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西游》第一回的评析中,我曾提出过:小说《西游记》中“灵明石猴”的人物历史原型正是朱祐杬和朱厚熜这对皇帝父子的“结合体”。
实际上,我当时之所以要刻意地把孙悟空称作是“灵明石猴”,而不是“美猴王”、“齐天大圣”等其它称谓,就是要把第五回之前出场的孙悟空和第五回以及之后出场的孙悟空有效地区分开来。
简单地说,吴承恩在小说《西游记》的第一回至第四回中以朱祐杬父子为原型创作了一个“灵明石猴”孙悟空;又在小说第五回至第七回中以其他历史人物为原型创作了一个“齐天大圣”孙悟空。
关于以上这些观点,我们从小说《西游记》的目录中,可以找到一些佐证,如: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很明显,在小说第一回至第四回的目录中,没有出现过任何有关于孙悟空的称谓。这很可能是作者为了尽可能避免触犯皇室的威严而有意为之。
再看: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从第五回到第七回的目录中,凡是涉及到孙悟空出场的地方,作者都一概把他写成“大圣”两个字。
最最可疑、也是对后世来说最有研究价值的现象,当属第七回之后的所有目录里只要跟孙悟空出场有关的,作者都会十分刻意地将之一概写作“心猿”二字。
关于“心猿”这个令大多数人陌生的名词,我将会在今后的解谜过程中逐一开展详细的评述,此处只需提示一点,就是:“心猿”二字,与明代王阳明所开创的“心学”学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言归正传,小说写到第五回,作者吴承恩再次笔锋一转,巧妙地又将孙悟空的人物历史原型由之前的朱氏父子转变成了当时蒙古割据一方势力的万户首领——俺达汗。
俺答汗(1507~1582),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又称阿勒坦汗、格根汗,汉籍作“俺答”,达延汗孙。十三岁时(1519年)便继承了土默特万户汗的爵位。
1524-1571年,俺答汗相继率兵出征攻打其它部落达四十五次,平息兀良哈万户叛乱,占领西海(青海)、进兵西康、征服卫拉特和伊力把里。势力逐渐强盛以后,便开始频繁地进犯明朝周边的大小城镇。
公元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时任蒙古土默特部首领的俺答假借“贡市”不遂为理由,主动向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明王朝发起进攻。由于该年为干支纪年庚戌年,故名“庚戌之变”。
对于泱泱大明王朝而言,敢来天子脚下胡闹的俺答根本无异于《西游记》中那位因为糊涂胆大而敢大闹天宫的孙猴子。
大明王朝自成祖开国以来,就曾先后多次不计回报地给予了蒙古各部落十分优厚的好处,也提供了相对宽松的互惠条件(吴承恩在《西游记》中,以玉帝亲封孙悟空为“弼马温”和“齐天大圣”等情节来比喻天朝政府对俺答集团的各种恩惠),可飞扬跋扈的俺答上台以后并不买账,认为凭借自己的才华与勇武,未必就要安心臣服于明朝皇帝的统治之下。于是,他铁了心地要与嘉靖皇帝共争天下。那架势,那态度,正好配得上孙悟空在凌霄殿前说得那句无知无畏的名言,正是:“皇帝轮流做,今番到我家!”
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六月,俺答汗率军进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和副总兵官林椿双双兵败,殉国于疆场(吴承恩在《西游记》中以孙悟空战胜巨灵神和哪吒的情节来比喻张、林二人兵败的事件)。早年因贿赂严嵩、严世蕃父子而升任宣大总兵咸宁侯的仇鸾当时正好被朝廷指派镇守大同。仇鸾得知张、林二人兵败的消息以后顿感惶惧无策,竟愚蠢地决定用重金去贿赂兵临城下的俺答,希望他可以移兵去进犯别的城镇,千万不要来攻打大同。
是年八月,收到仇鸾贿赂的俺答果然如约移兵东去。八月十四日,轻松无阻地攻入古北口,杀掠怀柔﹑顺义等地吏民无数。明军一触即溃,俺答长驱直入中原内地,安营扎寨于潞河东二十里的孤山(今通州东北)、汝口等处,逼迫明朝政府无条件地交出举国的财宝与资源。
仇鸾(?—1552),明陕西镇原(今属甘肃)人,字伯翔。曾担任过甘肃总兵的职务,早年因为阻挠军务被总督曾铣所弹劾,革职逮问。出狱后,便以重金贿赂严嵩之子严世蕃,继而认严嵩为义父,遂任总兵官镇守于山西大同。
在与蒙古俺达的战斗中,仇鸾畏敌如虎,却亲率军士大肆抢掠百姓,甚至割死人的头颅冒功领赏。后来,他奉命被迫来到古北口迎战俺答军团,竟厚颜无耻地用重金贿赂俺达,乞求对方尽早移兵攻打别地。更不可思议的是,就在俺达移兵东去之后,仇鸾又上奏皇帝,称俺达军团是因为畏惧他的威名才不敢进犯大同,因此加官至太子太保,此后一直深受嘉靖皇帝的宠信。
嘉靖三十一年八月,仇鸾因与义父严嵩争(皇帝的)宠而与严氏集团彻底翻脸。不久后,他之前的种种罪行皆被陆炳所揭发,最终革职忧惧而死。死后还被嘉靖以“叛逆”的罪名开棺戮尸。
在《西游记》中,吴承恩巧妙地将仇鸾设计成托塔李天王的形象,以向世人揭示他在“庚戌之变”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畏战、自私的嘴脸。
【二人当时不敢停留,闯出天罗地网,驾起瑞霭祥云,须臾径至通明殿下,见了四大天师,引至灵霄宝殿,呈上表章。惠岸又见菩萨施礼,菩萨道:“你打探的如何?”惠岸道:“始领命到花果山,叫开天罗地网门,见了父亲(李天王),道师父差命之意。父王(李天王)道:‘昨日与那猴王战了一场,止捉得他虎豹狮象之类,更未捉他一个猴精。’正讲间,他又索战,是弟子使铁棍与他战经五六十合,不能取胜,败走回营。父亲(李天王)因此差大力鬼王同弟子上界求助。”菩萨低头思忖。却说玉帝拆开表章,见有求助之言,笑道:“叵耐这个猴精,能有多大手段,就敢敌过十万天兵!李天王又来求助,却将那路神兵助之?”——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小说中的李天王,因充分受到玉帝和太上老君的双重信赖,率领着十万天兵天将去围剿下界一个区区的匪窝——花果山,明明有足够雄厚的实力来打赢这张战争,却只敢用“天罗地网门”来将花果山团团围住,迟迟不肯不剿杀敌方一兵一卒,干脆放手让花果山军团在洞府里尽情地休养生息,与历史上仇鸾卖国求荣的事迹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前方疆场上的将领畏敌如虎,却未被代表皇城里的最高统治阶级也是苟且偷安的态度。其实,嘉靖皇帝在得知俺达进犯以后,早已给过文武百官明确的指示,要求朝廷火速派兵迎击来犯者。但即使是这样,兵部尚书(疑似“四大天王”的人物历史原型)在得到嘉靖这个道士皇帝的诏令以后仍是不敢轻易出兵,反倒先是派人去请示首辅严嵩的意思。然而,严嵩给他们下达的指令与皇帝的刚好相反,乃是“坚守壁垒,切勿交战”。
官员们在充分权衡了首辅严嵩和嘉靖皇帝两边不同意见的利弊之后,果断选择了听从严嵩的指示,严防死守,不出一兵。更加可叹的是,即使后来他们被皇帝以“延误军情”为罪名或杀、或罚,也从未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把脏水泼在严大人身上的(很可能是担心整个家族的安危受到牵扯)。
即便如此,当时的天下人也都心知肚明:这次大明朝之所以会被蒙军团欺辱得如此窝囊,全都是拜首辅严嵩所赐。
时年五十多岁的吴承恩,只是一名刚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的岁贡生,他对严嵩这种丧权辱国的无耻行为,显然也是感到深痛欲绝。可是出于对自己、对整个家族人身安全的考虑,他只能选择把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埋藏心底,并以市井小说的形式,将之记录在《西游记》的各种神话情节当中。
比如,小说第七回,吴承恩借用“孙悟空大闹兜率宫”这一情节来暗喻严嵩贪图私利、徇私枉法,一心要向外族侵略者求和的小人本色。在此情节中,孙悟空从八卦炉里逃出生天,情绪近乎狂暴,欲图捣毁天宫。可是能力超强的太上老君却只敢伸手去抓了孙悟空一把,不仅没有抓住他,自己还狼狈地摔了一个“倒栽葱”。表达了作者对严嵩这个弄臣兼伪道士相当鄙视与嫌弃的看法:
【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侮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眼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的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标签: 孙若微历史人物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