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野蛮’历史观NO.2裹脚布与中国人思想
不是论文,不想讲太多的历史来做论据。只是就生活中的一些所见所闻,说点自己的看法。
中国的历史有几千年了。其中将近一半的时间是在儒家的的‘统治’下度过的。为什么说‘统治’呢?因为统治者把本来是一种属于思想文化领域多一些的东西,变成了统治人民的工具。一用就是两千年,而且愈加纯熟。就像给人民套了紧箍咒,不但如此,还要念咒,使它越来越紧。
中国的文化思想领域有许多先贤。孔孟墨老庄都是十分杰出的思想家,但是,促使现今国人的思想形态最终形成的重要人物,首推朱熹,董仲舒也是功不可莫的第二号人物。这两个人的实际作用要比孔子大。
没有以董为代表的儒生的大力举荐,孔子的儒家思想不可能一下子成为汉朝时的治国之策。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他的‘厉害’之处,他的对后世中国人意识形态的影响,并不在于‘尊儒术’,倒是在于他的前提:罢黜百家。这点非常厉害,在以后的两千多年当中,中国的君主们虽然是以儒学治理天下,但我们见到更多的,却是罢黜百家,惟我独尊的思想,随着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历史更迭,而不断地忠实地被人执行着。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就会发现,中国人打击别人的思想,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清朝的文字狱,甚至是文化大革命,只有将别人的思想打倒活埋,才能显示出自己思想的权威。‘独尊儒术’中‘儒术’是次要的,‘独尊’是主要的。谁都想自己的思想成为唯一。这是中国人最不好的毛病。最明显的例子是北宋熙宁变法时期的党争。王安石被罢相以后,司马光上台,蛮横地说:管他是好是坏,凡是王安石留下的法规,都给我废了。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都如此对待别人的思想,难怪中国历史要在这种思维当中循环往复而无所发展了。
朱熹,对于普通人来说,即使听过其名,也不像孔子那么广为人知和熟悉。这不要紧,你的老师,老师的老师,老师的老师的老师们知道就可以了。因为朱熹本就是老师。或称教育家。一个授业传道,解惑答疑的夫子。他给儒家的经典做注解并在书院教授学生,广为传播。学生再去教学生,从此,他做注解的儒学书籍成了课堂上的教科书,而他本人更被宋明以后的历代文人奉为了老师。于是,朱熹所遵从并予以发展的理学,随着这种传授,以及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一代一代直根于中国人的思想当中
格律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喜欢也提倡学习。但是辨证的学习继承。时下有些人也学作诗,更喜欢用典。并沉醉期间,自得其乐。中国古代文人,有喜欢用典解典,并以此自得的毛病。有些典故通俗易懂,但有些就十分生僻。可是专门有人以用生僻典故,解释生僻典故来显示自己的博学为乐事。这就不好了,这属于舍本逐末的裹脚布了。作文作诗,不是循规守制就一定好。李清照说苏轼的词不够高雅。而苏轼恰恰以无事不能入词的手法和敢于创新的精神,突破了作词只写‘花间’事的规矩,成为一代文豪。纵观古今,恰恰是不拘泥于前人的人,能有大的成就。苏轼的豪放,鲁迅的杂文,无不如此。
与表妹切磋作文,发现她们老师讲的如何写作,与我上学时,完全一样。什么要有中心句,要前后呼应,等等。我想,如此之文,作出来,必然是千人同面。文章,发自内心,写在纸上而已。首先要真。有真情感,有写作的感情就写,没有就不写,绝对不能搜肠刮肚,生搬硬套。若如此,不如不写。是以作文,首先讲真情,再讲立意,而至于修辞,造句,语法,结构,倒是其次了。
当下的学子,有几个敢于对老师教授存疑?莫说生活当中,就是不牵扯个人利益的虚拟的网络上,但凡若有人对所谓的先师圣贤大家伟人稍加批驳,必会有一群人与你做殊死之斗,必将你骂得狗血喷头,体无完肤。我们广大的媒体。不见传达几次百姓的心声,却可为木子美这类的事情,成篇累牍,不知疲倦的报道,讨论。中国人喜欢谈论谁离婚了,谁改嫁了,谁和谁同居了,把失贞看得比失节还要重,这就裹脚布。
可以这么说。现今中国人的思想里,儒家的东西少一些,儒家里面的理学的东西多一些;理学里面好的东西少一些,不好的,‘裹脚布’类的东西多一些。于是,文天祥者寥寥,裹脚布者多多。
以前看到一则笑话。黑板上有一圆,小学生说太阳,说零,说西瓜,说大饼,说车轮等等,不一而足,奇思妙想,五彩缤纷。中学生说零说英文字母者间或有之。待到大学生作答,众口一词曰:圆。教育对思想之扼杀,以至于此,这是中国没落之因,国人悲哀之处。这些看似与理学毫无关系,实则是理学刻板生硬的思想直根于国人的结果。
我想。我们的老师,对于学生,应该传授技能而不传授思想。做一把开启思想的钥匙就足够了。
标签: 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