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一事件,让岳飞从受猜忌一步步走向了被害,他才是罪魁祸首

滴答历史 144 0

绍兴十一年(1142年),在宋高宗的授意下,民族英雄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年仅三十九岁。而高宗之所以对岳飞失去信任,正是从“淮西事变”开始的。

正是这一事件,让岳飞从受猜忌一步步走向了被害,他才是罪魁祸首

事变发生之前,高宗在战与和这个问题上犹犹豫豫,面对朝中的主战派和主和派,更是不知道该向着那边。可是,在事变之后,他就开始坚定不移地支持起主和派起来。在他看来,领兵在外的大将迟早会威胁到自己的皇权。而岳飞的擅自卸职之举,更加令他忧心忡忡。

淮西事变起源于南宋大将刘光世,他虽和岳飞一起名列中兴四将,但个人品行方面却与岳飞相差甚远。岳飞坚持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但刘光世却在战争期间大肆积累资产,将个人利益看得比国家利益还重。南宋朝廷站稳了脚跟之后,他不断地纵兵骚扰百姓,为害一方。

久而久之,不堪其扰的官员们们相继上述弹劾他,奏章像雪片一样摆在了高宗面前。刘光世自知事情不妙,于是,向高宗上书,以自己身体有病为由,想要交出兵权。高宗得知之后喜不自胜,他主要担心武将们威胁到自己的皇权,对其他毛病根本不放在心上。此时,见刘光世主动交出兵权,正是求之不得。

正是这一事件,让岳飞从受猜忌一步步走向了被害,他才是罪魁祸首

欢喜之下,高宗好好慰问了刘光世一番,还特意将皇宫中的一些古董赏赐给他。刘光世掌管着五万多名军士,他卸任之后,如何安置这批兵马成了一个大问题。高宗本想将他们全部交给岳飞,但一想到岳飞前几天提出的一个建议,心中就不禁犹豫起来。

那天,高宗将岳飞召到自己的寝宫中来议事。本来,帝王的寝宫是很少让外人进入了。高宗此举,也是为了向岳飞表明自己对他的信任。但是,受此隆恩的岳飞却不合时宜地建议高宗早早确立太子。高宗因在战乱中待的太久,得了不能生育的隐病,这是举朝皆知的事情,可谓是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因此,高宗唯一的儿子去世后,太子之位空悬很久,但大臣们都不敢议论此事,唯恐惹高宗不快。

此时,岳飞竟然主动提起此事,高宗听后不禁火冒三丈。他先是认为岳飞是有意嘲讽自己,接着又怀疑岳飞和某位皇族有勾结。想到这里,高宗不禁心惊肉跳。他冷冷地向岳飞告诫道:“朕知道你是因为对朕忠心才这样说的,可是,你拥兵在外,好好地抗击敌人就行了。皇储之事,不是你应该考虑的!”听皇帝言语不善,岳飞赶忙低下了头,不敢再说话了。

正是这一事件,让岳飞从受猜忌一步步走向了被害,他才是罪魁祸首

他长期在外与金兵作战,对于朝中的种种禁忌丝毫不知,只是出于对国家的考虑才如此进言的。可是,高宗对武将本能的提防,令两人之间的误会越来越大。岳飞的直言,虽然犯了高宗的忌讳,但高宗经过仔细的思考后,还是认为应该把刘光世的部下交给岳飞。于是,他强压下心中对岳飞的不快,特意写了一个手诏。高宗在手诏中要求:“刘光世的部队全部归岳飞统领,岳飞对军士们下的命令和自己直接下达的命令是一样的。”

不料,朝中的主战派首领宰相张浚和主和派首领秦桧都反对高宗的这一做法。他们两人虽然政见不同,但此刻给出的理由都是担心岳飞功高震主。岳飞的岳家军规模已然不小,此时,若再吸收五万多军士,那么,就很可能会威胁到皇权了。张浚和秦桧的话,击中了高宗心中最敏感的部分。宋太祖以兵变立国,因此,宋朝的历代皇帝都对武将极为限制。想到这里,他不禁又想起了之前岳飞“早立皇储”的建议,越想心中越担忧。于是,高宗立刻给岳飞另下手诏,取消了之前的命令。

可是,皇帝一言九鼎,朝令夕改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了。为了安抚岳飞,高宗又让宰相张浚亲自去安抚岳飞。岳飞正踌躇满志地想要接管刘光世的五万军队,然后轰轰烈烈地同金军干一场。他帐下本来就有十万军队,如果兵合一处,那么,就扩充到了十五万。这样一来,他“壮志饥餐胡虏肉”的梦想就更有可能实现了。但是,高宗的第二道命令,就像一盆冷水似地向他泼来。

在岳飞看来,这跟拿走他五万军队没什么两样。

正是这一事件,让岳飞从受猜忌一步步走向了被害,他才是罪魁祸首

张浚来到岳飞的面前,向岳飞询问道:“皇上既然要改变人选,那么,让王德、郦琼和吕祉三人掌管淮西军怎么样?”岳飞接到高宗的命令后心中不快,但面对当朝宰相,也只好耐心地回答道:“王德和郦琼这两人谁都不服谁,恐怕会动摇军心啊。”张浚听了之后又问道:“那么,大将张俊如何?”岳飞对张俊的为人很是了解,他直言道:“张俊这个人性格暴躁,行事又没有什么章法,我担心他难以服众。”

张浚见自己提出的两个人都遭到了反对,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搜肠刮肚想了很久,没好气地说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么,杨沂中总可以吧。”但是,岳飞还是冷静地分析道:“杨沂中这个人我知道,确实是员猛将。但以他的才能,还不足以统领淮西军。”张浚听岳飞还是反对,于是,冷言嘲讽道:“我就知道,淮西军的统帅是非你不可了!”

岳飞为人一向直率,他见张浚竟然怀疑自己的用心,当即生气地回应道:“是你问我的,我怎敢说假话?我说了真话,你反倒怀疑我图谋这支部队了!”就这样,张浚和岳飞之间出现了隔阂。此事过后,岳飞认为不仅皇帝怀疑自己,连一向主战的宰相也怀疑自己了。他深感报国无门,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马上向皇帝上了辞呈。还没等高宗批复,他就以为母亲守孝为由,一个人跑回了庐山。

正是这一事件,让岳飞从受猜忌一步步走向了被害,他才是罪魁祸首

岳飞走了之后,他手下的十万大军群龙无首,不知该如何是好。高宗得到消息后吓得面如死灰,生怕金军会趁机打过来。张浚为了撇清自己的关系,将岳飞的这一行为都归罪到了岳飞头上。他向高宗进言道:“岳飞并不是想辞职,他还是因没能接管淮西军而心头不快。他擅自跑回庐山,其目的是逼迫皇上将淮西军交给他。”高宗听后深以为然,内心对岳飞更加厌恶了。

但是,为了顾全大局,他还是命李若虚和王贵去请岳飞出山。高宗给李、王二人下的是死命令:“如果,岳飞仍坚持不出,则二人将要被正法。”李若虚和王贵是岳飞的老部下,他们接到命令后,赶忙前去庐山恳求岳飞。可是,窝了一肚子火的岳飞仍然坚持要为母亲守孝。李若虚和王贵磨破了嘴皮,说了五天还是没能说动岳飞。

到了第六天,李若虚忍无可忍,他不顾岳飞的不快,当众向岳飞质问道:“皇上让你回去,可你坚持不回去,难道是想造反吗?你说你没有反叛之心,可擅自卸职一事能让朝廷不怀疑你吗?你好好想想,你之前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夫罢了。从农夫做到大将,朝廷难道亏待你了吗?你坚持不出,可我们两人就要被杀。你仔细想想,你这样对得起我们吗?”

岳飞听了之后思索了很久,最终,还是重新回到了军中。之后见到高宗后,岳飞诚恳地向高宗道歉,表示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是,高宗对岳飞的成见已深,根本不再信任他了。见了岳飞之后,高宗警告道:“对于你这次的擅自卸任,朕并不生气,否则就要直接惩治你了。”这明面上抚慰暗中却威胁的告诫,令岳飞心中五味杂陈。同时,岳飞也明白,自己和皇帝之间的隔阂,已经是无法弥补的了。

正是这一事件,让岳飞从受猜忌一步步走向了被害,他才是罪魁祸首

正当岳飞收拾好兵马,准备向金军开战的时候,震惊全国的“淮西兵变”爆发了。

张俊将淮西军交给王德、郦琼和吕祉后,果然如岳飞所料。王德和郦琼争吵不休,军士们乱作一团,都不愿再接受南宋朝廷的管辖。吕祉是一介书生,根本没有见过如此阵势。情急之下,他不是想要大事化小,而是请求朝廷派兵镇压。郦琼得知朝廷大军将要到来后,直接斩杀了吕祉,然后一不做二不休,率领四万多淮西军集体叛变,投降了刘豫的伪齐政权。

当时,南宋的全部军队也不足二十万,这下子直接丧失了四分之一,对南宋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可以说,淮西兵变,不但破坏了岳飞的计划,而且,加剧了高宗对武将的猜疑。在高宗看来,军队表面上看是国家的,其实,就是武将们的私人财产。这次他们可以投靠伪齐,下次就有可能掉过头来攻击朝廷。从此,高宗把主要目标放在了整顿军队上,而不是再心心念念地收复河山。

淮西兵变,是宋高宗主战和主和态度的分水岭,这次兵变不仅使南宋王朝元气大伤,也令岳飞从受猜忌一步步地走向了被害。

参考资料:

【《宋史·岳飞传》、《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七十八》、《鄂国金佗稡编卷十二》】

标签: 岳飞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