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究竟是不是死于梅毒?

滴答历史 128 0

同治帝究竟是死于什么病?通过下面的分析我来告诉您。

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清朝第十位皇帝,咸丰帝与慈禧太后唯一的儿子,生于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1856年4月27日);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时年六岁;同治十一年(1872年)成婚,时年十七岁;同治十二年(1873年)亲政,时年十八岁;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1875年1月12日)死于天花,时年十九岁,庙号清穆宗。

一直以来,人们把“同治之死”、“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夺位”称为清宫四大疑案。那么,同治帝是死于梅毒还是天花呢?可从下面几点去论证。

一、抗痘与得痘 明末清初,刚刚入关了满人对天花的恐惧远远超过汉人,上至皇帝、大将军,下到到八旗子弟、平民百姓,对天花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特别是满人一直在东北地区生活,白山黑水、早晚寒冷清爽的自然因素,加上人口稀少,流行性病不宜在那里流行,尤其像天花那样耐热的传染病,更不会流行。入关以后,满人对关里的气候,身体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的抵抗力是相当差的。所以,顺治年间,在北京的一些传教人士,就记载宫中大量死亡于天花的满人,死亡率高达20%—40%。特别是那些皇子皇孙,即使是在皇家特别照顾的情况下,有的在幼年就没存活!而且多半死于主要的流行病天花。

同治皇帝究竟是不是死于梅毒?

康熙时期前,宫中为了抗痘,进行了大面积植痘,此后,出现天花的几率在宫中逐渐减少,皇家对天花态度逐步冷淡,加上植痘的麻烦、不适状,况且有时候植痘不能百分之百不得天花,从雍正到乾隆中后期,对皇子皇孙往往忽略了植痘。人们普遍以为,天花不再是夺命之病,咸丰帝也得过天花,虽是落得麻子脸却不至命,所以,《清实录》里找不到同治的植痘记录。

二、同治帝发病过程之快 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一日,同治帝到西苑里玩,回到宫中就感到身体不舒服。十天之后,也就是十月三十日那天下午,病情突然加重,症状是发高烧、眩晕、浑身酸痛。当时御医赶快给他诊脉,脉象不稳、很细弱,经过一个晚上的观察,接着吃了一些药。第二天,同治帝身体出现明显疹形,挟杂着瘟痘颗粒透出,御医确诊为天花。慈禧太后要求御医全程监护,按时诊治、配药。

同治皇帝究竟是不是死于梅毒?

另一方面,宫中的一些迷信活动,也在慈禧主张下,紧锣密鼓地开始。先是送痘神,就是把痘神供奉出来,在养心殿里供奉三天,接着用纸扎大量的船、金银财宝,用火烧送痘神娘娘上天,希望她把洒在天下的痘种全部带走。接着寿皇殿虔诚祈祷,慈禧带着慈安到景山供奉清朝祖先的神像、绣像的寿皇殿,祈祷祖先保佑儿子同治安然无恙。做了这些之后,同治帝的病情继续向天花方向发展,颗粒越来越多,开始有了白色的脓泡,声音也变得洪亮,病情逐步有好转。

三、病情突然恶化,死亡迅速 十一月二十日,同治的病情突然逆转向恶化。就在痘痂开始结痂的时候,腰上、臀部开始出现大面积的溃烂,情况无法遏制。《清宫栏案》记载:“溃孔不算大,但面积特别大,顺着溃孔每天流出大量的脓。”每次御医给同治排脓时,都排出大量的脓水。接着浑身化脓性感染,最严重的就是面颊和口腔,脸颊变得又紫又硬,口腔里全部都溃烂了,口臭难闻。

慈禧一点方法都没有,眼看着同治帝在痛苦的病痛中,经受折磨。到了十二月初五日,酉时(晚上六点左右),带着莽满身疮痍,带着十分痛苦,同治帝死在养心殿的东暖阁。同时,大清皇室对外公布死因是死于天花。

同治皇帝究竟是不是死于梅毒?

四、其它佐证 敬事房太监留下一本叫《万岁父天花喜进药、用药底薄》的书,记录了当时御医第一时间给同治治病,到十二月初五死这一天,前后诊脉、用药、病程发展等做了一个完整的纪录。相关人员带着这本书,找到北京当时著名中医进行研究,该书共开出的106副药、用药过程、吃药时间、体温记录等,经过缜密分析,中医专家判断同治死于天花。

《翁同龢日记》的记录。翁同龢是同治年的老师,同治帝非常喜欢他,并且还受到慈禧的重用。翁同龢从同治生病开始到死亡,对御医所开的药方、药物都进行一一检查并在日记中作记录。并且与《清史录》、《底薄》完全相仿——同治死于天花。对于《翁同龢日记》和翁同龢个人,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目前没有人说他怀疑他造假。

综上所述,同治帝发病前状态(前七天属于持续高烧、脉细弱)与天花初期一样;发病后出现头痛,继而背、腰疼,寒冷、眩晕,而且全身性出现疹子,是天花状态;皮疹分布部位很有规律,分布额部、发际、面颊、腕部逐渐向肢体广散,大小很微小。所以说同治市帝死于天花是不容置疑。

标签: 同治皇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