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雍正帝在位期间有什么政绩?

滴答历史 166 0

导语: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可以说是政绩卓著。在康熙帝统治时期虽然被称作康熙盛世,但实际上由于康熙帝在晚年对待下面的大臣比较仁慈,对于整顿吏治、改革赋税制度、整饬边防这一系列重大的国事都有些力不从心。而且受到九子夺嫡的影响,使得国库亏空、吏治腐败。实际上康熙皇帝留给雍正的是一个虚晃的盛世。在这个虚晃的盛世之下一系列的矛盾正在逐渐激化。

在这种情况之下,雍正皇帝临危受命,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针对康熙年间的吏治、财政以及长期存在的社会腐败的问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且在这些改革当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下面我们就从行政制度、经济制度、边疆管理政策等方面对雍正皇帝的政绩进行分析:

历史上雍正帝在位期间有什么政绩?

行政制度方面的政绩。对于行政制度方面的改革,在雍正皇帝即位之后被视为头等大事。因为康熙皇帝对于吏治抓得实在是太松了,把众多的烂摊子都留给了雍正皇帝。其实雍正皇帝也不是吃素的,接过这个烂摊子之后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1、秘密立储制度――九子夺嫡的教训

历史上雍正帝在位期间有什么政绩?

在清初的时候对于皇位继承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且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中央政权,在他建立之初并不像传统的中原王朝那样遵守嫡长子继承制。在选择储君的方面也有一定的随意性,而且很容易受到其他政治势力的干扰。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因为皇位继承制度的混乱,所以严重影响了整个政治格局。因为雍正皇帝亲自经历过九子夺嫡,所以对清初皇位继承制度的众多弊端是很清楚的。因此自雍正皇帝继位之后,就开始改革皇位继承制度。建立起一套比较严密的皇位继承制度,这一套制度就叫做秘密立储制度。秘密立储制度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步:皇帝在位期间不立皇太子,但是他会把储君的名字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下来,然后用小匣子密封起来。

第二步:皇帝会把他选择的储君的名字写两份,一份藏在正大光明匾额之下,另一份则放在内务府,只有两份相符才算有效!

第三步:在老皇帝快要去世的时候,打开放有储君姓名的小匣子。如果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的小匣子里的内容,和内务府收藏的皇帝的遗诏内容相同,那么储君就可以继位成为新的皇帝。

雍正帝即位后,吸取了历代围绕预立太子发生的皇子、后妃之间为争储位明争暗斗、倾轧不休、骨肉相残、造成混乱的教训,以及自己争夺皇位的亲身经历,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从此,不再公开立皇太子,而是秘密立储,直到自己驾崩之后,由谁来继承皇位才真相大白。――《中国通史》

在雍正朝时秘密立储作为一项制度被确立下来之后,再也没有发生像九子夺嫡这样的事情。雍正帝创立的秘密立储制度,比中国古代以往的嫡长子继承制进步很多!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皇帝可以全权决定储君的人选,不受其他势力的干预。

外戚权臣难以通过参与储君的竞争,而干预朝政。皇帝的权力进一步加强!

在传子之中有传贤之意,不受嫡长子观念的束缚,只要是皇子都有权利参与皇位的选拔,而且谁的才能更加出众,谁就有更大的几率成为未来的皇帝。

历史上雍正帝在位期间有什么政绩?

2、军机处――清朝的中枢机构!在清初,清朝的中枢机构就是内阁,主要是从明朝继承而来。但是内阁只是一个名义上的中枢机构,实际上的决策中心是议政王大臣会议。所谓议政王大臣会议实际上就是由皇室贵族组成的一个决策班子。实际上它的存在就削弱了皇权。从康熙帝开始逐渐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利。因此康熙帝创立了南书房。

公(史贻直)在政府,时从容承召对,移晷乃出,而公谨慎周详,虽子弟不得与闻。――《清史稿》雍正皇帝的权力欲望更加强烈,因此在雍正初年,为了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雍正帝正式设立办理军机处。这就是军机处的开始。军机处成立之后对整个清王朝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军机处成立之后内阁成为办理日常事务的机构,不再作为中枢机构而存在。其实际的功能就是上传下达,收发一下朝廷的文书。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权利了。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进一步削弱,实际上新成立的军机处逐渐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实际上的决策机构。并且在乾隆年间议政王大臣会议最终被废除。

皇帝的权利进一步增强,之前有议政王大臣会议时,是全体皇室贵族集体决策,实际上这是对皇权的一种限制。而军机处成立之后,他们成为皇帝的秘书班子,没有任何行政权力只有给皇帝提出一种参考意见的功能。军机处的成立实际上是皇权的增强。

历史上雍正帝在位期间有什么政绩?

经济制度方面的政绩!除了在政治制度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外,雍正皇帝还在经济制度方面也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在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包括:“清查亏空”“火耗归公”“摊丁入亩”

1、清查亏空――使得国库殷实!

在康熙时期,由于康熙皇帝对下边的官员十分的宽容。很多大臣都向国库来借钱然后再向民间放高利贷,以此来获得利息收入。这就造成了国库的亏空。而且除了中央之外,地方的官员也大多是谎报地方财政收入,地方府库的银两也是大量的亏空。在雍正帝继位之后,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雍正帝决定彻底清查国库,补足亏空。

雍正很清楚,止贪之法,不可专责之下吏,若是贪官,其位愈尊,其害愈大,而旁人愈不敢言。因此,即使是王公贵族、高级官员,他也决不放过。康熙第十二子允裪曾管过内务府事务,亏空钱粮,积欠甚多,事发后被责令将家中器物铺列大街上变卖以赔补,真的是倾家荡产――《雍正传》

估计雍正皇帝的性格我们也能大体猜个差不多,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可以说是心狠手辣的。而且在腹黑这一方面他有一定的手段。在清查国库亏空的问题上,雍正皇帝决定以三年为期限,如果三年的时间交不上亏欠的银两就会从重处理。在雍正皇帝一系列的强硬措施之下,清查国库亏空的事件基本完成。而且经过雍正皇帝清查亏空之后,也为后来的皇帝乾隆皇帝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火耗归公――澄清吏治。

在清初,吏治是非常腐败的,上至中央的一二品官员,下到地方的九品芝麻官。只要有贪污的机会他们绝对不会错过。他们贪污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征收火耗,雍正即位之后,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开始在部分省份推行火耗归公。火耗归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限制火耗的数量:规定没量火耗不得超过二钱。同时对于什么税收可以征收火耗也做出了规定。

火耗归国家所有,以前有官府的官员私自支配的火耗,统一由中央政府管理。官员不得在私下征收火耗银。

征收的火耗银一部分用作弥补官府的亏空,另一部分则用作官员的养廉银。

3、摊丁入亩――税制变革的最终成果!雍正皇帝在财政方面的主要功绩就体现在摊丁入亩上。其实早在康熙年间,就因为税收的混乱,导致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一年比一年少,造成丁额无定丁银难收的局面。而且好多官员在其中贪污腐败,虽然平民百姓交的税负一年比一年多,但是朝廷收到的税收却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官员在其中腐败。

查旧例,人丁五年一审,分为九则,上上则征银九钱,递减至下下则征银一钱,以家之贫富为丁银之多寡,新生者添入,死亡者开除,此成法也。无如有司未必能留心稽查……且又相沿旧习,每遇编审,有司务博户口加增之名,不顾民之疾痛,必求溢于前额,故应删者不删,不应增者而增,甚则人已亡而不肯开除,子初生而责其登籍,沟中之瘠犹是册上之丁,黄口之儿已是追呼之檄,始而包赔,既而逃亡,势所必然”――《清史稿》

面对这种僵局,康熙帝也有过一系列的改革。最主要的改革就是盛世之丁永不加赋,规定以康熙50年的税收为标准,以后人口增加也不再增加丁银。在继承康熙帝的基础上,雍正帝决定摊丁入亩。所谓摊丁入亩就是将征收的丁银平均摊入田亩。摊丁入亩的实行有一系列的重要意义:

摊丁入亩是我国税制变革的最终成果。我国税制的变革早在唐朝的两税法就已经开始行程,后期又经过明朝的一条鞭法,清朝推行的摊丁入亩是我国历史上税制变革的最终成果。

将丁银摊入田亩,促进了我国人口的增加。同时也减轻了贫苦农民的赋税。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均平赋役。按照以往的税制,都是贫苦的农民是赋税和徭役的主力,而那些有钱又有势力的大地主则缴纳的赋税很少。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之后,有钱有势的大地主多缴税,贫苦的农民则可以少交纳一点赋税。

历史上雍正帝在位期间有什么政绩?

三、边疆管理方面的政绩对于边疆的管理方面,雍正帝的成就虽然不如他的父亲康熙帝那么大。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政绩的。

1、西南地区改土归流

所谓改土归流就是废除以前世袭罔替的土官,改由中央政府任免的流官。其实在雍正帝时期,哪些世袭罔替的土官,逐渐成为占领一方的割据势力。所以雍正帝决定痛下决心彻底清除这一隐患。

雍正帝任命鄂尔泰为云贵总督,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在那些土官聚集的地区,设置府州县。而且这些地方官员都是由中央政府统一任命。经过改土归流之后西南地区基本上完全被中央政府所管辖。

2、任命年羹尧为大将军在青海打败罗卜藏丹津。

雍正初年在西北地区就有边患,雍正帝任命年羹尧为大将军,在西北地区打败罗卜藏丹津。使得青海地区又回到了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这对于维护领土的完整和主权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上雍正帝在位期间有什么政绩?

总结:雍正皇帝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他功勋卓著!虽然社会上有很多传言,认为雍正皇帝的继位不正,是通过修改康熙皇帝的遗诏而当上的皇帝。这种说法上没有可靠的证据能够证明。我们先把这件事情放在一边不考虑,请看雍正皇帝一生的所作所为,我们就可以发现雍正皇帝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如果没有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就不会有乾隆时期的盛世。或许清朝也就不会有276年的寿命!

参考资料:

《清史稿》

《中国通史》

标签: 雍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