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入侵京津,袁世凯为什么敢“抗旨”,迟迟不派援军?

滴答历史 114 0

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时候,袁世凯的表现,是有些让人看不明白的。

当慈禧发布命令,要求全国各地的督抚们,都要配合义和团运动,打击洋人的时候,以李鸿章、张之洞、陈坤一、盛怀轩为代表的东南督抚们,公开与朝廷对立,拒不听从朝廷的命令,不愿意和义和团一道,抗击外国列强。为此,东南督抚们还共同签订了一个协议。

八国联军入侵京津,袁世凯为什么敢“抗旨”,迟迟不派援军?

(袁世凯剧照)

袁世凯当时是山东巡抚,他其实并不算东南督抚,但是他也加入了这项协议,不愿意和洋人作战。也正是因为东南督抚们不愿意和洋人作战,所以八国联军才以很少的兵力,有恃无恐地打到北京来。因为列强们知道,就算打到北京来,他们也不会受到什么抵抗。

从这里似乎可以看出,袁世凯在政治立场上,与慈禧太后是不一致的。但是奇怪的是,和慈禧太后政治立场不一致的袁世凯,在慈禧太后匆匆忙忙逃到西安的时候,他却专门派出军队,保护慈禧太后。而且做得非常殷勤周到,就像袁世凯天然就和慈禧太后站在一起一样。

那么,袁世凯前后的反差,为什么会这么大呢?

其实,如果我们从袁世凯一生经历来看,他一直就是一个反复不定的人。他在整个人生过程中,就多次出现过反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维新变法开始阶段,袁世凯一直就是和维新人士站在一起的,他也是支持维新变法的。也正是因为他支持维新变法,所以当维新人士发现他们手中没有兵权,无法把新法推行下去,想要扳倒慈禧和杀掉荣禄的时候,才会去找袁世凯,希望袁世凯能够利用自己的兵权,囚禁慈禧,夺取权力,实现变法成功。

袁世凯当时也是信誓旦旦,表示一定会这么做。

八国联军入侵京津,袁世凯为什么敢“抗旨”,迟迟不派援军?

(光绪皇帝剧照)

诚然,光绪皇帝和谭嗣同等人,在政治上是不够成熟的。但是,就算不够成熟,他们看袁世凯应该也是看得非常清楚的,如果袁世凯表现出,和他们并不是一路人的想法,他们怎么可能去寻求袁世凯的帮助呢?

但是,等到谭嗣同走了以后,袁世凯立刻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荣禄,并通过荣禄告诉了慈禧。同时,慈禧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抓捕了维新变法人士。百日维新,就在这种仓皇中,走向了失败。

总之,看起来,袁世凯在政治上确实有些摇摆不定。

袁世凯的摇摆不定,是不是他不成熟的表现呢?其实并不是的,而是袁世凯投机的一种表现。

事实上,袁世凯一直是一个比较投机的人,他是有自己政治立场的。他的政治立场,就是看什么事情对他有利,他就会往什么方面去做。在朝鲜发动壬午政变的时候,袁世凯帮助朝鲜平定了叛乱。但是袁世凯并没有维护朝鲜的和平稳定,他只是想捞取自己的政治资本。也因此,袁世凯在清末政坛崛起,成为继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之后,又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强势崛起的汉人大臣。

八国联军入侵京津,袁世凯为什么敢“抗旨”,迟迟不派援军?

(慈禧剧照)

为什么袁世凯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时候,一开始反对慈禧,后来却又尽心尽力保护慈禧呢?就是袁世凯通过对当时形势的评估,知道帮助义和团运动,抗击洋人这条路是行不通的。而且还会受到全国各地督抚们的反对,让他成为孤家寡人。所以袁世凯虽然知道这样做,有可能得罪慈禧,但是他不能把自己的路走到头,他只能走一半,看形势变化。

等到慈禧出逃以后,袁世凯立刻就派士兵保护慈禧,也是想在慈禧那里找捞到政治资本。他当时考虑的是,如果八国联军想把慈禧拉下台,那么他也没有亲自出面帮助慈禧,只是派了随从前往而已。如果慈禧能够东山再起,外国列强认为慈禧是最适合那时候的中国的代言人,他也可以凭借保护慈禧的功劳,重新获得慈禧的认可。

总之,袁世凯就是走一步,观望一步,通过反复评估,看看哪件事对自己有利,就做哪件事。

后来他已经看到了,慈禧还是中国不可动摇的力量,八国联军依然觉得慈禧应该是最适合的清朝领导人。做出这样的判断以后,他才完全倒向了慈禧。

而袁世凯通过这一番操作,让他积累了足够的政治资本,成为晚清最后几年举足轻重的人物。也为他最后夺取晚清政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标签: 袁世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