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中见一妙文《大汉奸-诸葛亮》,一见之下,不禁对作者董主编有了太多的不明白。于是先后写了两份评论。也请天涯网友们点评一二。
至于董主编写的妙文,我就不附了,请大家网上搜索。
要从历史和政治角度点评政治人物
――再评《大汉奸-诸葛亮》
网友客气,又将《大汉奸-诸葛亮》片断附于我的小评之后,既然有如此奇文,那么再评上一评,也是可以的,理不辩不明嘛。
之所以对董主编的文章产生点评的冲动,我想主要还是一个历史观的问题,根源在于自己常常在考虑:历史中的人物是被历史所决定还是在决定着历史。
说点具体的,董主编写道“公元229年,割据东南的孙权称帝。诸葛亮闻讯,立即予以承认,派陈震前往祝贺,并与孙权订立了东西平分中国的盟约。盟约规定,共同伐魏,事成后,以鄂西为界,东西永久平分中国”,董主编定论:诸葛亮意图分裂中国,并将汪精卫与之类比。
笔者对董主编之论并不赞同。按董主编之思路,敢冒天下之大不讳,试图分裂中国之首,应是项羽和刘邦。这两人在荥阳相持,谁都打不过谁,无奈之下,两人签订“鸿沟之盟”,约定以鸿沟为界共分天下。如果这两个人都信守盟约,那么,是不是中国的分裂局面就永远出现了呢?不过,笔者因而又有了另外一个疑问:该如何定义这个“分裂”二字。先秦时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难道说真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吗?夏、商、周,这些时代难道是统一的国家吗?事实上,史书早有定论,这些朝代不过是邦国时代而已,真正统一的国家是由秦始皇一手建立形成,也就是说,对生活在秦朝时代的人来说,邦国是常态,而统一的帝国才是第一次。说到底,是秦始皇冒天下之大不讳,居然成立了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那么,以过去千年邦国历史的角度,以秦末七国后人纷纷起义反秦复国的角度,项羽和刘邦两人的鸿沟之盟都是顺应邦国时代要求的,可为什么这个鸿沟之盟成了昙花一现?为什么刘邦居然无耻地干掉了项羽,导致了天下一统?为什么汉朝初年的“七国之乱”根本乱不起来,反而加剧了王朝集权?
所以,我想问董主编:到底是谁在决定着谁?换个董主编好理解的角度来说,假如诸葛亮出隆中、辅佐刘备的目的就是分裂中国,假如诸葛亮承认孙权称帝不是权谋而是发自内心,但他能做到吗?
我想,我们谈历史、论古今,必须相信历史规律。让我们回到原点,秦灭六国,一统天下,靠的就是军事实力吗?请问,秦始皇如果只有赫赫武功,能得到“千古一帝”的美誉吗?要说武功,历史上比秦始皇武功显赫的多了,成吉思汗,从亚洲打到欧洲,他的大军战无不胜,可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是什么?“只识弯弓射大雕”!秦始皇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为中华封建帝国打下了基础,这个基础不是武功,而是中央集权、帝国体制,是车同轨、书同文、郡县制……这一切才是统一帝国的开端,封建文明的起始,从这之后,再经过汉朝数百年的国家一统,这片土地上的人才自称“汉人”,他们相信,虽然这块土地上不断表演“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政治剧,但结果,总会是中华文明融合蛮夷。
所以,笔者认为,诸葛亮分裂国家的说法确实是无稽之谈,因为,在诸葛亮所存在的时代,根本没有分裂国家的思想基础,至于董主编所说的“诸葛亮与孙权订立了东西平分中国的盟约”,请董主编再读一下三国志邓芝传,其中有这样一段,权谓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也就是说,两王并立对蜀、吴而言都是不可能的,两国同盟不过是应对强魏的战略,一旦强魏被灭,接下来就应该是蜀、吴大战了。
另外,我还想再给董主编提一点意见,点评政治人物必须要考虑好角度,从道德入手,点评政治人物,这是非常不合适的。
“刘备先背叛袁绍,后叛曹操”,董主编称其为“无耻之徒”,并称刘备“靠谋害自己兄弟以自强的君主,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人”,请董主编注意,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杀死两个兄长,是不是谋害兄弟以自强?隋朝的杨广是不是谋害兄长以自强?宋太宗烛影斧声又是什么?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哪一个政治家在道德上是干净的?哪一个政治家不是要求别人道德,而自己无耻!但能这样点评政治人物吗?点评政治人物说到底还是应该从政治着手,道德次之啊!
还是说说诸葛亮,我想点评得最好的可能还是陈寿: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这个点评好在什么地方?好就好在从诸葛亮为相国的施政方针、策略、治国思路着眼来考察他,同时也准确地指出诸葛亮作为一个统帅,并非所长。
评史请先读书--小评“大汉奸-诸葛亮”
论坛中有网友介绍《抗癌乐园》主编董承兴所写的文章《千古遗毒-诸葛亮》,作者一反传统,旁征博引,对诸葛亮进行了猛烈抨击,颇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不过,笔者才疏学浅,粗略学习之后,却不能不对董承兴的文章有太多的不解,当然也不用把所有的不明白都写出来,笔者仅以董主编所称的诸葛亮第一个历史功绩为例吧。
董主编声称,由于诸葛亮成功地阻止了曹操统一中国,形成三国鼎立局面,让战火燃烧近六十余年,致使华夏人口剧减,为五胡乱华提供了历史机遇。笔者无知,却也明白,所谓诸葛亮成功阻止曹操统一中国,这早已被证明是《三国演义》中的小说家言而已,其历史真相是,在东吴政权周瑜一手指挥、策划下,东吴政权以三万劣势兵力击败了曹操的优势军队,从而阻止其统一了中国。也就是说,董主编所谓诸葛亮的第一个历史功绩实在是指鹿为马。事实上,对于这个历史事实,董主编似乎也是知道的,他在后文中也曾提到“‘借东风’、‘草船借箭’”等,“可惜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发生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连刘备都看不上眼”,也不知董主编为何前后如此矛盾呢?
再者,难道真是三国鼎立导致华夏人口剧减吗?笔者不才,愿提醒一下,公元184年,黄巾大起义导致东汉天下大乱,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直到同年11月,皇甫嵩与钜鹿太守郭典攻打下曲阳,成功斩杀张宝,俘虏十多万人。黄巾之乱才暂时平息。公元188年,黄巾余部再起,汉灵帝无能,下放兵权,导致军阀割据,这才是中原大地战乱不断,生灵涂炭的真实因素。曹操有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将军阀战乱中华夏人口剧减的情况作了凄惨的描述,而此时是何时呢?是关东各军阀合作讨董卓之时,这时的诸葛亮还在隆中读书!事实上,三国鼎立之后,局势日渐明朗,虽然时有战乱,但战乱仅仅集中于各方交界之地,对老百姓们来说,这个时候才是大家有安定日子过的时候,也是人口能够滋生的时候。董主编怎么将这个时候认为是华夏人口剧减的时候呢?
第三,到底是谁为五胡乱华提供了历史机遇?笔者实在无知,但也知道两点:一、诸葛亮死于234年,五胡乱华始于304年,两者之间相距70年,不知道诸葛亮怎么能为70年后的事情负责?二、笔者也寻遍史书,任何一本史书上,对五胡乱华的起因都表述为一个,即“八王之乱”!正是晋朝的“八王之乱”才给了五胡乱华的历史机遇,否则,中华民族大融合,或者说中国历史上最惨烈、历时最长的一次各民族相互大屠杀不会来得这么快。关于这个问题,董主编如果不喜欢看古文,笔者介绍你可以看一下《两晋南北朝的另类历史:华丽血时代》,该文章作者是梅毅,用的文字是白话文,写作风格是小说类型,很容易就能读完的,当然董主编没有地方购买,我可以从网上下载一本邮给你。
所以,笔者实在有点糊涂了,不知道董主编所写文章的来源于何处?难道说我们所读之历史书籍根本都不同吗?如果这样,大家完全可以回到二十四史,从这个角度来探讨一下诸葛亮嘛。所以,笔者以为:评史请先读书,否则,大家根本无法建立一个探讨的平台。
最后,笔者多说一句话,董主编称诸葛亮是儒生,不知道依据何在?就笔者所知,似乎诸葛亮从未认为自己是儒家,从他的施政方针来看,至少也是法家居多。当然,考虑到这个问题可以写成论文,笔者就不多说了,至少,笔者知道,自己对这个问题缺乏足够的研究。
标签: 指鹿为马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