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为何按国葬入土?为了寻求救国道路,多次前往日本留学

滴答历史 141 0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关于蔡锷的出生地有两种说法,具体不知道在哪,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湖南省邵阳人。家境平凡的他却爱好学习,父母虽然只是个裁缝,但是为了能让蔡锷读书,家里人省吃俭用供他去了私塾,蔡锷也不辜负父母,年幼就考进秀才,秀才的他,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更加用工,考进了长沙的实务学堂。

蔡锷为何按国葬入土?为了寻求救国道路,多次前往日本留学

我们都是知道实务学堂是维新派的产物,那里有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派,而且长沙也是个好地方,伟人毛泽东就是在那里出生的,蔡锷到了学校,依然没有忘记父母的教诲,努力学习考取个好功名。然而就在学习当中,认识到了人生的启蒙老师梁启超,梁启超对蔡锷的学习积极性十分喜欢,做事喜欢带上他,并经常跟他讲解课本以外的知识,对于梁启超教的新知识,让蔡锷也十分感兴趣,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要好的。

为了谨遵父母教诲,蔡锷随后又考去了上海,1899年,去往日本东京,但随着知识水平的逐渐提高,周围环境的变化,让蔡锷认识到了国家的腐败,清政府的无能,他不仅一次的痛恨当今社会的封建,为此蔡锷还在诗中写了这么一句话:流血救民吾辈事,千秋肝胆自轮菌,短短的一句话,却能让我们感觉到蔡锷的爱国情怀,也看到了他要变法的决心。

蔡锷为何按国葬入土?为了寻求救国道路,多次前往日本留学

就这样,1900年,蔡锷主动申请回去,参加了自立军,但随着战争的爆发,伴随而来的就是起义失败,失败后的他改名为“锷”逃往日本,到日本以后,蔡锷沉闷了许久,心想: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难道是自己错了吗?清政府都成这样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来拥护他们。蔡锷一直在纠结起义的失败,他觉得学会先进思想并不能改变什么,从而改学军事,就这样蔡锷一边思考怎样救国,一边学习先进的军事理论。直到1902年。

蔡锷向自己的老师梁启超发表了一下个人看法,他认为思想的改变并不会让国民听得进去,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整个国家的人民看不到任何世界的变化,提出军事救国,要实行“军民主义”。随后蔡锷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东京的一所著名高校,决定先强兵再富国。

回国后的蔡锷,担任了云南都督,在那里蔡锷一直在宣传教育,改变人民的思想,辛亥革命爆发以后,蔡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动了战争,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云南封建制度彻底被推翻,原以为事情会往好的一方面去发展,但袁世凯的复辟让蔡锷愤怒不已。

蔡锷为何按国葬入土?为了寻求救国道路,多次前往日本留学

1913年,袁世凯召蔡锷来北京见他,起初蔡锷以为袁世凯是一个称得上的好领导,但几番交流下来,让蔡锷诧异了,如果按照袁世凯的思想来,不就是在走皇帝制吗?蔡锷也劝阻过他,没想到劝说之下,让袁世凯以为蔡锷是他的眼中钉,觉得此人不能留,并将他软禁起来。

被软禁的蔡锷十分苦恼,一心想回到云南,但奈何这里没人能帮忙,就想假装顺应袁世凯,几番讨论之下,袁世凯发现,这蔡锷突然像是变了个人,察觉到不对劲,派人搜查家里,并没有发现什么,而且软禁以后,蔡锷经常花天酒地还逛酒楼,不仅如此,蔡锷还喜欢上了妓院里的招牌,跟小凤仙缠绵在一起,袁世凯得知后,顿时笑了起来,说道:男人嘛,以前太拘谨,没享受过什么好生活,一旦触碰,也就一个样。发现蔡锷这么安逸,袁世凯放心了,但殊不知这只是蔡锷演跟袁看的,蔡锷并没有忘记本心,一直在找寻机会回去。

蔡锷为何按国葬入土?为了寻求救国道路,多次前往日本留学

但传闻,那个小凤仙是真的喜欢上了蔡锷,经常唱一些英雄戏词,来讨蔡锷开心,蔡锷对这名多才多艺的女子也动了情,虽然蔡锷被困于此,但小凤仙总能让蔡锷减轻烦恼,囚禁期间,两人经常交流谈心,也是一桩美姻。为了逃离,蔡锷不惜与家人闹翻,袁世凯发现已经完全变了的蔡锷,就对他放松警惕,没料想,蔡锷在小凤仙的帮助了,两人潜逃到了云南。

到了云南的蔡锷立马发的兵变,由于战局的僵持不下,在加上袁世凯的死亡,最终兵合一处。自那以后,蔡锷的病情急剧下降,期间去往日本治疗,但最终客死他乡,北洋政府知道以后,按国葬将其入土。

标签: 蔡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