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友邀
独上高楼,恨随春草连天去。乱山无数,隔断巫阳路。信断梅花,惆怅人何处?愁无语,野鸦烟树,一点斜阳暮。
~《点绛唇.独上高楼》.元.张弘范
1.兵力参加崖山海战的元军除“蒙古、汉军都元帅”张弘范的水陆二万人外,另有同为“蒙古、汉军都元帅”的李恒部人马。合计应在四万左右
1278年四月赵昺即位时宋军有“土卒数万”。
1278年五月,张应科、王用进攻雷州,三战失利后王用率部降元;六月,张应科再战败亡,张世杰亲战不利退往崖山;十一月,三江寨失守;海南岛三位守臣被岛民抓获献给阿尔哈雅,守臣皆死;闰十一月,清远王道夫、凌震被李恒分别击败,广州失守;十二月,王道夫、凌震反攻广州失利退往崖山;文天祥全军覆没
1279年正月,合州降
经过这些“败、亡”后,无论如何,崖山海战中宋军兵力上都不占优势。毕竟想拉壮丁都没地方拉
2.败因宋军崖山海战失败无法避免
1.人心其实早就散了
1278年四月帝(曰正)病死时,“群臣多欲散去”。要不是陆秀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话,当时就散了伙
宋军采用曹操赤壁连舟遗法的原因是“世杰恐久在海中,士卒离心,动则必散”,统帅张世杰害怕仗一打起来大家就散伙,不得不把船绑在一起
2.战术水平低劣
碇舟海上布阵最起码应该考虑保证淡水水源安全,结果轻易被元军断了汲道
元军船只只要逼近,宋军便拼命放箭,结果被张弘范“张幕借箭”耗光了箭支,等着挨元军射,再被元军轻易跳梆,以致兵败如山倒
3.浮尸……之一在这个问题上的记载十分矛盾,先分别看一看不同记载
……后宫诸臣从死者甚众……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馀万人……~《续资治通鉴》元纪二
……顷刻并破七舟,宋师大溃。宋臣抱其主昺赴水死……其余将吏皆降……~《元史》卷156..张弘范传
……陆秀夫先沉妻子于海,乃抱卫王赴海死。从死者十余万人。获其金玺、后宫及文武之臣。其大将翟国秀、凌震等皆解甲降……~《元史》卷129.李恒传
《续资治通鉴》说后宫诸臣从死者众,李恒传说后宫、文武之臣多被抓获,连张世杰的两位重要助手都解甲以降
比较有意思的是,按张弘范传的说法,刚破宋军七条船便宋军大溃,说好的死战到底呢?更有意思的是,除了陆秀夫一家和帝昺跳海,张世杰、苏刘义突围外,其余将领和官吏都降了元
我们知道赵昺即位时年仅八岁,他一个已经断了奶的孩子自然不需要充实后宫;指望前一年就闹着要散伙的大臣们跟着一起跳海,估计是想多了
再看看《宋史》怎么说
……(陆秀夫)度不得出走,乃负昺投海中,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宋史》本纪四十七.瀛国公、二王
……世杰败,走卫王舟。大军薄中军,世杰乃断维,以十余舰夺港去。后还收兵崖山,刘自立击败之,降其将方遇龙、叶秀荣、章文秀等四十余人……~《宋史》卷451.张世杰传
至元十六年二月,崖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乃仗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宋史》卷451.陆秀夫传
《本纪》的说法与《续资治通鉴》是相同的,这部分应该是毕沅照抄了《宋史》二王本纪
张世杰传中提到,海战失败,张世杰突围后又回到崖山整顿残部与元军作战,被不知名元军将领刘自立击败,俘获了宋军四十多名将领。这种说法仅见于《宋史》张世杰传,估计是元将刘自立无法挤进《元史》却非得要青史留名的做法。张世杰重返崖山组织作战的可能性不高,但崖山海战中宋军将领被俘四十多人与《元史》吻合,是可信的
陆秀夫抱着帝昺跳海的记载从字里行间展现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这一部分都能对得上,毫无疑义。问题出在细节上,“(陆秀夫)仗剑驱妻子入海”,似乎……陆秀夫的老婆和儿子并不是很情愿陪着陆秀夫一起死?问题又来了,如果陆秀夫的妻、子都不情愿殉葬,自愿的又有几个呢?
何况,官员们早就想散伙,士卒也早就“动则必散”了
4.浮尸……之二崖山战败后,张世杰趁天黑大雾率十余船突围,在海陵山收拢突围的其它宋军船只,“散溃稍集”。留在崖山被元军俘获的船只“焚溺之余,尚得八百余艘”。而宋军列阵的船总共是“一千余”,船只损失并不大,人员损失自然更少
谢太后与恭帝降元把所有的玺印都献给了伯颜,小朝廷也要发布诏令,就另刻了一方印章,崖山之战后这方印章被张弘范获得。据说来历是
尸浮海上者十馀万人。军卒求物尸间,遇一尸,小而皙,衣黄衣,负诏书之宝,卒取宝以献。弘范亟往求之,已不获矣。遂以广王溺死报。~《续资治通鉴》元纪二
元军一不怕苦二不怕臭,冒着随时可能被“巨人观”爆一身肠子肚子的危险划着小船穿梭在浮尸之间寻找财物;元军眼神特别好,一眼就能从全部泡得发白的尸体中确认这具小尸皮肤格外白皙细腻;元军运气也特别好,赵昺在海里泡了七天玺印还稳稳地揣在怀里
张弘范的运气特别不好,战后七天海水一点都没流动,浮尸们聚在原地等着元军捞浮财。他一想去打捞赵昺的尸体时,赵昺就跟他玩起了躲猫猫
迫不得已,张弘范只好在上交玺印时报告忽必烈,“赵昺已经死了,有玺印为证呢,这玺印就是从他的尸体上找到的呢,真的”
真的是赵昺夹在十万浮尸中跟张弘范玩了一次灵异?个人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陆秀夫抱着赵昺跳海时忘了玺印,毕竟当时刚驱妻子跳了海,情绪很是激动。张弘范从俘虏口中知道赵昺已经死了,却没办法让忽必烈确信,毕竟有尸为证才是真死,灭宋大功显得似乎不那么圆满
于是,灵异故事诞生了
5.也说华夏南宋灭亡之际的确有很多坚贞之士,除宋末三杰外,李芾、李庭芝、陈文龙、徐应镳等人的事迹也让人看得眼泪汪汪的,为什么一定要吹崖山呢?只有一个原因~
忽必烈是蒙古人,南宋完了
除陆秀夫一家在崖山殉宋外,如果非得再说一个精英的话,那就是进士出身的翰林学士刘鼎孙,他与陆秀夫一样“驱家属并辎重沉海”,不过没死就做了俘虏,被元军拷掠得体无完肤。后来刘鼎孙趁元军看管不严逃了出来,仍然跳海而死。但是估计口口声声说“崖山之后无华夏”的各位答主听都没有听说过这位精英的名字吧
钱谦益是明末弘光朝礼部尚书,清军兵临南京城下时,小妾柳如是劝他一同投水殉国,钱谦益很不情愿走到水边用手试了试,说道:“水太凉,会感冒的”,然后主动剃了头发扎上辫子投降了清军。至于“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无非是钱谦益替自己辩解,“反正早就不属中华了,俺这一剃算得了什么”?
钱老爷子可能忘了他也写过,“杂虏横戈倒载斜,依然南斗是中华……”
总的来说,钱老爷子本身具有双重人格,也就是俗称的精神分裂症,简称神经病。他的话当然会被同类视为金科玉律
“崖山之后无华夏,华夏正宗在日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拯救华夏文明就是自命正宗的日本重返大陆的高尚理由。当然,我也希望“望风而降”的南宋主流动作能作为“正宗”由日本人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华夏到底是什么?是诗词歌赋还是上层的恣意享乐?当然不仅仅是,或者根本就不是
华夏是“包容、开阔、壮美、富足”,这是一种境界,如果一定要由南宋小朝廷代表,看起来就很尴尬
如果说“中华”就更尴尬了,“中”字早就被赵构、秦桧这两位南宋祖师爷送给了金爸爸
6.快意平生混鱼龙人海,快一夕,起鲲鹏。驾万里长风,高掀北海,直入南溟。生平许身报国,等人闲、生死一毫轻。落日旌旗万马,秋风鼓角连营。炎方灰冷已如冰,余烬淡孤星。爱铜柱新功,玉兰奇节,特请高缨。胸中凛然冰雪,任蛮烟瘴雾不须惊。整顿乾坤事了,归来虎拜龙庭。
~《木兰花慢.征南》.元.张弘范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两人都是忠勇报国之士,谁又不是中华奇男子呢?
为国钓鱼.原创
2019.3.7
标签: 崖山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