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名画“女鬼图”放大了才明白她是做什么的?很多人不敢仔细观察

滴答历史 22 0

  古时候,对有些没法用那个年代的科技去说明的东西,大家都一律用鬼神说去解释,与科学相比,那个年代的老百姓对玄学更加信奉,受到封建统治的冲击,迷信思想大行其道。

  还因为相信鬼神而产生了许多鬼怪故事,这些鬼怪故事要么会汇集成书,要么会变成历史中一些谁真谁假的传奇,又或者会由画师绘制。

  清朝时出现了一幅很牛逼的画叫“女鬼图”,画中许多细节不敢放大细看,这是咋回事呢?其特点是什么?下面我们继续往下看吧。

  古时候,人们早就已经有了追求美的想法,男人为美留起鬓须,女人为美三寸金莲,只要是美的传神美的动人,都会被画师一张张描绘下来,又或是被才子们用文笔夸了又夸。

  而且图中的“女鬼图”与别的美人图并无两样,只看到在一个貌似书房的房间里有一个绝顶漂亮的女人,但这女人却被一个青面獠牙鬼怪凶狠地淹没在案头;

  看去似乎欲行不轨,而且女人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丝毫不害怕,但是照片给人很强的诡异感。

  窗口外还有一个书生样子的人正在窥视,不知想不想演出一出英雄救美。

  但放大看并不像上文所述那样,画面上只出现了一个活物——窗外的书生、屋内一恶鬼、一恶鬼手里拿着柔软踏实的人皮。再细看,原来恶鬼手持画笔在给人皮化妆呢。

  本来这哪有什么美人图呢,这个鬼怪似乎要添害这个女人,其实就是给他那个高得像个人皮的美女描妆呢,由窗外那个书生的神情还能断定鬼怪穿着皮囊。

  那这个鬼怪要害其实就是窗外书生啊!这个窗外书生,与这个鬼怪有什么来历呢?

  说起“画皮”相信许多人脑海中都会直接想到画皮这个影片里的人物,而这个故事就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桥段之一,当然在影坛上也有许多其他画皮方面的影片。

  画皮从字面上看是用鬼怪人皮来描绘美女子容貌,最终把这种人皮套入其身,便成为这种形状。人在起贪欲时,容易为外面花花绿绿的事物所惑。

  清代画“女鬼图”的画皮亦取材于原著,画中鬼怪想以此容貌来迷惑窗外书生。

  “女鬼图”不只是一本,而是一本以聊斋作为创作核心的系列图册。

  那是在慈禧生日那天,有一位官员问慈禧颇爱蒲松龄鬼怪事迹,特地重金请几位画师专画聊斋里的事迹,而且这礼物还很受慈禧宠爱,听人说连睡都得枕着。

  “女鬼图”这本来就是个故事,一个书生的名字叫王生,已婚了,跟别的书生没啥区别,唯一想说的也许就是自己的故事比较离奇。

  这天,王生外出时碰到一位如花的妇人,恰好妇人来询问道路,王生方知妇人竟是富贵人家的小妾,因有着一副绝美的姿色,被原配给赶出来了,后面还有追兵,现在的她无家可归。

  王生一听,思想开始活络,他主动要这个女人跟在他后面到他家躲躲闪闪一阵子,那个女人也很古怪,对一个不熟悉的男人的建议并不排斥,表示要入住。

  王生把她放在自己家书房里,连妻也不说一句话,夜夜与美人私会书房里,天天风流倜傥,好戏连台,而且自家老婆并不认为老公有什么反常举动,只觉得他老公这些天宿书房,就是勤恳地做作业。

  这样风流倜傥数日的王生再次走出家门,我心想这回可没好东西等他了,倒是有一件算来晦气的事。

  那天,王生以平常的模样在大街上晃荡,迎面遇到一位道士,本来以为没有撞到的,作了个揖道歉,后来两人各走各的是。

  但道士只言片语你们印堂发黑让王生站住,然后道士细看王生面相,略一沉思,就问王生近来有没有遇到上鬼?

  王生原本并不是很信任,再想想他这几天过得很潇洒,哪里像遇到鬼祟。我对这个道士更加不服气。但这个道士并不甘心,王生禁不住道士询问,仍说出近日遇一美女之事。

  谁知这个道士直说这个美人是那个鬼,王生当然不服气,道士看他不服气就叫他在夜里时到书房里来问到底,王生还是那样。

  透过车窗上的洞,只见洞里的美女子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只青面獠牙、手里还握着画笔、人皮,桌上仔细刻画了一下,人皮肤上的容貌恰恰就是那个亲自拿回家去的女人。

  蒲松龄在这部《聊斋志异》里所写的不只是鬼怪,而是借一些鬼怪对世间的鬼怪进行暗讽,像一幅清朝的“女鬼图”画皮一样,就在透露并非一切美好的东西背后都有美,更有隐藏着凶险。

  这也在印证中国的老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使人们在读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自己所想要表现的意义。当我们面对社会中许多事物时,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