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南宋抗金将领,岳飞和八字军首领王彦为什么关系不太好呢?

滴答历史 125 0

这个问题有意思,我试着回答一下。岳飞和王彦的嫌隙应该来自于建炎元年那次不太成功的北伐,彼时赵构渡河建立南宋,以李纲为相,准备收复河山。李纲提拨了张所为河北招抚使,总览北伐全局。张所其实是个很关键的人,王彦和岳飞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对岳飞是有知遇之恩的,后来岳飞成为统军大将后也全力培养张所的孩子。

后来张所好不容易拼凑了7000人的部队,以王彦为主将,率领岳飞等人渡河北伐。但是奇葩的事情发生了,李纲在相位上只坐了75天,很快就被主和派给赶下去了。李纲提拨的张所自然也好不到哪去,直接被罢免,还贬到岭南去,享受了和苏东坡一样的待遇。整个北伐的所有工作都彻底的被废弃掉。

这时候的王彦就尴尬了,他率军北上打了好几个胜仗,正是形式大好的时候。顶头上司就没了,没了也行,换个人来管管啊?人都不给换了,自己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成了一支孤军。没有上级命令,也没有后勤补给,因为之前的几场胜仗,金军也开始重视起这支部队,开始集结。无奈的王彦只好在新乡的石门山驻扎下来,召集诸将想办法,王彦本人的想法是不能继续推进了,否则会很危险。但时年25岁的岳飞不这么看,那时的岳飞大概还是一个有点愤青的理想主义者,毕竟英雄也是需要成长的。他毫不客气的喷了王彦一脸口水:“二帝蒙尘,贼据河朔,臣子当开道以迎乘舆。今不速战,而更观望,岂真欲附贼耶”。这指责太严重了,我估计王彦当时脸得和猪肝一个颜色,老子就是在后援断绝的时候停下来想想办法,你居然能给我扣个投敌的大帽子?

三十八岁的王彦还是很有涵养的,没有直接砍了岳飞,只是沉默不语的给岳飞劝酒。岳飞的暴脾气彻底发作了(你没看错,年轻时候的岳飞也是个暴脾气,不是你印象中那个温良恭俭让的儒将),自己带兵出去开干,把金军的大纛都给抢了,然后其他各军纷纷助战,很快就攻克了新乡县城,活捉了一个千夫长,随后又打跑了一个万夫长。不得不说在军中的岳飞猛的不像人类。

本来这事到这里应该是岳飞少年意气风发的故事,可是王彦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岳飞打的实在太猛了,猛到金国以为南宋是大军北上,干脆集结了几万大军,六个万夫长开过来正面刚。如果没有进城这支部队还能打打游击,进了城就直接被包围了。一支没有补给的部队被围住的局面多糟糕是可以想象的。但王彦和岳飞还是够猛,他们和其他将领商量一下之后,居然在几万人的包围里直接杀了出来。我一直都不明白,拥着这样可怕军队的宋朝怎么就会叫人给揍的那么惨。

杀出来后这支部队的士气也彻底崩溃了,有些将领自己带兵走了,岳飞和王彦虽然都主张继续打,但在路线上分歧太大,况且岳飞对王彦的怀疑也还没消除。于是岳飞也带着自己的余部离开了王彦。

王彦收拢残兵后,继续召集义军,组成了那支著名的“八字军”,就是所有人都在脸上刻“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因为得到各路义军的支持,逐渐开始壮大。而岳飞则率部在太行山附近抗击金军,屡次血战到身被数十创却屡战屡胜。后来到了冬天,岳飞所部缺衣少粮,独立带兵的岳飞终于明白了当时王彦的难处。他只身前往王彦的山寨负荆请罪并求借粮草,王彦麾下的将领多数劝他杀掉岳飞,但王彦没有那么做,他对岳飞说:“汝罪当诛,然汝去吾已久,乃能束身自归,胆气足尚也。方国步艰危,人材难得,岂复雠仇报怨时邪!吾今舍汝”,他再次敬了岳飞酒,但没有借他粮草。我觉得他的想法是: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可你的方法我不认同,你犯的错我个人可以原谅,我敬重你的理想和胆识,所以我愿意和你共饮。我同样尊重法纪,所以我不能给你粮草,因为你犯的是军法。

碰壁的岳飞没有灰心,继续在太行山抗金,之后归附宗泽,终成一代名将,不,是超越名将范畴的民族英雄。王彦转战南北,屡立战功,却终被解除兵权,郁郁而终。这两个立志收复河山的英雄,就这么走完了殊途同归的一生。他们都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奋斗,却都必须面对山河难复的悲怆。其实就我个人来说,我并不觉得他们的关系不好,他们只是选择的方法不同而已,在个人之间,王彦和岳飞是惺惺相惜的。

标签: 岳飞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