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衙下】 刘善明家的田为何被称为“续命田”

滴答历史 14 0

刘善明,山东平原县人。南北朝时曾任宋青冀二州刺史,齐高帝封为新涂伯。

“清则百毒不侵,清则正气充盈。”做人为官应当清廉如水、清澈见底、清清白白。刘善明就是这样一位将廉洁当作为政之基、为人之本的南北朝官员。

刘善明生性质朴,不喜好声色犬马,平时居住的是茅草粗木搭建的房屋,床榻几案十分朴素,都没有经过加工打磨。他年轻时就特别注重修行节操品行,经常对人说:“在家孝顺,为官清廉,就足以为子孙楷模。”刘善明出仕齐朝,多次升迁至征虏将军、淮南宣城二郡太守。

刘善明接任青冀二州刺史的时期,由于连年战乱,一片荒凉,加之发生饥荒,甚至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刘善明作为州官,时刻不忘扶弱济贫。

家有储粮的刘善明果断开仓赈灾,还支起几口大锅,每天煮热粥分施给沿街乞讨人员。许多人得到救济而活了下来,当时的一些穷苦百姓称刘善明家的田为“续命田”。

刘善明在任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百姓种植榆槚及各种果树,让民众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逐渐改变了青冀二州荒芜破败的状况。同时,刘善明着手修筑凤凰城,分东西两城,全长12华里,均高丈余,皆以石砌。此城一筑,奠定了东西凤凰山这片地域的政治、军事地位。此后800余年的时间里,这里一直是历史上的东海治所,并成为历朝的营防重地。

青州被北魏攻陷后,刘善明的母亲被俘获,押到了桑乾。他穿布衣,吃素斋,悲伤得如同守丧。宋明帝每次见到,都为他叹息,当时人们都称颂他。后来,刘善明转任为宁朔将军、巴西和梓潼二郡太守。刘善明因为母亲还在敌方,不愿西行赴任,痛哭着坚决请辞,终被皇帝应允。朝臣大多同情他理解他。后来,朝廷要派使者出使北魏,朝议后让刘善明推荐人选,他推举北平人田惠绍出使,终于赎回了母亲。

刘善明在所担任的职位上,清廉简约不烦苛,所得俸禄都散发给亲友。

建元二年,49岁的刘善明去世,留下遗言要薄葬,被追赠为左将军、豫州刺史,谥号为烈。他去世时,家里没有积蓄,只留下八千卷书。齐高帝听闻他的清贫,赐给他儿子屯谷五百斛,并说:“葛屯也是我的私家粮仓,我这样做是让后世知道此事的特别之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