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很多人心中都有这个疑问,如果扶苏继位是不是能让大秦帝国如秦始皇所希望的那样,万世长存?可以肯定的是,万世长存好比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一样,绝对是不可能的。但是能像历代王朝那样好歹存活一两百年,有没有可能呢?
我的回答是有可能。
很多人认为秦朝苛政积弊太久,已经积重难返,即使扶苏是治国良才,也无力回天了。 真的吗?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大秦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第一,秦国奉行法家的治国理念,实行严刑峻法。秦国从商鞅变法之后,一直奉行“战国”法治,说白了就是国家的一切设置都是为战争准备,比如奖励耕战;军功受爵等,战争结束,如何更好治理国家,秦始皇一直在寻求。
第二,秦国统一后大兴工程——修皇陵、修直道、修阿房宫、修长城,大量的青壮年四处流动服役 ,耗损民力的同时埋下社会不稳定的隐患,要知道陈胜和刘邦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之后军队南征吴越死伤很多,民间怨愤。
第三,胡亥非法继位,残害众兄弟姐妹、蒙恬蒙毅兄弟以及朝中大臣、宗族,导致整个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整个国家机器逐渐懈怠、瘫痪,国家丧失了凝聚力。 尤其李斯一族被腰斩后,秦朝失去了一个治世能臣。杀能臣毁良将,军心民心涣散,甚至南征吴越的大军,面对国内反秦起义,作壁上观,拒绝回援。
第四,秦统一后,将秦国的治理模式推行到六国,却没有得到六国的认同。试想,燕楚齐从西周之初就立国,即便三晋分家后的韩赵魏,国家也演习了几百年,整个国家的子民对于故国的归属感已经根深蒂固,荆轲、高渐离等民间反秦力量汹涌,他们不过是冰山一角。
始皇帝晚年,帝国统治已经危机四伏,如果扶苏上位,他能挽救秦帝国于水火吗? 有人认为扶苏收到诏书就自杀,实在不堪而懦弱,不是可造之材。
我觉得扶苏,能! 理由如下:
一、扶苏仁慈宽厚,有贤良之才辅助扶苏接始皇帝”伪诏”,不调查清楚事情的原委,就自杀,有人指责他懦弱,但从中至少说明一点:扶苏是一个忠孝之人,但凡忠孝之人,一定是仁慈、温厚的,再加上扶苏跟蒙恬戍边多年,深刻体会民间疾苦,当政后一定会在苛政重徭役的方面进行改革。
而这样忠厚的帝王对于一个已经被强势君王始皇帝折磨的非常疲弊的国家来说,他的忠厚理念若贯穿到治国上,如汉文帝一样,宽仁待民,与民休养生息,对于秦王朝来说,就等于缓和了社会根本矛盾,再加上军事上有蒙恬辅佐,政治上即便没有李斯,也还有蒙毅等协助。 只要朝廷上下一心,加上秦国的军事实力,即便六国遗緖兴风作浪造反,也不足以为患。
二、扶苏正直敢言,有民意基础秦始皇焚书坑儒实行暴政,满朝文武都噤若寒蝉,无人发声,唯有扶苏站出来,始皇帝也还算是一个能纳谏的皇帝,早年纳谏如流,爱惜英才不用说,到了晚年除了乖戾,也还没有昏聩,这次如果扶苏不是跟始皇帝发生激烈冲突,不至于把他发配去守边,当然这里面可能也有始皇帝为锻炼他的用心良苦,但是从中可以看出扶苏是一个有胆识、有见地的人。
扶苏和蒙恬带三十万大军镇守河套地区(后来还迁徙一部分民众过去),扶苏在那里获得蒙氏兄弟和军民的爱戴,侧面也说明他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公子哥。而且始皇帝在立太子时,曾经考虑过胡亥,这在使者问罪蒙毅时透露出来,当时二世皇帝质问蒙毅的时候说,当年先帝想立我为太子,是你从中作梗。
但是始皇帝带着胡亥第五次巡游,而最后没有立胡亥为太子,而是选择扶苏,也从侧面印证,始皇帝还是认可扶苏的能力,才能最终决定把继承权给扶苏。
后来,陈胜吴广起义,曾经一度打着扶苏和项燕的旗号。打着项燕的旗号不难理解,因为项燕是楚国最后一位战死的将军,但是反秦为什么要打秦国已故公子扶苏的旗号呢?就让人费解了,有专家研究得出一个大家比较认可的答案,那就是扶苏的母亲可能是楚国人,他身上流着一半楚国人的血统。如果真这样,扶苏若当了皇帝,六国反秦最强烈的楚国,无疑反抗力就弱了。
三、天下战乱太久,民心思安周王室衰微之后,天下战乱频繁,已经延续几百年,老百姓都希望过上太平日子,如果不到万不得已,除了六国遗緖,没有人真正愿意起来造反,即使有人造反,也不会那么多人响应。
楚汉争霸之后,一届平民刘邦称帝,而不是六国贵胄,可知天下人心归向,寻求复国毕竟是少数贵胄的孜孜以求(譬如项梁、张良等),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仅仅是希望能过上安宁的生活 ,谁来掌权管理天下,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天下的百姓一直一视同仁,甚至承认各国民众对现有土地的占有,也算进行了一场土地革命,他没有像蒙古统治中原之后那样对征服者区别对待,这一点很难能可贵。如果秦王朝建国后,爱惜民力,不苛待百姓,久而久之,天下万民迟早会归心,认同并热爱这个国家。
这一点,我相信扶苏能做到!
标签: 扶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