团利益而不顾大义的小人有何区别?),与主和派打压主战派,一面是朝廷和义军的民族英雄顽强抗金,一面是昏君奸臣陷害忠良。岳飞、张宪等将领遇害,韩世忠被剥夺兵权……高宗赵构等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偏安一隅,醉生梦死,过着商女不知亡国恨的龌龊生活。

    这部书写得波澜壮阔、引人入胜。人物众多,其中不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譬如宋朝的李纲,坚持抗金立场,不怕被昏君罢官,总想着还我河山,直至离开人世。辽国的英雄耶律大石(辽德宗),文武全才、弓马娴熟,中过进士,曾入翰林院。他屡次遭到契丹贵族的不公平对待,但对民族的热爱刻骨铭心,带着军民奋勇抗敌,还曾扣下宋的来使以图达到宋、辽共同抗金的目的。后来金灭辽,耶律大石又辗转大漠,艰苦奋战,建立了西辽的统治,直至被蒙古吞并。明代侠义小说《水浒全传》提到过李师师,但写的是他与宋徽宗、浪子燕青的故事。宋代传奇《李师师外传》,历史小说《金瓯缺》对李师师则是充分地肯定了其抗金的立场。李师师这么一个市井中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为了抗金也可以义无反顾,比起朝中那些昏庸之辈也要强很多。我个人似乎领悟到,当初宋高宗赵构那般生活,不仅仅是屈辱的问题了,而且不是人的生活,因为没有思想,没有理想。赵徽宗虽说昏聩无能,尚且懂得行文绘画,当年被宋太祖赵匡胤夺了江山的李后主都能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般千古佳句。不禁又想起了林升《题临安邸》所云:“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历史小说《金瓯缺》展现的民族英雄悲壮画卷

标签: 历史英雄故事

上一篇松漠英雄传

下一篇品英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