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淑贵
岳飞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宋朝光彩夺目的“将星”,深得军心和民心的统帅。从元明清以来,岳飞英勇抗金的事迹存在于话本、演义、评书等艺术形式中,由清人钱彩的《说岳全传》改编而成的评书《岳飞传》也广为流传。不过,这也导致普通民众对岳飞的了解偏离了真实。近年来,更有一些人扒出《宋史》中一些史料,言称岳飞是军阀,岳飞骄横无礼、不懂政治等。这些认知,是否符合历史的真实?日前,由中国宋史研究会原会长王曾瑜和新一代岳飞研究专家符海朝共同撰写的《岳飞十讲》正式出版发行。两位专家以岳飞的人生经历为线索,讲述了岳飞真实的一生,集中呈现出岳飞的身世、性格、戎马生涯以及岳飞与宋高宗、主战派、主和派之间的真实关系等。
《岳飞十讲》,作者:王曾瑜、符海朝,出版单位: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虽是武将,但岳飞接受过私塾教育,会写诗词和奏疏,文武双全。他三次从军、四次北伐,作战善于动脑,又擅长领兵,纪律严明,同时又仁心爱物,善待俘虏,以至于金军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从军事史角度出发,王曾瑜认为岳飞反对防守、主张进攻的方针,仁严兼济的治军实践,连接河朔的策略以及以人为本的军事观,是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的四项重要贡献。
任何历史的走向,都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场域与当事人的交互作用。对于岳飞冤案,本书认为要从多方面看待。北宋立国后,从赵匡胤开始就确立了“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考量岳飞冤案,需要以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祖宗家法为政治背景,同时也要参考两宋以来“主和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现实。对岳飞的历史活动全面梳理后,符海朝认为岳飞也绝非“愚忠”。无论是对宋高宗还是对秦桧等人的错误决策,岳飞都敢于直言不讳地提出反对,如果真是“愚忠”,也绝不会落个“全忠全义不全尸”的悲壮结局。
本书作者对史料的甄别十分严苛。在宋朝官史中,岳飞的事迹曾被宋高宗和秦桧大肆修改。岳飞的孙子岳珂走访当时尚存的当事人,利用口述实录的方式先后编撰了《鄂国金佗稡编》和《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成为现存最重要、最详尽的记录岳飞事迹的史籍。尽管如此,本书作者认为其中也有错误,比如重甲骑兵俗称“铁浮图”,《鄂国金佗稡编续编》中记载,要将战马用皮绳连接起来,三匹为一组,但清乾隆皇帝曾对此专门写文批驳,指出马的优点是行动敏捷、横冲直撞,三匹连为一组岂非作茧自缚。再比如岳飞和宋高宗的真实关系,正是岳珂避讳了两人之间的矛盾,才开了认为岳飞“愚忠”的先河。
王曾瑜说,判断一个人是否内行,一个字就够了:岳飞后背刺的字是“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知道是“尽”字的,是内行。所谓岳母刺字,王曾瑜考证,这是个虚构的故事,出现在明末清初。民间流传有不少岳飞诗词,王曾瑜所编《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一书只认可了五首。至于岳飞题写诸葛亮《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还我河山”之类的墨迹,经诸多前辈考订,全系伪作。还有岳飞的死难地点,宋人记载只说是大理寺狱,而后世衍生出所谓“风波亭”,也只能认为是传说。
正如王曾瑜在序言中所说,今天我们之所以研究岳飞、弘扬岳飞精神,是因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却又是多灾多难的。唯其多灾多难,就愈加需要一切爱国者,以精卫填海的精神,为之精诚奋斗,不能因为个人力量极其微弱而不为也……愿岳飞的正气和英风,永远激励亿万华夏子孙,为祖国和民族尽忠效力!”(王淑贵)
标签: 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