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红雨说历史。在《雍正王朝》里邬思道和胤禛的交往,其实也是有一个很大的认识变化过程的。这是决定了邬思道为什么选择离开胤禛,为什么煞费苦心,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出路的原因。
邬思道刚进雍王府的时候,名义上是给世子教书。但是他自己也很明确的知道一点,其实自己是为夺嫡而进的雍王府。邬思道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子,他对当时的吏治非常的不满意。
邬思道是有通过拥立某个皇子上位来实现自己宏大理想的愿望的。
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最看好的,也是在扬州遇到的最耿直正义的四贝勒胤禛。对而言在别的皇子当中,他也是别无选择的,几个皇子当中,也只有四贝勒胤禛痛恨腐败的吏治,锐意改革的。
但是从第一次谈论追比国库欠款开始,胤禛就给邬思道来了一个下马威。充分表露出来了,他自有主张。
而邬思道你只需要给谋略、给建议就好。这其实是好事儿,作为一个主子,有自己的主张,不万事委于他人,这是成事的性格。
但是这里面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邬思道当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首先不能过于推心置腹,太把自己当自己人;其次不能过于把自己当外人,主仆之间产生隔阂嫌隙。这的确是一个很难把握的度。
但是随着两个人的合作的进一步加深,邬思道在雍王府生活了十几年,两人有合作,但同时也存在着猜忌,不过基本上没有影响大局。
真正给邬思道心里面种下阴影的那就是坎儿的死。坎儿的死,其实责任不能完全怪在胤禛身上。毕竟当时特殊的环境之下,谁都没有安全感。从胤禛的性格来讲,如果不把所有的事情全部把控在自己的手里面,自己也是不会放心的,那种复杂的环境下,自己怎么死的可能都不会知道。而邬思道让坎儿瞒着胤禛。这是一件非常犯忌的事情。
所以在邬思道的认识当中,自己可能极有可能在事情完成之后处于与坎儿同样的结局。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一定要提出”半隐”,离开胤禛的原因所在。而且按照电视剧的情节,胤禛在继位当天晚上返回潜邸,要去处理事情,究竟要去处理什么事情呢?电视剧其实是没有给出答案的。
但是呢,根据小说来讲的话,他是的确要去处理一些曾经替他办过秘密事情的人。那到按道理来讲在坎儿那件事情上,他其实就是一个共犯了,若不是后面还有用,那他早就应该被处理掉了。
所以邬思道能够逃出生天,被邬思道自己解释为胤禛的恻隐之心。
所以当十三爷胤祥去送邬思道的时候,邬思道还推心置腹地讲了皇帝与常人的不同,可共患难而不可共富贵,让胤祥拼死辞掉铁帽子王。
另外还有一次推心置腹的话,就是临走前对田文镜说的,”可疑之利不可受,得之易时失之易。”他是认为田文镜会因为贪污,而最终迷失自己,最后落得身败名裂。
很显然,邬思道在对胤祥和田文镜的结局上,都猜错了,他还是低估了胤禛的情义。
所以当发大水,河南境内受灾严重的时候。邬思道已经算出雍正会微服私访走到河南境内,探查灾情的。所以自己肯定要面对雍正了。而这一次见面,雍正必然又叫他回去,逃出生天的人最害怕的就是再回去。因为那样自己的命运又不可掌控了。
所以邬思道以要幕酬的名义,故意激怒田文镜,然后可以名正言顺大摇大摆的离开田文镜。田文镜又不知道邬思道和雍正之间的关系,心疼银子的田文镜一怒之下,你给我拿着银子滚蛋吧。
是田文静万万没想到,雍正见到他第一件事情就问邬先生在哪里?田文镜终于慌了,就派人去追吧?雍正略作沉思之后说不用了。
雍正又何尝不知道邬思道心里是怎么想的?只是有些结一旦系上之后,想打开并没有那么容易。
即便雍正拍着胸脯告诉邬思道说,您放心好了,我不会杀你的,你功劳那么大,我怎么可能杀你?邬思道也不敢相信啊。
所以邬思道的这个做法,客观的为胤祥和田文镜的良好结局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雍正要用实际行动告诉邬思道,你看错朕了。
所以雍正怎么可能再去追回邬思道呢?追回来又有什么意义呢?追回来杀掉吗?那样自己又成什么人了?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标签: 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