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云知名诗人系列组诗》漫议

滴答历史 40 0

《杨青云知名诗人系列组诗》漫议

  释慧中

  《超然》诗刊已经两次提供大量篇幅刊发《杨青云知名诗人系列组诗》,以及《常青藤》《中国大诗人》《香港诗刊》《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日报》、美国《新大陆》等多家媒体刊出堪称杨青云诗家组诗,功劳卓著。我在此文中一再引用杨青云系列组诗的片段,以为对这些作品陌生的读者,提供一个见微知著、领略优秀诗歌文本风采的机缘。语言和时间的浑浊像一个真理或火焰里改变的柔软引入另一种境界:从高处到一切崇高的眼泪眺望多久/才能最美丽最容易把流水的速度倾泻到有着钢铁筋骨的宏大混凝土诗章中/赋予一些伤口但从不流血/它是一种声音在大海深处改变一种原始的空虚。——《欧阳江河》

  杨青云直接用这些知名诗人的名字做题目,使人们见其名,思其诗,而美感衍生,不失为一种弘扬美的方便智慧。一个诗人的心路历程怎样,往往取决于他心灵的大小宽窄,而一首诗歌或一首自由诗的纵情恣肆也必源于其创作者开放式的胸襟气度。许许多多在时代风雨中穿来拐去的诗人们,轰然之间聚会在杨青云先生的笔下,各呈奇姿异彩和真、善、美的温润本色,这可是给卿卿我我般蝉吟充斥的中国现代诗坛带来一阵嘹亮的箫吼,令人耳目一新。也许,深陷于经济生活怪圈中并未想到,穷困潦倒的诗人们在阳光下随机排倒组合在一起的时候,竟然傲然矗立起一道靓丽的精神风景线,但诗人杨青云想到了。我猜,这是杨青云笔下对诗人研究自由诗写的学术性见,给予他一粉报偿。一分辛苦一分才,一分耕耘一份引领当代诗坛的一面亮丽旗帜。杨青云大胆地写了,写出了这一大组洋洋洒洒、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的诗坛风流人物志。

  还在于诗家杨青云曾写到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的诗评《外长诗人的中华魂》引发李外长致信杨青云,并赠书于诗评家。为此,中央新华社专一发了一句话新闻《农民工诗人杨青云与外长诗人结诗缘》。杨青云从此上了电视台的专题新闻。杨青云一下子成了无人不知的诗坛新闻人物。从欣赏评价他的知名诗人系列作品上,可以看成人物诗,传记体创作评议诗、馈赠诗、通信诗等等体裁,大都可行。而被按名抒写的著名诗人们,作为人类精神史上的开拓者,诗教传统道德工程的建设者,诗歌发掘功勋人物的践行者,又确实是可歌可泣的对象。

  “田野行走深远的意境听到土地苦苦叮咛/俯下身体小麦的灵掌正掀开嫩黄的诗芽/达成由来已久的默契使我们彼此一遍遍抚摸诗歌/一些来自麦田的声音/渐渐通体透明听见生命在冥冥中金属般锃亮”——《杨启刚》

  在自由诗写作上,杨青云这组知名诗人的系列作品,大力弘扬了诗歌精神,是养育和谐社会世道人心一道文化圣餐,价值弥高,达到了一定的审美水平和思想境界,正如杨青云在《礁达磨》一诗中所写:“打开思想之门就是打开一种思想的智慧/需要一种思想技术在这里出现。”许多诗歌作者由于对自己才力所限,不敢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中掺入议论的因子,而实践上也确实思想性过强的诗歌作品,往往艺术性遭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或削弱。但杨青云用知名系列诗人组诗的创作成果,有力证明了只要笔力通透,思议人、事、物的内核,诗句和诗意也能放电震撼人心,也能发掘出美感强烈的理趣诗象,并一点也不丧失艺术精品的本色。“除了午夜一颗星一曲慧特曼的词曲把简单的一枚邮票变成海峡两岸一些物欲的声音追踪/常常被诗人的乡愁击得伤痕累累”——《余光中》

  杨青云对知名诗人系列诗的题咏证明:过分宣扬“剔除诗歌中思想的毒素”这种艺术主张,是不必要的。只要诗人与所歌咏的对象产生深刻的诗感道交,思想与思想碰撞的火花,同样能构筑经典诗象的艺术象牙之塔。而杨青云的艺术之塔,却是以知名诗人的所作所为这鲜活的人生场景为地基的,是真正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灵悟与再创造。杨青云的写作,让我们想到慧特曼、艾青、臧克家等许多诗人,但在诗歌风格上又别有新裁,另成一家;甚至他是更恣肆无羁、仪态纵横。灵感喷发的原生性状态被大部分保留,更少了束缚或雕琢的痕迹,达到了更具魅力与张力的自由自在,显现了诗歌语言艺术及诗人神与物游的一种诗化境地。“一颗不落的太阳最终的图腾在天安门广场/得到一个永久的安息/一个永久的伟大心脏/从此定格在世界人民心中”——《毛泽东》

  可以看出,杨青云的知名诗人系列作品,从语言功力上,为诗人建立了自信自荐的崇高勇气。汉语,完全是鲜活的良种,是富含爆炸力和吸附力的特种武器。诗人只有摆脱语言羁绊,才能明心见性,诗歌才能尽情尽性,人生才能至真至善至美,心灵才能极清极纯,精神才能包容宇宙万象,才能:“在阳光河流大地间寻找曾经虚拟的一束火焰/燃烧一片乌云裹住闪电的骨头/将一种乔木的植物移植春天”——《乔明杰》

  诗歌修养达到一定境界,灵感呈现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就一定能够融会贯通,也只有在这样状态下,诗人才能创作出最鲜活的精品大诗,为世人奉献上艺术大餐。而诗人杨青云与知名诗人之间,正是由于一次又一次、两两相对,产生诗感道交,灵肉相通,从而迸现出诗意的火花,照亮了繁星闪烁的夜空,使我们从世俗喧嚣中获得神圣的精神质感,也更加深层次地认识理解了这许许多多功勋卓著的知名诗人们,及其中国诗坛宏大奇丽的诗学精神。进而瞬间有了同作者一样,找到了人生知己的感觉,孤独感被片刻剔除,或排斥掉,不由你不同作者一同兴奋在诗歌友谊的艺术时空里。而人生幸福境界,原来就隐藏在现实里,历史和未来也都隐藏在现实里,更是隐藏在诗歌作品中,正是这类接触的诗歌,把这种美好馈赠给了有缘读到这些成功作品的读者朋友。“花事不断地修正诗歌的高贵丽质/沿着桃花诗墙的立体画面从一首诗走向另一首诗/任所有感动的目光乘涌动的花香缓缓进入上下的思想和左右的视野/以不同画面的光亮程度点燃桃花诗村花开的芬芳”——《凸凹》

  杨青云知名诗人系列写作的另一个启示在于:现代诗人的个人生活,和艺术体验,完全可以和社会公共事件亲密无间地拥吻在诗歌中。当然,这需要诗人的创作素养作为基础,不是情绪化的灰暗心理者和文字游戏者所能承担的。但要做一个合格的诗人,他除了关心自己的内心和生活境况以外,还必须关爱社会人生,放眼世界和未来,如不拓展心灵的器量,增强自己诗歌的厚重感、历史感、使命感,简直是白日做梦。当然,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诗歌,需要百花齐放那样的满园春色,故我们不想呼吁诗人们都来进入杨青云这样的视野,而是不愿看到许多诗人以草充花,而不知草之为草,好在草还有一点绿意可取,但好诗一定是花,是永不凋谢的生命之花。“把思母的月光牵回诗中/使湿润而闪烁的眼帘长出母亲的声声呼唤”——《桑恒昌》

  杨青云如数家珍的知名诗人系列创作,再次表明作为诗歌国度的中国,知名诗人群英荟萃,他们都是祖国的财富,民族的骄傲。读了这些富有精神崇高感的作品,使我们知道,在诗歌领域沉渣浮起的今天,“大雅”“正声”还在九霄回荡,只是那些失聪在滚滚红尘中人们不愿承认而已。“好诗既阳春白雪,阳春白雪肯定是好诗”。这是一种精神高蹈,没有和知名诗人一样的艺术境界和诗学修养,如何诗感道通,如何能再现诗人诗歌和生活的完美无憾或大悲大恸。“因为我们对诗的虔诚如此并肩站立/如此并肩在诗的春天彼此默默祝福”——《郭思思》

  通过杨青云知名诗人系列组诗,我想到许多诗歌工作者们总在技术层面上为打造诗歌现代性而兜圈子,现在看来多少有些失之偏颇了,还是应该精神内核与艺术性并重,才能写出上佳的作品和影响深远的厚重诗歌。另外,有关传统文化蕴涵已久的“性情”,已被“品味”毫无品味地取代了的高论,也有些为之言过其实。我相信,还是性情审美在引领着现代诗歌在正确的、宽广的、自由的艺术大路上飞奔前进。而在低俗化上殚精竭虑地、去零打碎敲地搞现代性的小实验,虽不乏所得,却总归显得视野狭小,不够勇猛精进。“你人生的秋实于屡屡温馨的阳光中/折射出苍茫的山峦与桃花溪水的故乡/伫立于麦子清香的眺望中矗立/并占据一生的仰望一生的孜孜以求/至今仍深深地烙印进我的文学生涯”——《廖华歌》

  不论在语言上,还是在诗意上,诗人都应该有勇气以堂堂正正的真与假、丑与恶对垒,并战而胜之。有“正”,才能有“奇”。而当今诗坛,许多诗歌作者,却以奇为正,殊为可惜了他们的才华。因为他们的创作,过于追求陌生化和隐含性,以奇为能,而失去了堂堂之“正”,最终岔到邪路上去了。诗人应该保持正常心态,才能达到创作上“奇正相生”的目的。无堂堂之阵,则奇兵无奇可言。我希望不能直起身板纵声歌唱的、走个人极端主义写作之路的诗人,都能明白这样的道理,也最好能从“杨青云知名诗人系列组诗”文本中汲取到真正的营养,有所调整,端正创作心态,写出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诗篇。“仿佛又听到一万年前的阵阵松涛像无数扬起的声声召唤/给生命的内部爆出裂陷的虔诚/一如这欢乐的天使因你的栽培呵护/痛苦和漂泊都不再可怕”——《唐德亮》

  正像许多人忧虑的那样,现代自由诗写作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但诗歌发展史披沙淘金的过程,将进一步证明那些富有时代感和活力的诗歌作品,一定会被人们重复提起,重复研读和发扬光大。我庆幸,“杨青云知名诗人系列组诗”已经为现代诗坛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先让火的骨血清醒捣碎影子的骨头/在我生命的路上从诗中唱响”——《熊鹰》

  .感谢杨青云给我们提供了再次认知、领悟诗人角色和诗歌真谛的机会。

  编辑:周永根

标签: 诗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